蒋介石的御林军,张灵甫的74师到底是一支怎样的部队?

领玻游俊


蒋介石的御林军,张灵甫的74师到底是一支怎样的部队?

张灵普是著名的国军将领,其领导的74师在抗日战争中,参加过淞沪会战、徐州会战、长沙会战和常德会战等诸多战役,是“国军五大主力”之一,曾多次击败日军,被冠为“抗日铁军”,那这支铁血军队到底是怎么样一支部队呢?大家随着小编的脚步来看一下吧


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四师是由原七十四军整编而成,虽然编制从军改为师,但部队人数一直保持在三万人左右,未曾减编,是抗日战争中(国军)战绩最辉煌的军队,注意 这后面没有之一。

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四军的由来

1937年8月,在国民政府的委任下,原五十八师师长俞济时奉命担任新建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四军的军长,俞济时也是七十四军的第一任军长。

管辖下有51、57、58三个主力师,其中五十八师是俞济时在湖北武汉亲自创立的,当时五十八师是调整师,也是重点师,收到了重点装配,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装备师。

光辉战绩

一寸山河一寸血


八一三战役爆发,也就是通常我们说的淞沪会战,当时七十四军的还未举行建军大典,淞沪会战的序幕已经拉开,这场战役是中国对日第一场也是规模最大、最惨烈的一场战役,中日双方共投入一百万军队,战争的惨烈程度可想而知。

七十四军不辱使命,顽强抗击了日本军队的进攻,为后续部队撤退做出了贡献。

徐州会战、常德会战、长沙会战等大小战役第七十四军全军将士浴血奋战,与阵地共存亡的精神是感动了一个又一个的热血青年,被美军顾问誉为“全中国只有七十四军能打

第七十四师覆灭

1947年解放战争爆发,张灵普所在的七十四师被华北解放军保围,经过四天激战,师长张灵普被击毙,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四师全军覆灭。

陈毅曾评价到:“抗日战争的先锋与模范。


欢迎各位在下方评论区进行讨论,如果喜欢请点上一攒,个人头条号“历史伶俜者”,用最平凡的语言讲述历史文化故事


历史伶俜者


我在沂蒙山工作过十年,孟良崮我也去过。有人说张灵甫的失败,主要是犯了与马谡同样的错误,我不敢苟同这个说法。五月中旬的沂蒙山,山上无水,这是常识,张灵甫不会不知道。当时因为74师被华野几十万大军团团围住,加上垛庄兵站和重炮营被华野夺去,他只能据高固守,等待“中心开花”,险中求胜。其实这本来也是一步好棋,无奈兄弟部队除了黄伯韬部拼死救援外,都不肯卖力,有的甚至隔岸观火,以至于他折戟沉沙。否则,鹿死谁手,尚不可知。我认识一位华野的老战斗英雄,他说,74师,真是不愧为“天下第一师”,战斗力在国民党军队中首屈一指。全师在断水的艰难情况下,喝马尿马血甚至人尿,苦苦支撑了三天。这是其他杂牌军不可想象的。 另外,张灵甫不是被俘虏后打死的。我曾经读过当天晚上奉陈毅命令给张灵甫做尸体检验医生盛政权的回忆录。他的尸检报告清清楚楚地说,张灵甫两处致命的伤口都在前胸,从后背穿过,而且都是加拿大司登冲锋枪枪子弹所致。估计是他率部突围时被击毙。有人为了丑化张灵甫,故意说他被俘虏。 我所在的兵工厂,离孟良崮不远。我听一个在我们厂干活的老乡说,孟良崮战役的外围战,就在他们村附近的山上打的。仗打了三天,遗留了千余具尸体。战役后,我军迅速转移,村干部组织几个村的老百姓掩埋尸体。属于我军烈士,最差还有个苇蓆卷起来,有的村富裕一点就用白布裹起来,每人一个坟头。而国军的待遇就惨了: 挖几个大坑,埋在一起。不久就是雨季,因为埋的浅,不少国军尸体被洪水冲出来,狼撕狗啃,惨不忍睹。无奈村干部又组织二次掩埋。这也不奇怪,国军进了沂蒙山,军纪败坏,抢劫成风,当地人痛恨不已。


海上清风8070



张灵甫与林彪、刘志丹等人同级,是黄埔军校第四期的学生。之后作为74师的将领,负责守卫南京,被外人称作是蒋介石的御林军。也是蒋介石旗下最能打的一支部队,全部配备有美式装备。

在抗日战争中,作为国民党方面的主力,几乎参加了所有的正面战争,打得日寇闻风丧。被外人称作是“抗日铁军”,美国来的顾问也称:“

中国军队只有七十四军能打”。

七十四军全军总共有八个团,每个连都配备有美式武器。再加上74师一半以上的人都来自军官类院校,战斗力之强。而将领张灵甫参加过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重大战役,在抗战时期对中华民族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之后的解放战争,于孟良崮战役中,张灵甫战死。张灵甫率领3万部队因为太过冒进,与主力部队拉开了十公里的距离,对孟良崮展开猛攻。之前一直寻求与华野主力军一决雌雄,以为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丢弃大部分淄重后,最后以全军覆灭,张灵甫被击毙结尾。



蒋介石对于七十四师的损失痛心不已,曾经试图重新恢复编号,但是军心已经散了,早已经没有了之前的气势。在这之后又被全歼,至此74师也成为了历史。

从抗日战争的角度来看,张灵甫是个抗日英雄。但是在解放战争中,张灵甫是不可能胜利的,因为人民的军队不可战胜。


史之策


国民党的整编七十四师是支怎样的部队?这么说吧,在当时在国民党内部曾有“有七十四师,就有国民党”之说。

且在抗战胜利后,蒋介石车队在出巡时,在南京城门站岗的恰好是七十四师的“兵爷”,面对蒋介石的车队,居然没有任何表示。自然有侍卫官便站出来,教训他们:“委员长座驾经过,你们师长难道没有教过你们应该行礼吗?”

哪料这些74师的兵爷道:“什么委员长座驾,不认识。我们只认得师长的座驾,只知道对我们师长的车敬礼!”

从这个事,可以清楚的看出,这支整编74师何其彪悍。但一提整编74师,人们总有一个误区,就是整编74师等于张灵甫。

其实整编74师的并非张灵甫打造而成,而是俞济时。因为他正是这支王牌军的第一任军长。

俞济时不但是黄埔一期毕业,且还是蒋介石的 “正宗同乡”,更非同小可的是,他还是蒋介石的表弟。穿了这么多件“黄马褂”,可想而知,这74军一出“娘胎”就含着金钥匙。


俞济时是位有本事的将军。在1937年7月抗战爆发。国民党的58师、51师,合编为74军后,俞济时担任首任军长。转过年来便在著名的“万家岭大捷”中一战名扬天下。

许多人一谈万家岭大捷,便只点赞张灵甫喋血张古山。张灵甫的确要点赞,但“万家岭大捷”的真正指挥官薛岳将军,和被薛岳臭骂了两次的俞济时也该点个大赞。

因为正是薛岳的两次臭骂并搬来蒋介石助阵,才压住了了骄横的俞济时,使他红了眼亲临前线指挥,让74军真正发了虎威,一战天下知,成了当之无愧的国民党第一王牌。

后来俞济时成为了蒋介石的侍卫长,并出现在影视剧中,由刘德华出演,如下图。

接任者是王耀武,第三任军长叫:施中诚,张灵甫是第四任。这时,第七十四军整编为整编七十四师,张灵甫从此定格在整编七十四师师长上,直至最后兵败孟良崮。

整编74师,是国民党五大王牌之首。他的被灭,震动了全国。这些时就不细说了,因为都耳熟能详。


静者为王的江湖


火力不如日军师团。(基本双方都是二三万人左右)74师9000支步枪,一千数百挺轻重机枪才带了180万发子弹上去。哪个日本师团带这么少的弹药作战?人家一支步枪起码也要300发子弹吧。



解放战争,实际上是相当低水平的战争。哪怕是74师这样的国军精锐,骡马还不如日军一个炮兵联队多(而且还是力量弱的蒙古马和中国本地的骡子)




上孟良崮才带了2000匹骡马。不知道张灵甫哪里来的自信中间开花。(日军仅仅一个炮兵联队三千骡马很正常)



但是,即使如此,74军还是非常强悍。(孟良崮粟裕N倍兵力围打74军,所以被俘的老兵才有人讲,你们一对一试试?)第74军抗战时期比较出名,但鲜为人知的是,74军下属3个师分别由保安团、补充旅、杂牌部队改编而成,虎贲王牌军是一场场硬仗打出来的硬骨头部队。



在1937年的淞沪会战当中,74军还只是次主力(非一等主力部队)在它前面曾经排列着一批看似难以超越的王牌部队,德械师教导总队第1军,第11师,税警总团等等,然仅仅过了一年的时间74军就成为了国军中首屈一指的一等主力部队)



在1947年解放战争中,整编第七十四师于5月8日在孟良崮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全面合围。经过四天激战,整编七十四师在5月16日全军覆没,师长张灵甫于孟良崮被人民解放军击毙(一说为自杀)。此战74军(整编74师)有六七千人的俘虏,被解放军各部队争抢着要。(都是个顶个尖子,骨干,文化程度高)


李三万的三万里


蒋介石的御林军,整编74师,是抗战战场上百炼成钢的铁军,其抗日功勋,可以说是五大主力之首!

国民党军队的五大主力是:

1,新一军。

新一军前身是宋子文创办的税警总团,一开始清一色的西点军校弗吉尼亚军校毕业的军官。1942年,孙立人在税警总团5000残兵基础上组建38师,后来参加滇缅会战,屡立奇功,受全世界瞩目。

滇缅会战失利后,38师和撤入印度的22师改编为新一军,装备优良,战力雄厚,被称为“蓝鹰部队”、“天下第一军”。

2,第五军。

第五军是1938年成立是第一支现代化的装甲部队,被誉为"铁马雄师"。第五军创建之初,军长徐庭瑶,副军长杜聿明, 第二○○师,师长戴安澜;荣誉第一师,师长郑洞国; 新编第二十二师,师长邱清泉。郑洞国和戴安澜分别称为新一军和新六军军长。

就是说新一军和新六军都是第五军分化出来的。

3,新六军。

新六军是国民党五大主力中成立最晚的,1944年5月,国民政府将第54军第14、50师和新编第1军新编第22师合编组成新编第6军,由廖耀湘任军长。

新一军和新六军是印缅战场的双子星座,因为接受国际援助较多,装备和训练都不是一般军队可以比拟的。

4,第十八军。

第十八军是国民党五大主力中历史最悠久的军队,诞生于1930年8月。18军和他的骨干11师,被称为“土木系”。薛岳、罗卓英、黄维、方天、胡琏都是第十八军的优秀军官。

5,第74军。

74军成立于1937年的淞沪战场,历任主官为俞济时、王耀武、施中诚、张灵甫、邱维达。74军先后参与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战役、兰封战役、万家岭战役、上高战役、第二次长沙战役、常德会战、雪峰山战役。74军是国民党军队中抗战功绩最高的军队。

整编74师,是在74军基础上建立而来,表面上看军缩编为师,其实实力不降反升。

1946年5月之后,74军改编为整编74师,全师3万余人,全副美械装备,师长张灵甫兼任南京警备司令,下辖整编51旅(陈传钧)、57旅(陈嘘云)、58旅(卢醒)。驻扎在 南京孝陵卫,拱卫首都,被誉为天下第一师。

到1947年4月,全师下辖3旅6团,共装备105毫米榴弹炮12门,75毫米山炮54门,37毫米战防炮36门,81毫米迫 击炮96门,60毫米迫击炮108门,火箭筒36具,火焰喷射器54具,重机枪108挺。此外,还有1080挺7.62毫米1918A2轻机枪、2400支9毫米美制M1汤姆森冲锋枪和加拿大斯太令卡宾枪、4800支7.62毫米M1903A1春田步枪,军官配9毫米 勃朗宁M1911A1手枪。无线电报话机配备到连,共有机动车约300辆、骡马1000匹。

这样的一个整编师,估计碾压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的普通一个集团军没问题。可是,孟良崮一战,整编74师全军覆没,这些全成了泡影。

1947年2月,国民党军队进犯我山东解放区的总兵力为24个整编师(军),60个旅(师),约45万人。其中整编74师、第5军和整编第11师,五大主力来了3个!面对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我山东解放区陈毅、粟裕等领导人,沉着应对,在运动中寻机消灭敌人。

整编74师,自以为装备精良、战斗力高,孤军升入,吸引我军围攻,准备进行反包围实现中间开花。张灵甫登上孟良崮,自以为固守孟良崮就能打击我军,没料到这里成了张灵甫最后的坟墓。

整编74师,这只军队覆亡,究竟该让谁来负责呢?

第一责任人:张灵甫。

张灵甫不懂得骄兵必败的道理,在战斗中与其他部队脱离,从而被穿插包围,覆亡完全在情理之中。

张灵甫在1939年9月的 第一次长沙会战、1941年3月的上高会战和1941年9月的第二次长沙会战中,张灵甫作壁上观,未能展现英勇杀敌一面。因此为同僚所鄙视,无法处理好与同僚关系,终于遭到了报应!

第二责任人:蒋介石。

蒋介石对张灵甫的这只军队太有信心,当张灵甫登上孟良崮时,蒋介石居然以为只要固守孟良崮,就能实现集中优势兵力与华东解放军进行大决战,然而,张灵甫在孟良崮上面只守了2天就全军覆没!

本质来说,张灵甫74师的覆亡,是人民的胜利,是正义的胜利!


历史知事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74军是著名的抗日铁军,它的荣耀完全是和日寇血拼中打出来的。

八年抗战中,74军几乎参加了所有正面战场上的重大战役,尤其是在德安、上高、常德三次战役中表现最为突出,以其英勇顽强的战斗意志,深受敌人的称赞。

74军从淞沪会战开始,几次在战斗中伤亡过半,甚至在常德损失了整整1个师。但战斗74军很快补充甚至重建,投入战场以后又是第一流的部队。

74军在抗日战场,为国家民族立有巨大功劳,这也是各方面都认可的。

其实听听74军的军歌就明白了。

这首军歌是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第五处处长、著名作家田汉在德安大捷后因采访张灵甫将军并被74军英勇事迹深深感动后,挥笔作词,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军歌,同时编写了话剧《德安大捷》。《74军军歌》, 田汉词,任光曲 。

“起来,弟兄们,是时候了。我们向日本强盗反攻。

他,强占我们国土,残杀妇女儿童。

我们保卫过京沪,大战过开封,南浔线,显精忠,张古山,血染红。

我们是人民的武力,抗日的先锋。人民的武力,抗日的先锋!

我们在战斗中成长,我们在炮火里相从。

我们死守过罗店,保卫过首都,驰援过徐州,大战过兰封!南浔线,显精忠,张古山,血染红。

我们是国家的武力,我们是民族的先锋!

起来!弟兄们,是时候了。

踏着先烈的血迹,瞄准敌人的心胸,我们愈战愈勇,愈杀愈勇。抗战必定胜利!杀!建国必定成功!杀!”


萨沙


仅看看孟良崮部署,你就知道74师的战斗力如何。莱芜战役之后国军因为兵力问题,不得不改变战术,施行重点重点进攻。吸取了经常被分割围奸的教训。决定采取集中兵力,稳扎稳打,密集靠拢,齐头并进。陈诚最初计划是这样的。

~ ~ ~~ ~~~~~国   国

~   国      国

~     国   国

~(黑体是整74师)

但是,实际上,国军的兵力部署是这样的:

国  国  国    国  国  国

↓    ↓   ↓    ↓    ↓    ↓  

最后发展为这样的,这就是所谓的齐头并进。

~~ ~~~~~ ~~~~~ ~ ~~共

国  国  国 共  共 国 国 国

~          共

之所以是这样发展是因为,指挥部根据发给陈,粟的电报是:敌军密集型太好,忍耐待机


然而国军以为,华野“攻势疲惫”,促使汤恩伯贸然改变稳扎稳打战法,不待第二三兵团统一行动就,就变成了这种结果。

整编74师原有74军改编,是国军五大主力之一。抗战期间国军战绩最辉煌的部队。日军对这支部队甚为畏惧,曾有抗日铁军的称号。甚至美军顾问团曾直言只有中国军队只有74军能打。在抗战期间阵亡6万多少,是在役数量的两倍之多。但这些战绩都不是张灵甫的,张灵甫是在1946年才接任师长。


注:部署图转自知乎。


渔耕樵读


说到74师,不得不说“飞虎旗”。


“飞虎旗”为中华民国国军的团队荣誉旗奖励,因蓝缎上绣有白色飞虎,又称"飞虎旗"。抗日战争中仅颁发7面旗帜,难度之高可想而知,但74师独得两面,因此亦有飞虎军之称。

74师之强,举三个例子:

1、74师全员皆战,包括后勤保障部队,平时的战训水平也是非常高的,打起仗来不要命,当时军中戏称,他家的耗子都比其他部队的凶。

2、孟良崮兵败,栗裕在核查杀敌数字时发现少了7千人,这时电侦部门发现山区发出了一条无线电信号,据此,搜索部队在山间俘虏了7千已经弹尽粮绝的残余部队,74师刚历大败,残部7千人居然能在山间蚊丝不动,让搜索人员没有发现任何异样,可见素质之高。

3、第二次组建的74师,以后勤部队的伤员为班底,补充大量新兵,仍旧给解放军造成重大伤亡,在后来的阜阳之战,重挫解放军的攻势。济南战役中,新74师空运了7个连在机场,被围,即使在军官大半死伤的情况下,士兵也极少投降,秉承了老74军的顽强战斗意志,最后全部战死。

孟良崮之败,有张灵甫独断专行的过错,但负责的比例是很低的。

原因是:

一,失天时,当时本是雨季,但那几天少见的滴雨末落,74师大量装备的水冷重机枪成了烧火棍,战力大损。

二、失地利,孟良崮是石头山,也就是孤山,无遮无掩,防御阵地不能起掩护作用,反而被炮击落下的石头砸死不少。

三、失人和。猪一样的队员,见死不救。


心静至远520


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其一,抗日战争中的第74军,是名副其实的抗日铁军,毋容置疑,无需就此展开讨论;其二,解放战争中的整编第74师,除了被全歼而震动全国外,唯有二战涟水,攻占宿迁两个亮点,但整编第74师这两年却在网上被炒得火热,

其战斗力之强,功绩之高,仿佛整编第74师打赢了淮海战役。在这里,笔者想跟诸位探讨孟良崮战役,整编74师被歼灭对解放战争的影响。

关于孟良崮战役的影响,教科书一般都这么说:孟良崮战役基本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笔者对这个说法是存疑的。这里,笔者是有依据的,让我们一起回看孟良崮战役前后,华东野战军所面临的局势:

孟良崮战役前,尽管华东野战军连战连捷,但因长期应对国民党军最为精锐部队的进攻(5、11、74三大主力悉数在列),也只能步步退守。这里笔者要提醒大家,在解放战争时期,华东野战军大部分情况下面临的形势都是敌强我弱,这是分析华东战局决不能忽视的,国粉少拿特定条件下的局部战斗说事儿:

1、1946年12月,宿北大捷,华野转入鲁西南;

2、1947年1月,鲁南大捷,华野转入鲁中;

3、1947年2月,莱芜大捷(三天抓五万头猪),华野却不得不放弃山东解放区首府临沂。

接着在1947年4月,国民党军开始对山东解放区实施重点进攻。面对国民党军“集中兵力,密集靠拢,稳扎稳打,齐头并进”的新战术,华东野战军只能通过“耍龙灯”寻找战机。(关于歼灭74师究竟是不是“耍龙灯”创造出来的战机,笔者将在下篇中详细叙述)

随后便是1947年5月份进行的孟良崮战役,华东野战军全歼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首——整编第74师。

再后来发生的事情,就值得我们探讨了。

孟良崮战役后,国民党军停止对山东解放区的进攻了吗?

显然没有,国民党军进攻形态依然维持,甚至占领了沂蒙山根据地的大部分县城。

而为了配合刘邓大军经略中原,华东野战军经历了七月分兵,继而便是南麻、临朐战役的失利。

失利导致华野在山东最后的根据地——胶东根据地面临的形势异常凶险,直到1947年10月,华野东线兵团取得了胶河战役的胜利,才算一举扭转了胶东乃至山东战场的形势。中央军委电贺:“在这个战场上,我军已转入反攻!”

所以,结合后来的局势变化和中央军委对胶河战役的评价,能说孟良崮战役就基本粉碎了国民党军重点进攻吗?

不言而喻。

那孟良崮战役对于解放军和解放战争来说,究竟有什么积极作用?这还得看孟良崮战役前全国各战场的形势:

西北战场:中共经营13年之久的政治根据地——延安已于1947年3月失陷,尽管毛泽东主席不断告诫全党全军: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即便高级指战员能够理解,延安的丢失还是对解放区军民触动极大。

华北战场:自解放战争开始后,晋察冀军区接连失利,大同、集宁、张家口…这一状况,直到朱德总司令亲自前来指导军事工作才有所改善,清风店一战翻身,但那是已是后话。

东北战场:在经历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后,东北民主联军在各大战场上率先扭转了战局,几乎与孟良崮战役同期,东北民主联军主动发动了夏季攻势,但三打四平的结局意味着还未达到质变,那座被称作四平的城市,真的打了四次。

中原战场:晋冀鲁豫解放区周围亦是强敌环绕,但在謀帅的指挥下,始终以极出色的大踏步运动战,先后取得了取得陇海、定陶、巨野、鄄城、滑县、巨金鱼、豫皖边、豫北等一系列战役的胜利。

就整体形势而言,各大解放区所面临的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是以孟良崮战役全歼整编第74师的意义就凸显出来:

1、从战术层面来说,国民党军分进合击也好,齐头并进也罢,解放军一样可以把你的军级编制的作战单位挖出来吃掉。

2、从士气方面来说,整编第74师,国民党的王牌部队,蒋介石的御林军,不过如此。中国人讲:杀人易,诛心难。自此之后,国民党任何一支部队都不足为论,很快,解放军就开始成建制地歼灭兵团级别的国民党军。这种心理上的成熟,意义非凡。

至于华东解放军为何能全歼整编第74师及亮点所在,后续更新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