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入大牛股的3個關鍵財務指標,學會對企業估值,省時省力又高效!

為什麼要學會對企業估值?這是我們買入股票後確保盈利空間的保證。因為我們賺的是企業成長的錢,雖然市場短期的情緒波動會導致估值的上下跳動,但要能拿好股票,必須能夠對企業的盈利做出一個前瞻性的預測。

從股價=EPS×PE我們看到,只要能夠對企業的EPS有個大約判斷,再對PE有個合理判斷,企業的估值基本出來了。

每當企業業績預告出來,我們常聽到兩種說法,超預期和不及預期。投資者口中的預期,其實就是對企業增速持續性的期望,通常是以同比和環比作為判斷依據。譬如一個企業,三季度同比增長50%,那麼四季度也同比增長50%,那就是符合預期,如果四季度出現70%的增長,就是超預期,如果出現的30%增長,就是不符合預期。數據是很表面的東西,而且業績預告也是預告已經過去時期的業績,投資者需要從數據去仔細分析,剖析出未來有價值的東西。

財務指標,關心的是4項:收入、毛利率、應收賬款、淨利潤。對企業而言,最能體現它的核心經營價值的財務數據是收入和毛利率。

企業經營面持續向好,收入不斷快速增加,利潤隨之而釋放。毛利率反映出來的是企業產品的競爭力。毛利率穩定,甚至還有增加,表明企業的產品競爭力優秀,市場環境穩定。應收賬款體現出的是企業對下游客戶渠道的掌控能力,錢收不回來,也是紙上富貴而己。淨利潤就不用說了,雖然說京東持續虧損,在納斯達克也可以估值千億,但在A股,尤其而臨系統風險衝擊熊市的時候,估值還是很有用的保護手段,而有估值的前提就是企業有利潤釋放。

關於企業財務問題,有人喜歡用教科書專業的財務指標去對企業作定量分析,我個人認為不妥。企業的財務指標都是靜態過去式的,而作為投資者,買入的是預期,過分精準化的定量指標會導致以買入債券的心態去買入企業的股票。我們開篇就談到,網宿科技當年漲得最好的時候,財務指標肯定不及現在的網宿科技好,所以對投資者而言,應該是從現有的財務指標去預測未來的經營成長空間。

A股投資歷史只有短短的20多年,成長股投資更是近幾年才興起的玩意。即使我們有一套非常穩健的盈利預測體系,能夠對企業未來三年的盈利做出準確預測,但我們依然難以對股價做出準確的判斷,這是因為估值在作怪。尤其是2013年起的創業板大牛市把個股的估值推向了巔峰。很多做成長股投資的朋友會非常懷念2012年。如果把2012年看作熊市,再結合當時的貨幣政策(2014年底貨幣政策持續寬鬆),對我們判斷成長股的估值還是非常有意義的。

成長股絕佳投資的理想估值應該有三個標準:

1.市值大約在30億到40億之間。

2.預期未來三年的增速不低於30%。

3.以PEG位量化指標。市盈率在30到40之間。

符合這三個標準的股票,輕鬆持有2年,翻倍到百億也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只是目前這種機會短期都難以看到了。

若覺得小編文章有意思,可關注公眾號越聲情報(ystz927),獲取更多的股票投資要訣,不斷地優化自身的投資體系。

(本資料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時應審慎評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