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会传染吗?

用户6665283154


糖尿病不会传染,但糖尿病有家族聚集性。一个人的近亲里有糖尿病患者,这个人罹患糖尿病的可能性就比其他人高30-40%。尽管糖尿病不会传染,但很多长期间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人,如果有人得了糖尿病,其他人得糖尿病的可能性就会增大,这主要是与共同的生活习惯有关。如平时都喜欢吃高脂肪、高能量食物,加上不喜欢运动,而且都有体重超标的情况等。这就会发生糖尿病。

糖尿病分为3种类型,1型糖尿病基本上就是一种遗传性疾病,饮食和生活习惯等环境因素会导致发病;2型糖尿病的发病也有遗传倾向,但环境因素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如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体力活动或者体育锻炼减少,身体发胖等;妊娠糖尿病是一种女性在怀孕期发生的糖尿病,它的发病与遗传也有一定的关系,还与日常生活中的饮食习惯和肥胖也有相关性,但最直接的发病原因在于怀孕后体内控糖激素的改变,而身体其他内分泌因素未能适应的结果。

因此预防糖尿病最好的方法就是改变生活习惯。首先是在饮食上控制,在饮食营养均衡性和食材多样性的基础上,控制每天、每餐吃东西的总量,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少吃精制主食和高脂肪食物;保障每天30分钟的有氧运动。最重要的是,控制体重,特别是要减掉肚子上的肥肉。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甲状腺疾病等内分泌代谢疾病,中医杂病。


医联媒体


疾病是否具有传染性,做好自我保护措施,才能更好的保护好家人。作为不懂医学的广大朋友来说,常常是分不清疾病是否具有传染性的。所以,糖尿病是否具有传染性也是经常被问到的问题。



会引起糖尿病的原因很多,但绝对不会引起糖尿病的原因都包括传染。所以糖尿病是不会传染的。

引起糖尿病的原因又有哪些呢?

糖尿病多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精神因素等等引起。


糖尿病是:

由于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使得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

其主要一点的就是血糖异常升高。

严重时可发生高渗性非酮症酸中毒或酮症酸中毒等,发现不及时,病情未得到及时纠正,会有生命危险。

虽说糖尿病不会传染,但糖尿病是有遗传的特性的。

所以家族人群中有成员得此病,其余家族成员均应高度重视。

提前做好行为干预,将糖尿病拒之门外!!!


余千兰


糖尿病大家可能都听说过,而且我们每天接触的人可能很多都有糖尿病,在内分泌门诊经常听到有人问糖尿病会不会传染呢?答案是否定的,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的分泌出现异常而不是由病原体传播的,所以它不是传染病。

糖尿病的病因也有很多:比如基因因素,有家族史的,其子女得糖尿病的机率可能比其他人大,但也不必害怕,可以定时监测血糖,早发现早治疗减少得糖尿病得概率。如果发现自己跟平时不太一样,出现三多一少的症状时就要注意了,这可能是糖尿病得前兆。

另外,饮食不合理也会导致糖尿病,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餐桌上各种大鱼大肉,各种高热量的食物,使用过量也会诱发糖尿病。现在很多小孩年纪轻轻就被检查出患有糖尿病,主要就是摄入这些高热量垃圾食品过多,肥胖者容易患有二型糖尿病。精神因素如果人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情绪易激动也会造成内分泌调节的紊乱造成糖尿病。不同类型的糖尿病会有不同的表现,比如1糖尿病患者主要见于年轻人,2型很多初期比较肥胖,到一定程度后才会出现三多一少典型症状。另外,妊娠期间由于各种原因也会出现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我们在平时生活中怎么预防远离?

让自己处于放松的状态,保持心情舒畅,保障充足的睡眠,适当运动,避免暴饮暴食,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定期检查血糖,早发现早治疗,远离糖尿病。


杏花岛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在全球都属增高趋势。糖尿病的高发病率已经对人类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我国是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IDF(国际糖尿病联盟)最新数据显示在2014 年,全世界有 3. 87 亿糖尿病患者。在经济条件好的国家,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更高,高达85%~95%。糖尿病的死亡人数和医疗费用的支出日益增加,糖尿病疾病负担越来越严重。

糖尿病主要分为I型和II型糖尿病,其中II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远远高于I型糖尿病,且发病呈不断加重的流行趋势。I型糖尿病的临床症状较为典型,即为典型的“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II型糖尿病患者“三多一少”症状相对没有I型典型,但发病前常常有肥胖,如不及时治疗,体重也会慢慢减轻。在积极治疗糖尿病的同时,还要及时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是一种由多源性病因引起的慢性疾病,影响因素如遗传因素、社会因素、生活方式及环境因素等,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现在普遍认为糖尿病的发病与患者年龄、糖尿病患者家族史、肥胖程度、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和胰岛素抵抗等有关。这种疾病是无法传染的,希望患者可以多多接受健康教育,提高对疾病的认识,能及时防治糖尿病。

【1】 廖涌. 中国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现状及展望[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5(7):1042-1045.

【2】 侯清涛, 李芸, 李舍予,等. 全球糖尿病疾病负担现状[J].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6, 24(1):92-96.

【3】 Pasala S K, Rao A A, Sridhar G R. Built environment and diabet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abet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2010, 30(2):63-68.

关注“医学慕课”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医学慕课


糖尿病不是传染病,所以不会传染,但是由于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中已经证明跟遗传有很大关系,糖尿病患者的后代患糖尿病的概率比非糖尿病患者的后代偏高,所以有可能会遗传给下一代,所以现在很多有糖尿病史的家里,都限制小孩吃糖或甜性太高的东西。

那么我们再回顾一下糖尿病的定义及成因,以明确糖尿病到底会不会传染的问题。糖尿病是一种病因复杂的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及胰岛素抵抗引起的,以长期高血糖为特征。糖尿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高发,最多的就是中国,目前中国已经是糖尿病流行的中心,目前普遍认为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的发送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有种族原因,遗传原因,后天因素。所谓的后天因素就是环境因素,主要是吃得多、动的少、压力大这样的因素。


大医惠众


糖尿病不会传染,糖尿病是一种糖调节紊乱导致表现为血糖偏高的慢性疾病,发病因素与年龄、肥胖、家族史等有关。如果家族中有人患有糖尿病,尤其是直系亲属,要注意自己家族中是否存在易患糖尿病的基因,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否与家族中患病者相似,要积极改变自己不良的生活方式,包括久坐不动、吸烟喝酒、 偏爱甜食、油炸食品等。

糖尿病如果能早发现早治疗,不会带来严重后果。因此,积极地防治糖尿病是很有必要的。防治糖尿病要做到以下几点:

1.及早发现:2型糖尿病早期是没有任何明显症状的,如果能及早发现,对后期的治疗都是很有帮助的。中年以上、有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应定期检查血糖。不要等到糖尿病已经发生数年,全身都是并发症时再去看病。那时,并发症逆转的几率就大大减小了。

2.认真对待:发现糖尿病后不要紧张焦虑,但要认真对待,正确处理。只要正确认识糖尿病,使体重、血糖、血压、血脂和血液黏稠度长期控制在正常水平,就可以达到延缓或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目的。

3.采取饮食-运动-药物分步干预:血糖出现异常,即已经出现糖耐量减低或空腹血糖升高的人,应首先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2-3个月血糖控制仍不满意或被明确诊断为糖尿病者,除了仍然坚持控制饮食和进行体育锻炼外,应开始口服降糖药或使用胰岛素治疗,且是终生治疗。


科学运动与健康


糖尿病不是传染性疾病,不会相互传染。糖尿病对有血缘关系的人可能具有相同的遗传基因,同家族的人得糖尿病的可能性也比较大。同样的生活方式、饮食方式、运动习惯,处于相似的环境中,导致有些家庭往往会有多人患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当胰腺产生不了足够的胰岛素或者人体无法有效地利用所产生的胰岛素时,就会出现糖尿病。胰岛素是一种调节血糖的荷尔蒙。高血糖症或血糖升高,是糖尿病不加控制的一种通常结果,时间一久会对人体的许多系统带来严重损害,特别是神经和血管。


中国疾控中心


糖尿病是根本不会通过任何途径传染的,就算是唾液,血液都不会传染的

它不是传染性疾病

虽然糖尿病的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是,可以肯定糖尿病不是传染病。它不会像流感、乙肝那样,从别人那里传染来,也不会传染给别人。接触糖尿病人。即使是密切的接触也不会染上糖尿病。家族中出现数个糖尿病患者不是传染的结果;而是家族成员体内有易患糖尿病的基因,加之家族成员有近似的不良生活习惯(如:不爱活动,高脂、高糖饮食等)而造成的。

糖尿病人可以多吃高纤维食物,促进机体的糖代谢。如玉米、小麦、白菜、韭菜、豆类制品。

含糖低的蔬菜。如韭菜、西葫芦、冬瓜、南瓜、青菜、青椒、茄子。而西红柿含糖量低,既可做蔬菜又可做水果可以多吃。

多吃含钙的食物。缺钙能促使糖尿病人的病情加重。如虾皮、海带、排骨、芝麻酱、黄豆、牛奶等。

富含维生素B和维生素C的食物。补足这两种元素,有利于减缓糖尿病并发症的进程,对减轻糖尿病视网膜的病变、肾病有利。如鱼、奶、白菜、豆类以及青菜、芥菜、甘蓝、青椒、鲜枣等。

此外,南瓜、苦瓜、洋葱、黄鳝等对病人多饮、多食、多尿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有降低血糖、调节血糖浓度的功能,适宜多吃。

金钱柳薏米茶,金钱柳(俗称摇钱树)含的皂苷 、黄酮、多糖及多种微量元素能修复、维持、平衡受损的胰腺。薏仁利水消肿、健脾去湿,研究表明,薏苡仁油能降低血糖值和血钙值,它的水提取物能有效稀释血糖浓度。金钱柳薏仁茶双管齐下,对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有不错的调理效果,尤其适用于中老年患者。


用户1390661677805


同一家人,饮食结构差不多,生活习惯差不多,但是有一人却得了糖尿病,不禁就犯嘀咕:“糖尿病会传染给身边的人吗”?

  答案是,不会因为接触而传染。

  糖尿病不像感冒或流感,在朋友之间或同事之间相互传染,无论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糖尿病是通过接触传播的,也就是说,糖尿病并不会因为接触别人而被传染上。但糖尿病却有家族聚居性,故让人误认为糖尿病会互相传染。


 糖尿病对有血缘关系的人可能具有相同的遗传基因,同家族的人得糖尿病的可能性也比较大。但是,与糖尿病病友有血缘关系的人到底会不会得糖尿病,还取决于环境因素。因为家人有同样的生活方式、饮食方式、运动习惯,处于相似的环境中,如果一人得了糖尿病,家族其他人也可能得糖尿病,有些家庭往往会有多人患病。虽然目前从遗传方面不能够控制易患糖尿病的基因,但是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

  虽然糖尿病不会“传染”,但是却可能会遗传。



 糖尿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这是已经得到肯定的,据统计,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比没有家族史患者的发病率高出3-40倍。在正常人群中,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5%,但对于双亲均患糖尿病的人来讲,其子女患糖尿病的几率超过50%。在我国,糖尿病的遗传度为51.2%-73.8%,一般高于60%。不过1型糖尿病的遗传度要低于60%,由此可见,2型糖尿病比1型糖尿病的遗传度更强一些。

  糖尿病分为1、2型两种类型关于遗传它们是有区别,以下就是关于这两方面的简单介绍。

  1、2型糖尿病有明显的遗传性,特别是糖尿病患者的父母,兄妹,子女,很容易患糖尿病。

  2、1型糖尿病患者的第一代亲属,指兄弟姐妹及子女。他们较一般人群发生糖尿病的危险高10倍,

  但95%-97%可不发生糖尿病;另外胰岛素释放试验显示胰岛素释放减少者,也应预防1型糖尿病。

  近两年在儿童中糖尿病的人群也逐渐增多,新生儿过瘦,过胖,将来都容易得糖尿病。肥胖,饮食不合理,体力活动减少是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重要的环境因素。超重者的糖尿病发病率是正常体重者的2.9倍,体重指数在23~25之间的妇女患糖尿病的危险性是体重指数小于22的妇女的4倍。体重指数大于35的人群患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是体重指数小于22的人群的93.2倍。18岁后体重增加7~10.9公斤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危险增加1倍。肥胖妇女在10年内减轻体重5公斤以上,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可以降低50%或更多。某些人,特别是老年人,缺乏铬可能也是糖尿病的发病因素。婴儿期体重过低,成人后易发生糖尿病,而肥胖又是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因素。

  糖尿病会传染给下一代吗?不是一定遗传,是有遗传的可能性, 糖尿病和遗传因素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但是糖尿病的遗传非常复杂,迄今并未十分清楚。子女从父母那里可能得到容易患糖尿病的基因,加之一定的环境因素,彼此互相影响,则可能得病。在这里,环境因素主要充当导火索和催化剂的角色。在不同的人种或民族,遗传所起的作用强弱并不相同。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每一个存在这些危险基因的人都会发生糖尿病。事实上,大部分人并不会发生糖尿病。

  请担心会“传染”的患者放心,为了家人的健康考虑,不妨多运动多注意饮食结构、生活习惯,从预防糖尿病开始做起。


eon136650961


糖尿病有遗传风险,很多朋友都能理解。父母如果有糖尿病,子女等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得糖尿病的风险会比一般人高。

但还有糖尿病能「传染」的说法?真的是这样吗?


糖尿病「传染」?

有研究表明,糖尿病兼具「遗传性」和「传染性」。

瑞典的科学家对 15 万名 2 型糖尿病患者及其 2 万子女进行研究发现:

  • 如果某家庭中有人患糖尿病,那么这个家庭的成员,患糖尿病的风险约是一般人的 2~30 倍。即糖尿病有遗传性。

  • 如果某人患糖尿病的兄弟姐妹,那么这个人患糖尿病的风险,是一般人的 30 多倍。即家族的遗传基因,在糖尿病的发病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 在没有血缘关系的夫妻之间,若有一方患有糖尿病,那么另一方患糖尿病的风险是一般人的 1.3 倍。即糖尿病可以「传染」给没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


糖尿病是怎么「传染」的?

这里说的糖尿病有「传染性」,和大家平常理解的流感、乙肝等的「传染性」不同。

传染性疾病具有传染性,是因为有病毒、细菌等可以将疾病传播开来的因素,而糖尿病的「传染性」,很重要的原因是夫妻、家人之间相似的生活方式,特别是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

有科学家推断,共享的生活环境为 2 型糖尿病的发生,贡献了约 30% 的「力量」。

容易导致糖尿病发生的生活方式主要包括:

  • 不健康的饮食:爱吃高能量、高糖、高脂、低膳食纤维的食物,吃大量的的加工食品。

  • 缺乏运动:开车多步行少,长时间坐着。

  • 其他因素:环境污染、睡眠质量差、心情低落、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等。


一人得病全家得病?

也无需过于慌张。前面所说患病风险的高低,是一个概率的问题。

也就是说,就算有较高的患病风险,如果能够及时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也有很大的可能,避免糖尿病的发生。

这些预防「传染」的措施主要有:

  • 健康饮食:多选择新鲜的全谷物、水果、蔬菜,尽量避免高热量、高糖、高脂、低膳食纤维的饮食及包装、加工食品。

  •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 150 分钟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打太极拳、游泳等,强度上应达到运动时有点用力, 心跳和呼吸加快但不急促。能同时搭配一些力量训练就更好了,如马步、靠墙蹲、负重行走。

  • 控制体重和腰围:避免腹型肥胖,女性腰围应小于 85 厘米,男性腰围应小于 90 厘米。

  • 定期体检:每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体检,了解自身血糖情况。

  • 其他:

    舒缓精神压力、避免不良情绪、生活规律等,对控制血糖,也很重要。

做到以上这些,即使糖尿病会「传染」,我们也能够做到有的放矢,科学预防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