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中李云龙背的大刀有多重?你怎么看?

秉烛读春秋


在说《亮剑》中李云龙用的大刀前,不得不说一说二十九军大刀队!

二十九路军的前身是冯玉祥的西北军,军长宋哲元原本是冯玉祥手下西北军五虎之一。冯玉祥在创建西北军时,为了弥补枪支弹药不足问题,给士兵配备大刀。同时,还聘请一批武术高手,教授大刀使用技巧。


(插句题外话,抗战时,八路军解决枪支弹药不足问题的做法是配备手榴弹!八路军共计生产了四百多万枚手榴弹,仅次于子弹数量。)

西北军用的是传统的中国刀:长柄,宽刃,刀尖倾斜。这种到重量在4斤以上,十分适合劈杀。由于刀柄长,可双手使用。这样一磕的力量很猛,日军的西洋佩刀和刺刀绝对会立即震开。我军可用大刀顺势砍向日军。


蒋冯战争中,冯玉祥战败以后,他的军队被改编为国民军,宋哲元部被张学良收编了。这就是后来的国民革命军地二十九军。

(军长,宋哲元)

等到长城抗战时,军长宋哲元再次提出组建大刀队的想法,发挥西北军身体素质好的优势。同时,还将大刀进行了改良。

全刀长900mm——1000mm,重量约为1.6公斤——2公斤。刀刃长度约600mm,刀身最宽处57mm,刀柄长约215mm。后面还有一个直径76mm的刀环。鬼子叫它“青龙刀”。


同时,为了提升刀法,副军长佟麟阁亲自到北平请来了李尧臣先生当武术教官。李尧臣先生是神拳宋老迈侄子宋彩臣的徒弟,精通六合刀法。李尧臣根据二十九军大刀的特点,创编了一套“无极刀法”:可劈,可刺,实用性强。


1933年,喜峰口一战,29军大刀队一夜成名。当时,29军109旅旅长赵登禹亲自指挥这场奇袭,士兵只带大刀和手榴弹,夜袭日军营地。此战,二十九军杀死日军3000多人。

此战后,日军被大刀砍出了心理阴影。日军甚至发明了一种可笑的‘’铁围脖‘’来对付中国的大刀。就是用一块铁片折成半圆,在上沿两头打两个洞,用铆钉铆在钢盔上,戴上钢盔时,铁围脖即围在后脖子上面。

同时,日军也发现装备的西洋指挥刀不实用,无法对抗中国的大刀。于是,在1934年,日军开始装备拼杀能力更强的“94式军刀”和“九五式军刀”。

李云龙的大刀,肯定和张大彪有关。

张大彪是李云龙手下最得力的干将,原来是二十九军大刀队的一个排长,曾参加喜峰口战役。

李云龙非常喜欢张大彪,在他被发配到被服厂绣花时,临走前,他特意跟丁伟说,以后一定要把张大彪还给他。等到李云龙调往独立团时,丁伟都有点不舍得放张大彪走。最后,李云龙给了丁伟几挺机枪,才换回来张大彪。

之后,张大彪一直出任独立团主力营一营营长,并兼任参谋长。后来,李云龙胜任华野二师师长以后,他就是二师参谋长。

抗战时,张大彪只要上战场,肯定背着他的大刀。所以,完全有理由相信,李云龙的大刀是张大彪给弄的!所以,这把大刀的型制规格跟二十九军的差不多,重量在四斤左右。

(文l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根据一个老兵讲述西北军大刀重4斤比一般得战阵兵器要重,有利于骑兵飞驰时以冲力攻击敌人。刀身重,刀柄长,使用时要用双手持握。


帅气的倒霉熊


根据一个老兵讲述西北军大刀重4斤比一般得战阵兵器要重,有利于骑兵飞驰时以冲力攻击敌人。刀身重,刀柄长,使用时要用双手持握。


狐狸精爱我嘛


应该有4到5斤吧!现在挥舞起来,应该很费劲!


影视逗趣大全


反正不轻,不是现代人随随便便能挥起来的


晓阳观影


根据一个老兵讲述西北军大刀重4斤比一般得战阵兵器要重,有利于骑兵飞驰时以冲力攻击敌人。刀身重,刀柄长,使用时要用双手持握。


视野集结号


道具,应该不沉


琅琊热点榜


没注意这个细节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