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来的《尘埃落定》和余华的《活着》,你更喜欢哪一部?

攀枝花羽童


从一定意义上而言,余华的《活着》更加的接近于我们的现实,揭示一个时代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暖。虽然时代在发生着变迁,但不变的是主人公福贵内心的那份情,经历过太多的苦难与生死之后,一个人看淡了一个社会,看淡了这个社会的人情世故,便可以淡然的面对生死。通过第一人称的自身描述,让一个故事更加形象贴切的呈现在读者面前,让我们感同身受,似乎自己也成为了整个事件的旁观者,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活着》从一定程度而言,吸引人的更是其真实的内容,一个富家子弟从万贯家财的地主变成一个流离失所的穷人,从辉煌到落魄之间,人们对于他的看法也发生了最为基本的转变,但妻子和家人依然选择不离不弃,共渡难关,但时代的步伐并未停止,随着时代变化的,则是社会发展所带来的人情冷漠,但通过对主人公福贵的深刻描写,真正将一个人和一个时代的人情冷暖表现的淋漓尽致。而我们现实生活当中,难免也会经历起起落落,而身边人似乎也是人在时笑脸相迎,人走茶凉。而我们自身其实就和福贵差不多,但如果能够看淡人世间的人性,才能让自身过得坦然。

最令人深刻的就是整部书的结尾,当身边的亲人相继离去,最终只剩下福贵和老牛相依为命,而这时,福贵的唯一希望都寄托到了牛的身上,似乎只要他和老牛相依为命,才能够延续他自身的命运和情感。环境很是凄凉,现实更是残酷,但福贵依然要坦荡的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因为这里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挂念,但即使如此,依然还需要努力的活下去,虽然并不知道自己日后的结局如何,甚至有点儿得过且过,但对心中存留的对未来那一丝憧憬,依然是他的无尽希望,这就是人生活着的意义。而反观我们当代的人类,当我们每天都在为生活焦虑的同时,是否想过人生真正的意义与价值所在?虽然命运不公,甚至一次次的打击摧残我们,但我们依然需要有勇气面对新的一天,继续努力的活着,因为希望就在前方。

整部书除了跌宕起伏的环节,更让人震撼的就是福贵本身对于社会现实的一次次抗争,似乎不可能,但在他的心里,只要面对便会成为可能。唯一支撑自己活下去的,就是对于残酷的境遇依然可以站立着的勇气,向死而生才是人生活着的真正意义。



凤凰涅槃宋晨声


《活着》原著看了两遍,电影看了很多次!《尘埃落定》原著看了两遍,影视作品暂时没看过!

谈不上最喜欢哪一部,只能说把两部作品关联起来看,可能对生命、人生会有一个更宏大的思考

一个傻子的“人生哲学”

《尘埃落地》是藏族作家阿来的成名作。讲述了民国时期藏区土司部族最后的兴亡,通过对主人公傻子这样一个大智如愚角色的塑造来体现人类抗争虚无、荒诞的人生追求“自我认知”的积极态度!

一开始接触这部小说,是因为当时对藏族、尤其是西藏文化的执迷!阿来作为一个地道的藏族作家,他的笔下除了有耐人寻思的故事和哲理外,对西藏当时没落的土司文化也是如数家珍!

伟大的作品,是能够跨越种族和国界的壁垒,引发人类群体性的共鸣!小说里的“傻子”是一个汉藏混血!但他所思考的是人类应该如何前进的宏大命题!这是全人类的共识!

作为一个老土司和汉族女人偷生的混血儿,傻子一开始,就不被这个家族待见,再加上傻里傻气、没心没肺的作风,即便是二少爷,大家也都讥讽他为“傻子”!

傻子的行为常常不可理喻、出乎意料,却又处处表现出大智若愚,他老谋深算的父亲麦其土司,精明毒辣的哥哥,美若天仙却不忠的妻子塔娜和形形色色的人都无法按常理摸透傻子的心思,不知道他究竟是傻还是聪明绝顶!

阿来的文字有种特别的魔力,他的作品总是给主人公一些超越世俗眼光的力量!这部魔幻现实主义作品透过傻子的内心世界和眼睛,给人展现了复杂的亲情,爱情,和形形色色的世人,土司家族从昌盛到快速土崩瓦解的历史。引发人们对“权力”、“情欲”、“虚无荒诞”人生的思考!

一个人的悲惨戏剧

《活着》也是一部影响海内外的现实主义小说,作者余华为我们塑造了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福贵这样一个极具悲剧色彩的人物形象!这是一部个人的悲惨戏剧!在先后亲手埋葬了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和外孙后,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福贵老人只剩一头老牛为伴!

《活着》这本书是在看了他的电影版之后才读的。比对之后个人感觉,余华先生的笔锋要比张艺谋导演的摄影机严酷的多!原著远比电影冷酷、残忍!以至于看到最后,心里都在为那头老牛担心!

《活着》作者冷眼旁观、笔锋极狠!用朴素的笔法为我们编制出了一副人性的挂毯!拷问“活着”的意义?有人说,这样的活着有什么意思呢?其实,我们应该读懂余华的态度:活着是人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其他任何事物而活着。

我们应该把“活着”和“幸存”区别看待,因为“幸存”是我们对富贵的看法(这也是题主为何会说:福贵一无所有的切入点),而“活着”则是福贵自己对自己的看法?正如书评所讲:活着的意志是福贵身上唯一不能被剥夺的东西!


以上感想,个人愚见,请批评指正!


牧远年


这两本都是好作品,我都很喜欢。

阿来的《尘埃落定》是一部引人深思的作品,讲述的是近代土司的故事,用三条主线,像我们展示了一段真实又虚伪的社会变革:一条是情感发展及阶级斗争。一条是区域内竞争与合作。一条是情感发展曲线。

故事用静态化描述,从杀人、争论和每个人的爱恨之心都是用静态化处理,仿佛故事事件和人物最终归宿已注定。

浮华烟云不过由千万颗尘埃组成。烟消云散之后就是尘埃落定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是一颗漂浮不定的尘埃,不论你是土司还是贫民,不论你是傻子还是天才,不论你是绝世美女还是平凡女子,不论你在人生或者历史舞台扮演多少重要角色,你对这浩瀚宇宙而言,不过是一粒尘埃。

余华的《活着》,可能很多人认为是一部悲剧作品,我在阅读过程也曾因书中有庆和凤霞的死而伤心不已。但总体而言,没有想象中的压抑,更多的是豁达。虽然福贵在外人看来,好像过的很悲惨,经历了那些过后,很多人也不想再活着,但福贵却一次次挺过来,他把有庆,凤霞,家珍,二喜,苦根全部送走,不再有牵挂。支撑他活下去的,除了和他命运相同的老牛的陪伴,还有他和家人一起经历过的生活的回忆。

在作者笔下,福贵用平稳的语调讲述其一生,那些和他一起经历生长壮老已的人,那些回忆已经足够他过接下来的日子。

所谓活着的意义本就是活着本身,生活属于活着的人的感受,而不是别人的看法。贺拉斯说过:“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后,在他生前和葬礼前,无人有权说他幸福。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暖冬语录电台


两本都是难得的好书,“尘埃落定”神秘一些,带我们走进一个完全陌生的空间,陌生的人物,陌生的背景,让我们能了解到那个年代,那个时空所发生的陌生的事件。

但个人更喜欢“活着”,觉得该书更能直接感受到那个苦难时代的感觉,地主,贫农,二流子,战争,特殊的时期每一段篇幅不长,却深深地抓住了精髓,时代及人物代入感很强,福贵的身份转换体现了那个年代的转换,也是人性的转换。另外余华的“第七日”也非常不错,是继“活着”之后,余华的又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


从洛阳出发


两个都是好作品,但是《活着》给我的触动更大,高考前夕为了解压看了好多小说,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活着》,特别是看到福贵的儿子为救县长夫人失血过多死亡,真是哭得撕心裂肺,从没有那样的悲恸,也深切感受到作为一个平凡人要面对不公平是多么无助,即使丧失了生命也只能无言叹息。从那一刻,我决心努力拼搏,成为有能力与不公平抗衡的人。十几年后的今天,我也只是活得了一个平凡的人,但是面对生活的一些坎坎坷坷时,心里总有一股力量,就是好好活着。



曼特宁22025571




JYHB污水废气处理


《尘埃落定》讲的是“消亡”,旧制度的消亡,旧氏族的消亡,旧的人际关系的消亡。《活着》讲的是“挣扎”,在饥饱间挣扎,在爱恨间挣扎,在生死间挣扎,在望与无望间挣扎。


尘红心一


《尘埃落定》所反映的思想历史内容深度,和对社会的触及,与《活着》相比,差太远太远。


一览众山小688568


这两部书我都挺喜欢!风格不同,都能直击心灵深处,但感触也不一样。


晨晨妈68563084


《活着》像发生在身边的近代史诗,而《尘埃落定》就像可以身临其境神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