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黄忠一辈子只打了一场胜仗被捧上天,于禁一辈子只打了一场败仗被无限黑,对此你怎么看?

疯狂天才


只能说黄忠赢了一场不该赢的仗,于禁输了一场不该输的仗。

当黄忠围定军山的时候,法正报于成都的意见是围城打援,歼灭更多曹军的援军和有生力量。并且,夏侯渊是大汉开国名将夏侯婴之后,曹操堂弟,其妻也是曹操之妹,早年曹操犯事,还是夏侯渊顶包让曹操躲过一劫。按理说曹操不应不救,所以围定军山就是为了打曹操援军,刘备也是在定军山周围埋伏重兵,只等曹操来援。


而曹操就是曹操,深知定军山败局已定,再救属于送死,且曹操熟知定军山地形,山地险要,沟谷纵深,易设伏兵,倘若真如曹操对来史所说,徐晃会带兵三万救援,那么这三万人只能排纵队进入,那么入伏之后便会毫无还手之力,而弱派轻骑五千前去又无济于事,因此只好放弃救援。

而黄忠捡了个便宜,就是攻下定军山后劝降夏侯渊不成,将其斩首。这一仗是法正精心设的局,没等来曹军援军,只好让黄忠捡一大功。


于禁之败也非演义里的关羽掘开汉水水淹七军,正史里就是说“秋,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当然,关羽是看准了这个机会灭掉了于禁部队。

而于禁投降属于走投无路,对比庞德求死的意气风发,显得是有点无名将之风,连曹操也感叹“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如果庞德跟于禁一起投降,或许也不会让于禁如此难堪。

更为惨痛的是,于禁后来又投降了孙权,而孙权把于禁送回曹丕处,曹丕令其为曹操祭拜,在曹操墓碑前挂了一副巨画,画中是庞德大义凛然,求死心切,地上跪着于禁摇首祈降。何等的羞辱,不久之后,于禁便羞愧而死。


棍哥观史


伪君子的下场

于禁说起来也是曹操非常重视的大将,位列曹营五子良将之一。想当初张绣叛乱,曹操另一亲信大将夏侯惇部下的青州军作乱,于禁毅然挥军弹压,随后张绣兵追曹操,他不先见曹操(问安请示),却坚壁整军,反击张绣——旁人眼里这有“谋反”嫌疑,可雄才大略/心胸宽广的曹操却称赞这是“有古名将之风”的举措。再后来昌豨降而后反,曹操派于禁等剿灭。昌豨失败后去找于禁投降,他认为和于禁是旧交朋友,投他可能会得到帮助。但于禁把昌豨杀了。杀之前有一番冠冕堂皇的言辞:你们未必不晓得曹董的命令嗦?被包围才投降的人(不是主动,所以)不能免罪。遵行并执行法令,是事奉君上的气节,老豨虽然是我的老朋友,但我咋能够因此而对曹董事长不忠呢!”还跑去和昌豨诀别假吧意思流了几滴眼泪:兄弟,不是我不帮你,我是在执法!


曹董倒也觉得这是忠诚表现,所以更加重用他。

哪晓得天道循环,后来他自己被关二哥水淹七军,也是被围而投降——做了他自己先前鄙视的“失节”之人。

而另一个从马超阵营投奔曹营没好久的庞德,反而宁死不屈。这一对比让老司机曹操都惊掉下巴:于禁跟我三十年,危急关头还不如庞德!

再回过头来看他在工作中的为人:禁持军严整,得贼财物,无所私入,由是赏赐特重。然以法御下,不甚得士众心(《三国志 · 于禁传》)——做事情太“显得”一板一眼,结果曹操倒是喜欢了,但他的同僚下属就很看不惯,不喜欢他。很难说他是不是那种为了往上爬只注重讨上司喜欢、不顾及别人看法的人。

所以他的结局很悲催:关二哥被东吴打败后,他又转被俘虏,后来东吴把他送还曹魏。等形销骨立/白胡子喇撒的他回去,他过去得罪过的人当然都在看他笑话,加上那个有文人气质的魏帝曹丕就很看不惯他的为人,所以嘴头也假吧意思安慰他,没关系,古时候不是有荀林父、孟明视领军战败,后来又崛起复仇嘛……还给他封了个“安远将军”的官儿。还没等他从羞愧/自责/不安中醒过来,曹丕就安排他去拜谒曹操墓地,一进去他就看到一组《水淹七军》的动画片,更可恶的是把他和庞德一死一降的“情节”又加锣鼓又添彩的表现出来。

窝心气闷又分辨不得的于将军回去没多久就死了。

其实古往今来,平理说,投降不是件丢人事——只要是力尽而为不是看风使舵。但他自己先把事做绝/把话说绝了,没想到反给自己挖了个大坑坑。


黄忠呢,也是蜀汉五虎上将之一。虽然领军就打了定军山斩夏侯渊一个胜仗,但人家除自身武艺了得——大刀舞的圆、弓箭射得远而外,还忠心耿耿啊,所以黄大爷莫得啥拿跟别人说闲话的行为。

这就是二者的区别。

所以说,做人要实在,尽量别虚伪。

虚伪的人/不管别人只顾自己往上爬的人总有一天是要栽的。


林武师de文散打


三国黄忠原来并不是个老将?大器晚成的一代猛将黄汉升


本文作者为黄昏深处,主编为萨沙,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

三国小人物志0019:大器晚成的一代猛将——黄忠

黄忠是三国时代一员名将,位列蜀国五虎上将之一。

在刘备攻打益州的时候作为先锋,战功显赫。

在之后的汉中之战中,黄忠率兵攻打定军山,将曹军精锐之师打败,痛斩曹军名将夏侯渊,声名显赫。

由此也留下了“黄忠出阵——不服老”,“老当益壮”等历史典故。

历史上的真实黄忠,真如《三国演义》上所描述的,是一员须发皆白老将?他直到70多岁还能力拔山河,勇冠三军?

其实,关于黄忠的生年,任何史料上都没有提及,只知道他是卒于公元220年,也就是定军山之战过后的一年。

黄忠的年龄究竟如何?是否真的能划入“老将”的行列?我们还是根据史书上的记录,去大致推断一下。

首先,关于黄忠“老”的历史出处,主要在于《三国志-蜀书-费诗传》中记载:刘备拿下益州过后,封赏众人。而黄忠论功封为右将军,同关羽张飞马超三人并列。高傲的关羽大怒,并大骂“我怎么能与这个老东西一个级别”……

不过,关羽的原话是“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而“老兵”这个称呼,指的其实是“军龄”较老而非“年龄”较老。

不然,关羽大可直接称其为“老叟”或“老匹夫”,这才是古代骂老头子的“标准用语”。

关羽之所以用“老兵”这个称谓,指的应该是黄忠入伍虽早,但在军事上毫无建树,也无任何名气。这种人完全不配和自己这种身经百战的元老将军相提并论。

事实上,黄忠的战绩在之前确实没有记载,只知道他原本是刘表手下的中郎将,和刘表的侄子刘磐共同镇守长沙攸县。

后来曹军南下,刘表病死,荆州本地大家族投靠曹操,黄忠也被任命为裨将军,仍然驻守攸县。

随后的赤壁之战中,曹军大败于孙刘联军之手,荆州诸郡被刘备趁虚而入占领,黄忠才随着韩玄等人一起,投到刘备的麾下……

也就是说,《三国演义》上所描述的,关羽黄忠大战长沙,关羽拖刀之计义释黄忠、之后黄忠为报关羽不杀之恩、一箭射盔缨等情节,都是小说中虚构的。

随刘备入川后,黄忠战绩倒是很多。

不过,对于久居荆州的关羽来说,他无直接的感同身受,故而认为其功劳平庸,不配与自己齐名。

关羽口中这个“老兵”的称谓,并不足以说明黄忠的年龄很大,甚至不见得能够证明黄忠的年龄比关羽大。

史书上关于黄忠的战绩记载,也许更能说明黄忠的年龄问题:

在《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中,黄忠的记载篇幅并不多,仅有寥寥300字不到,大多数都是战斗记录。

先是跟随刘备进兵蜀中,再是自葭萌关折回进攻刘璋,然后在刘备占得益州过后,又率军前往定军山,与曹军大将夏侯渊张郃等对峙。

而定军山这一战也成就了黄忠的历史威名,大获全胜并斩了夏侯渊,将曹操都气得个半死……

在这些战斗记录中,明确提到了黄忠身先士卒,亲率大军勇闯敌营等细节(忠常先登陷陈,勇毅冠三军)。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所为。

古人的平均年龄不过40来岁,能活到六七十就已经是个奇迹,所以才有了“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说法。

到这个年纪,还能气力不衰,像年轻人一样勇悍,亲自上阵破敌、斩杀敌将,几乎等同于天方夜谈……

诚然,历史上有记载的老年武将领也不少。

但他们所做的事情并非是披挂上阵杀敌斩将,而是在营帐中运筹帷幄,具体指挥部队的战略战术。

不到生死关头,他们不可能像青壮年人一样,亲自拿起武器战斗。

而按照史料记载,黄忠既然都能“经常冲锋陷阵”,很明显他的年龄,还不足以划入“老将”的范畴。

不过,黄忠的年龄应该也不会很年轻,既然关羽都能称其为老兵,证明其军龄应该不短。

在成都武侯祠中有黄忠的塑像,虽然不是白发皓首,但胡须为黄色,面像也偏老。

可以判定,黄忠投奔到刘备麾下的时候,应该已经是壮年之龄,和刘关张等人是同一个年龄段。这说明,黄忠之前在刘表麾下担任“中郎将”的时间也应该很长。

那为什么之前的黄忠碌碌无为,而投奔刘备之后又能够突然爆发,在战场上大放异彩呢?

原因其实也不复杂。

之前的黄忠一直被人排挤,没有战场表现的机会。

三国志上明确记载过,黄忠是被刘表所任命的将领,让他和自己的侄儿共同镇守长沙攸县(荆州牧刘表以为中郎将,与表从子磐共守长沙攸县)。

由此可以看出,黄忠在荆州地界,应该是属于刘表一系的武将,为荆州本土军事集团所不容。

众所周知,荆州主要的军事力量,都是控制在如蔡瑁张允这类的大家族的手中,刘表手中并无军权。

尽管在安顿荆州事务过后,刘表也曾作过一些努力,来收取军事指挥权(比如说任命刘备北伐,在博望坡破敌),但最终都是无功而返。

提拔并任用黄忠等人作为武将,应该也是刘表试图控制荆州军队的一种努力和尝试。

黄忠既然是刘表的人,那么自然是不会受荆州军方的待见。黄忠长期被闲置,也是可以理解的。

在刘备控制荆州以后,黄忠才借助机会脱颖而出,终于有了在战场上表现自己刚猛勇武的机会。

由此也看得出,黄忠是个优秀的军人,也是个纯粹的军人。他的军事能力是一直都有的,只是始终没有发挥的空间。

正应了那句老话,金子在那里都会发光,黄忠是个有准备的人,也是个能够把握机会的人。

这样我们才看到了,一位猛将在长期的郁郁不得志过后,突然在战场上的爆发,而且是足以名留青史的大爆发!

不过,黄忠的命运也注定了如流星一样。短暂的灿烂过后,便是迅速的陨落。

仅仅在定军山之战的高光时刻之后的一年,黄忠便阖然辞世,而且没有留下子嗣,唯一的儿子黄叙很早就夭折了……

关于黄忠的死因,任何史料没有记载,是因为战场上的受伤,还是像马超一样的疾病,或是由于操劳过度?这些我们都不得而知。

在古代的医疗条件下,英年早逝的多了去了,光三国时代就有郭嘉,法正,周瑜,鲁肃等,这些都是能够影响历史进程的人物,也依然逃不开死神的召唤。

而黄忠的地位比不了这些大人物,他的离世也大大影响了正处于上升期的蜀汉集团。

刘备的麾下能征善战的猛将原本就不多,这一下更是雪上加霜。

试想要是黄忠能多活上些年,蜀汉帝国在之后的几次军事行动中的结果,就有可能改变。而诸葛亮在之后北伐的时候,也不至于在用人上如此捉襟见肘……

就此,我们可以为黄忠这个人物打上一个总结:他应该并不算老,但确是大器晚成。他出场晚去世早,也称得上是英年早逝。年轻时代长期的闲置和排挤,并没有磨灭黄忠的志向。他一直在磨炼着自己,等待着机会的来临,而且最终也把握住了机会,走上了人生巅峰……

看起来,历史上真实的黄忠,并非是老当益壮的代表,倒是可以作为一篇相当励志的典范故事……

PS:黄忠是“五虎上将”中最早离世的,他加入刘备集团的时间较晚(仅仅比马超早),而且仅仅数年就去世,在史书上的记载篇幅也不大。不过,黄忠在刘备集团中的地位是可以肯定的,不仅被追谥为“刚侯”,还位列武侯祠武将廊中的第七位。而今,成都市依然有“黄忠路口”,“黄忠小区”,“黄忠村”等地名,人们走过这些以黄忠名字冠头的地方,还能在冥冥中感受到近两千年前的三国历史氛围…


萨沙


东汉名将,伏波将军马援曾有一句名言:

“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胜败乃兵家常事,战败了并不可怕,但失去了一个军人该有的气节,则必将被世人所唾弃。于禁打了一场败仗便被黑,并非黑他领军能力不行,而在于他的军人气节也随之一败涂地。而黄忠定军山阵斩夏侯渊一役之所以被后人传颂,更在于黄忠彰显出的那种“马革裹尸而还”的军人气节。所以在后世演义中,黄忠备受褒扬,至于被演义“捧上天“,更在于黄忠为人忠义。

老而弥坚,忠勇无双

首先来谈谈黄忠的“名字”吧,这是三国群英中我最为欣赏的一个名字。

黄忠,字汉升。“汉升”,如旭日东升,即有汉室兴复之意。之所以用这个“字”,想必和黄忠所处的汉末乱世是分不开的。名“忠”,这意味了什么?可见黄忠及其父辈的愿望便是希望能以忠贞之心来兴复汉室,结束乱世纷争。

历史上,黄忠定军山阵斩夏侯渊,确实成就了其威名,但更多的也许在于黄忠的军人气节。《三国志》中关于黄忠的记载并不多,但有句话却至关重要:

“自葭萌受任,还攻刘璋,忠常先登陷陈,勇毅冠三军”

这说明了黄忠是一个怎样的将领?身先士卒,为图国之大业,当以马革裹尸而还矣。

黄忠的年龄一直以来都是个谜,演义中描述黄忠在60随时才跟随刘备,到阵斩夏侯渊时,已年过七旬,这个在现今看来似乎有点玄乎。但黄忠以老而弥坚的形象闻名后世也绝非空穴来风。关羽曾言:“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从中我们可以推断黄忠的年龄至少应在关羽之上,有人说“老兵”指军龄而非年龄,这个我不这么认为,从军入伍是一件光荣的事,尽管关羽傲慢,不至于看不起经验丰富的老兵。关羽和黄忠都是在公元220年逝世的,时关羽年60,而黄忠应在60之上,公元219年,黄忠斩杀夏侯渊,一个年过六旬的老将尚能如此,又怎不让后人称道呢?

战败不可怕,没了气节则遗臭万年

于禁在曹操时期所处的地位不容多说,“五子良将”之首,第一位授予“假节钺”的将领,其地位更在宗亲将领夏侯渊,曹洪之辈之上。

公元219年,关羽围攻樊城,于禁受命领军救援,后兵败被俘。时副将庞德宁死不屈,而作为主帅的于禁却选择了苟且偷生,世人为之震惊,很难想象作为曹魏一代名将的于禁竟会如此。时曹操感慨:“于禁跟从我三十年,怎么面临险境,反不如庞德!”

于禁投降,与他当时所处的地位实在太不相符了,一个军人该有的气节随之荡然无存。

关羽被杀后,于禁又沦为了孙吴的俘虏,受尽屈辱,几经辗转,于公元221年重回魏国,不久羞愧抑郁病逝。

于禁被黑,实在情理之中,什么都可以没有,但不能没有尊严,不能没有气节!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灵魂的感触


大家还没有发现,太多太多的人打着看不惯关羽和蜀汉被吹上天的想法,拼命找各种原因来贬低蜀汉,贬低关羽,说的关羽一无是处,是,关羽不行,你们都行可以了吧?说关羽斩人靠马快,吕布骑赤兔时候靠马快斩过谁?关羽不是最厉害的,但也没你们说的那么不堪,别忘了,人家被吹捧,也是有人吹,你怎么就没人吹你呢?想想原因吧,又有人说,关羽出名是靠义气,那为什么不叫义圣,叫了个武圣,既然历史流传下来的,欣赏就行了,说到演义时候非要扯出历史来,生怕别人不知道你看过三国志,你看过又如何?你要是明白历史也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你就不会逼逼什么了,所以谁是谁非没有定论,有的只是后代欣赏流传下来的经典,既然人罗贯中那样写了,就那样看就行了,你要实在不服,自己写一个去,看能不能让很多人接受!


Zero170493482


黄忠这个确实很幸运,夏侯渊亲自去修鹿角,结果被黄忠逮个正着。于禁的悲催在于,他地位太高了,是曹魏异姓将领第一人,地位直追曹仁。结果被关羽一举击败。


上林尉


赵云:很想知道打胜仗和败仗的知味。。


你说得太对了


都说于禁投降,可是没听说于禁担任什么职务或者有哪些于大魏为敌的行为吗?或者吐露了什么军事秘密吗?


南京33122761


不对吧,是因为于禁投降了才被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