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採礦,不可不看的六大技術趨勢

隨著工業的發展

對礦物資源的需求不斷增加

目前不管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

都把資源做為戰略性措施來考慮

因此湧現很多高效、安全、低成本採礦技術

需緊跟先進技術的步伐

開發好資源

未來採礦,不可不看的六大技術趨勢

一、地下礦山的智能化

目前,世界上地下礦山都在追求高效、安全,機械化水平、自動化水平不斷提高。

以瑞典基律納鐵礦為例。基律納鐵礦以產高品位(含鐵率超過70%)鐵礦石著名,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鐵礦山之一。其鐵礦開採已有70多年的歷史,現已由露天開採轉為地下開採。基律納鐵礦智能化主要得益於大型機械設備、智能遙控系統的投入使用,以及現代化的管理體系,高度自動化和智能化的礦山系統和設備是確保安全高效開採的關鍵。

  1. 開拓:基律納鐵礦採用豎井+斜坡道聯合開拓,礦山有3條豎井,用於通風、礦石和廢石的提升,人員、設備和材料主要用無軌設備從斜坡道運送。主提升豎井位於礦體的下盤,到目前為止,採掘面和主運輸系統已下移了6次,目前主要運輸水平在1045米水平。
  2. 鑽孔裝藥及爆破:巷道掘進採用鑿巖臺車,臺車裝有三維電子測定儀,可實現鑽孔精確定位。採場鑿巖採用瑞典阿特拉斯公司生產的SimbaW469型遙控鑿巖臺車,孔徑150毫米,最大孔深55米。該車採用激光系統進行準確定位,無人駕駛,可24小時連續循環作業,年崩礦量可達300萬噸。
  3. 礦石遠程裝載和運輸與提升:基律納鐵礦採場鑿巖、裝運和提升都已實現智能化和自動化作業,鑿巖臺車和鏟運機都已實現無人駕駛。
  4. 礦石裝載採用Toro2500E型遙控鏟運機,單臺效率為500噸/小時。井下運輸系統有膠帶運輸和有軌自動運輸兩種類型。有軌自動運輸一般由8列礦車組成,礦車為連續裝、卸載的自動化底卸車,膠帶輸送機自動將礦石從破碎站運送到計量裝置中,與豎井箕斗完成裝載和卸礦,整個過程均為遠程控制。
  5. 遙控砼噴射技術支護加固技術:巷道支護採用噴錨網聯合支護,由遙控混凝土噴射機完成,錨杆和鋼筋網安裝使用錨杆臺車。
未來採礦,不可不看的六大技術趨勢

二、溶浸技術應用日益廣泛

目前在回收低品位銅、金礦石、鈾礦等已廣泛採用溶浸技術,在溶浸技術中有原地浸出、堆浸和原地破碎浸出三大類。

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處理0.15%~0.45%低品位銅礦石,2%以上的銅氧化礦石和0.02%~0.1%的鈾礦石基本上都採用堆浸和原地爆破浸出回收。

以美國為例,美國採用原地爆破浸出銅的礦山就有20多個。如內華達州的邁克礦,亞利桑那州的佐尼亞銅礦日產銅均在2.2噸以上,蒙大那州的巴特礦和銅皇后分礦日產銅金屬為10.9~14.97噸,美國溶浸銅產量佔總產量的20%以上,黃金產量超過30%,鈾產量絕大部分也來自溶浸採礦。

未來採礦,不可不看的六大技術趨勢

三、深部開採技術

隨著資源量不斷的減少,目前採礦的深度越來越深,採深到1000米以下,帶來了許多在淺部採礦沒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如地壓增大,巖溫增高,礦山的提升、排水、支護、通風等方面的困難也隨著增大。

我國現階段的非煤礦山的開採深度一般都不超過700~800米,但近年已有一些埋藏深度達1000米左右的礦床正在開發,銅陵有色金屬公司所屬的冬瓜山銅礦床、金川二礦區就屬於其中。

四、礦山環保工作與綜合治理

在國外尤其是發達國家,對礦山環境都採用綜合治理的措施。對礦山排出的廢水、廢氣、廢渣及粉塵、噪音等均有嚴格的技術標準,許多低品位的礦山,因環保治理費用太大,而無法建設和投產。

目前,國外還強調建立無廢料礦山和潔淨礦山,德國魯爾工業區瓦爾斯姆煤礦就是成功的例子,用洗煤廠的煤泥和煤發電燃燒後的煤灰和破碎後的井下廢石加入水泥經活化攪拌,用PM泵打到井下充填空區,礦山不向外排任何固體廢料。

未來採礦,不可不看的六大技術趨勢

五、充填採礦技術應用日趨廣泛

根據情況不同,採用不同的充填料,目前充填要考慮的問題:

  1. 要集中力量形成實用而可靠的系統。要研究和開發有效的充填技術,使充填作業和採礦作業循環有效的結合。要重視充填系統的管理工作。
  2. 研究可使現有系統達到優化設計的技術,研究構成優質充填料的粒級分佈,研究在水力旋流器和破碎方面已有所改進的充填料製備工藝流程,研究用於優化充填料的輸送技術如壓力損失、磨損、腐蝕以優化充填系統總體設計。
  3. 加強對充填料的製備、輸送、充放和受載變形過程的定量認識,為安全、穩定、高效的採礦奠定基礎。目前國際上用的充填工藝有:水砂充填、乾式充填、高水固體充填、膠結充填。膠結充填又分為:分段尾砂水力充填(高濃度自溜輸送)、其他充填料水力充填(高濃度自溜輸送)、全尾砂膏體自溜充填及全尾砂膏體泵送充填。目前國際上推薦的是全尾砂膏體泵送充填。

目前,加拿大已有12座礦山應用高濃度膏體充填,南非和澳大利亞也有新建的膏體充填系統投產。新的充填工藝將可以更好地滿足保護資源、保護環境、提高效益、保證礦山發展的要求。充填採礦在21世紀的礦業發展中將有更加廣泛的前景。

未來採礦,不可不看的六大技術趨勢

六、大洋多金屬結核採礦

多金屬結核賦存於3000~5000米左右深的海底.要開採就必須要有可行的採礦方法。因此世界各國均把發展可靠的採礦方法放在優先位置,並對此進行了大量試驗研究,有的甚至還進行了深海中間採礦試驗。從上世紀60年代末至今,國際上已開發和試驗了的大洋採礦方法主要分為連續鏈鬥(CLB)採礦方法、海底遙控車採礦方法及流體提升採礦方法三類。

  1. 連續鏈鬥(CLB)採礦方法。該方法是日本人1967年提出的。CLB的主要特點是能適應水深的變化保持正常作業。但CLB法的產量只能達100t/d,遠達不到工業開採的要求。因此,CLB採礦法於上世紀70年代末被放棄。
  2. 海底遙控車採礦方法。該方法主要是由法國人提出的。海底遙控車為無人駕駛潛水採礦車,主要由集礦機構、自行推進、浮力控制和壓載四大系統組成。在海面母船的監控下,採礦車按照指令潛入海底採集結核,裝滿結核後浮出水面併到母船接受倉卸下結核,海面母船通常可控制數臺採礦車同時作業。該方法採礦系統投資大,產品價值不高,法國大洋結核研究開發協會已於1983年停止研究,但這種採礦車的採運原理被視為有前途的採集技術。
  3. 流體提升採礦方法。目前國際上較為認可的是流體提升式採礦方法,且最具有工業應用前景。該方法是當採礦船到達採區後,將集礦機和提升管接好並逐步放人海船集礦機用於採集海底沉積物中的結核並進行初步處理,以水力或氣力提升方式使管內的水以足夠的速度向上運動,將結核輸送到海面採礦船上。

隨著21世紀人類開發利用海洋的到來,大洋採礦技術顯得尤為重要。現代高新技術的發展為大洋資源開發鋪設了橋樑,它的形成和發展將對世界海洋經濟、文化及人類海洋意識產生積極深遠的影響。

關於國外礦山的採礦技術發展趨勢除了前述的六個方面以外,還有自然崩落採礦技術日趨完善,應用也不斷擴大,另外在鑿巖爆破也有大量的新技術湧現,礦山岩石力學與工程已經作為一個獨立的學科,在礦山的建設和生產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本文引用諸多地勘行業人士專業術語,如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