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轻德舍重功畏小忍忘大义之千古诏书《西晋武帝即位诏》

取轻德舍重功畏小忍忘大义之千古诏书《西晋武帝即位诏》

晋武帝司马炎

《西晋武帝即位诏》

(司马炎 西晋 公元265年)

皇帝臣炎,敢用玄牡,明告于皇皇后帝:魏帝稽协皇运,绍天明命,以命炎曰:“昔者唐尧禅位虞舜,虞舜又以禅禹,迈德垂训,多历年载。暨汉德既衰,太祖武皇帝拨乱济民,扶翼刘氏,又用受禅于汉。粤在魏室,仍世多故,几於颠坠,实赖有晋匡拯之德,用获保厥肆祀,弘济于艰难。此则晋之有大造于魏也。诞惟四方之民,罔不祗顺,开国建侯,宣礼明刑,廓清梁、岷,苞怀扬、越,函夏兴仁,八紘同轨,遐迩驰义,祥瑞屡臻,天人协应,无思不服。肆予宪章三后,用集大命于兹。”炎惟德不嗣,辞不获命。於是群公卿士,百辟庶僚,黎献陪隶,暨于百蛮君长,佥曰:“皇天鉴下,求民之瘼,既有成命,固非克让所得距违。”天序不可以无统,人神不可以旷主,炎虔奉皇运,畏天之威,敢不钦承休命,敬简元辰,升坛受禅,告类上帝,以永答民望,敷佑万国。惟明德是飨。

取轻德舍重功畏小忍忘大义之千古诏书《西晋武帝即位诏》

晋武帝司马炎

白话文:

皇帝臣司马炎,用活牲祭告天地人神,明告于皇天后土:魏国皇帝向上天问询他们的国运,天命非常清楚地告诉魏国皇帝,魏国天数已尽,天命应验在我司马炎身上,说:“上古时代尧帝把帝位禅让给舜帝,后来舜帝又把地位禅让给夏禹,他们的圣德和教诲传之后世,已经在世间传承了了几千年。到了汉朝末年,天下丧乱,魏国太祖武皇帝曹公讳操,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济世安民,辅助汉朝皇帝,到了他的儿子曹丕又接受了汉朝皇帝的禅让。到了魏国的江山,仍然是多有变故,国家几次面临危险,幸亏有我的祖父司马公讳懿和父亲晋王司马公讳昭,匡扶魏国的江山社稷,因为这盖世功勋,魏国皇帝赐给我的父祖两代人加九锡、进爵晋王的封赏,让他二人能在国家危难时扭转危局。这是我大晋有大恩于魏国啊!天下百姓听信流言蜚语,认为我司马家不顾国家江山社稷,不敬天地人神各路神祗,现在我大晋开国建号,宣扬礼法,明确国家法度,肃清在梁州、岷州的叛乱,恩惠到达扬州、越州,中原地区兴旺繁荣,八方的车辆道路都是一个宽度,我大晋朝名扬四海,远近各国都知道,纷纷慕名而来,天降祥瑞也纷至沓来,天地人神互相协同,昭示天命在我大晋朝,天下人没有不相信的了。所以我推辞了三次群臣的劝进称帝奏章,不敢接受上天的命令即位称帝。”我司马炎唯恐自己的德行不够,坚决推辞。于是三公九卿、文武百官、天下士民,百姓中的贤者,还有仆役佣人,以及周边各族的部落首领,一起对我说:“上天的命令不可违,天数不可违,征求天下百姓聚会聊天时的言语,都说,既然上天已经有了明确的指示,再如坚决推辞不受,会违背天意民心,会招来上天的惩罚。”天下的秩序朝廷的纲纪不能没有人来主持,天下百姓不可以长时间没有君主,我司马炎畏惧上天的旨意,虔诚恭敬地尊奉上天的命令,选择良辰吉日,升起祭坛,接受魏国皇帝的禅让,昭告上天,同样昭告天下百姓,并知会各国。我大晋朝的恩泽将会供天下人享用!

取轻德舍重功畏小忍忘大义之千古诏书《西晋武帝即位诏》

《西晋武帝即位诏》发布人介绍

司马炎生于曹魏明帝曹叡青龙四年(公元236年),卒于,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晋景帝司马师之侄、晋文帝司马昭嫡长子、晋元帝司马睿叔父,晋朝开国皇帝。

曹魏咸熙二年(公元265年)袭父爵晋王,数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给自己,国号晋,建都洛阳,改元泰始。西晋咸宁五年(公元279年),司马炎命杜预、王濬等人分兵伐吴,于次年灭吴,统一全国 。建国后,他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以发展生产, 并颁行户调式(包括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太康年间(公元280—公元289年),西晋出现一片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但灭吴后,司马炎逐渐怠惰政事,奢侈腐化。西晋太熙元年(公元290年)病逝,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史称晋武帝。

前期能厉行节俭,虚心纳谏,用人唯贤,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而后期则热衷于安逸享乐,以致荒淫无度,君臣赛富。前明后暗是对晋武帝最公正的评价。

今天作者从另一个角度解读被后世误解颇多的这位晋朝开国皇帝。

历代大一统王朝开国帝王里,气度恢弘有王者风,气量宽仁到空前绝后,非晋武帝司马炎莫属。历代史家对司马炎的批评和低估,皆因为他的对比对象从来都是嬴政、刘邦、杨坚、李渊、赵匡胤、朱元璋等等,作为大一统的开国帝王,司马炎的能力和施政确实比不了上述诸人的伟略雄才。毕竟历史长河雄猜英主数不胜数,可仁厚到司马炎这个地步的开国之君,又有几人呢?

司马炎是一个好人,最起码比他的祖父和父亲要宽厚仁慈得多,他待人以诚,从不以奸诈猜忌之心对待文武百官。

司马炎是学者皇帝,以礼制经义治国,秉性宽容,施政有方,分八公架空三公九卿,以三省六尚书三十五曹代为施政,奠定后世三省六部制雏形,颁布第一部以儒家思想治国的法典《泰始律》。

司马炎对士族高门是非常宽容,但不盲从,如西晋开国名臣傅玄、张华皆由寒门而致显位。又选用马隆、王濬等寒门人才成为当世名将,西平鲜卑叛乱,南灭东吴一统,结束三国争乱,书同文,车同轨,结束了自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以后一百年的混乱局面,即位早年提倡节俭,以身作则,后期颇有崇尚奢靡、君臣斗富之举。

取轻德舍重功畏小忍忘大义之千古诏书《西晋武帝即位诏》

晋朝军队

当时天下民众在经历百年分离战乱后,迎来一个“牛马被野,余粮栖亩,行旅草舍,外闾不闭”的太康盛世,度过了富足安宁的二三十年,此后直到隋唐的三百年中,中华大地再未有过片刻安定,战乱、屠杀、逃难、饥荒时刻笼罩在天下百姓头上。

司马炎统一天下后,对魏蜀吴三国亡国之君,曹魏元帝曹奂、蜀汉后主刘禅、东吴末帝孙皓,不仅不曾杀害,而且礼遇有加,锦衣玉食,三位末代皇帝在新朝都得以享尽天年,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从此以后再也没有这样的事了,由此足见司马炎的过人度量。

司马炎与晋朝开国功臣各个都成为了儿女亲家,给他们以高官厚禄;大臣可以当面批评他是“桓灵之君”、可以指着御座说“此位可惜了”而不受惩罚;可以大骂“高贵乡公何在”、可以砸了他御赐的珊瑚树而无所顾忌。

司马炎推行政治宽容,兴灭继绝,约法省刑,解除了曹魏宗室和汉朝宗亲的禁锢令,优选他们出任实职,如曹植之子曹友历任多郡太守。后来曹友参与储争,有司欲治其罪,司马炎亦宽免之。如顶着士族压力,平反邓艾冤案,赦免其后人;用嵇康和许允二人之子当自己的近身侍卫;诸葛诞起兵被杀,其子诸葛靓逃亡东吴,灭吴后,司马炎为亲近这个儿时故友,一路追到厕中;其叔祖司马孚公开以“大魏纯臣”自居,反对魏晋鼎革,司马炎待之尊亲之礼,尊宠优容,甚至并封其七子为王;对曾经与他争储的堂兄弟齐王司马攸,并不介怀,一直委以重任,岂知人心不足,司马攸自以为司马师嗣子,江山本为其有,长年结连大臣造势,一心想兄终弟及,而司马炎当然更希望传位自己儿子,也是人之常情,司马攸竟然为此抑郁而终。

司马炎传位痴儿司马衷,亦多被人抨击,司马炎的错失,便在他的身后事安排,皆是以对方是聪明人为前提,却偏不曾想竟有人非要去做害人害己、自取灭亡之事,这是一出聪明人苦心孤诣设置的精巧安排,偏被蠢人败坏的杯具。

然而倘若不用嬴政、刘邦、杨坚、李渊、赵匡胤、朱元璋等等和司马炎做对比,在历史长河中,在古往今来的几百位皇帝中,司马炎真正算得上是中上水准的好皇帝了。

至于说司马炎好色荒淫生活奢侈,试问自古以来那个皇帝又不好色呢,而且越是雄才大略的皇帝越好色,从古到今谁又曾见过生活俭朴的皇帝,如果史书上真记载过有这样的皇帝,那不过是做样子给世人看而已!

至于说司马炎是五胡乱华的始作俑者,这很有失偏颇,五胡乱华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并不是哪个帝王的错误决定和失责造成了,游牧民族本就是这样,当他长时间分裂后,趋于统一时,他就强大,中原王朝的威胁就大,而当他分裂时或者受灾、内讧之时,对中原的威胁就小,晋朝正好处于那样一个时代,周边各少数民族向中原腹地大规模迁徙是历史的必然,谁当皇帝也无法阻止。

当然这只是作者的一家之言,发表出来与广大读者朋友一起探讨。

有古诗说司马炎云:

宫中掷戟又飞刀,

谢玖兢兢命若毛。

岂是君王轻社稷,

天教炽业谢芳髦。

取轻德舍重功畏小忍忘大义之千古诏书《西晋武帝即位诏》

晋武帝司马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