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被動減持,譽衡藥業控股股東債務危機難解

因股權質押爆倉風險難消,譽衡藥業(002437.SZ)大股東的債務危機還在不斷髮酵,再次陷入被動減持的境地。

12月11日晚,譽衡藥業發佈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哈爾濱譽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譽衡集團)及一致行動人譽衡國際、健康科技及其質權人自公告發布之日起15個交易日後的6個月內,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將合計不超過4396萬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2%。

此次計劃減持原因系譽衡集團、譽衡國際及健康科技質押的部分公司股票如未能及時追加保證金或提前回購,其質權人可能對其質押的公司股票進行處置導致其被動減持;此外,譽衡集團、譽衡國際及健康科技可能通過減持公司股票方式化解其債務壓力和流動性風險。

截至12月10日,譽衡集團直接持有譽衡藥業近9.30億股,通過控制的信託計劃持有515萬股,合計持有公司近9.35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42.53%);譽衡國際持有公司股票約4.16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18.95%),健康科技持有公司股票約4290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1.95%)。

根據譽衡藥業今年三季報,控股股東譽衡集團所持的公司股份近乎全部被質押,且均被司法凍結,譽衡國際和健康科技所持的公司股份也近乎全部被質押。

然而,今年以來,譽衡藥業多次停牌進行資本運作、試圖挽救股價頹勢的努力均告失敗,公司先後終止了上海瑾呈信息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和合肥天麥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收購,引入戰投和出售三家子公司事項也未能成行,資本故事沒講好,成為股價下跌的誘因。

根據譽衡藥業此前公告,譽衡集團的平倉線價格區間為5.691元/股-7.182元/股,譽衡國際的平倉線價格區間為5.827元/股-6.258元/股,而譽衡藥業在8月13日復牌後持續下跌,並創下自2013年以來最低值,最新股價報3.48元/股,年內累計跌幅近50%。

在目前資本市場不振和行業面臨壓力的情況下,公司股價可能難有較大反彈。這也將使得譽衡藥業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的股權質押爆倉危機遲遲無法解除,而這已是今年以來公司發佈的第三次被動減持公告。

在今年更早前的2月7日,譽衡藥業便稱,因股價下跌,譽衡集團、譽衡國際質押的部分公司股票已觸及平倉線,可能存在平倉風險導致譽衡集團、譽衡國際被動減持,相關質權人將減持公司股份將合計不超過2198萬股,約佔公司總股本的1%。

不過,除了中國銀河證券通過大宗交易在6月4日強制賣出譽衡集團所持公司股票190萬股以外,截至6月7日期限屆滿,譽衡集團、譽衡國際及其質權人均未通過集中競價交易的方式減持公司股票。

但同日,譽衡藥業又發佈了第二次被動減持的預披露公告,譽衡集團、譽衡國際、健康科技及其質權人將在今年7月2日至2019年1月2日期間合計減持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2%的股份,減持原因和此次相同。

根據譽衡藥業10月8日發佈的減持進展,譽衡集團、譽衡國際在今年8月內進行了密集減持,合計減持近1682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0.77%。

在前次減持計劃期限尚未截止的情況下,譽衡藥業又發佈年內的第三次被動減持公告,顯示公司危機之重。而為解決因股權質押導致的債務危機,控股股東譽衡集團還在此前的8月計劃作價12.75億元轉讓15%的股份,但此後並未有所進展。

目前來看,譽衡藥業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依舊缺乏足夠的資金對質押股票追加保證金或提前回購,但通過被動減持化解債務壓力和流動性風險顯然不是長久之計,甚至導致其喪失對譽衡藥業的控制權。

在業績方面,譽衡藥業今年的表現也差強人意。今年前三季度,雖然公司營收同比增長近100%,但淨利潤增長不到10%,約為3.14億元,市場壓力導致銷售費用暴增超過3倍嚴重製約盈利空間。譽衡藥業預計,今年全年公司將實現淨利潤3.10億元至3.56億元,最高增幅僅有1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