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专家:孩子的退烧药安全的就这2 种,4 种方法不要用

发烧是宝宝最常见的病状,没有哪个父母敢骄傲的说:“我的宝宝从来没有发过烧。”每当孩子发烧时,当父母的都急得团团转。

民间有句话说“孩子发烧一次长高一次”,可见孩子发烧不见得是坏事。但作为父母,面对孩子发烧还是挺揪心的。

所以,今天我们特别整理了儿科专家关于发烧各个方面你想知道的答案,一文解决所有困惑。

儿科专家:孩子的退烧药安全的就这2 种,4 种方法不要用

孩子的正常体温是多少?

孩子正常体温(腋温)在 36 ℃~37.3 ℃ 这个范围内波动。注意“波动”这个词,这意味着,孩子正常体温不是在某一个固定值上。

孩子在吃奶或者运动后,体温可能会升得略高。只要孩子精神状态好,看上去很高兴,没有什么不适,休息一会后体温能下降,那偶尔一两次体温“超标”并不是异常,不能算做发烧。

儿科专家:孩子的退烧药安全的就这2 种,4 种方法不要用

为什么发烧的孩子都要先验血?

发烧,只是疾病的一个表现,究其病因可能会是错综复杂的。

发烧可以是感冒的一个症状,也可以是幼儿急疹、川崎病、麻疹、猩红热、结核、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风湿热、败血症等诸多疾病的一个症状。

能引起发烧的这些疾病中,很多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比如 90% 以上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就是病毒感染引起;细菌、支原体等感染也会引起发烧;当然也有不是感染引起的,比如免疫性因素也会引起发烧。

正是因为疾病的复杂性,有时医生需要通过一些检查来帮助判断,孩子到底得的是什么病,好对症下药。

儿科专家:孩子的退烧药安全的就这2 种,4 种方法不要用
儿科专家:孩子的退烧药安全的就这2 种,4 种方法不要用

发烧到多少度该吃药?

儿科医生常把 38.5℃ 作为是否服用退热药的参考标准。但这不是“硬标准”。

比起体温,更重要的是关注宝宝的精神状态。

发烧时,如果宝宝依然能活蹦乱跳或者安静睡觉,即便烧到 39℃,也不用马上吃退烧药。

相反,如果宝宝体温到了 38℃ 就感觉非常不舒服了,也可以提前用药退烧。

儿科专家:孩子的退烧药安全的就这2 种,4 种方法不要用
儿科专家:孩子的退烧药安全的就这2 种,4 种方法不要用

孩子发烧,首选退热药降温

对于没有其它健康问题的孩子,39°C 以下或没有明显不舒服表现时,不需要退烧,39°C 以上或孩子明显不舒服时,首选的是退烧药而不是擦澡这样的物理降温方式。

目前安全性最高的口服退烧药只有两种,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布洛芬(美林)。

对乙酰氨基酚可用于 2~3 个月以上的宝宝,布洛芬可用于 6 个月以上的宝宝。并且,这两种药物只要按剂量服用,对孩子几乎没有什么副作用。

口服退烧药的目的不是为了把孩子体温降到正常,而是为了尽量让孩子在发热期间更舒服一些。

永远要记住:应对孩子发烧,怎么舒服怎么来。

不推荐两种退热药交替使用

儿科专家:孩子的退烧药安全的就这2 种,4 种方法不要用

交替使用两种退热药易出错,有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且无证据证明更有益。

所以,一般情况下,不常规推荐交替使用退热药,因为通常一种就可以搞定,再加一种容易出现用药错误。

吃一种退热药持续不退烧等不得已情况下,也可以考虑交替,不是绝对不行。

儿科专家:孩子的退烧药安全的就这2 种,4 种方法不要用

孩子发烧,这 3 种物理降温才真的有效

宝宝发烧了,我们的处理原则应该是:宝宝怎么舒服,怎么来。以下这 3 种物理降温方式最容易让宝宝感到舒适。

❶ 开空调

冬天的时候,可以打开空调,适当的提高室内温度,让宝宝不用穿着臃肿的衣服,也不用盖得太厚。建议空调的温度在 24℃~26℃,以宝宝舒服的温度为宜。

❷ 少穿点衣服

要想让宝宝更舒服点儿,就要帮宝宝把体内的热量散发出去。冬天温度低一些,所以可以适当给宝宝少穿点衣服,让宝宝的热量更快的散发出来。

❸ 被子薄一点

宝宝新陈代谢比成人旺盛,刚入睡时容易出汗。被子太厚,身体的热量散不出去,体温会更难降下来。

那用毛巾进行物理降温,冷毛巾和热毛巾怎么选?在孩子的体温上升期,用热毛巾;体温稳定期、下降期用冷毛巾。可别用反了哦!

这 3 种退烧方法不要用

❶ 酒精擦拭降温

很多家长,尤其是老一辈家长会给孩子用酒精擦拭降温,这种方法可能对宝宝造成危害,真的不推荐。

儿科专家:孩子的退烧药安全的就这2 种,4 种方法不要用

酒精擦拭的退热效果并不显著,且持续时间短。

儿科专家:孩子的退烧药安全的就这2 种,4 种方法不要用

酒精本身可能对宝宝的娇嫩皮肤产生刺激。

儿科专家:孩子的退烧药安全的就这2 种,4 种方法不要用

在身体发热时,酒精更容易通过皮肤吸收入体内,造成宝宝酒精中毒。

❷ “灌肠”退烧

所谓灌肠降温,就是把液体或药物通过肛门注入肠道来达到清洁或治疗目的,说白了就是一种清洁肠道或给药的方式。

但是我国 2008 年的《儿童发热指南》也早就说过:不推荐给孩子灌肠退热,除非临床出现超高热(41℃)。因为治疗发烧的目的是改善孩子的舒适度,而不是把温度降到正常。

❸ 捂热出汗退烧

在发烧的体温下降期,多余的热量会通过出汗的方式排出来。

而孩子的体温调节能力并不完善,在发烧+捂热的状态下,不仅无法出汗排热,反而会因为不能散热导致热量在体内储积,导致体温升到比调定点更高,出现 41℃ 以上的超高热。

有一部分孩子可能会因为温度过高导致脱水或高热惊厥,1 岁以内的孩子更有“捂热综合征”的危险:缺氧、高热、大汗、脱水、抽搐、昏迷和呼吸循环衰竭,严重时致死。

儿科专家:孩子的退烧药安全的就这2 种,4 种方法不要用
儿科专家:孩子的退烧药安全的就这2 种,4 种方法不要用

热性惊厥时,千万别往孩子嘴里塞东西,小心窒息

孩子出现热性惊厥时,正确做法:

解开衣物,把孩子放平侧躺,移除周围障碍物,不要限制孩子手脚,不要往孩子嘴里塞任何东西。惊厥发作中的孩子不会咬伤自己的舌头,反倒是人为塞进嘴里的筷子等物容易造成窒息或者口腔损伤。

另外,退烧药并不能预防热性惊厥。

孩子发烧是否惊厥和用不用退烧药没有关系,而和孩子本身的体质有关系,热性惊厥主要发生在体温的变化阶段,目前的研究都证实退烧药不能预防抽筋。

需要注意的是,当热性惊觉发作持续超过 5 分钟或发作后意识不清,应尽快带孩子就医。

宝宝之前发烧时曾引起过惊厥,听说一旦惊过一次,以后一发烧就会抽,是这样吗?惊厥会不会引起大脑损伤,影响智力发育呢?

热性惊厥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抽搐原因,发病年龄多为3个月至6岁,高峰发病年龄为6个月至5岁。据统计2%-3%小于5岁的宝宝有过热性惊厥史;有30%的宝宝第一次热性惊厥后,会在今后的发热时反复。危险因素包括18月龄之前发病;发作时体温<38℃;有热性惊厥的家族史;发热时间短即出现惊厥(往往在发热1小时之内出现)。

一般来说,短时间内频繁发作(如1天或数小时内多次发作)或单次长时间发作(如持续半小时以上)对大脑影响较大。非频繁发作或抽搐时间较短的一般不会影响智力发育。

儿科专家:孩子的退烧药安全的就这2 种,4 种方法不要用
儿科专家:孩子的退烧药安全的就这2 种,4 种方法不要用

关于发烧,流传最广的 3 个误区

❶ 发烧会烧坏脑子

单纯的高烧不会对孩子的脑部造成损伤。

真正可能造成脑损伤的是其他疾病,而高烧只是症状之一。如脑炎、癫痫、电解质紊乱等其他颅内病变。

所以在孩子出现高烧的情况时,应该及时就医,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

❷ 孩子睡着了也要叫醒喂药

退烧药的目的是让孩子更舒服,但既然孩子睡着了,表示孩子基本没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一般不需要唤醒孩子吃药。

如果睡觉中的孩子发热且躁动不安,则表示他可能不舒服,可以唤醒喂药。

❸ 孩子发烧不能吃鸡蛋

只要孩子之前吃过鸡蛋,确定对鸡蛋不过敏,那么无论发不发烧都可以吃的。鸡蛋富含蛋白质,营养丰富,对身体恢复很有好处。

孩子发热时容易胃口不好,吃不进去东西,身体此时又需要很多能量来对抗病毒。

只要孩子愿意吃,注意量别吃太多,口味清淡就行,太油腻和重口味的食物对孩子身体恢复不好。只有摄入足够的营养,身体才能快快好起来。

儿科专家:孩子的退烧药安全的就这2 种,4 种方法不要用

❶ 3 个月以下出现发热。

❷ 3 个月以上出现高热:

  • 3~6 个月肛温 ≥ 38.3℃;
  • 6~12 个月肛温 ≥ 39.4℃;
  • 1 岁以上肛温 ≥ 39.4℃ 且持续超过 24 小时。

❸ 发热超过 5 天。

❹ 服用退烧药无效:发生高热,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2 小时体温未降。

❺ 精神状态不好:吃、喝、玩跟平常很不一样;睡着后很难唤醒。

❻ 尿量减少:一天用不到3片尿不湿;8~12 小时没有尿。

❼ 持续或反复发热。

❽ 其他任何家长担心的情况。

儿科专家:孩子的退烧药安全的就这2 种,4 种方法不要用

其实,孩子发热并不一定是坏事,发热是人体受到感染、应激等之后的一种正常的保护性反应。除非是超高热,发烧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相反是有好处的。

儿科专家:孩子的退烧药安全的就这2 种,4 种方法不要用
儿科专家:孩子的退烧药安全的就这2 种,4 种方法不要用

家长一定要记住:治疗发烧的目标是改善孩子的舒适度,而不是去退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