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阴闲居寺、江镜应天寺,到新厝云峰寺……一起走进福清海丝文化传奇

从江阴闲居寺、江镜应天寺,到新厝云峰寺……一起走进福清海丝文化传奇

福清有古渡的地方,就有古寺古观;越有名的古渡周边,庙观就如海边的相思树一样越密集。

从江阴闲居寺、江镜应天寺,到新厝云峰寺……一起走进福清海丝文化传奇

离乡登舟前点上三炷香,祈求神明保佑自己一帆风顺,化险为夷,是福清人千百年来踏上海上丝绸之路时必做的功课,渡口庙观飞檐是离家时故乡留在他们眼中最后的定格;归乡上岸时未进家门先入殿堂点香敬神,谢神明保佑自己遇难呈祥、事业有成,也是千百年来海外游子回乡时做的第一件事。

从江阴闲居寺、江镜应天寺,到新厝云峰寺……一起走进福清海丝文化传奇

福清人在前赴后继建设海上丝绸之路中,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海丝民间信仰。剖析福清百姓信奉海丝保护神,仿佛在阅读一本海丝文化传奇。

福清的海丝保护神,与他乡有些不同,多为真人,不是历史名杰,即为列祖列宗或列祖列宗的生死弟兄。

江阴镇潘厝村

闲居寺·翁承赞信仰

1

在江阴镇、新厝镇民间有供奉翁承赞传统,信众不少,出国前沐手焚香请翁承赞保佑的祈福历史有近八百年

从江阴闲居寺、江镜应天寺,到新厝云峰寺……一起走进福清海丝文化传奇

奉祀唐代大儒翁承赞的闲居寺

翁承赞(859—932),福清新厝镇漆林人。唐乾宁三年(896),翁承赞以进士第三名被选为探花使,授京兆尹参军,累迁右拾遗、户部员外郎。天祐元年(904),翁承赞奉昭回闽册封王审知为琅琊王。天祐四年(907),朱全忠篡唐自立,国号梁,以翁承赞为右谏议大夫。开平四年(910),朱全忠以翁承赞为册礼副使,册封王审知为闽王。后朱全忠任命翁承赞为福建盐铁副使,加左散骑常侍、御史大夫。因朱全忠日渐骄恣,翁承赞辞官回闽。翁承赞回闽后,王审知拜他为同平章事,封晋国公。任闽相期间,翁承赞建议王审知在福州设立“四门学”,并在所属各州县广设庠序以授生徒,发展福建地方教育。

后唐同光二年(924),王审知卒,翁承赞称疾致仕,因其长子翁玄度已迁居江阴,遂常住江阴岛上。翁承赞在江阴闲居寺旧址课徒。当时,江阴大旱,饥民甚多,他卖掉了御赐玉带,接济灾民,还捐资帮助江阴莆头至高岭之间建了一道海堤,既便于莆头渡口扩大,又挡住风浪海啸,造两千亩农田。乡民立祠于闲居寺,并将翁承赞事迹在莆头村高氏宗祠内绘成壁画以纪念。翁承赞还捐资复建闲居寺佛堂,香火重盛。

因南宋末年文天祥在江阴岛集兵抗金,宋端宗赵昰曾避难于此,元兵登岛烧杀一番,闲居寺毁于兵火,唯翁公祠无人破坏。元明二季,闲居寺不在,但翁公祠香火仍旺,江阴子弟出海解缆之前仍不忘来此燃香祈福。清代闲居寺方才中兴,后再度废弃。改革开放后,海外江阴人念翁公保佑自己踏海平安、事业有成,捐资重修,在潘厝村辟殿奉祀翁承赞夫妇。

江阴镇高局村

朱文公祠·葛公信仰

2

一辈子教书育人的宋朝大儒葛惟明公,也被奉为航海保护神。

葛惟明(976—1045),世居广陵(今江苏江都),唐末举家南迁江阴岛避难,为葛坑村肇基始祖。他才华横溢,但屡试不第,即在今江阴镇高局村“积书千卷,授生课徒”。1025年,蔡襄(1012—1067)由仙游县尉凌景阳推荐来岛,拜葛为师。因求学者激增,葛惟明遂办瀛洲书舍,并在书舍奉祀孔子。瀛洲书舍开女孩读书之风。葛惟明三女葛清源(1016—1045),与蔡襄同窗共学,情深意切。1030年,蔡襄登进士,当年蔡葛完婚。葛惟明先后培养了18位进士。

从江阴闲居寺、江镜应天寺,到新厝云峰寺……一起走进福清海丝文化传奇

奉祀朱熹亦奉祀葛惟明的朱文公祠

庆元党争,朱熹曾避难瀛洲书舍讲学,还曾在4位得意门生陪同下,登上全岛最高峰——双髻峰,看山下船来船往,命学生展纸磨墨,题下“天开画图”四字,还以万、千、百、十四个数词,命4位学生以他的题词各吟一句,成诗一首:“天连万顷兴化湾,开拓千亩沾泽洋。画描百丈双髻峰,图绘十道飞渡船。”

江镜镇南城村

应天寺·白马尊王信仰

3

在江镜镇南城村,白马尊王崇拜颇盛。建于宋代元祐年间的白马尊王庙,祀奉保境安民射杀鳝精而牺牲的闽越王郢第三子——白马三郎为境神。当地人有着崇尚英雄、征服大自然的精神追求。

从江阴闲居寺、江镜应天寺,到新厝云峰寺……一起走进福清海丝文化传奇

将白马三郎奉为巡海大王的应天寺

新厝镇北山自然村

云峰寺·郑和信仰

4

明代率领中国船队七下西洋的郑和,在福清被奉为航海大神,不但多地庙观供奉,而且有福清人还在自家庭院立上郑和雕塑,一日三供,遇事祷告。

从江阴闲居寺、江镜应天寺,到新厝云峰寺……一起走进福清海丝文化传奇

云峰寺边的郑和雕像

在新厝镇北山自然村云峰湖畔,与云峰寺相隔咫尺之处,村民老郑致富后建新宅,请人创作了一座高大的郑和石雕像,言有郑和海上大神保护,诸事平安有成。

新厝镇江兜村

昭灵庙·王达地信仰

5

位于新厝镇江兜村的昭灵庙,东厅奉祀知恩图报进士王达地,当地人称之为“达地圣侯”。江兜村男丁皆姓王。明末,福建南安人王严清因故乡贫困,带着五个儿子一路沿海北行,至昭灵庙处认定此处是福地,遂定居于此,造船捕鱼,并为过往商船与行者提供服务。

从江阴闲居寺、江镜应天寺,到新厝云峰寺……一起走进福清海丝文化传奇

昭灵庙,古代曾长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航标塔

几年后的一日,闽南同乡秀才王达地带着书童进京赶考,因口渴让书童寻水。此时强盗而至,抢走了王达地的盘缠并将之推下山崖。书童取水归来,救下受伤的王达地。

主仆二人乞食北行。王达地伤势愈重,行至江兜村,王严清非常热情,将秀才主仆二人接回家中,悉心照顾,并倾其所有给秀才准备赶考盘缠。

王达地登进士后知恩图报,寻到王严清,赠之黄金,让其围垦造田,建造庙宇。庙成,王达地染病不治。王严清梦见王达地在昭灵庙里为神,醒来后即舍银塑一白脸王公,号“达地圣侯”,恭奉庙中。王严清临终之时,嘱儿孙世代供奉,遇事定能化险为夷,以此倡导知恩图报、乐于助人之风。这也是王家人沿着海上丝路拼搏四海无往而不胜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