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讨海之乡:来自大海的馈赠

台州|讨海之乡:来自大海的馈赠

台州古有“海上仙子国”美誉。大自然眷顾这片滨海土地,赋予了其丰富的海产资源。渔业是台州的传统产业。在台州,“靠海吃海”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中,大海——这位至始至终的馈赠者,却不似往昔模样。随着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台州人逐渐认识到“耕海牧渔”不能只向大海索取,走生态型发展之路已成了必然。近年来,台州的渔业发展在传统的基础上转变渔业发展方式,发展海洋牧场,让“靠海吃海”融入了“生态”理念。

从讨小海到远洋捕捞

临靠三门湾的近海上,漂浮着许许多多的小渔船。居住于沿海村落的人们,潮落而作,潮涨而息,以捕捞小海鲜为生。千百年来,他们渐渐掌握了海涂和浅海里各种海洋生物的习性,摸索出它们的活动规律,不断制造、改进捕捞工具,形成一套往来于滩涂、浅海之间的特独捕捞方式——“讨小海”。这种捕捞方式,从古传承下来,一代又一代,今夕尚存。依海而居的渔民们说“讨小海”而不是“赶小海”,这多少流露出对物质生活的卑微姿态和虔诚祈祷。一个“讨”字,是对自然馈赠的感恩。

台州|讨海之乡:来自大海的馈赠

台州沿海的礁岩、滩涂的海洋生物资源极其丰富,有跳跳鱼、杜鳗等鱼类,青蟹、红钳蟹、沙蟹等蟹类,缢蛏、泥螺、蚶、蛤蜊、螺丝、牡蛎等贝类,还有海带、紫菜等藻类。往往针对一种海洋生物就有多种的捕捉方式,如三门特产跳跳鱼,其捕捉方式就有张弹涂、赶弹涂、掏弹涂、钓弹涂、踏弹涂、照弹涂等多种方法。而如捕捉蟹类的方法也很多,如取蟹、钓蟹、揽蟹、张扁钳蟹、推白蟹等方式。

“讨小海”所使用到的代步工具以前有扶手,形似海马,底为滑板的泥马为主,健跳港内铁强村的工具与其他地方稍有不同,是一种长约2.5米、宽1米的极简便的杉木质料拖载木板,当地人称之为“踏脚飞”。而一般去往咸淡水交接处的时候,渔民们往往会使用到小型的渔船。

杨鹤明是三门县溪头杨村的渔民,清晨,他扛着渔具,徒步来到家附近的清溪边。水边并排停着三条木质渔船,船头的纤绳,统一系在岸边的木柱上。杨鹤明解开拴着自家船的绳子,撩起裤脚,踩上水中浮筏,只微一借力,便翻身上船。敏捷的动作,让你看不出他已年近六旬。木船发动机开始鸣响,“突突”声盖过了水岸的寒虫噤战。船向东走,走完这条清溪,便是三门湾大海。渔船大概驶出10海里,到了捕鱼的海域,杨鹤明将渔网撒入海中,便坐在船上静静等待。一个小时后,网收了回来,鲈鱼、青蟹,是这一网的收获。杨鹤明把海鲜倒入水桶,再起身布置下一网。正是由于人们对味蕾享受的追求,才让像杨鹤明这样的“讨海人”坚守着这份古老原始的职业。

台州|讨海之乡:来自大海的馈赠

近年来,为了保护东海生态平衡,东海海域禁渔期从5月1日开始到9月16日,长达4个半月。期间,渔船不得入东海捕鱼,以便让海鱼获得生长与繁殖的时机。

驾驶大船,通往更广阔的海洋,成了大势所趋。渔民们深知这一现状,为了生计,他们改造轮船,把目光投向更远的外海,以及大洋公海。

8月,正值东海禁渔期,台州的捕捞渔船,正行驶于世界各地的海洋上,现在人们餐桌上像带鱼等深海鱼类就是来源于远洋捕捞。

2017年,台州的远洋渔业产量创历史新高,达到2.45万吨,同比增长21.78%。远洋捕捞,将是台州乃至国内捕捞业今后发展的主要领域。台州先后成立了3家远洋捕捞企业,旗下拥有33艘远洋渔船。在南亚、西亚,乃至北非、南美的海域上,都可以看到台州渔民的身影。

台州|讨海之乡:来自大海的馈赠

吴爱民是浙岭渔23705号远洋渔船的船长,刚禁渔没多久,他便带着10多位船员,从温岭石塘的港口出发了。“海上的人讨生活总是比陆地上的人更辛苦,更需要勇敢。” 吴爱民说,每次远洋捕捞,都不会是一趟轻松的旅程。渔民们需要每5个小时起一次网,一天只能睡4个小时,下网、起网、分拣鱼货是他们海上生活的全部。

据了解,由于远洋捕捞至少要在海上漂泊一年,因此员工工资远高于近海捕捞50%以上。朝迎旭日张帆,晚伴夕阳下网,对于台州渔民们来说,他们只是换了一种“讨海”的方式。

打造生态海洋牧场

每到渔季,清晨五六点,一辆厢式货车从温岭石塘镇钓浜渔港码头出发,直奔台州市区而来。这是当地的生鲜车,每天往来于渔港和市区之间。渔港就像一个集散地,所有食材的旅途都从这里开始,目的地是城区的海产交易中心。运送海鲜的路线,就像无数条味蕾神经,成就了人们对鲜味的渴望。

台州|讨海之乡:来自大海的馈赠

海鲜大部分用于餐饮消费,“海鲜菜”是台州美食的招牌。丰富的海洋资源,不仅给台州带来了发展的契机,也带来了丰富的渔业资源,台州是中国主要渔区之一,盛产大黄鱼、带鱼、鲳鱼等数十种经济鱼类,渔业产量位居浙江省第二。这些来自深海的美味,从捕捞、养殖、加工、运输、批发、分销再到消费者,至少经过五六个流通环节。

由于东海海洋资源逐年减少,休渔期拉长,想吃原汁原味产季的东海海鲜难度增加,这对当地人来说甚是煎熬。 “休渔期间,市场上买不到什么海鲜了。”说起对海鲜的需求,台州市路桥区的张清国直言,“对于很多台州人来说,没有海鲜,就缺少了生活的味道。”

但这并不是说,禁渔期的市场上就没有海鲜流通。下午6时,太阳刚落山,椒江江滨公园西边的海鲜大排档里品种丰富的海鱼、虾、贝壳,在灯光之下,一片鳞光熠熠。一家大排档的老板介绍:“禁渔期,海鲜供应全靠之前冷库里的库存及养殖海鲜。”

台州是渔业大市,也是养殖大市。全市大陆海岸线长745公里,有约7000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面积,其中浅海可增养殖面积29.8万亩,潮间带可养滩涂面积73.5万亩。乐清湾、三门湾和大陈岛是台州最佳的海水养殖场所。内陆山塘水库星罗棋布,总水面46.75万亩,其中可养水面21.36万亩。台州具备了发展水产养殖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目前重点培育了椒江大陈岛、玉环中鹿岛、临海田岙等地浅海养殖产业。

台州|讨海之乡:来自大海的馈赠

从台州椒江码头向东29海里,舟行两个多小时即可到达大陈码头。大陈岛由上、下大陈组成,面积加起来不到12平方公里,岛上常住人口900多人。和大部分岛屿一样,这里有温煦的海风、陡峭的礁岩和湛蓝的海水。在岛上走一圈,很难看到青壮年的身影。有能力的年轻人都回到陆上,或去别的地捕鱼了。68岁的岛上居民孔小菊回忆,20世纪80年代的大陈岛兴旺热闹的程度难以想象。“街上都是人,渔民都到大陈来,港口停满了来自福建、江苏等地的船舶。”而如今的大陈岛,将面临着从传统捕捞向生态养殖的模式转型。

2017年,大陈海域入选国家海洋牧场示范区,围绕 “海洋牧场”这个概念,在大海里大范围地“放牧”。“转变渔业发展方式,发展海洋牧场,既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海产品的需求,也关系到海洋生态环境改善和海洋生物资源恢复。”台州市椒江区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吴仁斌说。

那么,人类能像经营牧场和牛羊一样管好海洋和水生生物吗?吴仁斌介绍,在大陈岛附近海域,每隔一段距离,就可看到一个四周开了不少“天窗”的方形物体。“它们都是改造好的人工礁体。”据介绍,这些礁体沉入深海,相当于一间间牢固的房子,既能吸引海洋生物在礁体内活动栖息,还能通过破坏渔船拖网缓解海底荒漠化。与此同时,当地还通过建设人工藻场、增殖放流等恢复海洋生物多样性。因台湾暖流、浙江沿岸流、大陆径流等三大洋流在这里交汇,示范区内出产的小黄鱼、带鱼等水产品300余种,品质优良。

舌尖上的“鲜甜”产业

台州当地有句俗语:“无鲜不落饭”,这个“鲜”字就是台州人对海鲜一种极佳的评价。距离台州城区80多公里外的三门县,盛产的鱼、虾、贝、藻、蟹等100多种“小海鲜”。 之所以被称为“小海鲜”,是因为比起广东沿海的生猛海鲜,这里的海产大多产自浅海滩涂。三门的小海鲜口感鲜、嫩,回味中还带有一丝甘甜,这份别致,正是地方独特韵味的写照,深受当地人的偏爱。

《三门特产谣》就反映了这一有趣现象:“旗门青蟹健跳鱼,平岩泥螺蛇蟠蛏,东郭青苔铁场蛎,晏站虾虮鲜又细,猫头黄鱼大又肥,浬浦望潮笑眯眯,从岙对虾没腥气,洞港海鲜好风味”。品种繁多、味道鲜美的小海鲜已成为三门饮食文化的重要特色。

台州|讨海之乡:来自大海的馈赠

三门小海鲜的“鲜甜”与三门湾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据三门县县长李昌明介绍,三门湾畔地处北纬29.07°东经121.22°,该区域盐度适中,海水中微生物富集,提供了丰富的饵料生物;滩涂是是咸淡水交汇的地方,潮涨潮落,给“小海鲜”带来了最适宜的生长空间;再则,三门是传统的农业大县,近海无工业污染,海水符合一二类标准。

2017年6月,三门县被中国渔业协会评为“中国小海鲜之乡”。那么,三门是凭借哪些优势获评这个称号的?除了口味“鲜甜”这个先天优势,三门县海洋与渔业局党组成员叶春宇说,这些年,三门还一直重视做好渔业品牌创建工作。三门是浙江省海水养殖第一大县,在发展养殖初期,便以青蟹为突破口,从2001年起,在全国首家注册“三门湾”牌锯缘青蟹商标,并连续举办多届“三门中国青蟹节”,利用“节庆文化”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至今,青蟹已经成为三门的一张美食名片。三门县在全力推广“三门青蟹”品牌之余,也在探索其他养殖产品的品牌培育和推广。2014年,随着中央电视台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II》的热播,“跳跳鱼”和“望潮”这两种三门小海鲜的代表,被全国观众所熟知。借着这股东风,三门县乘势而上,提出“三门小海鲜,敢为天下鲜”的口号。

“三门小海鲜”品牌打响,有利于渔业转型升级、渔民增收。陈焕亮是三门县海润街道正屿村人,2017年,他承包的100亩养殖塘卖出了270万元。“小白虾大概40万左右,青蟹大概30万左右,血蛤大概200万左右。纯收入大概八九十万有吧。” 陈焕亮介绍,血蚶是去年他养殖塘卖得最好的产品,特别受温州客商的欢迎,去年村里单凭卖血蚶就收入两三千万元。三门约有10万人从事渔业以及相关的行业,海水养殖面积为18.65万亩,2017年产量达到24.88万吨,与往年持平,但产值却实现了近31亿元,比2016年高出9.5%。

2018年,三门县开展“鲜甜三门”系列外宣活动,建设了海鲜美食一条街,推出‘鲜甜三门’主题游,引导渔业产业与餐饮、旅游、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品尝小海鲜。而来自大海的馈赠,也将持续为台州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