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这个老兵将一件事做到了极致:做饭

国家二级厨师,2次个人三等功,3次集体二等功,5次集体三等功,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三等奖,空军后勤保障工作标兵个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士官,被原四总部评为全军先进食堂标兵……东部战区空军某场站空勤灶管理员、四级军士长王李峰用荣誉和使命书写着他的军旅生涯。

10年,这个老兵将一件事做到了极致:做饭

酸甜苦辣皆为人间学问

2008年,刚调入空勤灶担任管理员职务的王李峰,每晚都睡不着觉。因为该场站的空勤灶是一个承载无数荣誉的岗位,从1980年起,就连续28年荣立集体三等功。

“我应该如何将连续近30年的先进延续下去?”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王李峰。一次就餐后,他照例询问空勤人员对服务保障的建议。对方飞行团团长说:“在服务上要真诚对待飞行员,这样才会获取信任;在保障上要把岗位当作爱好来钻研,这样才会有所建树。”简短的两句话令王李峰醍醐灌顶,他此后坚持提前与相关单位联系,了解空勤人员的饮食习惯、个人爱好。

10年,这个老兵将一件事做到了极致:做饭

王李峰为官兵精心制作菜品。

针对驻训部队任务的特殊性、担负战备任务的突然性、就餐时间的不确定性等,在饮食供应保证营养均衡的条件下,把以往“做什么、吃什么”改为“点什么、做什么”,很好地适应了空勤人员口味,同时又防止了浪费,大受空勤人员好评。

为了确保饮食保障能更上一个台阶,他公开喊出了“每顿为空勤做好饭菜的事情就是很不简单的事情,每顿让空勤吃得满意的任务就是很不简单的服务”的口号,结合炊事心得研究制定了《空勤灶服务承诺措施》。

从军营“猛男”变身“厨神”,王李峰的主食制作坚持在花样上下功夫,做到顿顿不重样;副食制作坚持把红烧菜与炖煮菜相结合,把炒菜与卤菜相结合,把清蒸菜与熘菜相结合,力求品种多样,花样翻新,确保空勤人员吃到标准、吃得营养、吃出健康、吃出战斗力。在日常空勤饮食保障中,做到“内场外场一样精细、人多人少一样认真、昼夜飞行一样周到、闲时忙时一样接待。”

10年,这个老兵将一件事做到了极致:做饭

营养高、花样多、味道美。

遇上飞行员过生日,王李峰会组织集体加餐,赠送鲜花、蛋糕、长寿面等。十年来,他一直通过真诚细致入微的保障,给在外轮训的空勤人员营造一个家的温馨感。

春夏秋冬伴君壮志凌云

从中式初级烹饪师到中式烹饪技师,王李峰花了九年的时间。九年时间里,他经常主动研究各大烹饪教材,积极向兄弟单位请教,定期到驻地酒店“取经”。从“八大菜系”到各地小吃,从中式药膳到西式面点,飞行员想吃什么,他就学什么、做什么。

10年,这个老兵将一件事做到了极致:做饭

东南汉子学会了大西北拉面。

10年,这个老兵将一件事做到了极致:做饭

大又圆的碗里装着细又长的面,味道堪称一绝 。

十年来,每天提前一个小时,当大家还沉浸在香甜梦乡时,王李峰就带着空勤灶炊事员们起床准备飞行员早餐,直到晚上7点钟清理卫生,每天工作时长都在10个小时以上。遇到飞行日,可能凌晨3、4点就要起床,晚上忙到11、12点。如果有大项任务,工作时间则更长。每当身边的小徒弟们发发小牢骚时,王李峰便会谆谆教导:“想要成长成才,就不能放过点滴时间做好学习提高。”

他说,入伍16年来,最要感谢的是曾经带他成长的老班长姚孔炎。2013年7月,在一次正常组织伙食配餐过程中,他负责制作鱼香肉丝。当时肉丝切得不够均匀,他并没有太在意,觉得只要味道做好就行。不料,姚孔炎一眼就看了出来,严肃地对王李峰说:“空勤灶不仅仅直接保障飞行员,还是我们场站服务保障的窗口,在任何细节上都要从严标准、更加细致。如果得过且过,虽然饮食上没有出问题,但能对得住老班长们这么些年创下的荣誉吗?”一席话让王李峰真正认识了自己岗位的重要性与光荣,“菜都是一样的,你想搞好,味道就出来了,不想搞好,放个盐也能吃。”

10年,这个老兵将一件事做到了极致:做饭

这个姿势,王李峰在空勤灶干了10年 。

朴实的话里藏着真切的道理。确实,只有当你真正对一件事情走心,做事情才能走到极致。从此以后,不管季节如何交替,不管白昼是否会来的更晚一点,空勤人员的一日三餐从来都不会敷衍了事。

柴米油盐助推强军梦想

场站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保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突发情况,必须让自己时刻武装战斗精神,从容应付各类保障。

空勤灶每年应急接待过往机组几十余批次、几百余人次,王李峰从未因时间紧、任务重而降低服务标准。2010年的一天,由于天气原因,转场任务延迟,原本保障一个驻训部队几十名空勤人员的空勤灶,一下子增加到多个驻训部队几百名空勤人员。当天上午,王李峰接到保障任务,只有几个小时的准备时间。首次遇到这么大量的保障任务,他没有慌乱,立即带领全灶人员过细统筹保障事项,协调桌椅,一改以往轮流用餐为百十号人同时就餐,不仅优化了炊事保障流程,还确保了空勤人员饮食质量,按照时间节点圆满完成了保障任务。

10年,这个老兵将一件事做到了极致:做饭

小吃备齐。

王李峰常说,“飞行员饮食保障得好不好,是直接影响到战斗力的事情。”2017年9月,正临近中秋佳节,驻训部队连续两天组织下半夜飞行,这就要求空勤灶既得做好下半夜饮食保障,还得赶制出近3000个月饼。

怎么办?赶紧办!虽然在48个小时中睡眠时间不到6个小时,但最后看到空勤人员顺利完成训练课目,又品尝到美味可口的月饼时,王李峰的成就感还是胜过了连日的疲惫。

“作为空勤灶的一员,不仅菜要做得好,还要突出空勤人员这一保障主体,始终以一线飞行人员的口碑来评价自身的保障工作。”王李峰说道。

10年,这个老兵将一件事做到了极致:做饭

勤看、勤听、勤问、勤讲解。

为更好地把饮食保障转换为战斗力,他专门制定了“空勤人员小档案制度、‘温馨服务’制度、伤病员探访制度、饮食营养监控制度、‘亚健康’人员营养矫治制度”等五项制度。总结出了“五个一”服务法:每餐想一想飞行员的饮食习惯,看一看飞行员饭量大小,每天聊一聊工作的收获体会,每周问一问飞行员对伙食的评价,每阶段评一评对饮食保障的评价。

“我愿意把我所会技能一茬一茬传承下去,让空勤灶的优良传统继往开来!”王李峰不仅用自己的方式在追寻着强军梦,还毫无保留地带出了一批批徒弟,其中35人已成长为炊事专业技术尖子,为其他灶台输送优秀人才16人,使空勤灶真正成为该场站炊事人才培育中心。

中国空军网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快长按二维码关注我啊


一路走来,感谢有您!

10年,这个老兵将一件事做到了极致:做饭

图片拍摄

庄旭铭 马张宇

本期编审锐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