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一心輔佐劉禪,若蜀國北伐成功,百姓會幸福嗎?如何評價他?

看清看透這個世界


我覺得會的。原因是歷史資料當中的諸葛亮有兩大才能,一個是外交,一個是內政,甚至內政更加嫻熟。

諸葛亮能在民間和三國演義中有如此正面的形象,我認為和他在真實歷史當中的作為很有關係,很可能他是一個愛護百姓的人,而且這份愛心能夠為百姓創造實惠,能夠為普通百姓所感覺得到,所以他的事蹟才會流傳下來。至少有一部分人受過他的恩惠。

其實曹操在北方也重視農業和水利,肯定也造福了相當大的一部分人,他也是有其歷史功績的。

如果北伐成功,蜀國的耕地面積會擴大,按道理說老百姓也會沾到光的,但是這要建立在公平合理的政策的前提之下。這就不好說了。


歷史小趣叟


阿呆覺得,這個問題出得很好,好在關心的是百姓的幸福,是戰爭的意義,立足點高。

阿呆覺得,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明白:為什麼要北伐。

諸葛亮為什麼要北伐,以當時的蜀國國力,夷陵之戰失敗,更應該修生養息,而諸葛亮一而再再而三地北伐,真正目的是什麼?

阿呆認為:諸葛亮北伐的真正目的,不是要“興漢室,成霸業”,而是:保命!

為什麼這樣說呢?

第一、“興漢室,成霸業”在夷陵之戰開始,就成了空談。《隆中對》的戰略安排,被關羽的樊城之戰破壞,孫劉兩家又盟友變成仇人,相互殘殺,使得曹操漁翁得利。

第二、益州和漢中都是剛取得不久,加上多年的征戰,夷陵之戰的慘敗,蜀國無論在軍事上、經濟上、人力上都十分匱乏,不具備爭霸天下的實力。

第三、曹魏恰恰經過赤壁之戰後長達十年多的修整,北方的政權穩固,經濟、軍事、人力上都很充裕,實力非常強大。統一天下的實力具備。

諸葛亮北伐的目的,是以攻為守,以空間換時間,來維持蜀國集團的政權,延緩被滅亡。

諸葛亮沒有取代劉禪,是因為蜀國內部幾派勢力的存在,劉禪作為一個傀儡,也是一個擋箭牌。諸葛亮知道蜀國被滅掉,是遲早的事情,他要做的就是推遲這個時間。如果諸葛亮取代劉禪,會引起蜀國內部各派勢力的爭鬥,加速蜀國的滅亡,當個亡國之君,諸葛亮是不願意的。所以,他一心輔佐劉禪。

蜀國北伐成功?這是不可能的,諸葛亮也清楚的,即使獲得局部勝利,切斷了曹軍與隴右的聯繫,獲得涼州。但是要想真正統一北方,是沒這個可能性的。北方作戰,是曹軍的優勢,蜀國即使在第一次北伐就勝利,但也很快會被曹操的虎狼之師打退回去的。

蜀國要是北伐取得階段勝利,後面講更加殘酷的戰爭等著呢。那麼,蜀國百姓會幸福嗎?肯定不會,他們將要為更大更多的戰爭,出錢、出糧、出力……將會使得原本就百業凋零民不聊生的蜀國百姓陷入更加痛苦和絕望的境地。

所以,阿呆認為,諸葛亮的北伐是註定成功不了的,即使成功了,蜀國的百姓會遭受更大的災難。


阿呆夢話


諸葛亮一心輔佐劉禪,是出於盡人臣的忠孝考慮,劉備當年三顧茅廬誠心請他出山,也給了他極度的信任,以及給了他施展才華的平臺,劉備對於諸葛亮的意見基本上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認可和贊同(只有諸葛亮建議劉備在劉謙手上取荊州、和勸說劉備丟下百姓,快速逃脫曹操的追擊兩件劉備認為違背道義和仁愛之心的事,劉備斷然拒絕了諸葛亮的意見。)在諸葛亮心裡,劉備是他的伯樂,劉備在彌留之際告訴諸葛亮:若劉禪不足以輔佐可以取而代之,諸葛亮當場表態要衷心輔佐後主劉禪。所以即便諸葛亮心裡明白劉禪無能,他也會盡愚忠,全心全意輔佐劉禪,並全力為蜀漢的發展壯大而奔波操勞!



若諸葛亮北伐成功,以諸葛亮的遠大志向,他必定會再向東吳挺進,欲圖雄霸天下之偉業!然而只要是戰爭,百姓就會處於動亂的環境,生活何來幸福?其實不管諸葛亮的北伐是否成功,只要他擴張稱霸之心不死,就一直會有戰爭,老百姓就會一直遭受戰爭帶來的痛苦。


反過來設想,就算諸葛亮的北伐非常不利,一戰即敗,老百姓的生活也不一定會多麼的慘,畢竟戰爭是政治家的鬥爭方式,較量的人在於政治團體,只要一方敗下陣來,勝利的一方對於老百姓的處理方式無非就是安撫、收編,讓其成為自己統治下的百姓,戰爭結束會休養生息,發展生產,老百姓會過上相對安穩太平的生活。所以即便北伐失敗,老百姓的生活也不會太慘!

所以諸葛亮若北

伐成功,老闆姓不一定會生活的更幸福,雖然諸葛亮很會治理國家,愛惜百姓,但這都抵不過不斷征戰給百姓帶來的痛苦。



況且諸葛亮未蜀漢政權操勞過度,身體已經日益虛弱,即使北伐成功了,他還能再繼續操勞多久?還能用他的虛弱身體堅持多久?若諸葛亮北伐成功後離開人世,劉禪又寵信宦官黃皓,沒有諸葛亮的主政,劉禪在宦官專權的形勢下,還能愛民惠民嗎?從這一點來講,北伐成功,老百姓也沒有多大希望過上幸福日子!

然而對於諸葛亮的評價,可以說是為漢室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操勞過度,任勞任怨;功比天高,義比地厚;志向遠大,見識超群;

以上為個人見解,不妥之處還請多多指教,謝謝😜


浩中一內


這個怎麼說呢,臥龍先生的戰略方向並沒有錯,他自己明白劉禪是昏君,但那是劉備的兒子,劉備又是自己的伯樂,你不篡位是愚忠,你篡位是白眼狼,這樣的處境著實尷尬。

至於不顧百姓去北伐這句話我覺得有點牽強,因為這句話也可以對曹操說,你不顧百姓死活去開戰?也可以對秦始皇說,你不顧百姓死活修長城?統一六國?

再說曹為天時,東吳地利,蜀乃人和,民心本就在蜀,且臥龍必須去北伐,你不打別人無異於等死,臥龍瞭解這個道理。

那時蜀國勢力已經被劉備敗光了,城池所剩無幾,和東吳與曹比起來已經是天壤之別,在這種各方面不如別人的情況下還讓敵人這麼頭疼已經很厲害了,奈何天意難為,李嚴的搗亂,救司馬懿的雨。

至於北伐成功後百姓是否能過上幸福的生活這點是毋庸置疑的,因為蜀國走的本來就是人和路線。


zui5201314


咋說呢?諸葛孔明其實已經是全力輔助後主劉禪了,幾度討魏也是勉力而為了。論國力,魏國比偏安一隅的蜀國強了不止一倍,合吳國蜀國兩國之力都差了許多。諸葛北伐,是瞅準了魏國新君繼位,內部權力分配出現混亂的時機,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然,等魏國穩定下來,就壓根兒不存在機會了。再說,自己北伐,成功與否,都可以到了地下見了劉先帝,也能有個交代。

其實,諸葛亮明白,自己就算成功了,蜀國也會殺人一千,自傷八百。吳國難道傻了不成,兩虎相爭,一死一傷的時機也不會放過,成功了,便宜最大的是坐山觀虎鬥的孫吳政權。接下來,沒有時間休養生息的蜀漢,還得咬牙跟東吳幹,老百姓安居樂業從何談起?

這一點,連做不了主的劉禪都心裡亮堂著哩,多次勸告自己這位先帝託孤的“尚父”,不要這樣不愛惜身體,拼命北伐了。這位不當家的劉後主話說的好聽的,心裡其實真想罵娘!蜀國這點國力,自守都難,還窮兵黷武,找死!


白亦詩部落


我覺得在短時間不會,因為諸葛亮是個十分有遠見的人,一旦他北伐成功,他也會在短時間內,立即派兵攻打東吳,而東吳有長江天險,必會是一場持久仗要打,苦的還是百姓,縱觀諸葛亮的一生,他是一個有超前眼光的人,決不會容忍吳國坐大,他的戰爭慾望也是極其強烈的,但諸葛亮清楚地知道緩兵之計不行,所以太過急於求成,以致於失敗。

但我們不可否認的是,他是個好人,從他輔佐劉氏一家,為後世也做出過很大貢獻,所以說: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感謝提問🙏😄


萇情Live


若是成功,百姓會得到一時間安居樂業。因為伐魏已經是蜀國的全部力量。打仗就需要消耗,無論是人力或財力都是急劇消耗中。還有曹操真的是天下憎恨嗎?答案可想而知,一定有很多曹家忠臣良將,這些都是戰後問題。還有吳會讓蜀一家獨大嗎?必然和蜀一起吞併魏家江山。這樣問題就來了,諸葛亮辛辛苦苦打來天下,別人不費吹灰之力就得之,徒做他人嫁衣。諸葛亮伐魏是為了隴西之地,而不是去滅魏。因為如果滅魏可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場兩場戰役所能決定的。


天缺子


蜀國自從稱帝,蜀國上下就提前實現政治追求了,已經失去統一全國的動力,所以,諸葛亮才作《出師表》強烈要求北伐,調動上上下下的動力,才勉強出征,蜀國內反戰者也有,關鍵時刻就擺諸葛亮一道,使其前功盡棄。而北伐的目的和意義就是佔領首都長安,為的是使得蜀國稱帝名正言順,北伐即便成功,也沒有統一全國,三國依然鼎立。後來三國都稱帝了,使得自己名正言順,基本都沒有多少動力統一全國了,後來司馬篡位,名不正言不順,有極大動力統一全國。


金麥小郎


1.司馬氏統治下的魏國的老百姓幸福,滅掉蜀國後的大西南民眾也幸福,諸葛亮的北伐不會成功。

2.諸葛亮是戰略一流、政治一流、外交一流、法治一流、軍事二流、管理二流、用人二流的歷史人物。


中冀張宣李俊


這個問題有點怪,諸葛亮北伐成功了,老百姓肯定會辛福,一諸葛亮有很好的治國方略,二經過多年戰亂,老百姓很需要一個安穩的生活,三諸葛亮縱觀漢朝以前的統制闢端,急需一個強國強民的國策,一定會總結德政不舉,危行不束的等等缺點,這些在劉備未死之前已經顯現出來了,可惜這祥的局面未曾實現,令劉備,諸葛亮終生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