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枪法精准,日军二战为何很少有王牌狙击手?

汪业元


这个,怎么说呢,其实二战时期的鬼子步兵如果用两句话来形容,可以这样说:第一句话是大部分老鬼子(也就是1937年到1942年打满全场,到了1942年以后“全员玉碎”在太平洋岛屿上的那批老兵)的战斗意志坚定,战术素质过硬,尤其是枪法极准;第二句话是无论是老鬼子还是小鬼子,其体内的中二之魂始终都在熊熊燃烧,直接导致了二战时期的日军部队一方面看起来极为凶悍,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又显得极为智熄和搞笑。

说到老鬼子的凶悍就不能不说老鬼子的步枪射击技能,历史上的日本军队由于对于所谓“武士道”精神的迷信,极其信奉所谓的“白兵主义”,换言之就是“三百米内硬功夫”。只不过人家部队除了“三百米内硬功夫”还有更多的班属与队属支援火力,鬼子那就只有“步兵包打天下”了。根据抗日战争时期的战史记载,早期的日军老联队与常备师团士兵步枪射击极为精准,相当多的“老鬼子”可以轻松做到在300到400米的距离内命中静止目标,200到300米的距离内首发命中移动目标的地步。这种枪法碰上当时大多数士兵连工事都不知道怎么修,瞄准都不知道怎么瞄,冲锋的时候只知道扎堆的国军部队,国军部队立马就吃了大亏。

但是鬼子兵的射击能手这么多,怎么就没出几个狙击手呢?这就跟鬼子体内的中二之魂有关系了。跟我军一样,鬼子部队长期对狙击手的战役与战术作用认识不清,到了战役层面完全不知道狙击手的特种作战性质及可以用于敌后渗透狙杀高价值目标——这并不奇怪,当时的日军在特种作战方面根本就是一张白纸;而到了战术层面日军又认为狙击手可以用来在战场上配属给分队作战起到阻滞敌军攻击前进的

作用——换言之就是给你一把枪,你就跟着某个步兵小队行动,靠你的枪法把英美鬼畜阻挡半天,去吧骚年——这个精确射手的路子其实也没有什么大错,问题是鬼子到了后期玩上了全员玉碎,这群精确射手未能免俗也开始“玉碎”了,于是日军的“狙击手”经常蹲在树上甚至用背包带把自己绑在树上,就图一锤子买卖干死一个够本干死两个多一个垫背的——这种中二病一般的使用方法自然让日军狙击手损失极大,谈何王牌狙击手。


军武次位面


崤山小虎第267条回答。

日军由于采用“三八大盖”式步枪,使得普通日本士兵射击精准度很高。但日军确实又很少有“王牌狙击手”,小虎认为主要是以下三个原因:

一、日军认为只有高价值的目标才具有狙杀价值。

与传统战场上的狙击手单纯射杀士兵不同,日本人认为只有高级指挥官、军事将领、或者重要人物等,不常在一线战场上出现的人才具有狙杀价值。

“王牌狙击手”是以狙杀人员的数量决定的。战场上重要人物、重要目标本来防护属性又高,同时又远离战场,所以,日军狙杀数量很少。

(神剧里日本美女狙击手↓↓↓)

二、日军在狙杀战术指导上存在错误认知。

由于日军认为只有狙杀重要目标才有价值,所以在狙击手的使用上采用“一次性使用,为天皇尽忠”的原则。

为了能更有效的观察和狙杀对手,经常隐藏在“别出心裁”的地方,比如大树上,或者就隐藏在敌军前线后方,以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但,往往第一发确实能达到狙杀的作用,但第二发时就被人乱枪射死,几乎不可能全身而退

。所以,狙杀后存活少。

三、日军认为狙击手对扭转战局的作用不大。

日军的普通士兵,普遍射击精准,依靠普通士兵就能扭转战局,而没有必要去使用狙杀战术

同时日本人认为自己的“三八式步枪”本身射击比较准,所以在以“三八式”

为基础的“九七式狙击步枪”仅仅加装了2.5倍的瞄准镜,使其在300米内效果极佳。由此,也可以看出日本对的狙击战术的态度。

(九七式日本狙击枪↓↓↓)


所以,综合以上几点,小虎认为这就是日本很少有王牌狙击手的原因。

题外话:谢谢你的阅读。欢迎关注小虎,小虎作为一个老兵自媒体也需要您的支持。多谢了。


哨兵小虎


我的兄弟叫顺溜相信大多数人都有看过,在这部电视剧中,就出现过日军狙击手!这个日军狙击手是怎么来的?最高长官带来的,那么来就来呗,为啥要带个瘸子呢?况且,这个瘸子军衔就是个普通士兵而已!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因为这是个狙击手!而之所以带来个瘸子的狙击手,我们便可以看得出日军内部这种人极其稀少!并且,这个狙击手被顺溜打中脖子回来时,日军长官为何会如此着急请人救治,同样说明这是个王牌。但日军当时这样狙击手少的可怜,大多数nb的都被拍上了战场。但大多数都战死了,所以到后来日军并没有太多狙击手!那么,日军为何射击准,狙击手却很少呢?我觉得主要因为日军习惯了三把大盖的高精准度,所以正儿八经让他们当狙击手却相当困难!





筱晨科普


第一,日本军队不统计个人战绩,日军就是飞行员在早中期都不统计个人战果。只计算整个部队的战果,为了鼓舞斗志到了二战末期,日军才开始统计战机飞行员的个人战绩。

日本陆军则一直都不统计和宣传个人战绩,更加喜欢宣传整个部队,一个集体的成果。第二个原因是日军其实也有一些个人战绩特别突出的士兵,只是我们大多数人都不知道。

在我国也没有介绍二战日军所谓战绩突出士兵的书籍,介绍二战德军战绩突出士兵的书籍则在我国发行过很多了。这也导致了大多数人不了解日军的事情,对德军那些高手士兵却是非常熟悉。

日军里个人战绩比较突出的步兵,我们大概知道的有日军第56师团第148联队士兵吉原正喜,其在缅甸战场,包括腾冲的个人战绩是导致420多名士兵死亡,但其自己最后也被大炮炸死。还有在佩里硫战役,导致200多名美军损失的日军士兵船坂弘,战后,美国德州还授予了他“名誉市民”称号。

另外就是硫磺岛,佩里硫,还是冲绳,塞班岛,几乎都是全灭战。在这里据守的日军90%以上的死亡率,也让有突出的士兵其个人战绩也再不会有人知道。

日军有很多枪法比较好的士兵,确实是一个历史事实。我们知道日军最后一个投降的士兵小野田宽郎,在菲律宾游击战多次与菲律宾军警交战,以1把99式步枪对抗菲律宾军警的M-1卡宾枪和M-16自动步枪,其打死打伤菲律宾军警和平民130多人。


深度军事


首先,日军陆军部队里,射术高超的士兵不在少数。原因很简单:日军比较强调单兵作战能力,特别是射术。日军认为,士兵射击准确,更加节省弹药。也是这个原因,日军高层认为冲锋枪浪费弹药,抵制装备冲锋枪。结果在遭遇美军自动武器的时候,日军士兵的生命成群结队地被美军的冲锋枪和半自动步枪收割。

其次,日军狙击手大多藏身树冠上,也就只有一次射击的机会,一旦被发现,基本没有生还的机会。

日军在武士道精神的影响下,基本不怕死。以战死为荣。这就导致了日军狙击手战场生存下来的可能很低。于是,就更没有机会出高狙杀记录的狙击手了。



黑郁金香966


这主要是战术理念以及现实环境等方面的问题,日军虽然重视单兵精确射击,但是对狙击战术则并不重视,自然也就没有出名的狙击手出现。

狙击手往往出现在两军僵持对抗的战场,比如苏联的斯大林格勒,德苏两军一直在城市中鏖战,战线十分模糊,这样的环境非常适合狙击手这样的兵种活动,发挥其隐蔽,射击精确的优势。

而日军主要在中国战场、太平洋战场作战。在中国战场,日军更多的处于进攻态势,而与其正面国军等往往容易被击败,八路军等则主要以后方作战为主,日军则沦为目标,这都没有狙击手作战的空间。

至于太平洋战场,日军虽然是防守居多,但是往往是在孤岛死战到底,在这样的情况下日军虽然有很多隐蔽起来射击的做法,但是这些大多都是普通步枪手,而且是作为消耗品使用的。比如日军就有把自己绑在树上狙杀美军的做法,很容易被美军发现后直接以猛烈的火力干掉,这样一来同样无法产生多少狙击手。

而且日军没有记录个人战绩的习惯,无论是飞行员还是步兵,往往是不计算个人战绩的,坂井三郎这样的飞行员好歹能幸存下来回忆作战的过往,但是容易损失步兵显然是没有这个机会的,因此即使有战绩也难以为人所知。所以这样一来,日军自然没有出现瓦西里扎伊采夫、西蒙海耶这样的狙击手了。


战争之王


二战时期日军整个部队过于激进的思想和“必死”的被洗脑的“玉碎”之信念,使日本狙击手能走入战场,却基本成了孤魂野鬼,有很多的日军狙击手第一次进入战场就被报销,死亡率最高是日军狙击手的真实命运,活的很少,又哪来王牌狙击手呢。


日军在二战中狙击手的数量还是占有一定比例的,就从日军在二战中所装备的不被世人所熟知的比如38式改型6.5毫米狙击步枪、97式6.5毫米狙击步枪以及最后终止与二战结束的99式7.7毫米狙击步枪我们就可以看出,其实日本法西斯对于狙击作战还是有一定的重视程度的。

早在日军侵占满蒙之时,那些大都以猎人出身,本身就具备精准的枪法和野外生存能力的东北抗日武装力量就时常用劣质的武器在较远距离击杀日军士兵,正是这个原因促使日军开始重启原本已经停止的38使狙击步枪所使用的2.5倍率的瞄准镜。

二战全面战争开始后,面对国军精锐的、受过德国教官指导的狙击手所使用的毛瑟24步枪狙杀日本军官的情况,日军大量开始从其本土调运97式狙击步枪来取代本就不是专业狙击步枪的38式。

二战前期,日军士兵大都接受过非常严格的射击训练,其较远距离的精准击杀非常厉害,这也就造成了日军对于狙击手的训练不够专业、系统,尤其是野外作战中的伪装和设伏等狙击手必要的求生技能很差,这是日军狙击手大量死亡的第一个原因。

其次,思想被军国主义洗脑,求死之心是日本狙击手普遍存在的情况,很多狙击手出击基本就是赴死。正常情况下,狙击手应该以狙杀重要目标后如何脱身才是最重要的任务,但日军恰恰相反。

第三、日军狙击手没有经过全面的狙击训练,大都从射击较好的士兵中选出,作战中一般都潜伏在固定的位置进行射击,甚至很多狙击手直接把自己绑在树上进行狙击,基本和普通步兵区别不大,这也是大量死亡的重要原因。真实战场上狙击手不可能在同一个位置连续发射,这本身就是找死的节奏。


冰雹蓝天


不可不提一下,二战日本有陆军和海军。(不是在废话)日本的海军是向着西方学习,买战舰开始的,拥有着先进的文化的理论。

而陆军则是继承着“武士道”精神的土鳖。

这也是二战时候,日本陆军和海军各自看不顺眼的原因之一。

土鳖日军现代战争只是和俄国硬拼过,而那场战争并不需要狙击手。所以日本陆军完全没有想过发展狙击手,也就不拥有狙击手战技术。

日本国土狭小,资源匮乏,所以提倡比较节约的“精准射击”,所以士兵射击精度相当高是不可否认的。

三八大盖在射击时枪口几乎没有闪焰和白烟(枪管长啊),子弹稳定性好,射击会很准。

在太平洋的诸多岛上,树木茂盛,日军派出精准射手,拿着有装有瞄准镜的三八大盖,把自己绑在树上进行隐蔽,伏击美帝军人,早期造成美军的损失。

所以美军大肆宣扬,日军的狙击手对其造成巨大伤害。美军是误会受到日本狙击手袭击了。

几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冷静下来重新翻看那些战斗,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日本在二战就没有狙击手,更加不会出现“王牌狙击手了”。

狙击手需要的能力,大家第一就会说是精准射击,这没错,可是不是唯一的能力哦。狙击手还必须有伪装,渗透,选择,潜伏,转移,撤退等诸多能力。当然,有这些还不够,指挥官还必须有指挥狙击手进行增援战斗的知识。

而这些都是需要常年的积累才能有战斗力的,日本陆军土鳖可能是临时得知狙击手这个概念,还生产了狙击步枪(天知道,那瞄观设备还没有高程和风偏差调理装置),或者直接给三八大盖价格瞄准镜就是狙击枪了----可知日本陆军对狙击的认知。

结果是财大气粗的美军,路过的时候先用重火力照顾一下树冠,把那些捆在树上的日本精确射手提前消灭,后期,那些家伙没能给美军造成更多麻烦了。

所以,我们可以大胆的说,二战日本就没有狙击手,只有精确射手,王牌狙击手嘛,还差几条街呢。


李勉9


三八大盖远距离效果太差!日军狙击手多为有去无回的“死狙战术”

二战时期日军使用的三八大盖虽然枪管长度好,精度高。但是其使用的有坂6.5×50mm子弹远距离弹道性能实在太差,根本不适合作为狙击枪子弹使用。有坂弹实际上性能不错,其较长弹径比,在使用中会产生类似后世小口径弹药的翻滚空腔效应,但是装药量太少,远距离精度差,450米就无法保证有效命中,再加上日军狙击应用晚,所以抗战前期激烈时期,日军狙击手少。

虽然在1939年之后,日本认识到6.5×50mm子弹性能上的问题,推出7.7mm口径的子弹(有意思的是日本陆军使用的是7.7×58mm子弹,而海军使用的是7.7x56mm),但是日本狙击手还是选择使用6.5×50mm子弹的97式狙击步枪(三八大盖的狙击型号)作为主要武器。因为使用7.7mm子弹的99式步枪射击时声音和枪口火焰较大,容易暴露目标。而使用97式狙击步枪,即使在150米的极近距离内,也依旧很难从声音和枪口闪光中判断对方位置。

同时在热带岛屿地区,地形地貌复杂,适合远距离狙击的条件较少,双方很容易进入近距离交战。再加上日本工业实力差,前线狙击手能够配发2.5倍瞄准镜的都很少。所以日军狙击手热衷于躲藏埋伏,进行近距离狙击战。这种狙击作战模式,给美军造成很大麻烦,甚至美军指挥官要求士兵在受到日军狙击手狙击时,不能停留在原地,必须加速向前突击,因为想在200码外发现日军隐藏的狙击手根本不可能。

海军陆战队进攻隐藏在飞机残骸中的日军狙击手。而太平洋岛屿地区,被击败的一方能够成功撤退,重新投入战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这也导致日军“死狙战术”盛行,去执行狙击任务的狙击手,很多都是藏身在根本无法撤退的地方去打击对方,生还概率极低,也就无法多次参加战斗,提高自己击杀数。日军还专门配发钉鞋更方便

日军狙击手很喜欢躲在树上狙击,为此专门配发了钉鞋方便爬树,但一旦被发现根本没地方撤退。


五岳掩赤城


二战时的日军根本没有狙击手这个编制,他们只有临时拿出来使用的“特射手”。然而这些特射手对于日军而言不算什么稀缺的资源,只是枪法好的步兵罢了,步兵的杀敌数据根本就不会纳入到什么“狙击手战绩”中去,自有军队里的一套军功制度。

要知道,日本在战前有整整两代人参加了从小到大的军事化训练,再加上三八式步枪良好的射击性能,在“远距离射击”这门技战术上日本兵堪称优秀,故而他们可以很容易的就凑上几个“特射手”,打出很好的战果。

许多日军中队、小队都有专门的“特射手”编制,专门使用狙击战术杀伤敌人。但这些战果日军都划到班排战果里了,他们自己不统计,别人说了能算数?

不过我们还是能从抗战的过程中了解到日军狙击手的猖狂:

1944年12月26日,新四军东南警卫团团长兼任东南行署主任王澄与东南县委书记兼东南警卫团政委鲍志椿二人,在保卫根据地的时候,因为忽略了警卫员“日军有狙击手,赶快隐蔽”的信息,用望远镜观察敌情时被日军狙击手一枪夺双命。

1937年10月,忻口会战期间,时任21师师长的李仙洲在山头视察军情,遭遇日军狙击手攻击,当场肺部被打穿,当时郝梦龄就在旁边。

同期进攻的郝梦龄部独立第五旅李继程代理旅长,也在不久后的战斗中被狙击手射杀。

日军的精准射击,在普遍缺乏重武器的中国战场上是很令人恐惧的东西,日本人借着“特射手”的精准射击,欺负中国人训练少、枪弹差,专门用拉开距离的方法杀伤中国官兵。甚至有些时候“特射手”们专找基层军官、士官下手,让部队发生混乱崩溃。

只是日本虽有狙击行为,却没有真正的狙击理论与狙击战术,他们只是把“精准射击”用到极致。即便他们单独安排出狙击手,也没有真正与普通步兵区分开来;讲究尊卑阶级的日本军队更不可能给一个大头兵去做统计。这样,日军狙击手们的成绩单便淹没到部队战绩中去了。

这样又爆发出另一个问题——日本兵空有优秀的射击技能,却无法通过真正的狙击手理论和正确的技战法将之合理利用。他们在顺风仗时只能跟在下士官们屁股后头打杂,逆风仗时往往又被丢掉成为自杀式阻敌的工具。

像缅甸丛林和太平洋那些树丛中的日军就是如此,他们根本不像苏德狙击手那样,经历了狙击手学校和系统的专业培训。所以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普通步兵能做到的极致——挖个洞或找个树把自己藏起来,藏在射界最良好的位置,丝毫不考虑退路和显不显眼。

据说德国投降那天,美军们兴高采烈的乱放枪,有人随手找了个好打的树就是一梭子,结果“啪叽”一声掉下个日本鬼子...

这是典型的潜藏不过关,把自己绑在树上固然能获得良好的视野和树冠的掩护,但是几枪就暴露还打什么打?死人是无法积攒战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