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交通強國之路:綜合基礎設施加速成網 高鐵公里數佔全球近七成

40年交通强国之路:综合基础设施加速成网 高铁公里数占全球近七成

改革開放40年,我國交通運輸和郵電通信業實現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我國高速鐵路在短時間內實現了從無到有、再到世界第一的跨越式發展;截至2017年底,全國公路總里程477.35萬公里,高速公路以13.65萬公里的通車裡程穩居世界之首;截至2017年末,我國34個城市開通了165條城市軌道交通線路,運營里程達到5033公里,我國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和在建里程均居世界第一……

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趙堅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這一個個世界第一彰顯了我國在交通運輸領域取得的巨大成績,其中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已成為我們閃耀世界的亮麗名片。

交通基礎設施大大改善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不斷加大交通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加快綜合交通體系的建設步伐,交通運輸業的發展取得了豐碩成果。如今,我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交通大國。

40年來,我國交通運輸綜合基礎設施加速成網。以鐵路為例,改革開放初期,我國鐵路營業里程只有5.17萬公里,普遍運行的綠皮車平均時速不到40公里,鐵路運輸能力嚴重落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鐵路運輸網絡不斷擴張,尤其是2008年京津高鐵的開通運營標誌著我國鐵路開始邁入高鐵時代。經過近十年的高歌猛進,“四縱四橫”高鐵網基本成型,我國成為世界上唯一高鐵成網運行的國家。

統計局數據顯示,到2017年末,全國鐵路營業總里程達到12.70萬公里,較1978年增長145.6%,年均增長2.3%。其中,高鐵2.52萬公里,佔鐵路營業總里程的19.8%,佔世界高鐵總里程的66.3%,居世界第一位,高鐵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出行。

40年來,我國無論是客運量還是貨運量都取得了巨大的發展,運輸保障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旅客出行質量明顯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不斷增強。截至2017年底,全社會客運量184.86億人次,客運週轉量32812億人公里。其中,鐵路旅客週轉量位居世界第一,民航旅客週轉量位居世界第二。貨運方面,鐵路貨運量、公路貨運量及週轉量、港口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均位居世界第一,民航貨郵週轉量位居世界第二。

快遞業務異軍突起

近年來,隨著電商的興起,我國快遞業發展迅猛,2017年快遞完成400.56億件,位居世界第一,快遞業的蓬勃發展離不開交通運輸的支撐。

從1980年中國郵政開辦特快專遞業務開啟快遞業先河,到20世紀80年代後期快遞業市場放開,此後我國快遞業發展可謂一日千里,快遞逐步取代傳統郵政包裹成為人們寄遞物品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推動流通方式轉型、促進消費升級、推動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統計局數據顯示,到2017年末,快遞業務總量由1988年的153萬件激增至400.56億件,年均增速高達42.0%,快遞業務量在2014年首度超過美國,並持續保持全球第一;2017年完成快遞業務收入4957.11億元,佔郵政業務收入的74.9%。

不僅快遞的業務量大爆發,服務質效也不斷提升。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智能分揀等一批行業發展關鍵性技術加快應用,電子面單取代紙質面單,自動分揀取代人工分揀,快遞服務時效性和穩定性不斷提高。重點快遞企業推出大包裹、快運、雲倉、供應鏈解決方案等新產品,冷鏈生鮮、即時遞送、代收代投等個性化服務為城市寄遞服務提供有益補充,進一步滿足社會日益增長的多層次和多元化需求。

此外,農村和跨境快遞市場成為發展亮點。統計局數據顯示,到2017年末,全國農村地區收投快件量超過100億件,近6億農民享受網購服務,快遞業普惠特徵日益凸顯。2017年,國際及港澳臺業務量累計完成8.3億件,跨境網購日均包裹快遞量為600萬~700萬件,“快遞出海”“快遞向外”在推動我國快遞業的全球佈局以及跨境貿易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應加速發展短板領域

我國交通運輸業已取得巨大成就,但還有一些領域發展不夠,可以加速推進。

趙堅表示,我國目前很多地方的高鐵運量不足,比較典型的是蘭新高鐵,每天運行的車次較少,一部分運能被閒置。

“高鐵由於速度快,其軸重的設計是比較輕的,所以大部分的高鐵只可以運營客運。而普通鐵路的軸重設計會大一些,可以運營貨運。”趙堅認為,可以考慮適當多建設普通鐵路,包括連接港口和物流園區的鐵路。

另外,他還提到,很多城市尤其是大都市應該多建一些通勤鐵路來緩解高峰時段的交通擁堵問題,比如北京的燕郊、房山方向等。他給出了一組數據,北京小汽車的出行比例佔到30%以上,出租車大概佔6%,二者加起來將近40%,但在東京這個比例只有4%。“我們還可以再建一些城市軌道交通。東京在1.35萬平方公里的面積內有2500公里的軌道交通里程,而它的人口是3700多萬,將近兩倍於北京的人口。但東京並不擁堵,軌道交通的作用很大。”

“我們的目標是要建設交通強國,交通要能為其他的產業提供支撐作用,因此,要不斷調整運輸結構,破除物流成本高的阻礙。”趙堅說。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