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氣候大會艱難通過《巴黎協定》實施細則,美國推銷化石燃料

經過兩週艱難談判後,近200個國家終於在12月15日晚完成《巴黎協定》實施細則談判,就如何報告溫室氣體排放、監督減排措施等問題達成一攬子協議。

受全球變暖影響最大的海島國家表示不滿、巴西在碳信用額度監督機制上提出異議、美國在談判期間推銷化石燃料,各國政治變化所引發的分歧導致此次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進展異常艱難。

據《時代》週刊報道,週六在波蘭卡托維茲舉行的最後一天談判持續了11個小時。在將碳信用額度監督機制等問題推遲到明年的氣候大會上討論之後,各國終於達成一致,通過了156頁長的《巴黎協定》規則手冊。

規則手冊主要涉及各國如何報告其溫室氣體排放及減排措施、監督減排措施、更新減排計劃等內容。

據環球網報道,除通過《巴黎協定》規則手冊之外,一攬子協議中的主要內容還包括:各國政府需在2020年前更新國家自主貢獻目標;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將於2019年9月舉辦的聯合國氣候峰會上對各國的減排承諾及更新情況進行評估;將在智利舉行2019年聯合國氣候大會,之前將在哥斯達黎加舉行籌備會。

已宣佈退出《巴黎協定》的美國是全球第二大溫室氣體排放國,而其正式退出需等到2020年。在此之前,美國依然要參與相關談判。

但在此次氣候大會期間,美國高調地舉行了一場宣傳化石燃料的活動。美國官員將此活動稱為在氣候變化的“危言聳聽”前注入“一劑現實”。只有澳大利亞公開支持該活動。

與此同時,包括美國和沙特阿拉伯在內的四大石油出口國對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報告結論提出異議,拒絕用“歡迎”一詞來形容該報告。

IPCC今年10月發佈的報告指出,如果想要在本世紀末將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1.5攝氏度之內,全球經濟需要進行巨大調整,包括減少使用化石燃料。

2015年達成的《巴黎協定》確定了本世紀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之內的目標,並提出為把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之內而努力。

擔憂氣候大會要將IPCC的報告寫入細則中,美國等四國拒絕支持報告結論,而此舉引發了受全球變暖影響最大的海島國家的不滿。部分海島國家威脅如無法滿足其需求,相關國家將在最終表決時投否決票。

在最終的表述中,大會僅對IPCC報告的“及時撰寫”表示歡迎,而非其最終結論。同時大會也承諾在對海島國家及貧窮國家的減排援助上有更大的可預測性,發達國家此前承諾在2020年之前每年為貧窮國家援助1000億美元的氣候資金。

按照計劃,明年的聯合國氣候大會原將在巴西舉行。但自極右翼總統上臺後,巴西上月撤回了氣候大會承辦申請;在此次談判中,巴西也與歐洲國家和海島國家在碳信用額度問題上發生對峙。

大會期間,中國政府代表團在會場內設立了“中國角”,舉行了25場邊會主題涉及低碳發展、碳市場、可再生能源、南南合作、氣候投融資、森林碳匯、地方企業氣候行動等領域。

大會主席庫爾蒂卡(Michal Kurtyka)在會談結束時表示,雖然各國可能在協議中找到各自不喜歡的內容,但協議已努力平衡各方利益,“通過協議,你們共同向前邁出了一千小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