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人民為什麼熱衷於“革命”?法國人的“革命”傳統從何而來?

上週末,法國“黃背心”運動已經進入了第4周,目前,全國就已逮捕了超過4000餘名鬧事者。該運動不僅影響全國,還蔓延到了荷蘭、比利時。

“黃背心”運動的起因是巴黎郊區居民抗議政府上調燃油稅,始料未及的是,該運動逐漸演化為了法國人民對政府一切不滿的暴力表達。

歷史上,法國爆發了多次革命,似乎法國人天生熱愛暴力抗議,甚至推翻政府。法國人民的“革命”傳統究竟是如何產生的?


一、法國是歐洲地理的“例外”

要理解法國的政治難題,首先要理解政治難題的起因,這一切要從法國的地理特徵說起。

以阿爾卑斯山脈為界,可將歐洲分為南部和北部。北部的主體是從比利牛斯山至俄羅斯大平原;南部的主體是地中海沿岸地區。

法國人民為什麼熱衷於“革命”?法國人的“革命”傳統從何而來?

歐洲北部平原上有7條主要河流。在河運扮演重要角色的近代,北部的經貿、人口、文化交流就依靠這些河流構成的水網而展開。南部的地中海也扮演了相似的作用,但是該地陸地缺少大平原,以丘陵為主。

歐洲的主要國家裡,法國是唯一橫跨歐洲南部和北部的國家,因此其地緣政治訴求往往同時涉及到兩部分歐洲的利益。這是近代以來,法國輝煌與困境的根源。

整個歐洲的河流幾乎都各自構成獨立的水系,唯有三個水系例外,這三個水系全部都在法國境內。

加龍河(Garonne)的發源地雖然距離地中海僅150公里,但卻流入大西洋。1666年,路易十四修建了運河將加龍河與地中海打通,加龍河連接了大西洋和地中海

塞納河(Seine)與盧瓦爾河(Loire)均流向大西洋,兩河流主幹道相距很近,水系相通,跨流域交通非常便捷。兩條河流共同滋養了博斯(Beauce)平原。

羅納河(Rhone)流向地中海,但是其主幹道途徑塞納河與盧瓦爾河流域,因此羅納河也連接了地中海地區與大西洋地區

法國人民為什麼熱衷於“革命”?法國人的“革命”傳統從何而來?


二、獨特的地緣政治

博斯平原氣候宜人,水源充足,非常適合發展農業,自古以來便擁有稠密的人口。

首都巴黎位於塞納河與馬恩河交匯口,並且背靠平原,憑藉彼此相連的水系交通網,巴黎可以將其影響力輻射很遠,因此巴黎成為了大平原居民與周邊經貿往來的重要交通樞紐

在中世紀,博斯平原就是法王的直屬領地。該地區的農業產出與人口是法王駕馭諸侯的最大本錢,而巴黎將法王的影響力輸送至法蘭西全境。

法國人民為什麼熱衷於“革命”?法國人的“革命”傳統從何而來?

▲藍色為王室直屬領地,法國王室最初僅控制平原東部,後來逐漸控制了平原大部分

法國領土幾經變遷。現代法國疆域,可以視作博斯平原政權與歐洲各方勢力經過漫長的多方博弈,所能達到的擴張極限

這意味著法國不可能無限擴張領土,只能用固有的體量去構建法國的歐洲秩序。

法國人民為什麼熱衷於“革命”?法國人的“革命”傳統從何而來?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最能體現法國的擴張極限,當路易十四試圖將他的孫子送上西班牙王位時,全歐洲組成了反法同盟。法國的飛地一塊都沒守住,聯軍也攻不進法國境內

法國固有領土具有很大的地緣政治優勢。境內的河流網絡有效地連接了地中海和大西洋,一方面,可以與歐洲絕大多數國家產生直接經貿往來,另一方面,也可以直接投送政治影響力

但是要維持這種優勢,法國在地緣政治方面必須解決兩大核心難題:

第一,法國在內政與國際關係中,必須兼顧歐洲北部與南部的利益。傾向於任何一方,均會損害一部分自身的利益。

第二,法國要維持一個橫跨南北的歐洲秩序,必須對潛在的挑戰者發動先發制人的打擊。如果挑戰者實力做大,就會瓦解博斯平原政權對法國地方的控制力。

法國政治家充分利用巴黎“一城獨大”的優勢,創造了一套有效應對兩大難題的解決方案—中央集權政府。

法國人民為什麼熱衷於“革命”?法國人的“革命”傳統從何而來?

▲三十年戰爭(1618—1648)原本沒法國什麼事,但是就在西班牙即將統治半個歐洲時,威脅法國利益時,法國主動出擊並打殘了西班牙


三、“一城獨大”的“巴黎帝國”

英法百年戰爭(1337—1453)結束後,法國人在巴黎的廢墟上建立了一個更大的巴黎,新生的

巨型城市為法國的中央集權制奠定了統治基礎。

16世紀以來,歐洲大西洋沿岸國家紛紛進入殖民時代,大西洋經濟圈地位顯著上升

巴黎控制著法國內河水系的樞紐,同時又離大西洋足夠遠,不會被海洋上的強敵攻擊到,因此巴黎成為了法國的物流樞紐

法國人民為什麼熱衷於“革命”?法國人的“革命”傳統從何而來?

▲西歐人口密度圖。巴黎“一城獨大”,巴黎人口在全國集中程度要遠高於其他歐洲國家

法王室憑藉巴黎獲得大筆稅收,也控制了全國的物流系統,其影響力不再僅限於平原的王室直轄領地上,各地領主對王室紛紛俯首帖耳。

到路易十四(1643—1715年在位)時期,法國貴族的主要斂財手段已不再是領地的收入,而是政府官職帶來的利益,和來自宮廷的賞賜。高級貴族們常年泡在巴黎,自己的領地則交給國王的官僚代管。

從路易十四開始,法國中央政府擁有了遍佈全國的官僚體系,各地的自治政治逐漸瓦解,來自巴黎的政令在全國暢通無阻

為了塑造符合法國利益的歐洲體系,路易十四組建了無比龐大的軍隊,陸軍規模從1661年的3.5萬人,擴張到了1710年的40萬人。

法國人民為什麼熱衷於“革命”?法國人的“革命”傳統從何而來?

▲路易十四統治期間,為了與中央集權政體相匹配,法國建造了華麗的宮殿,形成了奢華的宮廷文化

龐大的軍隊和官僚體系,自然也需要大量的財政收入做支撐。自路易十四開始,法國在經濟上奉行重商主義,國家採用諸如關稅壁壘、特許經營、壓低工資、政府督辦等手段,保障本國工商業的國際競爭力。

與此同時,保護工商業必然需要大量的稅源,因此法國政府一直都對人民課以重稅。

到了路易十六,法國的權力幾乎完全掌握在國王及其廷臣手裡,政府重點扶持的工業也幾乎都位於巴黎。

全國人民負擔了國家機器的全部成本,卻沒有得到任何好處

法國人民為什麼熱衷於“革命”?法國人的“革命”傳統從何而來?

▲凱旋門在巴黎的地位,正如巴黎在法國的首位程度


四、人民與政府的博弈

18世紀,法國外戰接連失利,財政難以為繼,只好向人民不斷加稅,不堪重負的人民只能武裝推翻政府

終於,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法國人民第一次用武力糾正國家政策,但依舊無法改變巴黎無可取代的經濟地位和地理價值。

因此,大革命也無法改變中央集權體制。真正改變的,是在中央集權體制下,人民享有與其義務對等的權利

這一觀念成為了法國人民歷次革命的理論武器。大革命後,拿破崙帝國政府頒佈的《拿破崙法典》將大革命的果實固化為法律。

法國人民為什麼熱衷於“革命”?法國人的“革命”傳統從何而來?

▲拿破崙軍隊選拔軍官不看出身,全憑戰功說話,商人出身的元帥絮歇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經濟上,拿破崙時代也是法國式重商主義最成功的時代。拿破崙時期,法國新增了200餘家機械紡織廠,工業產值比1789年增加了50%多,法國強大的軍事力量掃清了歐陸的關稅壁壘,法國商品暢銷歐陸

法國人民為什麼熱衷於“革命”?法國人的“革命”傳統從何而來?

▲黃色為拿破崙帝國的領地,紅色為拿破崙控制的國家,橙色為拿破崙的同盟國,歐洲大陸基本都服從於拿破崙,法國得以向全歐洲傾銷商品

法式中央集權在塑造法國的歐陸霸權同時,自身也有兩大缺陷。

一方面,自18世紀以來,法國人民便負擔著比歐洲其他人民更多的稅負和國家義務。作為回報,政府必須構建符合法國利益的歐陸秩序,使得法國工商業能賺足錢。

一旦歐洲的法國體系被破壞,法國人民的利益就會極大受損,革命總是在這種情況下發生

法國人民為什麼熱衷於“革命”?法國人的“革命”傳統從何而來?

▲1870年的普法戰爭是法國最後一次維護法國在歐陸的單極體系,德國統一後,法國構建的的歐陸秩序也不復存在

另一方面,中央集權制在法國社會各個方面都大包大攬,法國人民直接與中央政府打交道,社會不存在政治緩衝地帶。

政府任何傷害人民利益的政策,往往會激起全國性的不滿

基於以上兩個政治結構上的缺陷,法國的革命都發生在法國國際地位衰落時。

而過於中央集權的政體,就註定了,當人民要想糾正國家政策路線時,就只有暴力地抗議,遊行示威,甚至武裝起義。

1789年至1871年,法國就發生了7次大型人民起義,期間還穿插著幾次君主制復辟。

法國人民為什麼熱衷於“革命”?法國人的“革命”傳統從何而來?

▲中央政府習慣大包大攬,搞砸了也就必須承擔全部責任

為平衡人民與中央政府,地方與中央的矛盾,法國也曾建立過議會制。在議會制下,國家最高權力屬於議會,各黨派在議會辯論決定國家大事。

第三(1870—1940)和第四共和國(1945—1958)均實行了議會制,將人民與政府的矛盾轉移到了議會鬥爭,在這兩個時期,法國人民表現出了罕見的和平。

但是中央集權制需要高效的決策機構。在遭遇巨大外部危機時,議會制表現得非常軟弱,根本無法帶領法國走出困境。

1940年,第三共和國向納粹德國投降而結束;1958年,第四共和國無力應對阿爾及利亞獨立,也被人民拋棄。

法國人民為什麼熱衷於“革命”?法國人的“革命”傳統從何而來?

▲法國人民:“革命不是請客吃飯,革命是家常便飯”


五、“改革—抗議—妥協”成法國常態

1958年至今的第五共和國又迴歸了總統制。1968年就爆發了席捲全國的五月風暴,久違的革命也迴歸到了法國人民的視野中

法國開始形成一種常態,一旦人民有訴求(特別是發生暴力行為),政府就不斷對人民提高福利進行妥協。

因此,法國社會進入了高福利、高自由的軌道,人民的訴求得到滿足,經濟也持續良性發展,第五共和國似乎實現了中央集權政府與人民的和諧相處。

法國人民為什麼熱衷於“革命”?法國人的“革命”傳統從何而來?

▲圖為歐洲國家的年工作時長排名。法國的“高福利,高稅收”制度堪比北歐,人民福利好,工時少,假期多

但是,自21世紀以來,法國在歐盟體系內越發受到統一後的德國的經濟衝擊,傳統重商主義政策逐漸失靈,巨大的公共開支成為負擔。

政府希望能解決高昂的公共開支,開源節流,特別是一些提稅、提工時等削減人民福利的政策,讓人民怨聲載道。

法國人民為什麼熱衷於“革命”?法國人的“革命”傳統從何而來?

▲舊勞動法禁止企業單方面解僱員工,導致企業不能裁員。2017年新勞動法賦予了企業自由解僱和調整薪酬的權力,但卻引發了人民的抗議

終於,這次法國政府提高燃油附加稅成為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人民穿上黃背心,自發抗議馬克龍政府

騷亂持續數週後,近日,馬克龍發表全國講話,表示明年將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到1600歐元一個月,增加的部分由政府負責發放,並表示未來不會輕易增稅。

法國政府,又再一次對人民做出了妥協。

法國人民為什麼熱衷於“革命”?法國人的“革命”傳統從何而來?

▲“黃背心”抗議者觀看總統的全國演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