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为谁而活》——李子勋

《你在为谁而活》——李子勋

对任何心理困境,你都要说:

这是我的,但我不是它

烦恼是我的,抑郁是我的,哀伤是我的……

但我不是烦恼、抑郁、哀伤……

我有比这些前言多得多的自我

在烦恼、痛苦的同时

我还有快乐、自信、幸福与骄傲

那么

你就成了痛苦的主人

而不再是臣服于痛苦的奴隶

《你在为谁而活》——李子勋

人不知道自己是谁,能理解的只是自己的一部分,这跟年龄与经历有关,跟审美与价值取向有关,也与所处的情境有关。我经常嘲笑那些追求“自我成长”的朋友们,其实你并不是成长了,而是知道了你不知道的自己,那些东西本来就在你的生命中,你只是重组了你的内心现实。

如果我们对过去发生的事情耿耿于怀,不能释然,那么问问自己:“如果那件事对今天的我有一个好处,那是什么呢?”如果我们遇到一件烦心的事,我们也可以问自己:“假如这件事是我必须要经历的,是我生命的一部分,那我该如何去珍惜?”

中国文化蕴含着不少佛学思想,“命中注定”是一种有效解释,如果注定是这样或者那样,对我们的生命来说就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

相信所有的过去你都作了正确的选择,相信所有的今天你都在珍惜,还要相信所有的明天你都会竭尽全力去努力,那么你的生命就会一直是充实而愉悦的。

在生命结束的时候,人们只会后悔那些本该做但未曾去做的事,不会后悔做过的、体验过痛苦并快乐的事情。你体验过等同于你活过,人不会嫌自己活得多,只会嫌自己活得少,体验越多生命越饱满。

《你在为谁而活》——李子勋

我想,不尊重生活本身的需要和生命的自然进程的人,失去的要比得到的多。爱情、欢娱、享乐、休闲与事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它们是你之所以需要事业的内心动力,也是个人奋斗的目的。

知道这一点,你一定会发现,在获得事业成就的同时,拥有一段美好的情感也许才是生命乐中的华彩。在我看来,你小心翼翼地在事业与爱情中作选择,把本来并不对立的事物对立起来。

真正的原因可能是你用事业来掩藏自己在情爱中的不自信,这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把内心冲突用升华的方式加以处理。

安全感来源于我们自己选定的文化,不安全感也是被自己选择的文化价值观、概念系统、道德感建构出来的。

当一个人所选择的文化观念是多元的、合时宜的、有效的,并与个体相匹配时,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身心是协调的,心境是愉悦的,感情是充沛的,体验是丰富的,精力是旺盛的。

什么人都敢爱,什么事都愿意做,什么地方都想去走走,品尝着生命自由的感觉。

《你在为谁而活》——李子勋

帮助他人可能有三种不同的心理期待:

第一种被称为“助人者情结”,通常是自我认同不足或者缺乏生活的意义。通过帮助别人来感觉自己重要、有意义,渴望获得别人的感激、认同、喜欢,在助人的时候很依恋与人形成的那种关系。

第二种是“功利性帮助”,通过对别人提供帮助来获得更大的利益。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施与小恩小惠,目的是要放长线、钓大鱼。或者通过提供帮助来控制一种关系为自己所用。这样的人内心可能对被帮助者有一种隐秘的愤怒与鄙视,施恩是在显示权力与优越感。

第三种是“共享性帮助”,自己好了希望人人都好。把人类看成一个整体,彼此血肉相连,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同时,认为财富是大家的,愿意把自己手中的财富给那些更需要的人。

强迫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词,意味着不自由。那么,是什么让我们的内心不自由呢?自由是需要代价的,比如冒险、责任、恐惧、失控。强迫是一种对规则的服从—安全的规则、干净的规则、正确的规则,借此我们可以逃避不洁感、不安全感和犯错。

我们为什么要寻求干净、整洁和一丝不苟呢?因为这些是我们喜欢的文化。文化告诉我们,“你必须永远正确、不犯错、有条不紊”,我们就这样去做了。结果发现,绝对正确简直是恶魔,让你寸步难行。

要意识到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虽然是重要的一部分,但却远没有整体重要。所以,维持良好的生活状态与职业状态,可以帮助你缓冲分离的痛苦。

要学会爱自己,爱自己永远大于爱你的恋人。爱自己的人有良好的自我修复能力,因为他会讨好自己,善待自己,对自己不好的事也不肯重复去做。

要相信美丽的爱情不止一次,爱情需要更新。如果你是一只自由的鸟,那么你绝不会迷恋鸟笼或情网,只有男友成为博大的森林,你才愿意栖身。

《你在为谁而活》——李子勋

一个人被打倒了,倒在地上,只要他不再爬起来,谁也不能再一次打倒他。抑郁给了我们一个休息的理由。既然谁都不能再加害于我,我就可以喘息了。

当我们很累、很不安全的时候,可以欢迎抑郁的到来,可以合理地倒在地上获得安全。在这个意义上,抑郁有时候表达了身体的诉求,拯救了人的生命。

当精神高涨的时候,我们忘我地工作,忘我地付出和奉献,忽视了肌体的耗竭和生命的日渐脆弱。抑郁来了,它让我们倒下,得到了别人的奉献、关爱、帮助和体贴,精神虽然是不快乐的,身体却在休息,生命的力量也在恢复。

“自由自在地做自己”的唯一办法就是无条件地接纳和喜欢自己。生命是一种偶合,也是一种和合。我曾说人有四种关系(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或现实,与自然),首先是人与自己的关系,人跟自己相处好了,生命本身就自由且圆融。人无意识地否定自己一部分,喜欢自己一部分,结果是内在分裂,心理的冲突与痛苦大多由此而生。

所以,喜欢毛毛虫的你与喜欢蝴蝶的你,在生命中是同等重要的。

《你在为谁而活》——李子勋

判断人在社会交往关系中的心理成熟度有两个重要标准:一是看能否自如地对别人说“不”,拒绝别人是需要勇气的;二是可不可以主动地要求别人帮助自己,接受被别人拒绝同样需要勇气。两种心理色彩常常具有同时性,有其一必有其二。

如何获得交流的快乐?如果你的交流是立足于分享,而非谁对谁错、谁是谁非,交流本身就会给人带来轻松的感觉。如果对方说你错了,别生气,因为你相信不同的人对问题的看法是不同的,不必为别人的观点去烦恼,除非你觉得你需要改变自己的观念。

当然,让语言幽默有趣也是增加交流快乐的一种办法。有时候,交流并没有确切的目的,交流本身就是目的。而且,日常的交流对维持社交层面的亲密感,增进个人对社会的兴趣与情绪投入也有好处。

《你在为谁而活》——李子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