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件清宮壽山石:回福建故鄉展出(故宮精品賞析)古玩收藏資料


90件清宮壽山石:回福建故鄉展出(故宮精品賞析)古玩收藏資料


壽山石質地溫潤細膩,色彩豐富豔麗,千百年來一直被開採利用,盛名遠播,天下寶之。從清早期開始,在文人雅士及官員的推動下,大量品質優異的壽山石,通過各種途徑進入宮廷,不但用於雕刻帝后璽印,還大量用於製作藝術品。2016年9月30日至2017年1月9日,從北京故宮博物院回到故鄉的清宮壽山石雕作品共90件套(149件)在福建博物院展出,包括帝后寶璽、人物造像、文房擺件,代表了清代雕刻藝術的最高成就。



第一節 帝后寶璽

中國印章藝術發展到明清進入鼎盛時期,此時書、畫、印往往結合成為一個完美的藝術整體。清代皇帝寶璽,按內容可分為兩種,即代表皇權的國寶和為皇帝收藏、鑑賞用的寶璽(亦可稱為皇帝閒章)。

皇帝閒章,按其內容和用途可分為:年號璽、宮殿璽、收藏璽、鑑賞璽、銘言吉語璽、詩詞璽等等。壽山石因其美好的特性,成為清宮皇帝閒章的首選。清代皇帝的閒章,與當時社會上文人書畫的興盛聯繫緊密,有著豐富的思想內涵,也體現了所有者個人的修養和審美情趣。

從秦始皇制六璽開始,皇帝的印章稱“璽”,後來也有朝代稱“寶”,至明清兩朝則寶璽並稱。清初,皇帝寶璽的刻制和使用基本沿襲明制。經過乾隆帝的整理和完善,清代寶璽制度始成定製。本次展覽展出從康熙時期的和碩雍親王(即後來的雍正帝)至宣統八位皇帝,以及慈禧太后、榮惠皇貴妃等十位帝后所用之寶璽(閒章)。


90件清宮壽山石:回福建故鄉展出(故宮精品賞析)古玩收藏資料


90件清宮壽山石:回福建故鄉展出(故宮精品賞析)古玩收藏資料


清·康熙壽山石隨形雕雲龍“和碩雍親王寶”


這方印璽是胤禛為皇子身份時使用過的。刻有篆書“和碩雍親王寶”。康熙四十八年(即1709年),胤禛受封和碩雍親王,受賜圓明園。“和碩”即爵位,“和碩親王”是清朝宗室和蒙古外藩爵位的第一等爵。宗室唯皇子、皇兄弟可以獲得此爵位。這一時期,兄弟之間爭儲激烈。胤禛表面不問時事,表現出對榮祿功名並不在乎,是一個清心寡慾、生活恬淡,與憎人道士談經論玄的富貴閒人。當了十三年的富貴王爺,吟詩作畫,修習佛法,賞鑑古玩。最終,愛新覺羅·胤禛成為王位繼承人。此印多與“御賜朗吟閣寶”並用。

康熙時期是壽山石開採和雕刻的高峰期。壽山石雕刻有了更大的發展,尤其是鈕雕、篆刻和圓雕工藝水平日臻完美。


90件清宮壽山石:回福建故鄉展出(故宮精品賞析)古玩收藏資料


90件清宮壽山石:回福建故鄉展出(故宮精品賞析)古玩收藏資料


清·雍正“為君難”長方印


這方印璽由壽山芙蓉石製成,精雕螭紐,橢圓形璽面為陽文篆刻。雍正親筆書寫“為君難”三個小篆位於中央,左右飾以卷龍紋。這種具有漢印遺風的字、畫結合形式,使璽面富有動感。雍正在位十三年,曾多次提到為君之難,這短小的三個字道出了雍正皇帝作為君主、君子的無奈。他在繼統之後,御書“為君難”匾額懸於勤政殿的後楣上,並命人刻治多方“為君難”小璽,鈐於御筆書跡、古書畫上,以激勵自己時刻莫忘國君的職責。這枚壽山石“為君難”印璽,似乎是對雍正執政心境的最好寫照。


90件清宮壽山石:回福建故鄉展出(故宮精品賞析)古玩收藏資料


清·雍正壽山石龍紐“雍正親賢之寶”


璽紐雕刻游龍,浮於雲水之上,形態生動,立體感強烈,整體造型渾厚古樸,莊嚴又不失靈動。璽面篆書“雍正親賢之寶”六個字,線條圓澀厚重,字形雄渾蒼勁。“親賢”是指 “親近賢人,愛慕賢才”。這方印璽似乎時刻提醒著雍正帝:親慕賢才,遠離奸佞。

據檔案記載:“正月二十三日怡親王交紅色壽山石五宋龍鈕寶一件,奉旨:鐫雍正親賢之寶,欽此。” 說明當時印紐先已雕刻完成,寶璽於雍正元年(即1723年)正月二十三日交刻字作鐫刻璽文。同批製作的寶璽還有九方。


90件清宮壽山石:回福建故鄉展出(故宮精品賞析)古玩收藏資料


清·雍正壽山石雕龍紐“雍正敕命之寶”


這方印璽可以說相當於現在的一枚公章,方寸之間盡顯雍正帝勵精圖治的精神。此璽與“雍正親賢之寶”為同一時期所制:“正月二十三日,怡親王交壽山石九龍紐雕夔龍邊大寶一件,奉旨:鐫‘雍正敕命之寶’。欽此。”雍正帝即位後不久,便不斷向造辦處下旨,造辦處就篆刻了多方“雍正敕命之寶”,這件九龍鈕雕夔龍邊大寶為其中一方。

印璽雕刻龍紐,紐的上部為海水行龍造型,以壽山石特有的天然石色精細巧雕,印上部白結晶處雕九龍戲水,翻江倒海,形象生動,印下半部四周平雕夔龍紋,璽面鐫陽文“雍正敕命之寶”。皇帝的命令有誥命和敕命之分,古代一品至五品以上授誥命,六品以下授敕命, “敕命”是指清代對六品至九品文武官員及其先代妻室贈予爵位名號時的文書,它不同於一般文書,它是由翰林院撰擬,織在當時非常貴重的絲織物上面,敕命織文為"奉天敕命",鈐蓋"敕命之寶"。


90件清宮壽山石:回福建故鄉展出(故宮精品賞析)古玩收藏資料


清·乾隆壽山石田黃石三聯印


這組聯印為乾隆皇帝私人印,深得乾隆皇帝喜愛。之後,清代各帝王也十分珍視。這組聯印曾被末代皇帝溥儀帶到長春的偽滿州國皇宮。1945年日本投降,溥儀在瀋陽機場做了蘇聯紅軍的俘虜,此印卻一直藏在其隨身的皮箱夾層中。1950年在支援“抗美援朝,捐獻飛機”的活動中,溥儀將其捐獻給國家,但此印卻一直存放於監獄庫房中,直到1959年國家十年大赦,才回到故宮博物院。

這組田黃三聯印是由一塊相當大的田黃石整體鏤空雕刻而成,三方印鏈連在一起,造型奇特,在印章中實屬罕見。

三方印章中,兩方為正方形,一方刻有“乾隆宸翰”,一方刻有“惟精惟一”;另一方刻有“樂天”字樣,呈橢圓形。三聯印上的璽文均出自儒家經典,乾隆皇帝想以此表達自己“精益求精,專一其心,不偏不倚”的施政思想和“樂天知命”的處世態度。

三聯印造型獨特,無論是篆刻方式還是印文佈局,都彰顯了篆刻者獨具匠心的構思。“乾隆宸翰”印採用傳統的標準格式,並用陽文篆刻。“樂天”印則用字、畫結合的形式,兩邊以螭紋修飾,使整個印章充滿了靈動性。“惟精惟一”印為陰文篆刻,並採用中國漢代私印的形式,以迴文法排列,錯開了兩個相同的“惟”字,使整個印面顯得飽滿均勻、和諧美觀。

田黃石是壽山石中的瑰寶,素有“萬石之王”稱號。其色澤溫潤可愛,肌理細密,自明清以來就被視為“印石之王”。自明末發現以來,田黃石倍受藏家追崇,正如俗語所說:“黃金易得,田黃難求”。


90件清宮壽山石:回福建故鄉展出(故宮精品賞析)古玩收藏資料


清·乾隆壽山石異獸紐“奉三無私”橢圓印


這方印章的璽面篆刻結構上,秉承雍正治印風格,“奉三無私”居中,左右以卷龍紋裝飾,使璽面富有動感。

“奉三無私”出自《禮記·孔子閒居》,乾隆皇帝刻此印意在告誡自己,要像天地日月一樣無私,以天下為公,不謀一己私利。

這方印璽刻有“玉璇”款。楊玉璇,明末清初福建漳浦縣人,客居福州。擅長雕刻人物、印鈕,能集玉璽、銅印之精華,獨樹一幟,被尊為壽山石雕"鼻祖"。壽山石雕的鑑賞家周亮工、朱彝尊、高兆、毛奇齡等人都給他極高的評價。他的作品經常被地方官作為貢品進獻朝廷,所以民間收藏極少。“玉璇”款證明此獸鈕為楊玉璇當年親制。

“奉三無私”印常與“乾隆宸翰”、“惟精惟一”印並用。


90件清宮壽山石:回福建故鄉展出(故宮精品賞析)古玩收藏資料


清·乾隆壽山石異獸紐“乾隆宸翰”方印


這方印璽石質溫潤、細膩,如高山之桃花,似胭脂之漬粉。璽紐刻一古獸,側臥的動感造型憨態可掬,璽面篆刻“乾隆宸翰”四個字,“宸翰”專指帝王筆墨之跡。“乾隆宸翰”即乾隆墨寶。方印整體佈局規整、字體線條流暢,配以雄渾蒼勁的璽邊,唯美的藝術與厚重的帝王之氣和諧的統一在璽面上。 可以從“乾隆宸翰”方印中,看到了乾隆帝的閒情逸致和治國的自信從容。

此印與“奉三無私”、“惟精惟一”為一組印,常搭配使用。鈐用於乾隆皇帝的書畫、碑帖之上。

乾隆一生擁有1800餘方章,其中壽山石印璽100多方。乾隆帝印璽在書畫上的鈐用與他的政治態度、文化修養、文人情趣是緊密相連的。


90件清宮壽山石:回福建故鄉展出(故宮精品賞析)古玩收藏資料


清·乾隆壽山石虎紐“乾隆御筆”方印


這方印璽的印紐刻子母虎樂圖,璽面漢文篆書陰刻“乾隆御筆”四字。乾隆皇帝喜歡弄墨,而且非常勤奮的幾乎每天都要留“御筆”,就像我們做功課一樣。乾隆一生所做詩多達四萬多首,卻未見流傳於世。他御製詩藝術價值不高,歷史價值大大超過藝術價值,乾隆的這些詩作內容能彌補當時歷史記錄的不足。

“乾隆御筆”與“所寶惟賢”、“德日新”印為一組,配合使用,是乾隆帝寶璽中鈐用較多的一方,如著名的“三希堂”匾上就鈐有此璽。三希堂,位於紫禁城養心殿西暖閣,是乾隆帝的書房。 “三希”有兩種解釋,一是“士希賢,賢希聖,聖希天”,即士人希望成為賢人,賢人希望成為聖人,聖人希望成為知天之人。“三希”是鼓勵自己不懈追求,勤奮自勉。第二種解釋為“珍惜”。古文“希”同“稀”,“三希”即三件稀世珍寶,乾隆十一年(即1746年)在此收藏了晉朝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遠帖》。這三件古代墨寶,被乾隆帝所珍愛,特意貯存在此,不時把玩。


90件清宮壽山石:回福建故鄉展出(故宮精品賞析)古玩收藏資料


清·乾隆壽山石“元音壽牒”組印


“元音壽牒”是文華殿大學士和珅敬獻給乾隆皇帝八十壽辰的賀禮。明清時期皇帝的誕辰日被稱為萬壽節,是取萬壽無疆之義,在當時是個全國性的節日。清代皇帝壽典的繁盛,超過任何朝代,其中以康熙六十壽典與乾隆八十壽典最具盛況。

在乾隆皇帝八十壽辰的時候,和珅、金簡等人為討得乾隆帝的歡心,在壽禮的備置中動足了腦筋,從乾隆大量的御製詩文中選出帶有“福”、“壽”的詩句,鐫刻成不同質地的印章各120方,並附印譜,其中帶有“壽”字的組印,取名為“元音壽牒”。

組印為光素章,印形多樣,有長方形、葫蘆形、橢圓形等。印文內容為祝壽吉語,每方均帶壽字,分別為:“益壽何須九轉丹”、“萬壽齊朝衣與冠”等。表示祝王者長壽,願後人永遠銘記。這套印章不僅石質細潤、造型精美,更兼具福壽祥瑞之意,乾隆皇帝對此青睞有加,之後又命內務府重新進行製作。60件一匣,共兩匣120方。這是其中壽山石製作的60方。


90件清宮壽山石:回福建故鄉展出(故宮精品賞析)古玩收藏資料


清·嘉慶壽山石螭紐“嘉慶御筆之寶”


此印璽多鈐於嘉慶皇帝御筆書畫之上。印面呈方形,陰刻篆書“嘉慶御筆之寶”六個字,分三行。印紐為螭形鈕,共有五隻,螭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一種沒有角的龍。鈕的四面各一螭,上面一螭,頭前有靈芝,脊背突起,兩側有細毛紋,四足三爪。

據史料記載,壽山石在“康熙時採取一空,至嘉慶初諸坑復產“,因此,嘉慶皇帝所用印石品種有所增加,最主要的是,在這一時期又出現了宮中壽山石雕紐的一個高峰,突出表現在諸多稍有微疵、裂痕的石表施以淺浮雕,因材施技,極富畫意,巧妙地掩蓋了石頭本身的缺點。


90件清宮壽山石:回福建故鄉展出(故宮精品賞析)古玩收藏資料


清·嘉慶 田黃石“嘉慶宸翰”方印


這方印璽是田黃石質,上面刻有篆書。“宸”原指北極星所在,也就是紫微垣,後來借指帝王的居處。“翰”,指長而硬的羽毛。古代以羽翰為筆,只要用筆所書者都稱為翰。唐代已有用“宸翰”專指帝王筆墨之跡。這枚印章與“幾暇臨池”、“菑畬經訓”為一組印。


90件清宮壽山石:回福建故鄉展出(故宮精品賞析)古玩收藏資料


清·嘉慶田黃石“幾暇臨池”方印


這方印璽原為乾隆皇帝御筆專用章,只用在御書之上,經常與“乾隆宸翰”印章一起使用。後來的嘉慶皇帝沿用這枚印章。印文“幾暇臨池”是用篆書雕刻,是源自王羲之“臨池學書,水為之黑”的典故。乾隆皇帝十分推崇王羲之的書法,在日理萬機之暇也不忘寄情翰墨,體現其情趣的高雅。


90件清宮壽山石:回福建故鄉展出(故宮精品賞析)古玩收藏資料


清·嘉慶田黃石“菑畬(yú)經訓”長方印


“菑畬經訓”本來是乾隆皇帝自勉之意,後來製成閒章。乾隆五十八年(即1793年),乾隆帝在《御臨王羲之草書》後,曾同時蓋有“幾暇臨池”、“菑畬經訓”印,後被嘉慶皇帝沿用。“菑畬”是耕耘的意思,“經訓”為經籍義理。“菑畬經訓”是指書籍經史對一個人而言,就如同耕稼對國家一樣,是事物的根本。


90件清宮壽山石:回福建故鄉展出(故宮精品賞析)古玩收藏資料


清·嘉慶壽山石雕螭山石“嘉慶尊親之寶”


這方印璽製作於嘉慶二十年(即1815年),是嘉慶朝石質寶璽中體積較大、雕制頗具特色的一方。印通體青黃色赤斑,根據印材的自然形態鏤雕出山石樹木、流水山巒,並刻有日月,依據石頭的形狀雕刻九個“如”字。“九如”出自於《詩經·小雅·天保》,九個如字連用,陰刻“如山如阜,如岡如陵,如川之方至,如月之恆,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如松柏之茂。”印璽“九如”之下還刻有陽文25字。此璽為祝賀福壽延綿之意。


90件清宮壽山石:回福建故鄉展出(故宮精品賞析)古玩收藏資料


清·道光壽山石雕雲龍紐“道光宸翰”方印


這方印璽是用於道光皇帝的書畫、碑帖上,常與“虛心實行”“保民無疆”印搭配共同使用。印璽雕刻的是雲龍紋,它是龍紋的一種,在構圖上以龍和雲組成紋飾,印上可見一隻巨龍騰雲駕霧在雲間起舞,顯得神采奕奕。雲龍紋始於唐宋五代時期,是一種古老的祥瑞紋樣,在藝術領域中的應用十分廣泛。


90件清宮壽山石:回福建故鄉展出(故宮精品賞析)古玩收藏資料


清·道光壽山石雕雲龍紐“政貴有恆”方印


這方印璽通體雕雲龍紋,可見一龍忽隱忽顯在雲中遊動,龍身居於印底,印上端是龍尾。道光時期的雲紋雕刻多為放射形的火焰狀,所以使這方印璽更顯神形兼備。印底為漢文篆書“政貴有恆”,這四字源自儒家經典《尚書•畢命》中的“政貴有恆,辭尚體要,不惟好異。”句意是“為政貴在長久,說話要有道理,反對朝令夕改。” 這方印璽表明了道光帝繼位後對國家政策保持持續性、連貫性和穩定性的基本看法,與清帝王一貫遵循的“法祖”政綱正相一致。


90件清宮壽山石:回福建故鄉展出(故宮精品賞析)古玩收藏資料


清·道光壽山石雲龍紐“道光尊親之寶”


印身下半部刻雲紋,上部雕刻有三龍飛騰在雲層中時隱時現,三龍皆頭頂兩角,兩側發左右後披,周身布有龍鱗。此璽一般為上尊號、徽號時所用。明清時期的尊號指皇帝、皇后、皇太后在世時的稱號。此外,尊號之上再加褒美之詞,就是上徽號。


90件清宮壽山石:回福建故鄉展出(故宮精品賞析)古玩收藏資料


清·道光壽山石雕雲龍紐“道光御筆之寶”


這方寶璽是道光皇帝御筆印之一,常與“恭儉惟德”、“政貴有恆”印搭配使用。印模為方形,陽文篆刻,印面字紋較淺。雲龍紐四周刻雲紋,呈黃赭色,上端雕刻雲龍,共計大小三條,在雲中若隱若現,形象生動。三龍都頭頂兩角,有鱗有發,同時龍鬚向後撇,兩龍露齒,刻工有力。


90件清宮壽山石:回福建故鄉展出(故宮精品賞析)古玩收藏資料


清·咸豐壽山石雙螭紐“咸豐御覽之寶”


這方是用於咸豐皇帝御覽書畫之上的印璽,作品雕刻雙螭紐,底款為漢文篆書。道光朝以後,壽山石的質地、雕刻技法已大不如前。咸豐帝在位時間十一年,他的印約有23方。除此方外還有“咸豐鑑賞”、“克敬居”等壽山石印璽。


90件清宮壽山石:回福建故鄉展出(故宮精品賞析)古玩收藏資料


清·同治壽山石螭紐“同”“治”組印


這組方形璽均為漢文篆書,“同”字璽,陽文;“治”字璽,陰文,兩璽外圍都刻有萬字回紋圖案。同治皇帝即位時只有六歲,在位13年。一生中只有近20方印章,是清代皇帝中較少的一位,因此這組印璽具有極高的學術研究價值。


90件清宮壽山石:回福建故鄉展出(故宮精品賞析)古玩收藏資料


清·同治壽山石雕瑞獸紐“慈禧皇太后御覽之寶”


這方印璽是慈禧太后的閒章之一,鈐於她御覽的書畫上。

慈禧的特權反映在各個方面,印章更不例外。“御覽之寶”是皇帝的鑑賞用印,一般是臣子所作的書畫,皇帝鑑賞後蓋上“御覽之寶”,以示對臣子書法作品的賞識,而慈禧太后卻打亂了清廷用印的規制。同治皇帝登基3個月後,慈禧太后就發動了“祺祥政變”,她掌權後,另制有“慈禧皇太后御覽之寶”、“慈禧太后之寶”的壽山石印璽,作為統治中國的權力象徵。這枚印章印體雕刻極為精微細膩,尤其是鳳鳥佔滿印的頂端,似乎把龍和麒麟都覆蓋在雙翼之下,形成鳳上龍下的態勢,這與當時慈禧太后的權勢相呼應。不僅如此,在光緒皇帝所題寫的“頤和園”匾額上,“慈禧皇太后御覽之寶”之印更是位於匾額正上方,體現了她至高無上的特權。


90件清宮壽山石:回福建故鄉展出(故宮精品賞析)古玩收藏資料


清·光緒壽山石獅紐“儲秀宮之寶”方印


這方獅紐方形璽屬於宮殿璽,是慈禧在此居住時用的閒章。儲秀宮是明清兩代后妃居住的地方,是內廷西六宮最考究的一座宮殿,它是慈禧一生中最重要的宮殿,慈禧太后初進宮被封蘭貴人時,也在此居住,並在這裡生下同治皇帝,隨後逐步走上人生的巔峰,因此她對儲秀宮的感情非常深厚。光緒十年(即1884年),慈禧太后為慶賀五十歲生日,從長春宮移到儲秀宮居住,並耗費白銀六十三萬兩,重修儲秀宮,在這裡居住到60歲,表明她歸政養老的姿態。但實際上,她在此居住的歲月,朝政依然受她掌控,國家也一步步走向衰落。


90件清宮壽山石:回福建故鄉展出(故宮精品賞析)古玩收藏資料


清代田黃石獅紐方章料


清宮所藏壽山石雕中,還有一些印料,即雕好印鈕但還沒有鐫刻印文的半成品。這些印料,石質優良,雕工精細,件件堪稱精品,有的還有當時雕刻名家的款識。

這方章料是壽山石雕鼻祖楊玉璇的作品,雕刻獅紐,兩小獅附於大獅背上。印體陰刻“玉旋”款。印章上這些印鈕的雕刻稱為鈕雕,起到裝飾印章的作用,具有很豐富的立體感,鈕頭的雕刻題材豐富,有古獸、魚蟲、花果、人物、博古圖案等多種類型。其中古獸是最古老的表現內容之一。

明清時期,以壽山石刻制印章之風開始盛行,壽山石成為著名的“印章石”。明清各朝都被當作貢品獻入皇宮。清代也成為祭天專用的供品。田黃石因產於福州市壽山鄉“壽山溪”兩旁的水稻田底下、呈黃色而得名。田黃石除了黃色,還有白田、紅田、黑田、金裹銀、銀裹金等品種。田黃石之所以受到滿清歷代帝王的喜愛,一是因為它的產量稀少,只有福建壽山村一條小溪兩旁數里狹長的水田底下砂層才有,是壽山石中最優良的品種之一。二是它具“福”、“壽”、“田”“豐”的吉祥寓意,三是具備了細、潔、潤、膩、溫、凝印石之六德,被賦予“帝石”的美稱。

第二節 宗教人物造像

清代壽山石雕藝術的突出成就,亦表現在圓雕人物、特別是宗教人物上。故宮收藏的壽山石類文物中,佛教人物題材的藏品佔很大比例,其中又以羅漢像最為常見,也最具特點。其次為達摩、觀音、彌勒等等。這些作品或出自內務府造辦處御用工匠之手,或出自當時頗有名望的壽山石雕名家之手,如楊璇、周彬、魏開通、魏汝奮等。他們的作品各具特色,藝術水平極高,有的作品上鐫刻著他們的姓名,為我們瞭解和欣賞清代頂級壽山石雕刻家的工藝水平,提供了翔實可靠的資料。


90件清宮壽山石:回福建故鄉展出(故宮精品賞析)古玩收藏資料


宗教人物造像


壽山石不僅在印章中大量使用,同時也雕刻成各種藝術品,其中多為圓雕人物,宗教人物是人們生活中喜聞樂見的題材之一,壽山石雕中經常出現的宗教人物有羅漢、達摩、觀音、彌勒、福祿壽星、八仙及民間神話人物等。這些作品有的出自清宮內務府造辦處的御用工匠之手,有的出自民間壽山石雕大師之手,作品各具特色,工藝水平和欣賞價值極高。


90件清宮壽山石:回福建故鄉展出(故宮精品賞析)古玩收藏資料


清·順治田黃石渡海達摩


這是一件清代雕刻名家楊玉璇的作品。他的作品構思精妙,刀法古樸,極具特色,深受皇家喜愛。這件渡海達摩左手捧履,右手提衣,腳踏波浪,眉目傳神,衣紋流動,真切自然。刻工極精,刀法熟練流暢,身後刻“玉璇”二字款。楊玉璇根據壽山石豐富的色彩,順其自然,依色巧雕,並仔細察看曲直,根據不同情況處理石材,首創了“審曲面勢”雕刻法,使雕刻的畫面形神兼備,情趣盎然。

達摩是“菩提達摩”的簡稱,中國佛教禪宗的創始人,被尊稱為“東土第一代祖師”。歷史上流傳下來與其相關的典故有:一葦渡江、面壁九年、斷臂立雪、只履西歸等。


90件清宮壽山石:回福建故鄉展出(故宮精品賞析)古玩收藏資料


清代壽山石雕羅漢十八尊


清乾隆時期為安撫蒙、藏勢力,極力推崇藏傳佛教。尤其是漢藏兩地家喻戶曉的十八羅漢,不僅與佛和菩薩一樣成為宮廷崇拜的對象,而且以此為題材的繪塑作品在帝廷內苑多有供奉收藏,現留存實物數量也較多,其中造像以這組壽山石雕十八羅漢最具特點。

這十八件羅漢像製作於乾隆中期,十八尊並非一套,從風格及工藝水平來看,這是清宮根據自己的理解和供奉的需求,將至少兩套時代相近、工藝相似的羅漢重新組合而成的,其中既有漢傳十八羅漢中的降龍和伏虎羅漢,又有藏傳羅漢中的阿秘特尊者、阿氐多尊者、跋陀羅尊者、迦諾迦伐蹉尊者,羅漢造像表情生動,坐姿、手勢、法器各不相同,形態栩栩如生。取材以石頭有顏色的部分為衣裳,衣邊施金粉,以沒有顏色的部分為肌膚,自然、逼真,有奢華之氣。這一組羅漢像由江浙一帶工匠按宮中要求所雕,完成後送入宮中供奉,是壽山石雕刻作品與皇家藝術完美結合的代表作品,原供奉於清宮慈寧花園內佛堂吉雲樓二層。


90件清宮壽山石:回福建故鄉展出(故宮精品賞析)古玩收藏資料


清代壽山石雕羅漢(阿氐多)


阿氐多尊者,也稱長眉羅漢,阿氐多的意思是“不可擊敗的人”。出生於古印度一富人之家,由於從不追求財物,其善德使他成為具有廣博智慧和成就的人,並獲得了阿羅漢果位。這組中阿氐多為老年像,面帶微笑,頭戴風帽,著通肩長袍,風帽和長袍邊緣均陰刻填金花劃紋。左手持如意,右手撫右膝,遊戲坐於圓形臺座上,臺座邊緣雕一週山石紋。這位羅漢的特徵是生下來就有兩條長長的白眉毛。原來他前世也是一位和尚,因為修行到老,眉毛都脫落了,脫剃兩條長眉毛,仍然修不成正果,死後再轉世為人。他出世後,有人對他的父親說道:“佛祖釋迦牟尼也有兩條長眉,你的兒子有長眉,是佛相。”因此他的父親就送他入寺門出家,終於修成阿羅漢果位。


90件清宮壽山石:回福建故鄉展出(故宮精品賞析)古玩收藏資料


清代壽山石雕羅漢(阿秘特尊者)


阿秘特尊者,出生於印度王舍城一富有的婆羅門家庭,生來十分漂亮,因此得名,意為“無比的”,釋迦牟尼稱讚他是弟子中慈悲心最大的。其標誌為雙手捧菩提佛塔,據說是尊者到須彌山北面的羅剎居地去時,為幫助他消除羅剎魔力,由釋迦牟尼贈與他的。


90件清宮壽山石:回福建故鄉展出(故宮精品賞析)古玩收藏資料


清代壽山石雕羅漢(跋陀羅尊者)清代


這件跋陀羅尊者右手持經書,半跏趺坐于山石之上。跋陀羅尊者,也稱過江羅漢。跋陀羅來自梵語的音譯,意為“賢”,但這位羅漢取名跋陀羅,是另有原因。原來印度有一種稀有的樹木,名叫跋陀羅。他的母親懷孕臨盆,是在跋陀羅樹下產下他的,因此就為他取名跋陀羅,並將他送去寺門出家。相傳東印度群島的佛教,最初是由跋陀羅傳去的。他由印度乘船到東印度群島中的爪哇島去傳播佛法,跋陀羅尊者的父親鐃桑,曾經是釋迦牟尼的父親淨飯王的馬車御手。跋陀羅是一位知識淵博的學者,後來出家為僧,系統研究佛法,獲得阿羅漢果位。


90件清宮壽山石:回福建故鄉展出(故宮精品賞析)古玩收藏資料


清代壽山石送子觀音


造像整體呈黃色,局部有少許粉色,細膩溫潤,色澤古樸。圓雕觀音像,神態慈祥,盤膝而坐,左腿曲起,雙手扶坐一小童於膝上。雙肩披風和袖擺下邊陲卷,袖口陰刻雲紋,衣紋流暢,雕刻精細。

觀世音菩薩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徵。她隨著佛教進入中國,在中國逐漸被漢化,成為上至宮廷下至民間的重要信仰之一。送子觀音在社會上開始大量流行的時間大約是宋代,這個時期的菩薩都是白衣觀音的形象,因此民間把白衣觀音當做送子觀音。從造型上看多是抱著一個男孩的婦女形象,面目慈愛,頭上有長長的白冠巾。送子觀音形象的形成交融著宗教信仰、民族心理、社會制度、文化素質、生存狀況等諸多因素,特別是與中國傳統的注重子嗣和家族延續的精神相契合。


90件清宮壽山石:回福建故鄉展出(故宮精品賞析)古玩收藏資料


清代壽山石彌勒佛


這件彌勒佛像以圓雕為主。彌勒佛半趺坐於綠色的岫巖玉石製成的臺座上,臺座呈雲形,臺座上陰刻卷葉葵花。彌勒佛捲髮,雙耳垂肩,袒胸露肚,身穿錦服,服飾上陰刻大團葵花,邊緣飾以海水雲紋。左手託缽,右手撫膝。

彌勒是梵文的意譯,意思是親切、慈愛的。自五代開始,出現笑容可掬的大肚僧人形象。特別是元代以後,大肚盤坐、喜笑顏開的彌勒佛形象開始在中國寺廟中流行。

第三節 文房擺件

清代是文房用器的繁盛之時,無論從審美理念,還是工藝製作技術都達到爐火純青之境。文房用具除筆墨紙硯四寶外,筆筒、筆洗、鎮紙、臂擱等用器亦豐富多彩,它們或陳設,或實用,或雅玩,成為文人潛心追求之物。清代皇帝推崇漢文化,宮中文房用器的用量很大。壽山石色彩絢麗,柔而易攻,雕出的作品堂皇而不俗媚,豔麗而不失秀雅,符合宮廷審美意趣,因而被廣泛用於文房用具的製作。此外,大件的壽山石還被用於雕刻擺件陳設,如山子、盆景、插屏等等。這些文房用具及擺件陳設,是壽山石雕刻技藝與宮廷審美相結合的產物。


90件清宮壽山石:回福建故鄉展出(故宮精品賞析)古玩收藏資料


文房擺件


除了印璽及宗教人物外,清宮中還有用壽山石製作的文房用品、陳設品,這些形制各異、精雅玲瓏的擺件,廣泛陳設皇家的案頭和櫃桌上。壽山石雕文房用具有筆架、書鎮、筆頭等,陳設擺件有山子、盆景、插屏等,而壽山石豐富的色彩具有很強的裝飾效果,雕出的作品堂皇而不失俗媚,豔麗而不失秀雅,符合宮廷審美意趣,因而被廣泛使用。


90件清宮壽山石:回福建故鄉展出(故宮精品賞析)古玩收藏資料


清代田黃石雕山水人物圖山子


山子,是石雕擺件工藝中的一種,作品涉及山、水、樹、人物等,自成一景。這件作品山子一面雕刻柳蔭小河,河邊兩艘小船並行而立,近處船上雕二人,一人端坐,另一人似在爐邊燒水,景色雅緻。另一面雕刻兩株參天大樹,稍遠處是一座院落,寂靜空曠,是為絕好的隱逸之地。

作品選用壽山石中最為珍貴的石種“田黃石 ”。田黃塊體較大,表面有較多黑褐色皮。作者把黑褐色表皮進行處理,根據需要去除大部分,露出田黃本色。留下的黑褐色表皮則被做成樹幹、樹枝以及房頂,處理較為巧妙。


90件清宮壽山石:回福建故鄉展出(故宮精品賞析)古玩收藏資料


清代壽山石雕異獸書鎮


自古以來,美石就是文房用品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美石中的壽山石更是受到明清時期文人的讚賞。清宮中留存下來的壽山石圓雕異獸造型書鎮數量不多,這件藏品彌足珍貴。

清康熙年間,朝廷的內務府下設造辦處,薈萃全國各地能工巧匠專門製作供宮廷皇家御用之品。 雍正四年(即1726年)清宮造辦處檔案記載:“正月十三日,太監杜壽交給造辦處壽山石異獸一件,並傳旨:照之前先交的茜紅象牙座的做法一樣,配一個底座。”根據旨意,造辦處於二月二十九日將壽山石異獸配了一件檀木底座。由此可見,這些作品應當出自內務府造辦處御用工匠之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