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什么时候曾觉得自己身边的那个普普通通的人其实深藏不露?

孙玉斐


06年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某大型央企一同事。理工科博士,跟谁说话都和和气气的,跟乙方也从来不红脸,关键问题也会坚持自己的意见。脾气非常好,长的也比较帅。比我大了几岁,那时候也就30多岁。

这时候大家都以为他和周围的人一样,普通的好好读书的技术男。某天,他出席大家的活动到晚了,才知道他收房租去了。那天才知道,他在北京三环住联排别墅,另外还租出去一套联排,还有几处房子在出租。当时房价才刚涨了一小节,我们已经惊为天人了。要是现在看,怕是固定资产不得过亿?!不过已经十多年没联系了,不知道中间卖没卖。


每夕读书


在我上大学的时候班上有一个男生,上海人,普普通通的,话不多,甚至还有点邋遢。

有一年冬天走在放学的路上班上看见他走在前面,和我同行的一个女生问我:“你有没有发现他今年冬天就穿了这一身灰色的衣服,而且从来没有发现他换过。”所以我猜想可能是他家境不好,所以节俭,不太注意形象。

直到大四快毕业和他宿舍一个男生玩的比较好才听那个男生跟我说:“你不知道吧!人家xxx他家光房子都有好几套,光把房子卖了都能卖好几千万呢!”我说:“是吗?没发现哎!”他说:“人家他爸是个挺大的官,他妈是大学老师,父母收入都高,不算家里存款,光卖房子都能卖好几千万。”

顿时觉得“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从没想过一个比较邋遢一身普普通通的衣服可以穿一冬天的男生会是个富二代。


木紫佩


曾经在某公司上班时,我管理的那个团队就有个小伙子普普通通的,每天都是公交车上班,快餐也和大家一样随便叫的不超10元的外卖,而且做业务很拼命,几乎一个月可以不休息,所以那时候大家都觉得,是不是他家庭经济压力大啊。



他几乎不聊他的家庭,不过每周都给父母打电话,后来因为他的业务出色,我就向公司推荐提拔了他,他学习东西很快,也许因为肯学又勤奋,可以说是个自律的人,不用说什么都能影响身边的人也努力。

这样我们一起在那家公司共事两年多吧,后来他父母叫他回杭州了。



几年后因为我们还经常有电话联系,所以有一次跟以前的同事一起去杭州办事就约在一起吃饭,他变了很多,越来越成熟自信,他说很感谢那段一起共事的时光,感谢我教他那么多东西。



随后的几天办完事情我们就想在杭州玩几天,因为他的公司有事就安排了人过来带我们玩,其实是他的司机,他跟我们说了很多他为人低调的事,原来他们家在当地家世显赫,而且他是独生子,我想那几年他应该是想出去锻炼自己吧,好佩服这样的人。


金金9198


深藏不露不见得就是好事。

以前老家认识一个人,大概十几年前吧,穿衣服一直是旧旧脏脏的,不怎么洗,打麻将最多几块钱,多了就不玩,一辆普桑还是买的二手的,开了好久,总之,身边的人都觉得他活得特简朴。

就是这么一个艰苦朴素的中年男人,突然被查出癌症晚期,基本没多少日子好活了。然后他一下子提了辆一百多万的Q7,又大肆装修房子,吃喝玩乐享受起来,熟悉他的朋友告诉我说,他银行存款有几千万。在我们那个小县城算是大土豪了。

但是钱再多又有什么用呢,他拼搏奋斗一辈子,赚了很多钱,但是一辈子不舍得花钱,一辈子抠抠嗖嗖,直到生命快要完结才想着去享受,但是那样又有什么用呢。

到了今天,我觉得深藏不露不见得就是大智若愚。没钱的当然要勤俭节约,量入为出,有钱了就不必假装去体验生活,省吃俭用,该怎么花就怎么花,好好享受一番才是真。不是有句话说的好吗,人最大的悲哀就是钱没花了,人没了。


张三鸣


我有个同事,是个女孩子,每天穿着很普通,也看不出是什么牌子,平时也不爱发微信朋友圈什么的。她刚来公司没多久,有一次跟她一起下班,问她是不是也坐地铁,她说她坐公交回家,然后我就走了。结果我还没走到地铁站,看到一辆奥迪A6L从我旁边领过,驾驶座上是我的同事,后来又见着她开着宝马x5来上班。

公司职场是买的,同时为领导买了四个停车位,有一个老总走了之后,车位直接给我同事停车了。当其他同事每天在为停车费贵,停路边被贴条苦恼时,她轻轻松松就停在公司车位上了。然后才知道,她爸妈都是法院的,她每个月的工资都不够油费,她来公司上班,也是父母安排的。

人家上班是为了打发时间,我们上班是为了讨生活。人比人,气死人,不过谁让咱没有投胎到一个好人家呢?只能靠自己努力了,努力成为下一代的好爸妈。不过我这个同事平时也比较低调,大家也还是挺喜欢她的。


用力奔跑的小房子


初中高中同学,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上学时总带着一大包家里做的榨菜,没钱的时候,我俩一周吃了一瓶辣酱。吃得嘴边都是一圈红的。总之他就是最穷最穷的贫困地区的农村孩子的模样。

高中时,我俩一起考入市里最好的重点高中。所以相处了六年,关系还不错。高考考了很好的军校。高考时告诉我们两个关系好的同学,他的奶奶的哥哥当时是解放军排前几位的高级将领。另一位同学当时就改了高考志愿,跟他报了一个学校。

现在30多岁了,仍然是正常提拔的节奏。他们一家还是挺正气的。老老实实的当农民,他家的那位大领导,回乡的时候还要做农活。他读书读出来了,但也没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另一个跟他读一个军校的同学,大二的时候吃不了苦退学了。


手机用户50695469914


多年前吃饭的时候,饭桌上有一位叔叔。真的是相貌平平,绝对不是古天乐那种相貌平平啊!是大概像刘能这种相貌平平。看着很普通,也很和气。吃东西的时候,碗里的一颗米都没剩下来。

那时候我还是个学生,跟着姨姨蹭饭的。他们的话题我也听不懂,身边那个叔叔看起来很和善,于是我们俩聊天。

叔叔讲他爱钓鱼,也讲他的钓鱼故事什么的。

那餐饭后,再没有见过这位叔叔。

多年后,我邻居也恰好爱钓鱼,我顺口问关于渔具的问题。邻居带我大概参观了他的渔具,也提到品牌和价格。我才惊觉,多年前,那位叔叔的渔具什么都加起来要二十多万啊!那是2006年啊!几十万在我们当地够买个房子啊!

人家真的炫富深藏不露啊!也可能是我蠢没发现人家是炫!


小黑豆


大学时候的一个同学,那哥们一个iPhone4用了五年,听说完全不能用了,才换了iPhone7,平时也是一身运动装,人非常老实,话很少,人缘还算不错,只知道是大连本地的人,其他的都觉得很一般,直到大三我们找工作时才真正被亮瞎了。

因为学的专业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对口的不多,因此找工作并不好找,我们都格外重视校招的机会。大三校招的时候,我们跟着去凑热闹,看到我们一个学长(这位仁兄是我们学生会的一个头目,极其爱钻营,我们都讨厌他)在某食品公司展位上聊了很久,看来双方意向不错。我那同学突然告诉我们,那是他爸的公司,他打电话告诉他爸不让要他。

后来听他说,他爸妈都是大连某航空公司的领导,他老爸怕他太老实将来找不到工作,就办了一个食品公司,当时我心里真是一万只羊驼飘过,竟然还有这种操作。

我还有一个大学室友也是很普通的一个大连本地人,那哥们平时很简朴,我记得一双阿迪达斯的运动鞋穿了四年,真看不出有什么家世。毕业后在一个餐饮连锁公司从服务员一步步往上做,去年底做了店长,平时十分辛苦努力。去年有一次给我打电话,告诉我他妈非逼着他辞职,给他在星海湾买了一套房子,一辆奥迪Q5。后来才知道,他爷爷是海军一个退休干部,据说离休前级别很高,他爸爸是公安部门的处级干部,刑侦专家,还是辽宁警官职业技术学校的刑侦学教授,他妈妈在澳洲有自己的公司,家族里面的亲戚身份也都挺显赫。

一个可以躺着过后半生的人,偏偏选了一个很累人的职业,还做得没那么努力,有时候真是令我感到惭愧。其实他们的三观比我很多出身一般的朋友还要正很多,他们努力上进,不显山不漏水,都想靠自己的努力,走自己的人生。


豫见五羊


大概一年前吧,在一场饭局上认识了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哥,酒量还可以,但属于一喝脸就红的那种,话很少,一群人酒后很嗨,侃大山吹牛皮,唯独这位老哥默默坐在那,偶尔也会礼貌性的敬别人酒。我刚好就坐他旁边,和他聊了一会余世维讲座事情,算是比较投缘,就互相留了联系方式。

此后几次我组织饭局,只要不是很吵闹的那种都会打电话邀请老哥一起,饭桌上我和他慢慢熟悉起来,无所不聊,但主要是历史话题。发现这位老兄对明朝历史特别熟悉,也很有兴趣,每次聊到明朝,沉稳中略带几许兴奋。慢慢我们成了忘年交(比我大十几岁,应该算吧)。

几个月前,因为国外一位朋友委托我在国内帮他寻找生产两片罐空罐的企业,几番周转才打听到本市里一家专业生产企业,于是在一个局长朋友引荐下,找到了这家企业,并拜会企业董事长。

结果戏剧性一幕发生了,踏进该企业董事长办公室的那一刻把我吓了一跳,我那位“忘年交”的老哥就是董事长,他笑眯眯的迎了过来,还礼节性和我握手,招呼我喝茶。我愣了半天没反应过来。

您可能会说我胡说,都“忘年交”了还不知道他是干什么的。嘿嘿,这是我个人交朋友的一个习惯:从不主动问,除非对方乐意说。

坐下聊了一会,才大概知道,老哥是这家企业创始人,现在基本不管事,全权交给总经理打理企业日常经营。平时没事就和朋友喝喝小酒,或者出去旅游,再就是到企业走走看看。


城文浩


上高三时候睡我床头的一个小伙子,他整天心里面想的都是怎么去打篮球,基本上有时候课间十分钟的时候,他会就会去操场上去驰骋一番,更别说什么午饭晚饭时间了。

不过让大家比较惊奇的是他的学习成绩还算可以,当时高三的时候我们所处的是学校里面的高三实验班,基本上是属于整个年级里面学习成绩较好的那一批人。这个是有当时在班上的成绩处于前五名,虽然并不是特别的突出,但也是很厉害的。关键是她这样整天的去操场上玩篮球,不见他学习,但是学习成绩还这么好。就班上人甚至宿舍里面的人开她玩笑,说她晚上是不是悄悄的在被窝里面学习;当然也有人会觉得他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的时候是特别认真的,也就是当堂课能够把老师所讲的内容给消化掉,然后作业快快的就能够写完,所以就有了大量的时间可以去操场上打篮球。



当时班上其他想考个好大学的那些同学们,基本上把所有的时间都利用在自己的学习上了,包括课间十分钟、吃饭时间、晚自习、周末等等。


最令大家不可思议的是这位舍友在高考时候的表现。这位室友平时在班上的排名是前五名左右,这个名次在当时的各种模拟考试中也就处于理科总分600分的水平。也就是在那年高考的时候,大家普遍感觉没有考好,很多学习特别好的同学给自己估的分数都比较低,然后这个是有可能是受到了大家的影响,把他自己估的分数是570分,当时大家还觉得他是不是过得太高了。哪知道最终高考成绩出来的时候,他是考了630分,但是因为当时估分太低了,就被长安大学给录取了,其实还是挺可惜的。后来我就给他安了一个标签是我们班高考第一名的学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