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雪,别“作秀”了

点击上方 蓝字 订阅置顶

宋雯婷

韩雪,别“作秀”了

韩雪,

别“作秀”了

vol.087

写完任素汐那篇(先别急着夸任素汐)之后,很多人给我留言说要我写写韩雪

韩雪,别“作秀”了

既然大家提出来了,那么写是一定要写的,但是拖延也是忍不住拖延的…….

谁知道我这一拖延,韩雪就拿下了《我就是演员》的总冠军,呃。

韩雪,别“作秀”了

得,那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位神奇的女演员——

韩雪,以及她的表演。

01

在我的印象里,韩雪已经没有“作品”很久了。

这个作品,主要是指电影电视剧中有分量的人物或者角色。

相反,这几年韩雪的复出,在我的印象里,是一水儿的综艺节目刷脸,而这里综艺节目主要是两个,一个是湖南卫视制作的《声临其境》,另一个是浙江卫视主导的《我就是演员》

韩雪,别“作秀”了

去年,在《声临其境》播出的时候,Sir电影就曾经邀请我点评过众嘉宾的表现,韩雪当时以一个人配多人的方式博足了眼球,当时她也像现在一样,饱受赞誉。

但是,我的看法一直都是:

她有比较扎实的台词功底,但是我认为“声音”作为表演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必须以服务“表演”为第一宗旨,否则这个演员,应该归类到“声优”,而非演员。

从这个角度来看,韩雪的表演是没有特别出众的记忆点的,而且总体上,她对角色的塑造能力比较平庸,当时我用的八个字是:

中规中矩,情感单薄。

韩雪,别“作秀”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回顾一下就可以发现,韩雪的配音之所以能够获得一众赞誉,最根本的原因是她配音比较出色的片段例如《海绵宝宝》《头脑特工队》这类作品,主要都是动画片。

韩雪,别“作秀”了

动画片中角色的人物性格,其实往往恰好是扁平化的,类型化的。

换句话说,如果要想在配音上接近动画片中的人物角色,最主要的挑战其实是语气语调,音色音调,不会有太丰富的情感变化,毕竟动画片的一大部分服务对象是小朋友,所以总体来说,人物都是比较简单的。

在这个基础上,韩雪去给人物配音,其实甚至都没有“再创作”这个环节。

因为以我们这届观众在配音这件事上最主要的理解来看,看配音,就是在看发声“像不像”,而不是情感“真不真”

所以韩雪其实模仿就好了(当然不是说这个模仿就很简单,而是说这个模仿相对比较外在),不存在什么很难的“创作环节”(这个创作则是指内在创作,比如如何在拿到一个角色的时候通过自己的理解建构角色),所以她一出来,一片“哇”声,好像是很惊艳,但实际上其实只不过是这种形式大家看得少,很新鲜罢了。

韩雪,别“作秀”了

当时的节目里,韩雪所有配音人物情感很丰富的片段,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比如说我当时说过的《星愿》那一段,就是非常非常明显地感觉到她在“咬字”,而不是“说话”;“说词”,而不是“说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

《星愿》这个片段的基调,其实是极度绝望的,原作的故事是张柏芝扮演一个医院的护士秋男,她长期照顾着小时候因为脑膜炎而失去智力以及说话能力的哑巴洋葱头(任贤齐 饰),两个人在简单的生活里产生了浓厚单纯的爱情。

韩雪,别“作秀”了

但是天公不作美,洋葱头意外被车撞死了,秋男特别特别伤心,于是有了她对天堂的任贤齐的这番话与这段戏:

秋男对着一个布娃娃诉说自己对洋葱头的爱恋与思念。

张柏芝这段戏的几个情节要点是:深夜,因为意外失去挚爱,所情感崩溃;但是面对这样的现状,她又无能为力,孤独至极。她的情感是一个“充分溢出”的状态,而这个情感的源头是“她爱上了洋葱头”,因为爱,所以才对“失去”措手不及。

她是沉浸在那个痛苦里面的。

但是韩雪在一开始就不对,她是去“找”那个情感,而不是去“生”那个情感。这很不同。我们看下片段就知道了:

第一句:“我跟你说,我刚才真的以为洋葱头又回到我身边了。”

这句话背后的情感是有期待的,但是这个期待底下,依然是绝望,我们读台词的同时,其实是要去读潜台词,那么这句话的潜台词

其实是:

“我以为洋葱头会回来我身边的,我以为他没有走,但是他却一直都没有回来,他不会回来了。”

韩雪,别“作秀”了

这句话本质上是完全无望的,彻底灰色的,但是因为人们事实上总是在回避彻底的灰色,所以她这样说,其实是往那黑暗上涂一点点“希望”的漆罢了。

但是去看韩雪的演绎(不论是配音还是神情)从入口开始,就是轻松的、小心的那样一个状态,她的表演一个最致命的问题就在这里:

她对表演对象没有想象能力。

更具体地说就是,在韩雪的表演中,我们很难读到她的对手戏的信息,她说“我以为xx又回到我身边了”,捂住耳朵去听,感觉好像她只是跟人分了个普普通通的手,没有内在的深层情绪作为支撑,所以总感觉她的表演情境没有特殊性,这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单薄”。

之后这一整段她全部都是这个调子——

好像很痛苦。

韩雪,别“作秀”了

眉头微蹙,眼眶微红,眼睛直视前方某处(或流下一行眼泪),身体有一点轻微的颤抖,这个表演模式几乎可以冠名为韩雪式痛苦,因为此后她不论在《声临其境》还是在《我就是演员》中,都是这样套着用的。

而透过这个眼泪,这个颤抖,她究竟传递了什么样的情感给观众呢?

这个答案往往极度模糊。

说起来其实也是有点尴尬,韩雪出道都快二十年了,至今仍然没有一个真正称得上“经典”的角色。

其中的原因也是卡在这里:

她从不赋予任何一个角色特殊性,从不赋予一个情境想象力,更无法赋予她的表演对象表演空间,所以经由她演绎的人物无一例外都是没有生命力的。

一个死板的角色,没有被记住的理由。

比较让我感慨的是,前几天看资料,大家说韩雪演过《春光灿烂猪八戒》

,这部戏我当年看过好几遍,但是我脑子里对此的记忆点完全就是陶虹、陶虹、陶虹,完全不记得原来她也演过,而且看着截图我也实在不太记得起她演的是什么了。

韩雪,别“作秀”了

02

如果说《声临其境》本质上还是一档“声音表演”的综艺的话,那么《我就是演员》其实是更充分地暴露了韩雪的真实表演能力的。

韩雪不是拿了总冠军么?

那我们从决赛作品来说一说。

这是被称为“神仙打架”的作品:《西楚霸王》,这几个作品里,涂松岩扮演霸王项羽,韩雪扮演虞姬

无论什么影视作品,我们必须首先建立对故事和人物的了解。

韩雪,别“作秀”了

虞姬这个人物在历史上的记载其实并不丰富,

《史记》司马迁写虞姬的片段不过寥寥数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于是项王乃悲歌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只言片语中的信息是:虞姬,是霸王项羽心爱的女人。

项羽,何许人也?他是见到始皇帝车马经过,能够说出“吾必将取而代之”并且身体力行、差一丁点就真正做到了这豪言壮语的盖世英雄,后来他四面楚歌,穷途末路也改变不了他作为英雄而存在。

同时,正因为世人对虞姬的印象,是极大地依附于项羽的,所以韩雪去演绎虞姬,是要极大地通过她跟项羽的对手戏去建立自己的人物感觉的,加上人物的历史信息不多,她其实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那么韩雪是怎么演的呢?

端庄出场,一种“戏剧感”迎面而来:

韩雪,别“作秀”了

很急切地扶起霸王,好像对他的痛苦感到很茫然:

韩雪,别“作秀”了

这里霸王的表演也很奇怪,他也没有那种穷途末路感,完全不像一个英雄。

霸王原本让手下送走了虞姬,见她出现在自己眼前,不由地唤了她一声:“虞姬”。

韩雪,眉头微蹙。

韩雪,别“作秀”了

其实她从上场开始就是这样蹙着眉头的的,不过特写看得清楚一点。

霸王:“我不是三日前,让子期护你离开。你怎么又回来了?”

韩雪,眉头继续蹙,这里她没有台词,但是请大家记住,看电影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是看潜台词,这里;演电影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也是演潜台词,这里虞姬见到自己心爱的男人受苦,如果她爱她,那么她的潜台词应该是:

“我舍不得你,我不愿意与你分开,所以我回来了,我回来是欲与君共存亡。”

——这个复杂的情绪,韩雪选择了通过眨巴眼来表达。

韩雪开口了:“离了大王,我还能去哪?”

韩雪,别“作秀”了

这句话其实就开始体现我们前面说到的一个问题了,那就是虞姬这个角色的建立,必须依赖虞姬与霸王之间相互关系的建立而建立。

虞姬说自己离不开霸王,不是物理上的离不开,而是精神上的离不开:

你霸王,是我虞姬生命的寄托,我钟情于你,属意于你,甚至依附于你,离开你,我虞姬,或许都算不上呀一个完整的个体,你明白吗?

所以,我走不了,也离不开。

言下之意,必是无尽的依恋,无尽的黏着,无尽的情感缠绕,那就是属于那个时代的爱情:依附于厮,生长于厮。

再说得更极端一点,虞姬的生命色彩,是因为霸王而熠熠生辉的,没有他,就没有她。他们之间是这样的一个关系。

韩雪低着头说这些话,仿佛倒有某种愧疚?但是她的爱,明明应该更坦荡,也必须更坦荡,她需要演明白最重要的一点是:

我回来,是准备好了死。

换句话说,她这个角色此时最重要的立足点,是她的决心,

韩雪,别“作秀”了

没有这份决心,就没有虞姬。

但是……韩雪,一如既往地以她的轻描淡写套到了人物身上。

可能我这么说,韩雪的粉丝还是会不服气,觉得大家的理解不同,不用一致;觉得她这里也许是在欲扬先抑,觉得她是在表现失落失意等等。

如果一定要这么解释,也并非完全不可,但是诸位,虞姬,虞美人,是与白娘子、孟姜女、王宝钏并成为古代四大情女的,别的性格她再不去塑造,对霸王项羽的那一份爱情、那一份关切,也是她能为后世传唱的最主要原因。

可是,除了出场时端庄地去搀扶项羽那一下,之后韩雪说词儿的时候,都没怎么理项羽——

项羽:可我现在身处困境,你于我只能徒增烦恼。

韩雪,别“作秀”了

项羽起身,涂松岩的肢体表现明显吃力,仿佛身心俱疲,可是韩雪跪在那里,既不伸手服他,也没有眼神交流。

项羽屈膝、扭头、大手一挥,对虞姬说:赶紧走吧。

韩雪,别“作秀”了

他不希望她见证自己的落败。

韩雪依然不看他,乖乖地跪着,低垂着头,完全没有丝毫的战乱感,一副听话的模样。

粉丝又要有意见了,为什么她不可以这么演?为什么要有你所谓的什么

“战乱感”呢?

各位,是这样的:

我们人呢,在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的语境下、不同的情境下,哪怕只是很细微的差别,都会有很不一样的反应与表现,项羽作为一个有机会成为泱泱华夏主宰者的英雄,他现在被困于垓下,几乎没有活着的希望,自己冒着生命危险,前来赴死,这种人物的处境,是很恶劣也很凶险的。

用最直白的话说,这种境况下,一个人就算是“表现”得很淡定,但是她的行动,一定是与非战乱时有明显不同的,她的内心,也绝对绝对不可能是平静的。

嘿。

可谁又能想到呢,偏偏韩雪就是平静的:战乱是啥?我不知道。

演戏虽然很重要(?),但是造型美更重要:

韩雪,别“作秀”了

当然了,不管怎么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评委的眼睛更加是雪亮的,《我就是演员》的冠军必须属于韩雪, 也只属于韩雪。

《演员》这档节目的冠军,也同样必须属于章子怡,只属于章子怡。

韩雪,别“作秀”了

至于韩雪究竟演得如何,我觉得大家完全可以举一反三,自行论断。

03

其实今天说到韩雪,我并不是要嘲讽她或者否定她。

不论怎么说,韩雪是个认真的人,她多多少少,是有意愿成为一个好演员的。但是,她到底有没有真正地把心血投入到对于“表演艺术”的探索中、她喜欢的到底是“表演艺术”本身,还是明星所带来的光环,这是一个问题。

韩雪,别“作秀”了

但是我认为在“韩雪夺冠”这件事情里,更要紧的,是《演员》这个节目,是以章子怡、徐峥、张国立为主导,以陈凯歌、许鞍华等国际名导坐镇的这个综艺,它所传递的对演员的态度。

我们消费有消费观,看待影视作品,同样也该有影视观。

而韩雪以不能服众的演技夺得冠军,并且“广受赞誉”,这最后在说明什么问题呢?

我觉得,这或多或少在说明:

我们市场的裁判,如今对待演员的态度,是不够诚实的;

这档辉煌的、壮丽的、具有开创性的演员比赛,是不够纯洁的。

就《演员》这档节目自己来说,它淘汰的选手,比如齐溪,比如李倩,哪个在表演上的理解、在角色上的诠释是不如韩雪的呢?

韩雪,别“作秀”了

韩雪在最后张纪中出的即兴表演题目中表演一个打劫的人,一会儿装凶悍、一会儿装可爱,她确定自己演的不是一个神经病吗?

她的表现欲我看到了,但是她的逻辑在哪里?

我真的很想问问徐峥导演,问问陈凯歌导演,从这段表演中能看得出什么不得了的水平呢?这玩意儿到底好笑在哪里?

这就是《演员》这个节目在最后所想传递的价值观吗?

一个虚伪的市场?一个布满利益的游戏,一场自己断掉自己后路的自欺欺人?

而真正好演员的春天,究竟在哪里呢?

韩雪,别“作秀”了

我写这些,心情其实也很复杂。

有一个妇孺皆知的成语故事,叫“指鹿为马”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丞相赵高想篡位,怕群臣不服,便设法试探。他把一只鹿献给秦王二世,说是马。二世问群臣,有的不说话,有的说是马,有的说是鹿。赵高把说是鹿的人都暗害了。后用「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如今韩雪夺冠,我脑子里想起那一句句来自权威的溢美之词,心里就有这样的感觉:

一个几十年来没有创造过任何经典角色的女演员,在一个表演舞台上获得了数之不尽的赞美,在一场高手荟萃的决战中获得了最后的王位,这是何其的讽刺?

面对这样的魔幻现实,我也很好奇想问问韩雪,她所追求的表演,究竟是“做戏”还是“作秀”?

很多人都还记得,金星采访韩雪,韩雪说自己的表演有一个“三不原则”:不拍吻戏、不把自己当圈内人、不和圈内人交往。

韩雪,别“作秀”了韩雪,别“作秀”了
韩雪,别“作秀”了

随后韩雪又说:我觉得我自己的生活状态,特别不像一个艺人,并且非常引以为豪。

金星也不客气,她紧接着问出了所有观众都想问的一个问题:那你做这行干什么?

韩雪,别“作秀”了

我们不能轻易对一个我们不认同的结果/结论跟风表示认同,这是一个底线问题,就好像我们不能认同迪丽热巴《漂亮的李慧珍》打败袁泉等人夺得视后一样。

但是这些事情接二连三地发生,资本肆虐,观众无力。而我脑中不由得不断地想起李安在金马奖之后,说的那句:

“我希望这个世界不是这样吧。”

韩雪,别“作秀”了

我希望这个世界,不是这样吧。

未完待续,扫码继续

往期精选

如果您想第一时间阅读我的推送,还请将公众号

・置顶・

… Everyone is hurting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