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短線、玩槓桿,28年480倍!短線之王:我不是多頭

邁克爾•斯坦哈特非常成功地駕馭了牛市與熊市,為自己和他的投資人賺了大錢。

——索羅斯

在國內,邁克爾•斯坦哈特(Michael Steinhardt)是一個陌生的名字。

但在華爾街正史中,一定會有他的位置。

炒短線、玩槓桿,28年480倍!短線之王:我不是多頭

邁克爾•斯坦哈特:王者歸來

邁克爾•斯坦哈特,華爾街史上最成功的對沖基金經理、“世界短線之王”。與索羅斯、羅伯遜一起,組成“對沖基金三巨頭”,扛起了70年代至90年代華爾街對沖基金的大旗。

如果在1967年,斯坦哈特的合夥人基金(Steinhardt Partners LP)成立時投入1萬美元,到1995年斯坦哈特“退休”時退出,市值已達481萬美元,28年年化回報24%。

與主流推崇的“價值投資”不同,斯坦哈特以炒短線、玩槓桿著稱。28年如一日,遊走在危險邊緣,依然交出靚麗的業績。

今天就來看看,這位短線投資大師的“另類人生”。

1歲與股票結緣,13歲開始炒股

1940年,斯坦哈特出生在紐約一個珠寶商家庭。

1歲那年,父母鬧離婚。

根據猶太教戒律,父親沒有給他現金,而是給了100股水泥公司和100 股天然氣公司股票,從此與股票結緣。

13歲時,斯坦哈特開始研究交易報道,並跟蹤雜誌上登載的股價信息。

憑著父輩關係,年幼的他頻繁進入美林證券辦公室,“與這些吸著雪茄的老人一起觀看股票屏幕,我被迷住了。”

炒短線、玩槓桿,28年480倍!短線之王:我不是多頭

不久,他開始買賣股票。

16歲,斯坦哈特考入沃頓商學院,19歲畢業。之後當過證券分析師、金融記者。

在此期間,他推薦的海灣西方石油公司股價翻了3倍。

管理的基金28年賺480倍,年化收益24%

1967年,27歲的斯坦哈特與兩位朋友籌資770萬美元,成立了新公司:斯坦哈特·範·博考維奇。

當時美國正處於經濟騰飛之際,新公司搭上了“順風車”,加上投資得力,旗下基金業績爆發式增長:第一年漲31%,次年漲84%,同期標普500僅上漲6.5%和9.3%。

1969年,公司管理的資產已超過3000萬美元。

截至1995年斯塔哈特退休,在他管理基金的28年裡,旗下基金漲480倍,同期標普500漲6倍。

長期投資是虛無的,追求10%、15%的收益

與巴菲特的價值投資不同,斯坦哈特並不迷信長線投資。

他立足於短線,認為長期投資的收益是虛無的,而10%、15%的收益積累起來,比等候股票來日再漲更可靠。

對我來講,參與市場只是想獲取正確決策的滿足感。從投入到成功的時間越短,滿足感越強。——斯坦哈特

短線操作為他帶來成就感的同時,也創造了鉅額回報。

最經典的一役當屬投資IBM。

1983年,斯坦哈特用借來的1億美元,以117美元的價格購買了80萬股IBM股票。之後IBM股價上漲約15%,在132美元附近波動。

當時很多人都在報紙上看到了股價的上漲,等著IBM繼續發力。

炒短線、玩槓桿,28年480倍!短線之王:我不是多頭

斯坦哈特不同,他更愛速戰速決

在132美元附近時,斯坦哈特果斷賣出股票,淨賺1000多萬;同時又在該價位做空,等股價下跌到120美元時平倉。

當大多數投資者一直持有IBM等待升值時,斯坦哈特已通過一來一回的操作,賺到千萬美元。

斯坦哈特事後說,IBM股票的確可以獲得長線利潤,但10個或15個百分點的收益,比持有股票、等著遙不可及的事情發生強得多。

愛用槓桿

斯坦哈特善用也愛用槓桿,以小博大。

比如IBM一役中,原始資金是借來的1億美元。

在債券市場,他更是依靠槓桿,賺了大錢。

1981年,斯坦哈特認為美聯儲將下調利率,中期國債將迎來重大機會。

於是,他用5000萬美元現金為保證金,放槓杜買了2.5億美元的五年期美國國債,等待利率下調。

最終,這筆交易賺了4000萬美元。

1984年末,他又買了4億美元的中期政府債券,其中大部分錢仍是槓桿借來的。這次他預期利率下調,賺得2500萬美元。

做空得心應手

除了槓桿,斯坦哈特對做空也是得心應手。

據他自己回憶,1972年整個財年,道瓊斯工業指數漲了14.9%,漂亮50表現亮眼。

而他和手下卻在做一件“可怕”的事——做空美國最好的公司,包括柯達、通用電氣、強生、可口可樂、麥當勞等等。

炒短線、玩槓桿,28年480倍!短線之王:我不是多頭

在這次逆市而為的操作中,斯坦哈特勝出。

1973年,道瓊斯工業指數跌16.68%,斯坦哈特盈利15%;

1974年,道瓊斯工業指數跌27.8%,他盈利34%。

1974年底道指在570多點時,看空情緒主導市場,股票乏人問津。

這時,斯坦哈特又果斷空翻多:“當全世界的人都只願意買國債時,你就可以閉著眼睛做多股票了。”

之後的1975年、1976年,道瓊斯工業指數分別上漲38.3%、17.9%。

這次,斯坦哈特又“對”了。

道瓊斯工業指數走勢19711018-19761232

炒短線、玩槓桿,28年480倍!短線之王:我不是多頭

深陷醜聞、遭遇債市危機,遺憾退休

1994年,斯坦哈特遭遇投資生涯最慘痛的一年,也由此萌生退意。

先是深陷所羅門兄弟操控國債醜聞,斯坦哈特及其對沖基金被罰7000萬美元

然後又遭遇債市“滑鐵盧”。

當時斯坦哈特判斷,歐洲將降息以刺激微弱的經濟,因此買入大量債券(約持有300億美元的債券頭寸),等待升值。

隨後,美聯儲卻加息了, 迫使歐洲跟進,這與斯坦哈特的判斷完全相反。

一夜之間,斯坦哈特損失13億美元。

最終在1994年,斯坦哈特的基金下跌30%。這一年,標普500僅跌1.54%。

1995年,斯坦哈特捲土重來,盈利25%,挽回部分損失以及聲譽。

之後,他宣告“解甲歸田”,揮別市場。

炒短線、玩槓桿,28年480倍!短線之王:我不是多頭

休整10年後,2005年,斯坦哈特忍不住寂寞,重新殺回華爾街,執掌智慧樹基金公司(Wisdomtree),專做ETF和各類對沖投資。

2008年,他與朱利安·羅伯遜、西蒙斯、大衛·史文森、保羅·都鐸·瓊斯、賽思·卡拉曼等一起入選Institutional Investors的對沖基金經理名人堂。

到2018年11月,智慧樹基金公司管理規模超過350 億美元。

炒短線、玩槓桿,28年480倍!短線之王:我不是多頭

12條短線投資原則

最後,奉上斯坦哈特總結的12條短線交易原則:

1 最困難的事情就是鼓起勇氣去挑戰時下的主流思想,去形成跟主流觀點不同的觀點,然後去賭這個觀點。

難點在於投資人不應該用對自己業績的評價來衡量自己,而是應該用市場的公正指標來衡量。市場有著自己的世界。從短期的、情感的角度來講,市場永遠是正確的。

2 像朱利安•羅伯遜(老虎基金)一樣,要常常採用逆向思維。我們的成功大多來自我們形成的、明顯區別於市場共識的不同觀點。我們在市場快要到頂、面對多頭勢力的狂熱時做空,在市場底部的極度悲觀中做多。

3 我從來沒持有任何一隻股票達10年之久,但我有過持有一些非常好的公司10分鐘的特殊經歷,而且獲利不錯。

4 做空需要克服自己正站在魔鬼一邊、和美國以及傳統價值觀作對的怪念頭;而且可能的損失是100%。

5 我將我的角色看成是,利用一切可行的手段,儘可能獲得最佳的資本回報,而不是拘泥於一種特殊的交易風格。我每天都問自己,風險報酬率是否符合要求。

我基於基本面的長期前景選擇長線投資品種,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我必須持有這些頭寸到一定的時間。

6 做空時,我的目標是那些最有名氣的上市公司,這些股票最容易投機過度。

7 犯錯要儘早,下了決定立即實施,並不停地校正該決策。

8 永遠做你喜歡的事來營生。走這樣的路,你的執著才能夠確保長期成功的幸福感,而非短暫投機後的空虛。

9 保持相對機敏,要隨時研究可能帶來財富的一切領域,要比別人更早感知大勢的變化。

10 許多信息都是無用的,關鍵是,怎麼把握現有的信息,把焦點集中到最重要的問題上。

11 永遠相信你的直覺,經驗是一種財富,不得不承認,直覺也是經驗的累積,關鍵是如何在直覺和經驗間取得平衡。

12 不做小投資。人的時間和精力有限,冒險投資的時候,要確保回報足以補償支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