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之城 柔情似水

生態之城 柔情似水

三江水韻公園

生態之城 柔情似水

體育公園

三水,因三江匯流而得名,西江、北江、綏江在這裡交匯,被譽為“珠江三角洲之源”。

“北有大南山,南有云東海”,三水坐擁數不盡的溼地湖泊、河涌水網,還有豐富的森林資源,優越的生態稟賦讓三水一度成為廣東“四大糧倉”之一、珠三角最大“菜籃子”基地,還是全國知名的富裕型“長壽之鄉”。在今年三水區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會議上,三水區區長鬍學駿表示,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城市三水”發展的內在要求,三水要以目標為導向,科學系統謀劃,全面提升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水平。

生態+:

多措並舉 提升環境質量

湖水波光粼粼,岸邊樹叢翠綠,偶有白鷺掠過水麵……在週末,不少市民來到三水雲東海湖畔遊玩,暢享生態之美。早在10年前,三水區啟動雲東海湖生態恢復建設工程,雲東海湖規劃總用地面積約15000畝,將成為三水區建設“生態之城”的靈魂。建設完成後,南湖接三水城區中軸線,與南部的三水森林公園、荷花世界兩個景區形成“品”字形結構,構成三水城區的生態休閒板塊,中心城區將形成前臨北江,背依山水大湖的生態城市格局。如今,三水已啟動規劃建設雲東海國家溼地公園。雲東海只是三水生態環境提升的一個縮影。優越的自然生態稟賦是三水不可多得的城市名片。坐擁數不盡的溼地湖泊、桑基魚塘星羅棋佈的“水稟賦”,讓三水一度成為廣東“四大糧倉”之一、珠三角最大“菜籃子”基地。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三水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推進,通過關閉水泥廠、整治河涌等舉措,讓大氣和水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提升。面對環保多頭管理等情況,三水從頂層設計入手,探索成立區環境保護委員會,由區委書記、區長共同擔任環委會主任。“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環保已經不僅僅是環保單個部門的職責。”三水區環委辦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區鎮聯動、部門聯動、政企聯動、社會參與、環環相扣的工作方式為三水營造出濃厚的“大環保”氛圍。

綠色+:

城市綠肺 “放氧”廣佛都市圈

在三水最北部的南山鎮,這裡森林覆蓋率近六成,被譽為佛山北部的“生態屏障”。實際上,南山鎮擁有“中國綠色名鎮”“珠三角最美鄉村”“廣東省森林小鎮”等眾多稱號。

1992年,三水以4A級的標準興建了三水森林公園,總面積達5萬畝,堪稱廣佛都市圈的城市綠肺。近年來,在森林公園、南丹山、大南山等基礎上,三水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契機,以“天藍、地綠、水清、花飛”為導向,大力構建“城在森林中、村在花園中、路在綠蔭中、人在美景中”的城鄉生態體系。

今年,三水提出推進城市生態綠心群建設,3年內要新建或擴容提升千畝以上生態綠心兩個,建成千畝以上公園10個,創建國家溼地公園一個。同時,三水將用5年時間,全面實施城市生態綠心群建設、濱水河道生態廊道建設、“三舊”改造增綠及村級工業園區綜合整治、城市空間立體綠化等九大重點生態工程,確保到2022年,全區累計新增森林面積24915.83畝,市域森林覆蓋率從37.22%提升至40.25%。

一系列綠色工程,不僅讓三水原本的水韻特色、綠色生態優勢得到放大,還為市民奉上了環境優美、生活舒適的宜人宜居環境,滿足群眾的美好生活需求。在三水城區,鳳凰公園憑藉奼紫嫣紅的花海,成為市民春節必去之地;大棉湧改造後景觀優美,是市民休閒的好去處。現有的森林公園、溼地公園、森林旅遊景區和城市綠道網,衍生出多條森林旅遊精品線路。

健康+:

富硒土壤 成就長壽之鄉

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讓三水成為遠近聞名的長壽之鄉。早在2008年,中國老年學學會正式宣佈授予三水區“中國長壽之鄉”稱號,成為全國知名的富裕型長壽之鄉。據三水區民政部門最新統計數據,目前三水全區100歲以上老人共70人,其中男性12名,女性58人。

三江匯流造就了優越的自然生態環境,三水的百歲老人多生活於西江和北江河畔的村鎮中。蘆苞長岐古村是三水有名的“長壽村”,壽星圍坐榕樹下悠然自得,是遊客來到長岐古村的第一印象。長岐村一帶有著天然的溫泉水,被村民們稱為“長命水”。人們普遍認為,村中老人長壽與當地的好水質有關。檢測數據還表明,三水的土壤中富含硒元素。專家認為,這也是三水人健康長壽的原因之一。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戰捷認為,每個人的健康與長壽取決於自己,也取決於遺傳因素、社會因素、醫療條件、氣候環境等因素,從目前來看,除了遺傳因素尚無具體定論外,三水在其他各方面都做出了榜樣。還有專家指出,樂觀、豁達、平和的心態,加上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和諧的家庭關係,成就了三水老人的健康長壽。

中國老年學學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珠三角核心區域的三水能被評為“中國長壽之鄉”別具一一,說明三水走出了一條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協調發展的路子。如今,長壽之鄉的品牌特色,逐漸成為三水新的產業競爭力。

觀察:

探索綠色協調生態發展之路

三江匯流,造就三水的一方土地。得益於大自然的饋贈,三水“富裕型長壽之鄉”美名在外,思賢滘的水文奇觀、百年海關樓、半江橋等歷史建築,蘆苞祖廟、大旗頭古村等歷史文化建築,加上紅頭巾、粵曲星腔等特色本土文化元素點綴,在三江匯流之地編織出一幅生態和人文和諧交融的美麗圖景。

在三水區委十三屆五次全會報告和2018年三水區政府工作報告中,“生態”可以說是高頻詞。三水明確,必須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把生態優勢轉換為發展優勢,打造三水生態品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城市三水的重要內容,強化生態文明建設,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建設美麗三水。

“三水是一座因水而生、因水而榮的城市,三水的城市發展就是人與自然、人與城市和諧共處,人、水、城有機相融的進程。”三水區區長鬍學駿表示,構築“城在山中、城在水中、城在綠中”的生態家園,是三水生態發展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近年來,三水用生態“底色”描繪著發展“綠色”,積極探索綠色協調發展之路。從大氣治理、水質提升到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從強化區級統籌、鎮街聯動,到政企聯動、社會參與,從廣東省森林小鎮到國家溼地公園試點,“城市三水”的生態品牌越來越亮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