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吃宴席尤其是农村宴席时,有没有令你印象比较深,至今还非常怀念的菜?

在下只吃肉


我家是甘肃张掖的。小时候酒席吃的菜,现在也能吃到,但老觉得还是小时候的好吃――香!前面我结婚,请的人多,所以年后还的礼也多,每月几乎都有宴席吃,好几个月还能吃好几次。那是去年8月份,丰收的季节,天气好,酒席也多。吃过几次后,有个亲戚找了个异地山区的媳妇儿。那边穷苦,带过去的是这边农村摆酒席的厨子,菜是去那边县城买和从人家收购的。猪和羊是买村里人现杀的。窑洞前全村人忙活了三天,菜还是那些菜,酒席上经常吃的:冷切牛肉,卤猪蹄,大盘鸡,糖醋鲤鱼,手抓羊肉,丸子扣肉,压花肉,皮冻,卷钱子,黄金全肘,醋溜肚块,烧肥肠,烙肠子和一些炒菜,凉菜。锅还是铁锅,灶是土坯磊的,厨师还是那几个,但那菜,我给你说,我吃的都赶上人家村里一月就吃二斤肉的村民了。


撒欢的牦牛


农村婚宴一般需要提前两到三天开始准备,因为一场农村婚宴参加婚宴的人数很多,半个村子的人。参加过农村婚宴的人都知道,农村婚宴菜品量很大也很实惠,并不次于饭店的饭菜。厨师需要提前三天买菜,提前两天开始进行菜的初步加工,提前一天完成部分菜品。整个做饭过程中除了厨师,还需要有打下手的。比如说洗菜择菜刷锅刷碗,一般都是家里的亲戚,多为妇女,整个过程比较繁琐。

用餐的地方多为邻居家里的院子,也有在街上的,可能会分娘家席,朋友席,还有男方的亲戚,宾客在用餐的整个过程中,后厨一直在忙碌。这些人员包括厨师还在加工菜品,妇女在盛菜,年轻人在端盘子。直到客人享用完美食离开席位,他们还要将客人吃剩下的饭菜,锅碗瓢盆收拾完了。这时候就到他们吃饭的时间了。桌椅板凳啥的都是租的,完事儿了还得家里亲戚朋友给人家送回去。总之,整个过程很热闹,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

最喜欢农村婚宴中的大锅菜,味道一绝。




霸气回归VIP


我家是重庆市璧山区的。

小时候很喜欢去吃酒席,因为我爷爷会去帮厨或者掌厨,我爷爷年轻时候的手艺真的很好。所以我免不了会去提前偷吃,哈哈。

以前都是提前一天准备第二天中午的酒席,所以他们会把食材在前天晚上准备得差不多。这时候我就喜欢去吃炸好的酥肉。这个酥肉第二天会做成两种菜,一种是外面裹层糖衣,当饭前甜点,第二种就是会拿去做酥肉汤。

还有就是烧白,夹沙肉。烧白我喜欢吃里面的咸菜,夹沙肉喜欢吃里面的馅儿。

粉蒸肉里面有土豆或者红薯或者芋头,好像都吃过,不过最好吃的还是红薯蒸的粉蒸肉。

还有一种黄金糕,小孩子们都很喜欢吃,不过好像这是广东这边的甜点,不知道为什么我们那边也有,就是觉得好好吃哦。







包包宝宝抱抱w


记得小时候农村人一年到头都吃不几回肉的,只要谁家办酒席了,那是小孩子最高兴的事,不但热闹还可以吃好吃的,(一般办酒席请的是老师傅做菜很好吃的)那要是一桌子坐上几个孩子那是没办法吃饭的,那时的小孩就跟土匪似的,简直是用抢的,只要菜一上桌就光盘了。那打仗似的吃饭至今难忘!





深山老林养土鸡


我自己是89年,江苏北部小县城的。印象里小时候经常出去吃宴席,那个时候农村还都是请师傅回来烧,或者小区楼下搭棚子。

我们那边攀比比较严重,记得以前说衡量宴席办的好不好就看他家有没有甲鱼,所以白果甲鱼汤几乎每场都有,算是我们那边的一道特色菜。

小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等最后几道甜汤,记得特别清楚那时候热甜汤有藕粉圆、葡萄干糖水、蜜枣、桂圆糖水,冷汤就是喜多多或者一些水果罐头。小孩子一般坐不住,吃完几道菜就满场飞了,但是这几道菜一上就都归位了。虽然这些东西到处有,但是一桌小孩分着吃,真的特别开心,很多场景到现在也是回味无穷。

本来想说说印象最深的一道菜或者几道菜的,回忆起来,发现几乎每道菜都记得,有的上菜顺序都还记得,估计以前亲戚都住的不远,好多家都请的一样的厨子,菜单都差不多。

虽然现在吃的越来越贵,越来越精致,饭店也越来越高级,但是能记得甚至怀念的场景真的不多。以前吃完宴席亲朋好友还一起聊天或者打打麻将什么的,现在吃完了都立马散了,各回各家了。



在下只吃肉


笔者今年21周岁,小时候和大人们一起吃过不少的宴席,有农村的宴席,也有城里酒店的宴席,要说印象最深的当属一道叫做“海杂拌”的菜和一道叫做“geng汤”,汤食。这两道菜也是我们这个地区农村宴席最有代表性的两道菜。分别是我父亲家乡的菜,和我母亲家乡的菜,图为笔者周岁生日录像的截图,由于时间太过久远,清晰度并不是很高,但也代表了那个年代家乡的宴席。

回归正题,我们首先来讲讲海杂拌这道菜,由于父亲的家乡靠海,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家乡人独创的一道美食,并取名为海杂拌。海杂拌是由:鱼肉、鱿鱼、扇贝、蟹足棒、海参等材料制作而成,大体上是这样做的:首先将鱼肉去骨,再挑出鱼肉中的刺,裹上面糊,用油炸制表面酥脆。扇贝也是,裹上面糊微炸。鱿鱼切成花刀,用开水烫一下,鱿鱼会卷在一起,我们称之为鱿鱼花。之后放上调料调成汤汁,最后勾芡将所有材料倒入锅中翻拌,炖一会,出锅装盘。最爱吃菜里的鱼肉,鱼肉外酥里嫩,咬一口,鱼肉的汤汁混合着调料的香味,鱿鱼花裹着汤汁非常有嚼劲,吃一口真的是满口留香。

再说说geng汤:羹geng汤是我母亲家乡宴席上必有的一道前菜,在正菜上桌前会一人上一碗geng汤,浓浓的稠稠的,冬天喝到胃里即温暖,又顶饿,夏天即发汗又解暑。geng汤是由花甲、鸡蛋、紫菜、等制作而成,具体怎么做的笔者不太清楚,在印象中只记得每人一碗,不够再盛,喝的慢的再去就没有了。

记忆中的童年,农村宴席是最大的快乐,我们称之为“吃八碗”其实,农村的宴席吃的并没有多么多么的好,但是却最具家乡特色,时过境迁,吃过了很多大大小小的宴席,而令我难以忘怀的就只有“海杂拌”和“geng汤”这两道菜了。

坐标:辽宁省市大连长兴岛。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老虎屯镇磊子山村。





解语芬芳


我家是河北农村的,小的时候最怀念的当然是大锅菜了。条件不好,小孩子们不够吃宴席的资格,只是闻着香喷喷的大锅菜味道就能流口水了,找大爷伯伯盛一碗,在桌角上吃,就觉得很幸福。比起其他地方宴席上的硬菜,还是喜欢吃农村宴席上的大锅菜。(图片是在网上找的)。



侃侃天使976


在笔者的记忆里,七十年代我们这里山村物质都很缺,那时候在乡镇只有合作社,买盐要粮票,买布要布证。根本就没有小卖部之类的店。吃的只有农家里自己种的菜跟养的鸡鸭鱼这类。所以结婚、嫁女等方面做宴食的时候,几乎都是围绕自己种的菜跟自己养的下厨做菜式,那个时候宴食中的菜品也不多,只有:红烧猪肉、釀豆腐、清炖鸡鸭、白切鸡鸭、炸鱼块跟一些小炒的青菜很多延续到现在都还很普通,常常可以吃到,也就没有那么怀念。在我印象中,至今留恋的有三个菜,几乎都会失传了,很难吃到了!

第一:蛋菇(我们这里叫蛋卷)

在我们农村,做蛋菇是把猪小肠洗净刮干净,把打散的鸡蛋液灌进去,然后用锅烧水煮熟,等肠子里的鸡蛋熟了之后拿出来过凉水,最后把肠子切段,配入肉汤吃。也可以配上自制的调料淋上面吃。(蛋菇的做法很有技巧的,笔者在我妈指导下试过几次才成功。)

现在我们这里做宴食都是在酒店里了,是没有这个菜的。

第二:蒸肉圆 (听名字很普通,但质料有异)

虽然现在猪肉圆、牛肉圆等什么圆都有,但我留恋的蒸肉圆是完全不同的,特别的清香滑口。

听我妈说,做这个肉圆全程是不接触铁器东西,肉选用猪的前肋肉,用木棍棰烂,然后按比例和上野生葛粉跟糯米粉。然后揉成圆的,铺在竹子做的筛上或者蕉叶之类的叶子上面,大火蒸出来。

这是我妈做的,现在野生葛粉很少。加上平时很少人杀土猪,所以不是常常可以做来吃

第三:懵懂蛋炒鸡杂

现在很少很少这道菜了,因为蛋是杀鸡的时候还没有生出来的。

以上三道菜有几个吃过的。


山农大叔


我的家在豫西南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八零年代的农村非常贫穷,吃的是红薯面和高粱面做的黑馍,喝的也是红薯面稀饭,稀饭里放着红薯干,吃的是“大菜园”里的野菜,那时候我最大的愿望就上是能喝上一碗白面稀饭,要是能吃一个白面馒头就是最奢侈的事了。

在哪个物质极度贫乏的年代,孩子最盼望的就是过年了,因为过年可以穿新衣,戴新帽,也可以吃到梦寐以求的白面馍馍,还可吃到一点点肉菜。像过年这样的“好日子”每年只有一次,根本没法满足孩子们肚里的馋虫。

除了过年,还有一个“好日子”也是孩子们非常期盼的,那就是亲戚家结婚生子,孩子们可以跟着大人一起去吃宴席,宴席上七个盘子八个碗,也可以解解馋。七个盘子也就是农村俗称“喝酒菜”有凉拌银耳,凉拌腐竹,油炸花生米,凉拌一些蔬菜等;八个碗是蒸菜,有蒸鱼块、有酥肉、有藕块等,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盘子大肉皮,让人看着就流口水,刚一上桌就被孩子们哄抢而光。现在的生活好了,什么都吃过了,但再也吃不出童年的味道了。






村姑小平


虾片,小时候吃席第一道被抢光的菜,满满童年的回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