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相信“富不过三代”了!可怕的是他们正在慢慢改变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意思就是穷不会永远那么穷,富也不会一直富下去。究其原因,除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外,相信最主要还是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而如今“富不过三代”在慢慢的改变,因为他们懂得了这个道理:穷养孩子,越穷越富!


别再相信“富不过三代”了!可怕的是他们正在慢慢改变


一个富了六代的家族

最近,在网上看了一篇关于洛克菲勒家族的文章,深深地感受了一把贫富差距。不说这个家族有多牛了,一言以蔽之,翻开美国历史,洛克菲勒这四个字无处不在。

在“富不过三代”的全球定律里,这个家族足足已经富了六代了。


别再相信“富不过三代”了!可怕的是他们正在慢慢改变


据说,家族创始人约翰·洛克菲勒对自己很刻薄,所有的家庭支出都记账,几乎没有大额消费;对待孩子更是“吝啬”之极,4个孩子只有一辆自行车。最小的那个男孩8岁前都在穿姐姐们的衣服,甚至于把家里的每件家务劳动明码标价分配给孩子,譬如打苍蝇2分,削铅笔1毛,练琴一小时5分,就连一天不吃糖都可以赚钱。

就是这样的家族教育,已经养育出了六代精英,还好洛克菲勒家族有一句家训:“财富是上帝的,而我们只是管家。” 所以,他们家的人对钱都没有什么执念,成了美国慈善界的先锋。

罗斯柴尔德家族、巴菲特、比尔盖茨、马云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他们都选择了穷养孩子。甚至八零后的扎克伯格也把99%的Facebook股份捐给了慈善机构,现在,越来越多的有钱人选择了穷养孩子。


别再相信“富不过三代”了!可怕的是他们正在慢慢改变



家长的心理正在“互换”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本身是没有差别的,所有的差异都是后天的教育和努力造成的。可怕的是,当富人已经转变教育方向,开始培养能够更好适应社会的复合型人才,穷人却走起了10年前富人的弯路:无限度地宠溺孩子,只求成绩,不求其它。

有个做HR的朋友说:“我很困惑,以前我觉得穷人家的孩子能吃苦、有责任心,现在简直不敢招家境不好的员工,穷人家的富二代太多了!”

别再相信“富不过三代”了!可怕的是他们正在慢慢改变


“富二代”,在人们印象中与好吃懒做、挥金如土、不求上进、行为乖张划等号,顾名思义是因为家里有钱、宠溺,造成孩子不懂事。

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尤其城市新中产的崛起,言正行端、吃苦耐劳的富二代越来越多。相反,穷人家的孩子却沾上了以前富二代的毛病


别再相信“富不过三代”了!可怕的是他们正在慢慢改变


相信大家都在讲过去的电影里听过“再苦不能苦了孩子”这句台词,正是这种有10块恨不得把10块都花在孩子身上的“富养”,让越来越多穷孩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这样家庭的孩子,不仅仅会不思进取没有什么本事无法养活自己,还极端的自私,心安理得的啃老。

有一种社会现象就是:富人穿100块钱的衣服是节俭,穷人穿同款就是穷酸;你家孩子去咖啡馆打工是赚零花钱,贝克汉姆的儿子去打工就是励志。所以,为了不让别人说自己的孩子是穷人,干脆不让他们穿100元的衣服、去咖啡馆打工。这样的教育往往培养了孩子过剩的自尊,而自尊是虚无的,生活是现实的,虚荣不能帮任何人撑过一生。

当然,我们不能绝对地说没有那种无论怎么惯都惯不坏的孩子,即使是父母“穷家富养”依然非常的孝顺非常的争气,而且会更加的体贴父母更加的懂事上进。但是生活中的诱惑太多了,这样的孩子也太难得了,所以做父母的不要拿孩子去“赌”这个可能。


别再相信“富不过三代”了!可怕的是他们正在慢慢改变


相反,富人的教育观念正在慢慢地改变。

身价450亿美元的扎克伯格,在女儿出生的时候,将99%的Facebook股份捐赠了给慈善机构,用以发展人类潜能和促进平等,同时休假两个月陪伴女儿。

他说:比起给你留下更大的一笔财富,我们更希望你能够在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中长大。爱你,就是把全世界的爱都给你。


别再相信“富不过三代”了!可怕的是他们正在慢慢改变


建立良好的金钱关系更重要

其实关于“穷养富养”有句经典的话可以借鉴:比起童年有没有享受过金钱带来的好,我更在意的是,孩子有没有和金钱建立良好的关系。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十训里,就有好几项都和金钱有关:

不追求金钱;

追求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育子女拥有正确的金钱观;

警惕过于追求物质利益的思想倾向;

保持慈善捐赠的世界传统。

这个富过了八代的家族还告诉我们,重要的不是你是谁,而是你和谁在一起。

这个时候想起马云的那句“我对钱不感兴趣”。很多人觉得他装,但我却相信他是很诚恳的,越有钱的人,对金钱的敏感度越低。他们眼里的不是钱,而是机会。

梁实秋曾经写过一篇《钱的教育》,里面有句话这样说:“如果把钱的教育写成一本书,我想也不过是上下二卷,

上卷是钱怎样来,下卷是钱怎样去。

钱怎么来,是要上一辈人做给下一辈人看的。如果一个人的人生观和宇宙观都是从钱的方孔里望出去的,我相信他的孩子们一定会有一套拜金主义的心理。

钱怎么去,下一辈只要知道钱怎么来的就会知道该怎么去。所以正当的用钱的方法,是可以从小就加以训练的。

如何“穷养”孩子?


别再相信“富不过三代”了!可怕的是他们正在慢慢改变



1、 遇到孩子喜欢的东西,首先要拒绝,不能让其养成要什么有什么的坏习惯,要给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其明白有劳才有得的道理。

2、 让孩子理性的选择,和孩子去超市,他肯定是看到他没有的东西都想要,一定要把握好度,不能都满足,让孩子挑一个他最想要的,不能让其养成见什么要什么的坏习惯,否则就算你家有矿也跟不上欲望的增长。

3、 口头的鼓励和适当的物质表扬,小孩虽小也有自尊心也懂攀比,不断引导、挖掘孩子的精神财富,当然不能一直画饼,在合适的时候还是要给予一定的实质奖励,满足其日益增长物质需求。

最后,我想说的是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也不是“穷养与富养”所能涵盖的,一个家庭的财富想要延续下去,需要的不是银行账户,而是对金钱的正确态度,在我心里,

最好的金钱教育是,把钱当作一个伙伴,让它开开心心地来,开开心心地去。毕竟,人生的最终目的无非是用自己的能力赚钱,再用赚来的钱买来幸福的日子。(leesha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