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之眼瞰沈阳」原来沈阳故宫并不是四四方方的城

沈阳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城市,也是辽宁省省会城市。 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之称。是中国最重要的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重工业基地,有着“共和国长子”和“东方鲁尔”的美誉。

「天空之眼瞰沈阳」原来沈阳故宫并不是四四方方的城

早在一百万年前,沈阳因浑河冲积而形成平原。 由于沈阳地处沈水(浑河)之北,以汉族传统方位论,即“山北为阴,水北为阳”。元朝元贞三年(1296年),元代重建土城,改沈州为“沈阳路”, “沈阳”这一名称正式出现在史料上,距今已有七百余年的历史。


「天空之眼瞰沈阳」原来沈阳故宫并不是四四方方的城


明朝天启五年(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把都城从辽阳迁到沈阳,并在沈阳城内着手修建皇宫(今沈阳故宫)。


「天空之眼瞰沈阳」原来沈阳故宫并不是四四方方的城


沈阳故宫(英语:Mukden Palace)是中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又称盛京皇宫,为清朝初期的皇宫,距今近400年历史,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清朝入关前,其皇宫设在沈阳,迁都北京后,这座皇宫被称作“陪都宫殿”、“留都宫殿”。后来就称之为沈阳故宫。


「天空之眼瞰沈阳」原来沈阳故宫并不是四四方方的城


沈阳故宫的北侧是最繁华的商业街——中街,南面不到200米就是当年的东北王张作霖的大帅府。​


「天空之眼瞰沈阳」原来沈阳故宫并不是四四方方的城


沈阳故宫按照建筑布局和建造先后,可以分为3个部分:

东路——为 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大政殿与十王亭。于一六二五年开始创建,是皇帝举行“大典”和八旗大臣办公的地方。 大政殿为八角重檐攒尖式建筑,殿顶满铺黄琉璃瓦且镶绿色剪边,十六道五彩琉璃脊,大木架结构,榫卯相接,飞檐斗拱,彩画、琉璃以及龙盘柱等,是汉族的传统建筑形式;但殿顶的相轮宝珠与八个力士,又具有宗教色彩。大政殿内的梵文天花,又具有少数民族的建筑特点。在建筑布局上与十大王亭组成一组完整的建筑群,这是清朝八旗制度在宫殿建筑上的具体反映。

中路——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等,于一六二七年至一六三五年建成,是皇帝进行政治活动和后妃居住的地方。凤凰楼于1627年—1635年建成,是当时皇帝进行政治活动和举行宴会的地方。清宁宫修在三点八米的高台上,是五间硬山前后廊式建筑,在东次间开门,寝宫和宗教祭祀连在一起,西屋内三面火炕和火地,窗从外关,烟筒设在后面,这是满族的建筑特点。这些宫殿镶嵌的龙纹五彩琉璃,栩栩如生,雕刻彩画精致生动。中路为清太宗时期续建的大中阙,包括 大清门、崇政殿、 凤凰楼以及清宁宫、 关雎宫、衍庆宫、 永福 宫等。

西路——戏台、嘉荫堂、文溯阁和仰熙斋等,于一七八二年建成,是清朝皇帝“东巡”盛京(沈阳)时,读书看戏和存放《四库全书》的场所。整个建筑设计和布局,反映了皇帝的所谓“尊严”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 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封建统治者建筑这样规模的宫殿,给劳动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灾难,驱使成千上万的工匠和农民,日以继夜的劳动,木材要到浑河上游的丛山峻岭的原始森林去砍伐,砖瓦要从三百多华里的海州(今辽宁省海城)烧制,耗费无数人力畜力运到沈阳。故宫的每座殿宇,一砖一瓦,一石一木,都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修建这座宫殿所耗费的人力物力无法统计,仅用砖瓦一项就折银六十八万两,约合当时四十五万贫苦农民一年的口粮。


「天空之眼瞰沈阳」原来沈阳故宫并不是四四方方的城


沈阳故宫是在明王朝走向衰弱,满族不断崛起的历史背景下创建的。1625年,努尔哈赤出于战略考虑,定沈阳为都城,并在沈阳旧城的中心,修建了议政之所——大政殿和十王亭,是为营建沈阳故宫之开端。1626年努尔哈赤辞世,其与孝慈高皇后所生之第四子皇太极继承汗位,续建了由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麟趾宫、关雎宫、衍庆宫、永福宫等组成的大内宫阙。就是在这座宫殿里,皇太极将女真改称为满洲,于1636年将国号改称为“清”,并正式确定了宫殿之名。迄皇太极逝世止,盛京宫殿始终是清王朝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1644年,清迁都入关后,盛京皇宫成为“陪都宫殿”,以开国先皇“龙兴重地”之宫阙圣迹的崇高地位, 倍受清历代帝王特殊的重视。在1671年至1829年的150年间,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四朝皇帝曾先后10次东巡,拜谒祖先陵墓,瞻仰先皇的旧宫圣迹和遗物,以抒发对祖先开国创业功德的仰慕之情。为供东巡盛京的皇帝和后妃居住之用,乾隆帝对盛京皇宫进行了多次改建和扩建,形成了先皇旧宫与皇帝行宫并存的特色;其增修的西路建筑,又使沈阳故宫拥有了东中西三路建筑中轴对称的新格局。


「天空之眼瞰沈阳」原来沈阳故宫并不是四四方方的城


借助无人机有上帝视角鸟瞰这座宫殿群才发现沈阳故宫并不是四四方方的,三大部分的中轴也不是完全正南正北的。只有东路的中轴线比较正,但是两翼的十王亭确成八字形。而中路和西路的中轴都是向东偏,难道这是古时候的指南针不够精确造成的,还是另有原因?


「天空之眼瞰沈阳」原来沈阳故宫并不是四四方方的城


几乎所有看过北京故宫的朋友再看沈阳故宫时都会发出感慨,这也太小了!

之前已经介绍了,沈阳故宫修建的时候大明朝还在主政呐,论国家实力,当时努尔哈赤的后金不可能修造出比北京故宫还要壮观的宫殿,更何况北京故宫前前后后两个朝代修建了400年才完成,而沈阳故宫用了不到五年时间就建完成了,并且当时还是在打仗时期,从建造水平上来讲与当时北京故宫的建造师们也是不可比,因此,沈阳故宫如果没有其它缘故,不是方方正正的,不在中轴线上,也是可以理解的。

​遇见亦是美好,尘封便已倾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