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社村:一个因为祭祀土地神而起名的村庄,文物古建更是多不胜数

高平市建宁乡北社村

北社概况

北社村位于高平市东北部建宁乡所在地 ,距市约20公里,三面依山,地形复杂;一面傍水,东大河畔地平水浅。全村共有626户,4个村民小组,2000余人,60岁以上老人302人,现有耕地1978亩,其中山地1000左右,果园100亩,优质核桃林300余亩,人均耕地0.98亩。村民以农为主,种养结合,种植有玉米,其次是谷子、高梁、豆类、黍等小杂粮,蔬菜有瓜、豆角、土豆、萝卜等。

村名典故

北社村历史悠久,大约在明宣德年间,即公元1376—1544年形成村庄,迄今已有650余年,古名北厍(she)。传说因村北有一土地庙,叫北厍而得名,后人们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的地方称为社,因厍与社同音,故改名为“北社”。 原分为底北社和上北社,1953年办农业社时合并统称北社村。村自然分为大街、东头、南长、南河、崖上、小街、上街7大片,以秦、苏两姓居多,俗称“苏秦两大家”,下有李、袁、刘、牛、王、候、苟、董、连、张、邵、宋、申、魏、郭、郎、马共19个姓氏。

文物古迹

北社村:一个因为祭祀土地神而起名的村庄,文物古建更是多不胜数

聚神宫位于村中,临大街,座北面南,一进院落,正殿面阔三间,进探六檐,简板灰色筒瓦盖顶,猫头、滴水,灰脊饰,脊边“走头无路”,硬山顶,前岀廊,廊柱方形抹楞,质砂岩石,上横梁斗拱、斗拱为三辅作,雕花彩绘,灵花隔扇门窗,皆移置于内槽石柱上。东西配殿各两间,整体建筑在五个石台阶之上,配殿低一阶。正殿内供奉三教主,即:佛道儒,佛教释迦牟尼,道教太上老君,儒教孔子,俗称“三教堂”。

北社村:一个因为祭祀土地神而起名的村庄,文物古建更是多不胜数

北社村:一个因为祭祀土地神而起名的村庄,文物古建更是多不胜数

“洋楼”前墙面整体砖雕,根据图案绘在砖上,逐块雕琢,然后按部位拼接,镶嵌在墙上。图案雕刻手法多以深浮雕和浅浮雕、透雕,边框打楞水磨,水泥堆花,正中一间为大门,大门第一匾额上刻有“农业合作社”五个楷书大字,今己敲坏,笫二匾额书写“勤俭办社” 四个楷书大字,为我村袁红明书写;再上匾额刻有“讲究技术” 四个鸟形字体,为我村连金保书写,大门两边有黑板两块,为做宣传栏用,东西各有窗户两个,楼上窗户在北面,前墙楼顶端为7个三角形,三角形角上中塑五角星,两边塑动物,有猴、老虎等,现已坏掉。整体建筑以高超的设计,精美的雕琢加上绚丽的彩绘,真是相得益彰,看上去古朴大方,既有中式又有西式,十分协调。修成后为村农业社办公所在地。在拆除庙大门时,发现敞廊下面有一个大土坑,无砖砌,深约4米,不知古时何用。此楼竣工后,多地有人来观看,是高平市唯一,晋城市也少有的建筑,并一度在高平电视台影

岀过。东西厢房2000年拆除,村委重新修建二层走廊楼,东楼原为村委用,西楼合作医疗占用,整座庙宇只剩下正殿和东西耳楼,也都已成危房。

北社村:一个因为祭祀土地神而起名的村庄,文物古建更是多不胜数

海潮庵位于村东百米之远,庙座北面南,两进院落,庙有外院,共三院,庙內正殿建在约80公分高的石砌台阶上,进深六檐,面阔三间,简板布瓦盖顶,屋顶为硬山顶,灰脊饰,剪边四角有走头无路,屋脊兽头,中间脊楼宝瓶,前出廊,有廊柱,柱质砂岩石,方形枺楞,下有雕花柱基,上横梁斗拱,隔扇门窗,正殿两侧有东西耳楼各两间,窗为拱券式,上院有东西厢房各三间,为楼房;下院东西厢房各三间,为平房,普通建筑,东厢房已坍塌,上下厢房窗口都为拱劵式,虽为两院,其实连在一起,中间仅一台阶。南殿为过殿,南面有门无窗,门阔1.4米,进深六檐,面阔三间,面北有岀廊,廊柱及屋顶建筑同正殿,东西耳房为楼房,但比正殿耳房低许多,西耳楼已坍塌。东南大门,靠西占东耳楼一间,拱劵式,普通形,无匾额,门阔1.35米、高2.3米。庙内正殿前有柏树两棵,还有牡丹花,现已无存。庙外有外院,东西各三间平房,有院墙、大门,院内有几棵梨树,院外东南有水井一眼,庙东有石碾一盘。

据老辈人讲,正殿供奉中佛爷、两边菩萨,菩萨坐骑青狮白象,那就是一佛二菩萨,即:佛祖如来和文殊、普贤二菩萨,像坐姿,高约2米,木雕神像栩栩如生,上面贴金,解放初破除迷信已搬倒,听说当时还有外地人来括像上的金。农业业时,这里水源丰富,地里有排水沟,社员们就把木像搬来放在排水沟上当桥踩,木像背面有个方洞,据说此洞庙主持在开光时往里装镇物,老爷就灵了。人民公社化时,庙外土地曾种过水稻,候光烈为技术员,并把成熟的稻子扎成人,装成彩车到乡里游行。

北社村:一个因为祭祀土地神而起名的村庄,文物古建更是多不胜数

东阁位于村东面,和观音堂基本呈一直线,两庙相距约100米,同样是建在红土丘上,两庙周围均为其它土壌,古人选两个红土丘建庙,不知有何说处。东阁以阁为名,其庙何名,因无碑记,建筑年代无从考证,从建筑格式看,可能是清早期,老辈人称为“奶奶庙”或“东阁上老奶奶”。此庙座北面南,一进院落,规模不是很大,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庙有正殿三间,建在三个台阶之上,进深六檐,简板布瓦盖顶,灰色脊饰,硬山顶,前岀廊,廊柱为方形抹楞,材质砂岩石,柱基砂岩石雕造,梁椽均彩绘,棂花隔扇门窗,内供奉“太上老君”。

有关东阁上老奶奶还有一段美好的传说:在壶关县树掌镇福水村有一“二仙庙”,俗叫“神郊老奶奶”,古人传,东阁上老奶奶是神郊老奶奶未家,神郊老奶奶和东阁上老奶奶是叔伯姊妹。老辈人讲,过去村民去神郊老奶奶庙上香或赶庙会,只要一说是高平建宁北社村人,在那里吃住不岀钱,并好酒好饭招待,因是未家来的人。

北社村:一个因为祭祀土地神而起名的村庄,文物古建更是多不胜数

土地庙位于底北社村西,座北面南,一进院落,规模不大,正殿三间,进深四檐,普通门窗,东西耳房各两间,均简板布瓦盖顶,单檐硬山顶,灰脊饰;东西厢房各三间,普通建筑;正南大门,外闪门,内仪门廊柱,柱木质圆形,柱基砂岩石,鼓形,木板仪门影壁。整体建筑在约1.3米高的台阶上。大门外有近2米宽的平台,平台边有女墙,中有阶梯。庙内正殿供奉着土地公公,土地婆婆,西耳房供奉着三位仙姑,东耳房供奉着马王爷,均有塑像,且精美。解放初,破除迷信扒毁。土地神,又称社神、福德正神、后土句龙等,远在周朝时就己有祭祀土地神的风俗。

相传,古代有个叫共工的人,他与一个叫颛项的人争做皇帝,结果,大动干戈打起来,共工被打败了,一气之下,他用头去碰不周山,把天柱给撞断了,天被撞了个大洞,害的女娲花了好大功夫才把天给补上。共工有个儿子叫“句龙”,他与父亲不同,不想争做皇帝,长年累月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开垦土地,种植五谷。后人为了纪念他,就把他祀为土地神。民间之所以到处安土地神,主要认为他灵验,俗语说:“土地灵,虎豹不入境”。

北社村:一个因为祭祀土地神而起名的村庄,文物古建更是多不胜数

歪嘴阁

北社村:一个因为祭祀土地神而起名的村庄,文物古建更是多不胜数

歪嘴阁南殿

北社村:一个因为祭祀土地神而起名的村庄,文物古建更是多不胜数

歪嘴阁正殿

北社村:一个因为祭祀土地神而起名的村庄,文物古建更是多不胜数

歪嘴阁大门

歪嘴阁位于上街(上北社)村北,距村50余米的土丘上,该庙座北面南,一进院落,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檐,前有岀廊,方形抹楞廊柱,柱及柱基为砂岩石,格扇门窗,简板盖瓦布顶,灰脊饰,单檐硬山顶,建在约半米高的台阶上,台阶砂岩石垒砌。东西耳楼各两间,东西厢房各3间,为楼房,岀廊,有砂石方形抺楞廊柱,普通建筑。南殿3间,进深六檐,前岀廊,有廊柱,建筑同正殿,东西耳楼各两间,西耳楼下是一阁洞,名曰“歪嘴阁”。“歪嘴阁”庙俗名由此而起,此庙有无其它名称也无人知晓,古代传下来就是此名。庙内供奉什么神灵,何年修建,因找不到碑记,其情况不详。庙内供奉什么神灵,何年修建,因找不到碑记,其情况不详。据老辈人讲,庙正殿、南殿都有塑像,解放初破除迷信,被民兵们扒掉了。

歪嘴阁,因是斜口,故名。阁下是通往陈区东窑头村的大路,也是村的西大门及村民上地的主要交通。歪嘴阁建造特别,可以说在高平、甚至晋城境内很少见有。

上街舞台在今小广场路南,舞台座南朝北,面阔三间,进深六檐,简板布瓦盖顶,灰脊饰,单檐硬山顶,舞台前抹楞方柱支承,质地砂岩石,柱基砂岩石雕花,柱上眉梁月嵌,台中木板格扇,分前后场,东西有小门,供演岀岀入,整个舞台彩绘、木雕十分精美。舞台无耳楼,东面有高高的寨墙,墙上有垛口,下有一小门,叫“小东门”,有小路通往下北社,占地面积约270平方米。

舞台独修于此,一般与神庙对称。古人在此修建,以地形看,很可能是给歪嘴阁庙修的,因舞台距庙百米左右,庙前是大路,不能修,中间又有民房,因此把舞台修在这里,和庙也不在一条中轴线上,偏庙东。可惜,这样精美的建筑,1996年村规划时拆掉,现荡然无存。

北社村:一个因为祭祀土地神而起名的村庄,文物古建更是多不胜数

观音堂,本地称“天堂公”,位于村东北,距村约50米,和海潮庵东西相望,隔百余米之远。据村老辈人讲,此处原是一土丘,质地红土,庙建于民国初年,规模不大,一进院落,座北面南,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庙正殿3间,建在5个台阶之上,进深4檐,普通门窗,有东西耳房各两间,东西厢房3间,均普通建筑,正南大门,外闪门,内息廊,有木板仪门影壁,能抽动,便于大型祭祀走正门,平常走两边,廊柱为圆形木质,柱基鼓形砂岩石,门宽1米多,门脑上装有3块木板,上书“观音堂”3字,大门外有两米多宽平台,砂岩石砌堎,无女墙,对大门有近10个台阶。庙内供奉“观世音菩萨”,有塑像,解放初民兵破除迷信扒掉。这里同时也是村民祭祀、祈求的主要场地。

北社村:一个因为祭祀土地神而起名的村庄,文物古建更是多不胜数

南坛位于上北社村南面,据老年人讲庙内供奉的是菩萨老奶奶,有塑像,解放初扒掉。建筑年代大约在民国初年,占地面积约270平方米。此庙一进院落,座南面北,南殿三间,进深四檐,东西耳房各两间,东西厢房各三间,正北大门,方形,均普通建筑,也是村民祭祀地之一。庙外靠东墙有大路一条,也是上北社主要街道,此路南端往东通往下北社,接小街,上下北社相距50余米。庙东墙垮大路有一单墙圆拱券大门,也是上北社的南门,门宽约2米多,高3米多,上有匾额,南书“清龙道”,北书“文昌阁”墙上有垛口,中有佛龛,佛龛內可能供奉“文昌帝君”。庙内房屋整个翻修过,东耳房未修,现一李姓人家在此居住。

五道老爷庙位于东头木匠部院后墙东北角,庙靠墙砖砌,长方形庙基,长约1.2米,宽1米左右,整体高2米多,座基1米多高,庙形状就是一个大大的神龛,进深约80公分,神龛整体砖雕砌成,扑素大方,花样精美,雕造精细,庙里能客纳两个小孩子,儿时玩耍都在这里藏人,因在五道路口,故名曰五道老爷庙,现己不复存在。

小庙底位于东头秦甲成旧房前墙靠东的墙上,其实是一个宽约70公分,高约90公分,离地面约1.2米以上在墙里砌的一个神龛,当时因何在这里造一神龛,敬何神灵,谁也说不清楚,小庙底因此而得名。这里也是从古到今东头正月十五灯棚所在地,灯棚下敬的是“三仙姑”,三仙姑的神位在小街土地庙,因何这里又敬,说不清楚,因这里灯棚敬三仙姑,故过去每年搭“黄河灯” 也在东头。

北券是底北社村的北大门,位于秦复兴院外西北角的大路上,单墙拱劵式,门宽约2.5米左右,高约3米多,上有垛口,中有高高的佛龛,下有砖雕匾额。2009年村道路改造时拆掉,过去这里是通往曹家村的要道。

古神树位于上街舞台往西临街小巷里,距街口十几米处有一棵老槐树,直径近1米,大约有200年历史,古人把它作为神树,每年过年、正月十五,家庭主妇们都要到这里烧香祈福,但不知何年树被火烧的只剩下空树皮,后来有村民在原处又栽了一棵小树。


我村民居留下来最早的大约是明中晚期建筑,如秦二迷院、秦海龙院、袁爱炉院等,但有的已经改建。这些房屋的特点多是平房,门、窗没有亮窗,门框上有四个方横木,门板有泡钉。

北社村:一个因为祭祀土地神而起名的村庄,文物古建更是多不胜数

楼窗

清早、中期的四合院,砖木结构,两层楼,北为主房,楼窗上全是木制过梁,左右各有耳楼两间,东西配房各三间,南房和北房同样七间,东南大门占一间,进大门迎面山墙上有影壁,有些影壁雕花非常精细,如秦五元院,大门有木雕,粗犷自然。

北社村:一个因为祭祀土地神而起名的村庄,文物古建更是多不胜数

恭盛东家影壁


这些四合院房屋青砖碧瓦,高大宏伟,如新、旧李家院,秦家院。这些四合院的房主都是富户或冶铁东家,尤其是冶铁生产鼎盛时期的五大东家:秦复兴院是福盛东家,福义院是秦劳成、秦老肉东家,秦国屯院是福来东家,秦五元院是恭盛东家,新旧李家院是恒泰东家,这些古老的建筑诉说着东家们昔日的辉煌与兴盛。

北社村:一个因为祭祀土地神而起名的村庄,文物古建更是多不胜数


恒泰东家遗居

北社村:一个因为祭祀土地神而起名的村庄,文物古建更是多不胜数


福盛东家遗居

北社村:一个因为祭祀土地神而起名的村庄,文物古建更是多不胜数


恭盛东家遗居

北社村:一个因为祭祀土地神而起名的村庄,文物古建更是多不胜数

民间故事传说

1、天堂公建庙及二月十九起会的传说

天堂公原先是一个土丘,土丘上长有一棵松树,不知何时有人发现树下住着一条大青蛇。传说这条蛇成精了,于是人们就在树下垒了一个简易的小庙。有一天,荒窝来喜到村上说,天堂公蛇神给他托了个梦,说庙太小,要修大庙,并要在二月十九日这天在这里起庙会,如果办不到,村上就不得安宁。人们听了来喜的话,纷纷找社头商量,后来,由社头组织,各大东家集资修了大庙,定下二月十九这天正式起会,并在庙前搭台唱戏。远近客商听说后,做买做卖的都来赶会。这天,村上的人都来庙里上香,献上供品,鞭炮声声,还有耍乐助会,非常红火。

村上各大东家杀猪宰羊,全份香火来供奉蛇神,唯独福义东家没有怎么准备,也没有来,为此,蛇神非常愤怒,和福义东家结下怨仇,扬言要报发福义东家。福义东家听说后,心里也很害怕,于是就去请来能降妖捉怪的李师傅来捉拿蛇精。第一次,没有捉住蛇精,自己还差点伤了命,吓得李师傅跑到西山上。第二次李师傅做好了准备,暗暗来到庙里,看见两人在下棋,李师傅抽刀猛得杀了过去,把一人杀死,另一个跑了,后来,蛇精还在作怪,才知道那天没有把蛇精杀死,而是东河的河神在和蛇精下棋,错把河神杀了。从此,东河就没有河神了。李师傅想,如果不抓住蛇精,蛇精定不会善罢干休,非得杀了它不可。第三次,李师傅经过巧装打扮成一个做买卖的,背着钱搭,从西山上下来,到天堂公庙里烧香,并念动咒语,可香怎么也点不着,怎么回事?李师傅起身来到大门外,看见一村妇,提着一篮子衣服上河去洗刷,就叫她来帮助把香点着,念动咒语,才把蛇精杀了。其实,这个村妇是观音菩萨显灵,帮助李师傅杀了蛇精,李师傅叫福义东家联系其它东家,在正殿塑了观音菩萨像。从此,改为“观音堂”。

2、秃尾巴来成的故事

很早以前村上有户人家,一家三口,儿子叫来成。他们住在一个非常简陋的小屋子里,生活非常艰苦,不幸男人早逝,留下母子二人。母亲一把屎一把尿把孩子拉扯成人,谁知孩子大了,一点也不成器,每天什么事情也不干,白天在家睡大觉,到黑夜就岀去了,天刚亮回来又睡觉。每天如此,并且回来常叫他妈给他挑牙,牙缝里塞了好多动物的肉和毛。母亲问他怎么回事,他吱吱唔唔,也说不清楚。母亲起了疑心,留意他每天黑夜外岀干什么。

有一天傍晚,母亲在暗处盯着他,只见他变的不像人形,还有一条长长的尾巴。母亲想孩子怎么了?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呢!她一下子出来,喊了一声:“来成,你到哪去?”来成吓了一跳,忙往外跑,母亲上前拽住他的尾巴,来成猛一用劲,尾巴就给拽断了,母亲拿着尾巴哭了半天。

母亲每天苦苦地在家等着来成回家,来成一直没有回来,但是母亲每天早上都会在家门口会发现死去的动物。

后来,母亲最终凄凉的死去。此后,好长时间也没有死去的动物在这家门口岀现。又过了一段时间,有人在山上碰到了一只没有尾巴的狼,见人就跑,不像其它狼,见人就吃。这人回到村里和别人讲起这事,人们都猜测这只狼可能是来成变的,而来成母亲每天家门口出现的死去的动物,其实是来成孝敬母亲。

从此,秃尾巴来成的故事就留传了下来。


历史名人

01

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革命烈士

革命战争年代北社村参战人员达35人,有7名革命烈士牺牲在战场上,他们为祖国解放事业做出了杰岀的贡献。

刘法保 (1920年—1947年)战士,在山东沾化县战斗中牺牲。

秦兴顺 (1923年—1947年)战士,在山东沾化县战斗中牺牲。

袁尚武 (1923年—1948年)战士,在安徽宿县张围子战斗中牺牲。

秦丑则 (1918年—1938年)青年时参加牺盟会被敌杀害。

袁其云 (1921年—?)参军失踪。

秦二保 (?—?)参军失踪。

苏胡则 (?—?)参军失踪。

02

50年代历任党委领导名录

1944年7月——1945年12月 长治县二区杨村党支部(当时上级机关)北社地下党小组成员:秦苟则、秦信斗、秦英才、袁春富

1946年1月——1951年12月 高平县五区陈区党总支(当时上级机关)北社村党小组指导员:秦苟则(1946年1月—1948年12月),指导员:袁板板(1949年1月—1951年12月)

1952年1月——1952年12月 高平县八区建宁乡党总支北社村指导员:袁板板

1953年1——1956年3月 高平县五区北社乡党总支第一届党支部书记:袁来保

1956年3月——1966年12月 高平县建宁乡党总支北社村第二届党支部书记:秦苟则

03

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抗美援朝战争的革命军人

苏连喜 (1924年—2008年)中共党员,太行独立第一旅通信员。

苏草灰 (1925年—2006年)中共党员,在部队任班长,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立过军功。

袁徐文 (1921年—1992年)中共党员,战士。

李志胜 (1920年—1970年)中共党员,战士。

李金斗 (1923年—1998年)中共党员,战士,参加过上党、临汾等战役。

秦天保 (1924年—2006年)中共党员,战士。

候存保 (1922年—1984年)战士。

牛海鱼 (1928年—1997年)战士,参加过临汾等战役,二等甲级伤残。

刘聪兴 (1929年—1985年)任班长。在云南打过仗。

苏劳锁 (1927年—1984年)战士。

秦才旺 (1933年—1988年)战士,参加过淮海等战役。

秦草灰 生于1930年,战士,退役后在云南工作。

秦五斗 (1923年—1996年)战士,参加过淮海等战役

袁刘保 (1920年—2005年)战士。

李圪济 (1927年—1993年)战士。

秦连芳 (1924年—2002年)战士,参加过临汾等战役,三等甲级伤残。

刘来胜 (1926年—2001年)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任排长。

李长保 生于1930年,在部队任连长。

苏长生 (1909年—1969年)战士。参加过黑山阻击战和百团大战等战役。

牛长锁 (1924年—1984年)战士。参加过太原等战伇,二等一级伤残。

牛天顺 (?—?)战士。

苏艮保 (1923年—1987年)战士。

秦祥义 生于1924年,在解放军某部正团级,转业后在扬州造船厂、仪表厂任书记。

候小毛 生于1928年,在部队任营长,参加过淮海等战役。

苏重来 (1914年—1967年)敌伪时当过维持会长,当过日本警备队,后参加八路军,转业后在云南工作。

秦长太 (1925年—1958年)在部队医疗队,转业后在河南伞县监狱工作。

苏秦虎 (1927年—1961年)部队卫生员。

袁真富 (1933年—2013乎)中共党员,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

04

南下干部

秦圪济 (1924年—1990年)宁德飞鸾区,后批准返回原籍。

袁春富 (1922年—2000年)福建宁德,后批准返回原籍。

05

日本侵略者枪杀我村村民两名

苏红则 小名小红则,居住在本村上街。一日,日本从西山上下来,进歪嘴阁到村上烧杀抢掠,苏红则正在大门前扣鞋土,看见日本进村就跑,边跑边喊:日本进村了。日本侵略者追上去用刺刀惨无人道地把他捅死了。

袁补根 居住在本村小街。一天,赶上牲口车到高平办事,在古楼被日本飞机扔下炸弹炸死,同时遇难者还有多名。

06

历史人物

候光烈 (1917年—1996年)曾用名候聚保,早年参军,在解放军某部师参谋长,在东北打锦州一次战斗中,我军失利,被国民党部队包围,全军覆没,师长牺牲,很少一部分包括候光烈在内被俘虏后被国民党整编,在敌方任上司,后升任连、营级。解放军解放东北时,他率部起义,到部队后,因在敌方时间长,不了解在那边的情况,领导叫他任排长加以考验、调查,他不干回原籍未归队。

秦其作 (1915年—1975年)曾用名秦小肉,敌伪时期以小学教员为名任国民党区分部书记,1945年本地解放时逃往临汾(临汾当时有国民党党部),又到新乡,后在阳城落脚,以做小买卖隐满身份,公私合营时到县供销社工作,肃反时被抓出,文革时村革委排人从阳城带回村里参加劳动改造。

秦殿书 (?—?)曾用名秦艮保,任国民党边区村长,1945年本地解放时逃往临汾,又到西安,后在晋南运城城关柴家村隐其身份入户,在当地公社任会计。文革时,村革委排人到其住地带回村参加劳动改造。

忆乡忆客讲述中国乡村故事,乡村本来就很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