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禽志怪(鵝,鴨,鷺,大雁,八哥,等等,原文譯文對照)

平固人

處州平固人訪其親家,因留宿。夜分,聞寢室中有人語聲,徐起聽之,乃群鵝語曰:“明旦主人將殺我,善視諸兒。”言之甚悉。既明,客辭去,主人曰:“我有鵝甚肥,將以食子。”客具告之,主人於是舉家不復食鵝。頃之,舉鄉不食矣。(出《稽神錄》)

【譯文】

處州平固有個人去拜訪他的親家,被留下住宿。半夜時,他聽見寢室中有人說話的聲音,便慢慢地起身過去仔細傾聽,原來是群鵝在說話。一隻鵝說:“明天早晨主人將要殺我,好好照看這群孩子吧。”說得很清楚。天亮以後,客人要走。主人說:“我有隻鵝很肥,準備把它殺了給你吃。”客人就把聽到的鵝的話全告訴了主人,主人全家從此不再吃鵝。不多久,全鄉的人也都不再吃鵝了

海陵鬥鵝

乙卯歲,海陵郡西村中有二鵝鬥於空中,久乃墮地,其大可五六尺,雙足如驢蹄,村人殺而食之者皆卒。明年,兵陷海陵。(出《稽神錄》)

【譯文】

乙卯年,海陵郡的西村裡有兩隻鵝在空中相鬥,過了很長時間後墜落到地上。它們大約有五六尺長,雙腳象驢的蹄子那樣大。村子裡凡是殺了這兩隻鵝並且吃了鵝肉的人都死了。第二年,軍隊攻陷海陵。

鴨(附)

晉周昉少時與商人泝江俱行,夕止宮亭廟下。同侶相語:“誰能入廟中宿?”昉性膽果決,因上廟宿。竟夕晏然,晨起,廟中見有白頭老翁,昉遂擒之,化為雄鴨。昉捉還船,欲烹之,因而飛去,後竟無他。(出《述異記》)

【譯文】

晉代的周昉少年時與商人一塊逆江而行,傍晚來到宮亭廟外。同行的人們說:“誰敢到廟裡去睡一宿?”周昉膽大果斷,就單獨到廟裡去睡,一宿都很平安。早晨起來的時候,他看見廟裡有一個白髮老翁。周昉就去捉拿他,白頭翁變成了一隻雄鴨,周昉捉住鴨子回到船上,準備煮了吃肉,這雄鴨又跑了,後來也沒有發生別的什麼事。

馮法

晉建武中,剡縣馮法作賈,夕宿荻塘,見一女子,著服,白皙,形狀短小,求寄載。明旦,船欲發,雲:“暫上取行資。”既去,法失絹一疋,女抱二束芻置船中。如此十上,失十絹。法疑非人,乃縛兩足,女雲:“君絹在前草中。”化形作大白鷺,烹食之,肉不甚美。(出《幽冥錄》)

【譯文】

晉代建武年間,剡縣的馮法作買賣。晚上船停荻塘裡,他看見一個穿著喪服的女人,皮膚白皙,身形矮小,請求搭船。第二天早晨,船正要出發,女人說:“我上岸去取出門用的錢物。”她離船後,馮法丟了一匹絹,這時那女人抱著兩捆草回來放在船裡。那女人象這樣上下了十次,就丟了十匹絹。馮法懷疑她不是人,就捆上了她的兩隻腳,那女人說:“你的絹在前面的草叢中。”說完身形變成了一隻大白鷺。將大白鷺煮著吃了,肉味並不太好吃。

錢塘士人

錢塘士人姓杜,船行。時大雪日暮,有女子素衣來,杜曰:“何不入船?”遂相調戲。杜闔船載之,後成白鷺去。杜惡之,便病死也。(出《續搜神記》)

【譯文】

錢塘有個書生姓杜。有一天他坐船外出,當時天下大雪並已到黃昏。有個穿著白衣服的女子走來,書生說:“你為什麼不進到船艙裡來?”然後就調戲她。書生關上船艙門將那個女子載走,沒想到那女子後來又變成一隻白鷺飛走了。姓杜的書生厭惡這件事,生病死了。

黎州白鷺

黎州通望縣,每歲孟夏,有白鷺鷀一雙墜地。古老傳雲,眾鳥避瘴。臨去,留一鷺祭山神。又每郡主將有除替,一日前,須有白鷺鷀一對,從大渡河飛往州城,盤旋棲泊,三五日卻回。軍州號為先至鳥。便迎新送故,更無誤焉。(出《黎州圖經》)

【譯文】

黎州的通望縣,每年的初夏,都有一對白鷺鷀落到地上。古老的傳說中說:“這是眾鳥躲避瘴毒,臨離開的時候,留下一對鷺鷀祭祀山神。”又傳說,每郡的主將如果有了升遷替換的事,一天之前,一定會有一對白鷺鷀,從大渡河飛往州城,盤旋飛翔,棲息在水邊,三五天又飛回去。黎州的軍人稱這種鳥叫“先至鳥”。見到先至鳥,人們就開始準備迎接新上司送走老上司,從來沒有過差錯。

雁南人捕雁

雁宿於江湖之岸,沙渚之中,動計千百,大者居其中,令雁奴圍而警察。南人有采捕者,俟其天色陰暗,或無月時,於瓦罐中藏燭,持棒者數人,屏氣潛行。將欲及之,則略舉燭,便藏之。雁奴驚叫,大者亦驚,頃之復定。又欲前舉燭,雁奴又驚。如是數四,大者怒啄雁奴,秉燭者徐徐逼之,更舉燭,則雁奴懼啄,不復動矣。乃高舉其燭,持棒者齊入群中,亂擊之,所獲甚多。昔有淮南人張凝評事話之,此人親曾採捕。(出《玉堂閒話》)

【譯文】

雁夜間棲息在江河與湖的岸邊,以及水中的沙洲上,往往都是千百隻為一群。大的雁睡在中間,讓雁奴圍在外面並擔任警戒。南方有捕捉大雁的人,專等那天色陰暗,或者沒有月光的晚上,在瓦罐中藏好蠟燭,很多人拿著棒子,屏住呼吸悄悄地行走。接近雁群的時候,就略微舉一下蠟燭,然後立即藏起來。雁奴看見火光驚叫起來,雁群也被驚醒了,不一會又安定下來。這時再向前舉起蠟燭,雁奴又驚叫起來。象這樣反覆進行幾次,大雁生氣了,就去啄雁奴。拿蠟燭的人再慢慢地向前逼進,再舉起蠟燭。這時雁奴因為害怕被啄,不再騷動和鳴叫了。於是那人高高地舉起蠟燭,拿棒子的人一起衝進雁群中,亂打一頓,就能捕獲到很多雁。從前有個淮南人張凝評事講述了這件事,張評事曾經親自參加捕雁。

海陵人

海陵縣東居,人多以捕雁為業。恆養一雁,去其六翮以為媒。一日群雁回塞時,雁媒忽人語謂主人曰:“我償爾錢足,放我回去。”因騰空而去,此人遂不復捕雁。(出《稽神錄》)

【譯文】

在海陵縣東邊住的人大多以捕雁維持生活,家家都長年養著一隻雁,拔去雁的六根大毛後用它作引雁。有一天,雁群回棲息地的時候,一隻雁媒忽然說人話,對它的主人說:“我給你賺來的錢夠多了,放我回去吧。”接著騰空飛走了。這個人就不再捕雁了。

桓豁

晉司空桓豁之在荊州也,有參軍,五月五日,剪鸜鵒舌教語,無所不名。後於大會,悉效人語聲,無不相類。時有參佐齆鼻,因內頭甕中效之,有主典盜牛肉,乃白參軍:“以新荷裹置屏風後。”搜得,罰盜得。(出劉義慶《幽明錄》)

【譯文】

晉代司空桓豁在荊州的時候,有個參軍在五月五日這一天,剪下八哥的舌頭教它說話,沒有什麼不會說的。後來在一次大聚會中,讓八哥摹仿一個人說話的聲音,沒有不像的。當時有個參佐患有鼻道阻塞發音不清的病,八哥就把頭鑽進甕中模仿他的聲音。有個主典偷了牛肉,用新鮮荷葉裹著放在屏風後面,八哥就告訴了參軍,搜查出來後懲罰了偷肉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