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深刻理解改革開放的歷史蘊涵

深刻理解改革開放的歷史蘊涵

王永祥 楊永強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40年來,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積極探索、不斷努力,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歷史性成就,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探究和總結這一偉大創舉的歷史蘊涵,對推進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一、40年改革開放是探索前行的歷史進程

改革開放前我國國家體制封閉僵化,大部分人民的生活處於貧困邊緣,社會發展幾乎處於停滯狀態,人們迫切渴望有所改變。“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大討論拉開了中國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的序幕。此後,人們打破思想的禁錮,經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逐步推開,“百家爭鳴,百花齊放”也為文化繁榮奠定了基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為改革開放源源不斷地注入活力,“擴大企業自主權”“摸著石頭過河”“試驗田”“先行者”“簡政放權”等成了改革探索的關鍵詞和形象表達,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開闢了新局面。

在改革方面,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逐漸轉變成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民主法制建設得到恢復和發展,依法治國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民主不斷得到發揚,社會安定團結的局面不斷得到鞏固。在開放方面,我們積極改善與拓展和其他國家的關係,與世界上主要國家和經濟體的聯繫日益緊密,諸多跨國公司在中國設立分公司,開展相關業務,大批外資得以引入,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為我國提供了借鑑。從經濟特區的興辦、沿海城市的開放到內陸沿邊、沿江城市和省會城市的開放,從對發達國家的開放到對發展中國家的開放,從經濟、科技、教育、文化等領域的開放到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到目前為止,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

進入新時代,改革的複雜性、敏感性、艱鉅性更加突出,必須繼續解放思想、探索前行,以問題為導向,打破束縛人們的思想和體制的桎梏,不斷推進改革開放事業深入發展。

二、40年改革開放是共同富裕的歷史進程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實現全體中國人的共同富裕是中國共產黨人矢志不渝的奮鬥目標。改革開放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極大發展,為實現共同富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比之於其他社會制度具有的根本優勢。40年前,我們決心改革開放,就是為了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使每個人都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為人的全面發展創造條件。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實行讓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先富帶後富、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政策,逐步確立了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有力地調動了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使生產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起來。從1978年到2017年底,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均增長了百餘倍,實現了從基本消除貧困到解決溫飽,再到實現總體小康的跨越,創造了7億多人脫貧的世界奇蹟。當前,扶貧攻堅正朝著決勝“全面小康一個都不能少”的目標邁進。

進入新時代,適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要著重解決好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讓發展成果更好地普惠人民,滿足全體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需要。

三、40年改革開放是中國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國的歷史進程

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可能成功的,只有吸收和借鑑一切人類先進文明成果,才能在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道路上越走越寬闊。40年來,中國和世界逐漸融為一體,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發展也需要中國。中國致力於與所有國家發展平等互利的關係,中國自身的發展為其他國家提供了機遇,中國在與各國的互動中促進了共同發展。中國在對外開放中展現了大國擔當,在國際事務中發揮的作用日益凸顯,成為維護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力量。

從“引進來”到“走出去”,從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到共建“一帶一路”,中國的經濟增長為世界經濟增長貢獻了源源不斷的動力,有力促進了世界經濟的復甦繁榮。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是世界上最大的旅遊人口輸出國,是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第一大貿易伙伴,也是世界第二大投資國。2018年,中國商品貿易出口繼續位居世界第一位,而中國商品貿易進口則位居全球第二。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給全球消費者帶來了諸多實惠,中國市場為全球經濟發展創造了巨大空間,中國消費市場成為主要經濟體中增長最快的市場。此外,我國與180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教育合作與交流關係,與48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學習學位互認協議。截至2017年底,我國出國留學人員已突破60萬,成為了世界最大留學生生源國。同時,來華留學生人數突破48萬,是世界多國青年人求學的目的地。新時代,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也將更為緊密地與世界融為一體。

(作者:王永祥,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楊永強,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