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看上去很友善,却总是独来独往?

Irene_haha


与人友善是修养,独来独往是性格。友善和独来独往是两种不同的状态,它们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

友善的人喜欢独来独往的感觉,我觉得是因为独处会让人的内心处于极度平静的状态,可以思考平时来不及深思的问题。

此时,可以不再小心翼翼,不再如履薄冰,也没有了尔虞我诈。

相信我们在生活中都是友善的人。

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 ————朱自清

独来独往,并不是封闭自己,而是享受自己的空间和时间。

同样的,我们也会享受和朋友们在一起的时间,这些都不冲突。

越长大越孤单

我们不是孤单,只是越来越爱独处。

长久以来,我们所接触的生活环境让我们不得不以另一种方式生活,并学会喜爱这种生活方式,在群体中隐藏自己最真实样子。

所以,独来独往——不需要迁就别人,也不用委屈自己。



我是土豆白,一个正经的萌新博主,喜欢就关注我~不喜欢就点个赞~然后再关注我~~喵呜!

土豆土豆白


有几个原因。第一,他心高气傲。这种人确实友善,但他心里会觉得你和他不是一个高度的,你达不到他的层次,他没有想和你一起玩的冲动。

第二,他人前人后大不同。他在你面前表现的友善,实际上很讨厌你,根本不想和你有什么深入的来往。

第三,他的兴趣爱好很特别。遇到你会跟你打招呼,但不会找你吹牛,因为你们没有共同话题。

第四,他内心孤僻自卑。这种人由于心理原因,很难和人打成一片。他不是故意疏远你,也没有看不起你,他就是不知道该如何与人相处。

我就属于第一第三第四种人。我会觉得有些人的玩的东西比较low,或者他们玩的我不喜欢,我玩的他们也不喜欢。我尊重他的喜好,却很难和他成为好朋友。同时我也有不善交际的一面。


动漫犬夜叉


独来独往并不代表这些人是孤僻的人。一个友善而独来独往的人,很有可能是一个内向的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生理层面,内向和外向的人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是有差异的。这些差异与生俱来,在婴儿时期就会表现出来,并会在一生中保持相对稳定的风格,很难被真正改变。

其中,内向的人对刺激更为敏感。当面对刺激时,内向的人感受到的唤醒更为迅速和强烈,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内向的人会更倾向于独来独往,因为他们更容易被刺激干扰而分心。

以下再为大家分析5个关于内向者的常见误解:

1. 内向 = 害羞/社交焦虑?

内向与害羞/社交焦虑不是一回事。

社交焦虑是指参与社会交往时感到焦虑、紧张,在生理上还可能会有出汗、发抖、口吃等等现象。社交焦虑者之中的很多人,内心是渴求与他人接触的,只是对外部评价(尤其是负面评价)过分关注和过分担忧,对犯错误的恐惧和尴尬,阻挡了他们与人交往。

与之相比,内向的人并不害怕社交活动,不参与活动其实是他们的自主选择。很多时候,他们不是“不敢”,而是“不想”,独处让他们感觉更舒适。

2. 内向的人是自卑的?

并不是,很多内向的人,内心都是坚定而强大的。

图自pexels

3. 内向者不善言辞,不喜欢与人打交道?

内向者并不是喜爱沉默,也不是讨厌与人打交道。他们只是不喜欢无意义的闲聊。比起一大群人出去high,内向者更适合并擅长于一对一的谈话或和少数几个人的交流,并偏爱有内容和深度的谈话。

另外,很有趣的一个研究表示,以口才谋生的人(比如主持人、相声演员、演说家)中,内向者的比例反而很高。简单说来,内向者的寡言、独处等行为,并不是因为他们“不能”,而是“不想”。

4. 内向者不如外向者那么快乐?

外向者总被认为是乐观、精力充沛的。内向者可能会因为沉默而被贴上“不合群”、“高冷”的标签;需要在家里独处休息的内向者总是被朋友劝出门“放松一下”;内向的孩子虽然自己并没有什么不适,却可能会被忧心忡忡的父母强行要求“变得活泼些”,等等。而这些经历可能更容易带来困惑和自我否定。

但人格特质其实与快乐无关。内向者并不是不快乐,他们只是喜欢享受另一种类型的快乐,比如沉浸在无人打扰的平静中,读一本书。

5. 内向的人不适合做领导者?

事实上,在各行各业的领导者中都有内向者的身影,只是旁人可能看不出他们是内向的人。

内向者非常适合做领导,因为选择自主性更强的、有独处机会的工作,可能会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长处。在领导者岗位上的内向者是更好的倾听者,往往更能捕捉被他人忽略的细节、更擅长收集信息、激励员工,也善于思考抽象的蓝图,对于决策更慎重。特别是,他们往往能够在管理团队中的外向者时很有自己的一套。

以上。

欢迎点赞并关注头条号“知我心理学”——2017年度健康头条号、悟空问答最佳干货科普答主获得者,400万用户信赖的心理学社区,在这里找到你的幸福生活。


知我心理学


我就是那种待人很友善、却总是喜欢且习惯独来独往、我行我素之人、我不喜欢扎堆、因为女人堆里是非多、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我有知心朋友、可以畅聊的那种、但为什么还会独来独往呢、



原因如下:1:我习惯了跟所有人包括知己保持相应的距离、不想太过亲密扰乱彼此的生活习惯及生活轨迹



、2:即使价值观雷同、消费观也会略有不同、女人的虚荣心和攀比心都是有的、人总会拿自己没有的跟你有的比、



3:每个人的灵魂生来都是孤独的、我享受其中、不愿被太多打扰、



4:每件事情再没被打扰的前提下我才能真正的思考、感悟当下!例如:当有事情困扰我内心的时候、我会选择一个人去某一个地方或者爬山、在这个过程中、内心被困扰的事情迎刃而解、若是大家一起、只是去了某一个地方或者锻炼了一下身体而已……



甜利纹饰艺术中心


《独来独往,不是"超然“便"防御“!》

喜欢独来独往,就是愿意处在一种孤独状态当中,其实人的一生,80%时间是在孤独中度过的,哪怕在关系中,也难免孤独。

综观人的一生,总是从孤独走向关系,再从关系走向孤独,视为成熟的标志,成熟的孤独也就是自我能与内心和谐相处,是人格成熟的一种境界。

独来独往是融入性格中的一种习惯,大致分为病态独来独往和成熟健康的独来独往。

病态独来独往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比如小时候成长过程中有过烦恼、忧虑、焦躁的不良体验,或者是曾经在与人交往中受到过挫折,都会在小孩的心里留下阴影,给小孩造成一定的心理障碍。然而这种心理障碍就很容易导致成人后形成独来独往的性格,走向自我保护的极端,而变得异常麻木与冷漠。

健康的独来独往是人格的一种成熟健全的境界。

和别人在一起,我们总处于社会状态;只有在孤独中,我们才接近自然状态。孤独是自己走向自己。

只有孤独时才有时间与自己对话。与人交往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外在价值,但孤独却能塑造一个人的内在价值。

成熟超越自我的人,以孤独来成就自己,孤独是成熟的表现,更是一种境界,从而达到人格的完善。





胡文生心理咨询师


本人就有点独来独往,不太喜欢太热闹的场合。但是,多数人觉得我很友善。为什么,我也有点迷糊。


从小,应该都是合群的,喜欢玩。脑子里除了玩没别的,喜欢和小伙伴一起疯。长大之后,脑袋里就不同了,有了男女之别,有了自卑感,莫名其妙伤感,很多很多思想就冒出来了。之后就变了,越来越孤独,很小就孤独,缺爱似的。

所有的孤僻性格是不是都是因为和现实的冲突呢?记得我八岁那一年,我看到兰兰的天空,很美丽,我躺在暖暖的草地上开始幻想,脑子有点克制不住自己。但是我竟然觉得自己在犯罪,不应该去胡思乱想,好像想多了就不会有美好的未来。但是那时候,我真的很单纯。

后来,渐渐长大,就喜欢一个人待着,不合群。直到现在,我也不合群似的。喜欢安静的地方。一个农村娃,一个离异妈妈带着的孩子,应该不会太幸运,在童年的时候,封闭可能也是自我保护吧。


雨霖铃97090


友善是表示,你和我相处,我不会伤害你。

独来独往则是表示,我不渴求你的理解,同样,我也并不想试着接近你,理解你。

咱们两个在一个安全范围内,保持一定的距离就好了。

《甄嬛传》中的端妃,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整部剧中,她都是一个人独来独往的,带着她的侍女,参加某些在她认为,十分重要的活动。

在宫中,她没有打算和某些人做闺蜜的想法,即便对于她喜欢的皇上,她都保持了克制。

大概是她明白,爱是虚妄,皇上不可能爱她,靠得太近,反而会让人生厌。

而宫中的人,又有几个能真心的呢?她把甄嬛当成了战友,但是都没有当成朋友。

大概是因为,当年她和华妃,其实关系也不错,但是皇上与太后一起设局,彻底将她与其他人的情分剪断。

久而久之,她明白了,若是不想伤害他人,若是不想被伤害,就只能离人群远一点,只有这样,她才可以活得稍微安心,活得稍微有安全感一点。

这其实和大部分独来独往的人的选择有异曲同工之妙。

受尽了家庭、朋友、恋人、婚姻中另一半的伤害,于是只想逃。

被伤害过的人,倘若心存善念,就会变得友善一点,因为他被伤害过,知道如何不去伤害他人,当然,也知道怎么去用一点手段,就伤害他人。

此外,那些想逃的人,就会变得独来独往,因为唯有如此,他们才能让自己活得安全一点。

或许有人很幸运,不用经历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纠葛,不过至少应该试着理解一下,不是所有人都是幸运儿。

有些人的遭遇,决定了他们的选择。

当然,也有另外一些友善的独来独往的人,比如《笑傲江湖》中的风清扬。

这些人选择独来独往,有的是已经是一代大侠,不想再和这个世界纠缠。

有的人选择独来独往,则是想把自己修炼成大侠,他们为了达到更高的境界,必须有所舍弃。

舍弃人世间的关系就是最基本的,你只有不纠缠于世事,专心于自己的事业,才会不断地开拓进取。

这也是为什么古代皇帝的后宫,不是用来爱的,只是用来繁殖的。

一个人沉溺在世间的人际关系里,久而久之,就会让自己的生活一团乱麻。

只有摆脱人际关系的束缚,才能轻装上阵。

独来独往的人,有的是受够了人类的伤害,有的是受够了人类的喧嚣,有的则是为了追寻内心的脚步。

保持友善,则是一种道德,既然不能脱离人世,那就把芸芸众生视作一个人,他们不好不坏,只需要微笑对待。


林一行


我个人认为,友善是待人处事的态度,独来独往是为人处世的方式。

一个待人友善,却习惯独来独往的人,往往会是一支高情商的潜力股。



人是群居动物。待人友善很多人都能做到,可在同时有勇气脱离群体,坚持独来独往的人却不多。

我一个邻居的同事,是一名机械工程师,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平时对谁都是一副笑脸,从没和人红过脸、吵过架,说话也很谦逊客气,大家有事没事都爱找他唠上两句。但是他基本不参加各类聚会,就连大boss出面,都不一定请得动他。久而久之大家都知道他不爱参加活动。突然有一天,一个出版社找他签约,几天后他的书面世,瞬间爆红。大家知道后都惊掉了下巴,没想到一个理工男心中竟然还住着一个文艺青年。没过多久,他就被某个报社高薪挖去当了编辑。



一个待人友善却爱独来独往的人,人际关系肯定不会差,这种人的情商必然高。

首先,待人友善需要很强的包容心和耐心,亲近和睦,乐于助人,善解人意,不计较个人得失,愿意接纳别人的优缺点,不会因为一点小事和别人产生嫌隙,在处理人际关系上会给人一种温馨愉悦的感觉,让人忍不住想要亲近。

其次,保持特立独行、习惯独来独往,这是一种人生态度。与他人拉开一定的距离,给彼此留出一些空间,不但能保持住自己的一份初心,还能帮助维护好现有的人际关系。

一方面,保持思想独立、做事果断、行事低调的作风,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独来独往的人一般都会有自己特别的坚持,或坚持着一种兴趣爱好,或固守着一种独立思想,或沉醉于一门特殊技能,但又不喜欢、不擅长或疲于做表面上的社交应酬,因为与之有共同想法、共同观念的人少之又少。他们享受孤独,与自己对话,洒脱自在。

另一方面,保持好彼此的距离,就不会有三观冲突,减少不必要的矛盾。



在这浮躁不安的社会里,他们不但能妥善处理好身边的事,还能够沉下心来,远离喧嚣,做自己想做的事,做最好的自己,真好!


锦瑟韵流年


妇专委特邀心理问答专家志愿者王丽霞(头条号 王丽霞):


王丽霞,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北京懋德工作服务中心项目及行政管理组组长。

首先,友善与独来独往并不是相互排斥的概念。友善可以独来独往,友善也可以不独来独往。

独来独往有时是真的孤独,有时却也是真的洒脱,完全看当事人的真实情境而定。

无论属于哪种情况,独来独往不是错,独来独往应为一种被尊重的状态。如果有人需要独来独往,我们为什么不允许呢?

若是您被独来独往的人所吸引,很有可能,您内在也有独来独往的渴求,只是您不敢这样去做罢了。

在以往,独来独往是一种很危险的状态,因为不合群,就会被孤立;不附和别人,就会受到打击;而且独来独往有时也会给群体带来“异类”的挑战,成为众矢之的。

但现在,随着社会的变迁,人们意识的提升,人们的包容性更大,人们开始看到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与需求,人们对独来独往的接受度越来越高,甚至随着人们对自己内在的探索与追求,人们对独来独往会抱有更深的热爱。

所以,如果您认为:“友善就要合群”,或是“独来独往就是在拒绝别人”,您就会处于困惑之中。看穿自己观点的限制性并不难,静下心来即可。

友善并且合群很好,友善但独来独往也很好,因为他终究还是友善的。如果您想走近独来独往的人,那就上前去,告诉他:我很喜欢你,我想和你交往,做朋友。这是一种和谐的相处相交之道。

不过,在交友方面,最好不要去窥探别人、修正别人,否则最后受伤的肯定是自己。交友,只是去奉献出自己的真心与真情,让它成为自己的一种表达。这一句闲话,送给有缘人。

很喜欢仓央嘉措的一首诗《见与不见》,放在这里也别有味道。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

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 相爱,

寂静 欢喜。


心理卫生协会妇专委


我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人,她们待人友善却常独来独往,她们选择这样的生活方式是因为她们知道在无意义的喧闹中她们更喜欢独处的时光。


友善是她们待人接物的方法,她们喜欢用这样柔和的方式去善待身边的人。


所以她们特别有亲和力,多数人都喜欢愿意和她们来往,但这并不代表着她们愿意和多数人保持过份亲近的关系。


她们懂得避免无效社交,更注重交真正的朋友和进行有意义的交流。



她们是友善的也是智慧的,明白知事多时烦恼多,识人多时是非多,所以不陷入世间过多的纷纷扰扰。


她们尽量避免世间的喧嚣,她们更钟爱独处的时光。


叔本华说:一个人只有在独处时才能成为自己,一个人只有在独处时才是真正自由的。


这个真正的自己和真正的自由只有在一个人的时光里才有的。


独处的时光里她们可以与自己对话,可以认清自己,也可以不用取悦别人做自然又随意的自己。



于她们而言待人友善是一种修养,而喜欢独处是一种生活方式,所以你会看到友善的她们一个人的身影,其实那并不是孤独而是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