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馬之區”,穆稜縣城

穆稜縣,以穆稜河得名。“穆稜”,是“穆勒恩”、“木倫”的轉音,滿語為“馬”的意思。一說此地古為“產馬之區”,一說為“牧馬場”,意思相近。清代屬寧古塔副都統轄區。光緒初年試辦屯田,寧古塔至三岔口驛道開通後,墾民漸集,興建屯落。1903年1月11日(清光緒二十八年十二月十三日),清廷批准,設置穆稜河分防知事,隸屬綏芬廳。1909年6月2日(清宣統元年四月十五日),清廷批准,將穆稜河分防知事所轄地方改設穆稜縣,治所駐上城子(今興源鎮)。1910年1月2日(清宣統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民政司“札開”,委官試署穆稜縣。同年4月17日(清宣統二年三月初八日),知縣王榮昌“到任視事”。隸屬吉林省東南路道管轄。

“产马之区”,穆棱县城
“产马之区”,穆棱县城

(沙俄侵佔時期的穆稜城附近)

“产马之区”,穆棱县城“产马之区”,穆棱县城
“产马之区”,穆棱县城“产马之区”,穆棱县城

(日偽時期的穆稜城附近)

中華民國成立後,穆稜縣仍隸屬吉林省東南路道,1914年6月改隸依蘭道。1929年2月,撤銷道區後,由吉林省直轄。1930年4月26日,縣址遷至八面通鎮。時為三等縣,全縣總人口4.4萬餘人。東北淪陷後,初隸吉林省,1934年12月劃歸濱江省,1937年7月劃歸新設之牡丹江省管轄。1938年10月,縣址遷至穆稜街(今穆稜鎮)。1939年6月1日,將細鱗河、太平嶺和黑老婆溝、小穆河、龍山等地劃歸新設置的綏陽縣和林口縣。1943年10月後,先後隸屬東滿總省、東滿省管轄。

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2月成立穆稜縣政府,隸屬中共牡丹江地委。同年4月設置綏寧省,由綏寧省管轄,綏寧省撤銷後改由牡丹江專區管轄。1947年1月5日,將穆稜縣劃分為南、北穆稜兩縣。同年6月15日,將南穆稜縣改為穆稜縣,北穆稜縣改為穆北縣。同年10月1日,將穆北縣併入穆稜縣,縣址駐八面通,由牡丹江省直轄。1948年7月,劃歸松江省管轄。1954年8月,松、黑兩省合併後,改由黑龍江省管轄。1956年3月,改由新設立之牡丹江專區管轄。1957年1月,將梨樹鎮劃歸雞西市。1983年9月,撤銷牡丹江地區,改由牡丹江市領導。1995年3月7日,民政部批覆撤銷穆稜縣,設立穆稜市。

“產馬之區”,穆稜縣城

往期回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