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变身”记:从贫困户到小老板月入过万……

一家5口人,母亲和妻子长年生病,两个女儿正在上学,仅他一人挣钱,年年举债过日子。2014年5月,霍山县太平畈乡蔡家畈村老院子村民组万光黎被评上了在册贫困户。

贫困户“变身”记:从贫困户到小老板月入过万……

说起来这可是个苦寒人家。万光黎14岁时父亲去世,作为家中的长子,他过早地挑起了家中生活的重担,16岁时就外出打工,一边挣钱养家,一边学会了木工、玻璃工等技术活。结婚后,他一直在上海、北京等外地打工,由于要照顾多病的母亲和妻子,长年在外地和家乡之间奔波,生活过得很累、很清苦,常常愁容满面。

贫困户“变身”记:从贫困户到小老板月入过万……

被评上贫困户后,万光黎家在各级政府和帮扶单位、帮扶人的精准帮扶下,先后得到了“雨露计划”、普通高校困难新生补助、计生阳光助学、大学新生补助等教育补助近万元,大女儿顺利升入了大学,小女儿也在小学安心就读;同时获得2万元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使家中盖起了新房;家里还有两个人被评上低保,每月可以领到460元的低保金,为基本生活解除了后顾之忧。近年来,万光黎通过种植天麻、茯苓和养猪,每年还获得3000元的产业补助。

贫困户“变身”记:从贫困户到小老板月入过万……

“何不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办个企业呢?”县住建局帮扶干部舒启勇在帮扶走访时与万光黎促膝谈心,“就近创办企业一方面可以增加家庭收入,早日脱贫致富;另一方面又能更好地照顾家庭,对女儿读书,对母亲和妻子看病都有好处。”万光黎说:“办企业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只会一点技术,没有资金,没有市场,就连办理营业执照都没有门路啊。”舒启勇进一步鼓励他:“只要你愿意干,我们共同想办法。”其实,早在2018年春节期间,他就与弟弟万顷商量,利用兄弟俩在玻璃装修行业的技术技能,在霍山城关创办一家玻璃制品方面的企业。虽然有这个想法,但是一直没有机会和勇气去进一步实施。此时,正是由于帮扶人的鼓励和开导,万光黎心中创办企业的星星之火,再度熊熊燃烧起来。

贫困户“变身”记:从贫困户到小老板月入过万……


贫困户“变身”记:从贫困户到小老板月入过万……

一个月后,舒启勇又一次走进万光黎的家,虽然新房盖好已有两年了,但家中清苦的生活仍然没有改变。这一次,舒启勇主动伸出了援手:“老万,如果你想创业的话,营业执照我来帮你办理。”万光黎激动地说:“那好,我们下个月就筹划办个厂。”随后,他俩分头做着各方面的筹备。没想到的是,当舒启勇把营业执照递到万光黎面前的时候,而生产车间还没有着落。原来想,在偌大的一个县城,找几间房子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吗?但合适的场地一直没落实。舒启勇原来在县经济开发区工作,他多方联系,没过两天就找到多处场地,万光黎通过实地考察和反复比对,最终选定了一处交通条件较好又相对便宜的生产车间。

贫困户“变身”记:从贫困户到小老板月入过万……

场地有了,设备也订好了,万光黎、万顷兄弟俩联合筹款50多万元,采购了一套目前国内玻璃装修行业较先进的中空流水生产线,仅用3天时间就安装调试到位。4月30日,“太平玻璃厂”正式开业。两个月后,工厂流动资金短缺,原材料进货出现困难。而这时,霍山县住建局副局长周春宏接替舒启勇,成为万光黎的第二任帮扶人,周春宏原来分管过工业,深知办厂缺乏流动资金会给企业带来致命的伤害。于是,他连忙在第一时间内从农商行取得了5万元的小额扶贫无息贷款,帮助万光黎解决了燃眉之急。半年来,玻璃厂一直坚持“两高”生产:一是密封度高。生产全程采用“中空”机械化上片、压片、打胶,确保不漏气、不起泡。二是清洁度高。一次清洗、风干、二次清洗、上框等全套程序均使用强力设备和高水压处理,确保每一片玻璃的清洁度、光亮度和美誉度均达到理想程度。“两高”质量为他们赢得了大量“回头客”。目前,玻璃厂虽然只有4名员工,但销售收入却从每月5万、7万、10万上升到目前的13万元。中秋节前夕,周春宏给万光黎送去200元的月饼钱,并顺便了解玻璃厂的生产情况。万光黎介绍说,目前装修行业竞争激烈。周春宏老家在农村,了解到农村装修市场发展不足,就连忙鼓励万光黎多发展农村客户。随后,万光黎在原材料进货和市场开发时,坚持城乡市场统筹推进。据统计,目前总产值的30%以上来自于农村地区。

贫困户“变身”记:从贫困户到小老板月入过万……

“我家今年就能彻底脱贫啦。”万光黎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幸福笑容。望着满心欢喜的万光黎,周春宏也是一脸的高兴:“脱贫并不是唯一的目的,‘贫困村民’变身‘市民’才是共同追求的目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