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特有的龍 之-禿尾巴老李的傳說

禿尾巴老李是一條龍,是山東特有的龍。

“龍”即是人的屬相,又是中國古代人的圖騰;封建社會的帝王把自己喻為天子,是龍的化身。

龍是傳說中的動物,有青龍、白龍、黃龍、黑龍等不同顏色的龍,也有不同形狀的龍,禿尾巴老李就是一條禿尾巴龍。

禿尾巴老李的傳說,是山東各地流傳最廣的一個傳說故事,在東北地區流傳也很普遍,這與山東人“闖關東”的歷史有關。在山東省公佈的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民間文學《禿尾巴老李的傳說》赫然在冊,有申報單位威海市文登市、青島市即墨市、日照市莒縣、濰坊市諸城市四地共同擁有。

有專家認為,“禿尾巴老李的傳說”這個專題,應是山東省與黑龍江省專有的,而起源地則在山東省。作為一個流傳於整個山東省的傳說故事,在濟寧市的流傳也十分廣泛和久遠,就目前蒐集到的故事20多篇,都與濟寧的風土人情密切相關,有的被載入縣誌,有的仍在今天人們的口頭流傳……

山東特有的龍 之-禿尾巴老李的傳說

流傳於濟寧的禿尾巴老李的傳說,主要集中在汶上縣、梁山縣、嘉祥縣、曲阜市、鄒城市、市中區和任城區等地。

禿尾巴老李的來歷 傳說一年夏天,汶上縣草橋村李姓人家的妻子,晚上在自家院子裡乘涼,不想竟睡著了。睡夢中,一道閃電劃過,一條黑龍飛來,李妻被嚇醒了。她知道自己犯了女人不準露宿的大忌。此後,李妻有了身孕,十月懷胎,生下一個黑黑胖胖的男孩,屁股上竟長著一條長長的尾巴。李父本來喜悅的心情,立即變為惱羞成怒,他抓過一把菜刀,把孩子的尾巴砍了下來。孩子一聲慘叫,隨著一股青煙,升騰而去。

還有一個傳說,說禿尾巴老李的尾巴原來並不禿,因他是龍體,被龍王分封到草橋一帶管理小汶河。有一年乾隆皇帝下江南,路過小汶河,因河上沒橋,河裡沒船,乾隆大怒,要殺了帶路的嚮導。就在這時,“轟隆”一聲響,一座黑色的拱橋從河中一躍而起,乾隆順利通過了小汶河。原來這是禿尾巴老李為了救嚮導一命,用自己的身子架起的“橋”。由於大隊人馬從他身上踏過,車軲轆軋斷了他的龍尾,所以成了禿尾巴。

再一個傳說講,老李深夜幫姐姐家澆地,他把尾巴插進井裡,水就從嘴中吐出來。半夜裡,他姐夫來送吃的,他怕姐夫見了他的龍體,便提身升空,向西南方向飛去。由於他起飛匆忙,肚子裡滿滿是水,根本飛不高,尾巴拖在地上,拉出了一條小河,尾巴也就因此磨禿了。

禿尾巴老李與黑龍江 傳說龍王為了試試禿尾巴老李翻雲覆雨的本事,令他三天之內把山東淹了。老李心裡雖不情願,但又不能違抗龍王的旨意,便裝著把“淹山東”誤聽為“淹關東”,他飛到東北找了一塊人煙稀少的地方,一連下了三天大雨。龍王知道了禿尾巴老李的本領,但對他自作主張“淹關東”,十分不滿,於是派蝦兵蟹將下界捉拿老李。老李便跑到東平,藏進狀元梁顥的筆管裡,躲過了一劫。

山東特有的龍 之-禿尾巴老李的傳說

《大戰小白龍》講黑龍江原來叫白龍江,掌管這條江的是一條修煉七萬年的白龍,它為害一方,弄得老百姓四處流浪。禿尾巴老李自“淹關東”後,一直覺得愧對關東父老,當知曉白龍作害的消息後,禿尾巴老李決定為民除害。當時江邊的百姓大多是逃荒來的山東人,老李與這些老鄉們商量好,他入江鬥白龍時,如果江面上泛白,就說明白龍佔了上風,人們立即往江裡撒石灰;如果江面上泛黑,說明老李佔了上風,人們就往江裡投饅頭、大餅。這天,老李在鄉親們的歡呼吶喊聲中,縱身跳入江中,與白龍展開了生死搏鬥,大戰三天三夜,在老鄉們的幫助下,禿尾巴老李終於戰勝了白龍,從此掌管了黑龍江,黑龍江也因此得名。至到現在,黑龍江一帶若有災害,只要對著黑龍江大喊三聲“禿尾巴老李”,災害就會減輕;船過江時,船老大一定要問:“船上有山東老鄉嗎?”如果有,就開船,如果沒有就要等;遇見個穿“蠶鞋”的就會很客氣地讓上船。“蠶鞋”俗稱“牛鼻子鞋”是山東人穿的一種鞋。

流傳於梁山的傳說講:禿尾巴老李名叫李道衍,是汶上草橋人,唐朝時任遼寧總兵。當時東北水患嚴重,特別是白龍江裡有一條白龍興風作浪,禍害百姓。李總兵決心為民除害,化作一條黑龍躍入江中與白龍搏鬥,最終戰勝了白龍,由於黑龍的尾巴被白龍咬掉了,所以李總兵就無法變回人形,從此就管轄白龍江了。人們知曉後,便把白龍江改成了黑龍江。

流傳於曲阜的傳說講,老李是曲阜仙店村的,一年大旱,全村人都逃荒下了東北,老李來到黑龍江邊,吞食了一顆珠子,竟走了鴻運,做了黑龍江的大王。但老李時刻不忘家鄉,每年旱季他都要攜風帶雨回一趟曲阜,以解家鄉的旱情。

“汶上縣下薄子(冰雹)。一年一回。”這句俗話來源於一種自然現象,每年的五、六月份,汶上、梁山一帶都要下一場冰雹。傳說這是老李從東北迴來給父母上墳的原故。因東北天冷,老李是龍王離不了水,無論到那裡都要隨身帶著水和冰塊,所以從東北飛回汶上時,他身上帶的水就變成了冰雹,落了下來。

在濟寧一帶還流傳著一些禿尾巴老李與佛教、道教人物有關的的傳說,及一些故事性較強的生活故事、治水的故事。如:《扔印堵口封龍王》、《五十畝地一棵苗》、《禿尾巴老李行好事》、《買桃》等等。大多講禿尾巴老李用神奇的力量戰勝邪惡,救民於水火,或勸人向善的教訓故事。

禿尾巴老李的傳說是山東流傳極廣的一個傳說故事。

1988年2月,中國民協山東分會編印的資料集《禿尾巴老李的傳說》,收錄了一百餘篇故事,流傳地區遍及山東的煙臺、濰坊、青島、聊城、菏澤、濟寧、惠民、臨沂、棗莊等九個市。禿尾巴老李的老家分佈在山東的35處,其中真實地名24處。禿尾巴老李的叫法也有多種,有的地方稱之為“朱龍王”、“龍王馮”、“禿尾巴”,也有的地方叫“小黑龍”,或乾脆呼為“老李”。故事的內容也很豐富,有生活故事,有風物傳說,也有神話色彩濃烈的幻想故事,但主體故事基本是一致的。即其母奇異受孕、分娩、斷尾、大戰小白龍等。

禿尾巴老李的傳說,最早見於清代初期的《子不語》和《文登縣誌》,經過200多年的流傳、加工,使之成為這樣一個廣受民眾喜愛的傳說人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出刊的《黑龍江民間故事》中,也收入了一組禿尾巴老李的傳說,我們可以肯定地說,這個傳說的形成以及廣泛傳播與山東人闖關東的歷史現象有著密切的聯繫。

“闖關東”是我國近代史上一個非常獨特、影響巨大的歷史文化現象,在世界歷史上也是一次空前的移民壯舉。據史料記載,從清初到新中國成立前300多年時間裡,有2000萬山東人遷移到地域遼闊、資源豐富的東北地區,歷盡艱辛,創業謀生,成為開發東北的生力軍。這300多年的歷史,是非常悲愴的、非常有生命力的,也是非常強悍的,是一種生命的延續和自強。

民間文學是直接反映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生活願望的,禿尾巴老李到黑龍江落戶,反映出最初到東北逃荒的山東人的願望,並希望藉助家鄉神靈的力量來實現自己的願望。闖關東的山東人為了生存下去,同惡劣的自然環境鬥,與當地的土著民族鬥,《大戰小白龍》應該是當時社會現實的另類反映。人們用虛擬的神話傳說,增添山東老鄉團結合作的決心,併成為他們戰勝困難的精神支柱。人們在流傳過程中,使禿尾巴老李這一形象不斷豐滿,故事更加感人,具有了很強的生命力。

“與天鬥,與地鬥”,這種原生狀態的生存狀態,讓一輩輩的山東人在生存與尊嚴的天平上稱量著自己的血肉和靈魂。我們從《禿尾巴老李的傳說》中,可以品味出“闖關東”人的悲苦與辛酸,也展現出中華民族強大的生命力。這些傳說,是對那些紮根黑土地的山東兒女艱苦創業史的生動反映。

無論是關東人,還是山東人,團結誠信、堅韌勇敢、豪爽機智的性格特徵是一樣的,為開發東北,他們艱苦奮鬥、自強不息、銳意進取的偉大民族精神是生生不息的,一定會永遠的傳承下去。

山東特有的龍 之-禿尾巴老李的傳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