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乾隆很宠爱令妃,可为何迟迟不封她为皇后?

A陶老师1


令妃在乾隆二十二年至三十一年内先后为乾隆生育了六个孩子,由此可以看出乾隆对于她的宠爱,在这一时期内她也从妃一路跃升至皇贵妃,在皇后乌拉那拉氏惹怒乾隆后,后宫的管理大权实际都在令妃手中,她的儿子永琰后来也被立为太子。令妃死后,乾隆更是多次写诗追念她。

然而就算乾隆给了她如此的恩宠,却从来没有将她立为皇后。直到嘉庆继位后她才被追封为皇后,其谥号“孝仪皇后”更是由乾隆亲自拟定,后经加谥累谥为“孝仪恭顺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圣纯皇后”。没有立她为后,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令妃的出身。自古以来能做皇后的女子都要有一个合适的家世,尤其是在等级制度森严的清朝,更加看重皇后的出身。而根据《清史稿》的记载:“孝仪纯皇后父清泰,姓魏佳氏,隶满洲镶黄旗,官内管领。”其他史料中也都证实了这一记录,令妃家原本隶属正黄旗汉军,出身低微。

尽管后来乾隆对她进行了两次抬旗。第一次将她的娘家包衣管领改为包衣佐领,第二次更是直接把她的娘家由正黄旗包衣佐领抬入镶黄旗满洲,编为世管佐领。虽然她还是不足以被册封为皇后,乾隆的如此举动已经是相当特殊的待遇了,也算是补偿吧。

第二点就和前两任皇后有关了。乾隆的发妻孝贤皇后,与他夫妻情深。皇后自身的品行才能也是赢得了诸多人的爱戴,可惜在一次出游回京的途中,她病死船上,为了寄托哀思,乾隆不惜耗费大量人力财力将那艘船放到皇宫旁边,由此可见这件事对他的打击之深厚。

  而继后乌拉那拉氏是乾隆迫于太后的压力册封的。本来两人关系就一般,后来乌拉那拉氏殿前断发,更是让乾隆大怒不已,直接将她打入冷宫,最后她在冷宫悲愤而死。两任皇后的死去对乾隆的影响不能小视,自此他不再立后。

第三是出于对令妃的保护。储位的争夺一向残酷,乾隆对此更是深知。令妃已经生了皇子,如果他立令妃为后,也是变相向朝中传达太子的人选信息。这势必会引起其他利益集团的警觉,从而对令妃下手。

虽然永琰早就被秘密立为储君,然而令妃也是在弥留之际才被告知。她于乾隆四十年去世,直到乾隆六十九年,皇帝才正式对外公布太子人选,与此同时追封令妃为皇后。

虽然她生前没能成为皇后,但实际已经是后宫中地位最高的女人,甚至已经拥有了只有皇后才能佩戴的东珠朝珠。魏佳氏去世后,她的仪仗被增加到七十六件,就连孝贤皇后都仅有五十九件,这些都能看出皇帝对于魏佳氏的特殊。可以说,从乾隆二十年起,一直到她去世之后的二十年,她都是乾隆帝心中和后宫中最有影响力的女人。


鱼羊趣史


乾隆一生有两位皇后,第一位是宝亲王时娶的原配孝贤纯皇后富孝贤皇后富察氏。第二任继皇后:辉发那拉氏,初为娴妃。




那令妃能十年生六胎,可见乾隆对她的恩宠也是极致!却为何迟迟不立其为皇后,小编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令妃的出身

令妃出身包衣奴才,一直是侍候富察皇后的,她由小宫女一路开挂模式做到令皇贵妃已经荣宠了!但是因为出身,她没有后台没有身家背景为她说话,自然分量也不够!


其次还考虑到了富察皇后

乾隆皇帝非常喜欢这位原配妻子,富察皇后贤良淑德,深得帝心,她生的嫡子都曾秘密立储被寄予厚望。可惜都福浅命薄,皇后也因此郁郁寡欢早早的离开这个世界。这对乾隆来说打击很大,令妃曾经在前皇后跟前服侍。秉性气质和习性也继承了皇后的衣钵,在富察皇后离世后令贵妃在旁当解花语很不错,不立她为后,对富察皇后也是一种尊重吧!

再者继后辉发那拉氏被禁冷宫,没有废后

乾隆对继后挥发那拉不是很喜欢。但是她却很会讨好太后,所以在太后的督促逼迫下才立她为后的!有次南巡时不知因何事失宠,挥发那拉还自断秀发。彻底惹恼乾隆继而被打入冷宫,但没有直接废后!令贵妃便统摄六宫大事,代行皇后之职,但要立令妃为后这说不过去!不符合规矩,朝臣们不会同意、毕竟皇后之位当时还是挥发那拉的,只是打入冷宫没有直接废后,何况太后是很喜欢继后的,怎么肯同意让出身低微的令妃当皇后!

最后就是乾隆对令妃母子的一种保护

乾隆后期发现,皇后立与不立都影响不大!还能保护心爱的令妃不受伤害,在乾隆三十八年秘密立储十五阿哥,可当时继后嫡子十二阿哥永基是健在的!所以不能明目张胆的立令妃为后,这样就像昭告天下他要立永琰为太子了!那秘密立储没有意义不说,还可能再一次引起夺嫡之争!而就算没有立后,在继后被冷宫之后她就实权在握,行同皇后,统领后宫长达十年之久!在她死后乾隆皇帝在她的仪仗中增加了18件达到76件,仅比皇后的仪仗少了一件!而且她的遗物里还有只能帝后才能佩戴的东珠朝珠。足以证明乾隆对她很是宠爱!



虽然死后追封,生前也就仪式上的欠缺,她和乾隆的十五子永琰被立储即后来的嘉庆帝!影响已经远大于其他皇后妃嫔了!一生荣宠,皆圆满!


荰尒二0716


《延禧攻略》将令妃演绎的相当传奇,而历史上的魏佳氏也的确是个传奇。这位汉族女子从包衣出身奋斗成皇贵妃,为乾隆诞育了四子二女,以十年六娃的佳绩成为开枝散叶的楷模,其中一名中了头彩继任皇帝一职。只是让人疑惑的是,为何乾隆在她死后,足足等了20年才追封她为皇后呢?

先看魏佳氏的履历吧,魏贵人——令嫔——令妃——令贵妃——皇贵妃,这段升职之路仅用了20年,她被晋封为皇贵妃的时候是乾隆三十年,此时孝贤皇后已经去世,皇后那拉氏也因失宠如同废后,乾隆帝没有再立皇后,由皇贵妃代行皇后之责,统摄六宫长达十年之久。

乾隆三十八年,皇贵妃所出皇十五子永琰被秘密确立为皇储,乾隆将永琰的名字写在诏书上,密封之后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的匾额后面,此时永琰年仅13岁。

这件事乾隆按照祖制谁也不能告诉,便兴冲冲的让皇贵妃搬进了原先皇后住的寝宫。魏佳氏靠着美貌、情商、头脑和生育能力,真正走上了人生巅峰。晋升后她又为乾隆生下皇十七子,成为乾隆后宫生育子女最多的嫔妃。

然而没能等到儿子嘉庆当皇上的那天,49岁的魏佳氏就去世了,谥令懿皇贵妃。去世20年后,才被追封为孝仪纯皇后。那么,追封皇后这件事为什么要拖这么久呢?

想来,不外乎三个原因。

【出身太低】

乾隆虽然是个当家的,但他还有个家长,就是当时还健在的皇太后。皇太后还活着,她可以认同魏佳氏成为后宫地位最高的皇贵妃,但她不会允许包衣出身的女子成为正宫皇后的,何况还是汉妃。

但在乾隆心中,他已经把魏佳氏当成皇后一般对待了,他准许她佩戴只有皇后才能用的东珠朝珠,并且封她的大女儿为固伦公主,要知道“固伦”封号只有皇后的女儿才能得到。

【保密政策】

由于九子夺嫡事件太过惨烈,康熙两次废太子后,尝试密建皇储,此制度由儿子雍正大力推广,并正式废弃公开建储制。密建皇储与公开建储相比较,避免了皇子之间为夺取皇位而发生的残酷争斗,有稳定政局的作用。

虽然乾隆已经确定了太子人选,但如果魏佳氏刚去世就追封为皇后,她的儿子自然就成了嫡子,太子人选便成了公开的秘密,没了保密的意义。换个角度来看,不追封,对准太子来说也是一种保护。

【越制弥补】

为了弥补不能将魏佳氏立即封为皇后的遗憾,乾隆在她病逝后做了不少越制的事情。

按清朝祖制,皇后丧礼仪仗有77件,皇贵妃丧礼仪仗有58件,乾隆下旨将魏佳氏丧仪仪仗增加了18件,即76件,仅比皇后少1件。乾隆在纪念魏佳氏的挽诗中称她为“兰宫领袖”并将她葬入地宫,安置在自己棺位的右侧,这个位置的地位仅次于他的原配孝贤皇后。

乾隆六十年,乾隆正式宣布退位,并宣布魏佳氏的儿子永琰是皇太子,即后来的嘉庆帝。这时距离魏佳氏去世已有20年,直到这时乾隆才亲自追封她为孝仪皇后。


地图帝


因为乾隆一直没有对外表示立皇十五子永琰为皇太子。

清朝立储君遵循“立嫡”制度。乾隆六十年才确立皇十五子永琰为皇太子,为凸显“立嫡”原则,加上后宫一直无主,自然追封其母令懿皇贵妃为孝仪纯皇后。这时距离她逝世已经过去二十年。

令妃在世时,虽然不是皇后身份,但代行皇后事宜。

乾隆第二任皇后那拉氏因“发疯断发”,被收回皇后册宝。同时,令妃册封为令皇贵妃,统摄六宫之事,代行皇后之责。

据悉,乾隆原本要册封令妃为后,因为崇庆皇太后的阻拦,原因估计是令妃的汉人身份。因此令妃最终只是皇贵妃的身份,直到永琰被立为皇太子。


五味社


乾隆和令妃的恩爱故事,在很多清宫剧里面都被演绎过。这样的题材,观众们也喜欢看,导演也喜欢拍,而且每次拍出来,收视率都挺高的。其实从很多古书中就可以找到线索,当年乾隆和魏佳氏的感情确实很好,魏佳氏后来也成了皇上最宠爱的女人。

魏佳氏从一个身份平平的宫女,后来坐到了妃的位子,给皇上生儿育女,很受乾隆宠爱。在很多人看来,魏佳氏的一生还是非常幸福的,毕竟后宫里很多女人,一直等到老、等到死,皇上也不曾理睬过她们。可是现实中的令妃,真的像电视中的那么幸福吗?令妃的晋升速度是比较快的,她入宫之后被封为贵人,就在同年就升到了嫔的级别,三年之后成为妃,一年之后又成了贵妃。而且刚成贵妃没多久,就诞下了永琰。

诞下皇子之后,她被封为皇贵妃,她的儿子后来也被秘密的立为储君。在她去世后,又被追封为皇后。如此看来,她的一生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了。除了永琰之外,她还育有两子两女,可见皇上对她的宠爱程度。不过,也因为她生的孩子太多了,所以导致她血气双亏最后不满50岁就去世了。

清朝到了后来,尤其是传到溥仪那一代,时局早已混乱不堪。那时候出现了很多军阀,这些军阀仗着自己手里有点人,就到处作乱。当时的孙殿英,为了盗取财物,就把心思打到了乾隆的皇陵上面。最后他派人偷盗了乾隆的皇陵。在盗墓的时候,人们发现,乾隆是和其他几位妃子一起陪葬的。但是除了魏佳氏以外,其他几位妃子包括乾隆的尸首,早已腐朽得只剩白骨,可是魏佳氏的遗体却保存得很好。她穿着黄袍,面目清晰可辨,在那样的气候环境下,想将遗体保存完好是很难的。

后来专家重新发掘乾隆皇陵的时候,才解开了谜底。经过专家检测,发现令妃的遗体内有大量水银,大家猜测,皇帝之所以这样子处理令妃的遗体,就是因为希望令妃能保持容颜不老,让他死后还可以经常看见她生前的模样,所以就用了这种方法。具体的原因已经无从得知了。但他的这种方法,被很多人批评为"自私"。专家还发现,与他合葬的都是他最宠爱的女人,可是这些女人寿命都不长,而平时不怎么受宠的妃子,却都活得比较长寿,这中间究竟还有什么内情?


智在三国


乾隆共册封过两个皇后:孝贤皇后富察氏和皇后乌拉那拉氏。

还有个孝仪皇后魏佳氏,就是令妃,在她死后,她儿子嘉庆登基之后,她被追封为皇后。



一、乾隆第一位皇后,孝贤皇后富察氏。

她是乾隆最宠爱的女人,乾隆一生中唯一以妻子看待的人。

富察氏嫁给乾隆比较早了,乾隆尚未受封宝亲王之前,富察氏便成为了他的嫡福晋。她生活简朴,“平居以通草绒花为饰,不御珠翠。

富察氏识大体,有头脑,是弘历的贤内助,“岁时以鹿羔沴毧制为荷包进上,仿先世关外遗制,示不忘本也。”。如此好的皇后,乾隆也对她非常的宠信。

但她很早就去世了,“(乾隆)十三年,从上东巡,还跸,三月乙未,后崩於德州舟次,年三十七。”

孝贤皇后之死,令乾隆十分沮丧和悲痛,从此后性情大变。

在孝贤皇后的丧礼上,一向和气宽仁的乾隆锱铢必较,吹毛求疵,对办理丧事的群臣大发雷霆,为丧礼中一些细节做得不如他意,处罚了很多人。由于大阿哥和三阿哥的悲痛程度达不到乾隆的要求,乾隆一怒之下,下旨剥夺了他们继承皇位的权利:“

伊等俱系朕所生之子,似此不识大体,朕但深引愧而已,尚有何说,此二人断不可承继大统!”

乾隆作过一首《述悲赋》感悼亡妻:

易何以首乾坤?

诗何以首关雎?

惟人伦之伊始,

固天俪之与齐。

所以,乾隆原本也是个情深意重的暖男。孝贤皇后死后,乾隆的性格才逐渐易怒和粗暴。



二、乾隆第二位皇后乌拉那拉氏

这是乾隆的冤孽。

清朝历代皇后都有谥号,但这位乌拉那皇后却没有尊谥,丧仪是降为皇贵妃的规格办理的,乾隆对她深恨之。

“(乾隆)三十年,从上南巡,至杭州,忤上旨,后剪发,上益不怿,令后先还京师。三十一年七月甲午,崩。上方幸木兰,命丧仪视皇贵妃。自是遂不复立皇后。”

两口子可能是发生了争执,皇后把头发剪了,引起乾隆的震怒。

这一点上,乾隆比我强,我老婆屡次改换发型,我都只敢表示支持,还必须赞美。

这事乾隆记恨了一辈子,乌拉那拉氏去世十二年后,乾隆仍然愤愤,“孝贤皇后崩逝时,因那拉氏本系朕青宫时,皇考所赐之侧室福晋,位次相当,遂奏闻圣母皇太后,册为皇贵妃,摄六宫事。又越三年,乃册立为后。其后自获过愆,朕仍优容如故,乃至自行翦发,则国俗所最忌者,而彼竟悍然不顾。”

至于吗?女人换个短发就把他气成这样了,鼠肚鸡肠。

剪发事件后,乾隆遣送皇后回京,乌拉那氏第二年就去世了。



三、乾隆第三位皇后(追封),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乾隆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内管领清泰女。事高宗为贵人。封令嫔,累进令贵妃。乾隆二十五年十月丁丑,仁宗生。三十年,进令皇贵妃。四十年正月丁丑,薨,年四十九。谥曰令懿皇贵妃,葬胜水峪。六十年,仁宗立为皇太子,命册赠孝仪皇后。嘉庆、道光累加谥,曰孝仪恭顺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圣纯皇后。

后家魏氏,本汉军,入满洲旗,改魏佳氏。子四:永璐,殇;仁宗;永璘;其一殇,未命名。女二,下嫁拉旺多尔济、札兰泰。

令妃本是汉人,父亲内管领魏清泰,属正黄旗汉军旗包衣。娘家身世比较低微,即非世家,也非官宦。因令妃受宠,破格抬入镶黄旗,改姓魏佳氏。

在等级森严的清朝后宫,一个汉族女子能做到皇贵妃,已经相当厉害了。

魏佳氏的晋升之路:包衣>>>>宫女>>>>贵人>>>>令嫔>>>>令妃>>>>令贵妃>>>皇贵妃>>>>令懿皇贵妃>>>>孝仪皇后。



乾隆十年的正月,魏佳氏便被封为贵人,此时她年仅十九岁,入宫不过六年。同年十一月,她又被封为嫔,位列三嫔。

“如圭如璋,令闻令望”――《诗经•大雅》

令,美好的意思。

晋封为令嫔时,魏佳氏已列众嫔之首,排在舒嫔叶赫那拉氏之前,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极大的荣宠。

此后,她的人生便一路开挂:

乾隆十三年,晋为令妃,

乾隆二十四年,晋为令贵妃,

乾隆三十年时,成为皇贵妃。

在当时,皇贵妃这个位置是虚而不设的,一般情况下,皇后若在世,不设皇贵妃。如果设皇贵妃,那就是皇后失宠,或将被废,后宫巨变。

乾隆要晋升魏佳氏为皇贵妃,乌拉那皇后还活着,当然不高兴了。这说明乌拉那的儿子永基地位岌岌可危。

三十年,从上南巡,至杭州,忤上旨,后剪发,上益不怿,令后先还京师。三十一年七月甲午,崩。 ”

清宫习俗,只有皇太后、皇帝驾崩时,皇后才可以剪发,乌喇那拉氏这一行为显然是大不敬。究其原因,应该与乾隆要晋封魏佳氏为皇贵妃有很大原因。



从此,魏佳氏代行皇后之责,以皇贵妃之尊统摄六宫之事,成为后宫地位最尊贵的人。

可是,在魏佳氏代行皇后之责的10年里,乾隆都没有把她立为皇后。

乾隆迟迟不肯重新立后是有原因的。

一、令妃出身低微,最早是先皇后富察氏的宫女。宫女做皇后,不但降低了富察氏皇后的名誉,也会降低乾隆的名誉。乾隆对于自己声名非常看重和珍惜,当然首先考虑自己的光芒。

二、雍正以后,皇室施行秘密立储。立皇后就等于是明明白白地诏告天下立储了。诸皇子猜忌,马上会成为众矢之的,不立魏佳氏为皇后,是对其母子的保护。

三、魏佳氏是汉人,虽入旗,但终为汉族血统。若立为皇后,是对清皇室规制的巅覆。

四、魏佳氏家族势力太过单薄,根基太浅,没有强大的背景。如果立她为后,发生政治争斗,家族毫无抵抗政治风暴的能力。

魏佳氏有生之年,最终没有等来封后的那一天。乾隆四十年正月,薨,终年四十九岁。谥曰令懿皇贵妃。



乾隆六十年,嘉庆立为皇太子,命册赠魏佳氏为孝仪皇后。嘉庆、道光累加谥,曰孝仪恭顺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圣纯皇后


馋嘴肥猫铲史官


令妃出身低微,是汉军包衣出身,入宫后只是个小小的宫女,虽然十年生六胎,包括后来的嘉庆帝,但是乾隆也不敢违背祖训触怒大臣封其皇后。更何况封其皇后必然引起皇子之间的夺嫡大战,政局动荡在所难免,这是乾隆所不愿意看到的。


非常道毕延河


皇后是后宫之主,是帮皇帝治理天下的一部分。家不安宁何以治天下?可见皇后的重要性。常言说的好:三个女人一台戏,能够母仪天下,让众多的后宫佳丽心悦臣服,不是谁都当得了的。做为明君的乾隆虽然宠爱令妃,但他深知以令妃的仁爱随和是远远领导不了后宫的。当皇后的人不一定是皇上的最爱,而皇上最爱的人却不一定当得了皇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