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華經驗”成太原市創城標杆 老巷換新顏 舊小區變幸福院


“興華經驗”成太原市創城標杆 老巷換新顏 舊小區變幸福院


“興華經驗”成太原市創城標杆 老巷換新顏 舊小區變幸福院


“興華經驗”成太原市創城標杆 老巷換新顏 舊小區變幸福院


“興華經驗”成太原市創城標杆 老巷換新顏 舊小區變幸福院


背街小巷裡,嶄新的門頭牌匾整齊規範、新繪的文化牆面乾淨漂亮、懸空的電線電纜全部入地、新鋪設的道路暢通無阻;老舊小區坡道樓終於變樣了,樓道粉飾一新、庭院插綠硬化、外牆節能環保……目前,萬柏林區興華街道彭西一巷等背街小巷、坡道樓等老舊小區經過高標準整治後,面貌煥然一新。

生活環境的改善,讓百姓真實受惠,成了大傢伙茶餘飯後最樂意分享的談資。

在創城行動中,興華街道從最薄弱的環節入手,從最關鍵的問題突破,以集中整治帶動長效管理,轄區城市環境面貌得到了全面提升和改善,“興華經驗”在整個太原市成為文明城市創建的標杆和創城標準。

“興華經驗”的主要內容:

先摸清問題存在瞭解百姓所需,發動和依靠群眾,從小到大逐步組織隊伍,然後開展工作;不等不靠,主動出擊,堅持困難不上交,就地解決;再集中地和系統地進行問題分析,做到有的放矢;最後堅持各項工作以提高人民幸福感、獲得感為原則,進行組織建設。

背街小巷改造讓“裡子”也有顏值

商店招牌統一了、停車秩序規範了、路面乾淨整潔了、居民生活更加舒心了……12月7日上午,山西晚報記者來到彭西一巷,發現小巷“顏值”有了明顯提升,為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獲得感和幸福感。

彭西一巷東起千峰北路,西至和平北路,全長750米,和不少老舊小街巷一樣,近些年,“小巷病”成了困擾周邊居民的一件煩心事。萬柏林街道辦事處城中村彭村整村拆除、興華街道辦事處“三化”工程拆除沿街違章建築並對兩側居民小區圍牆修繕後,對彭西一巷的整體大修顯得尤為重要。

長期以來,由於駐地單位和彭西一巷的維修施工方達成的協議,路兩側各建有一排臨建門面房用於出租,這些門面房佔據了整個道路寬度的三分之一,嚴重影響道路通暢。其中一間門面房租給個體戶開設液化氣站,旁邊就是經常使用明火的飯店。還有一間門面房被用來辦起了洗車行,洗車廢水直接排到路面上,每年冬天結冰打滑的情況嚴重。

創城工作中,千峰北路社區居委會敢於向老大難問題“開刀”,社區工作人員多次上門與駐地單位協調,反覆做工作,用為民辦實事的真誠和執著,換來了各方的理解和配合,彭西一巷42間門面房全部拆除,拆除面積約1500平方米。

“這條我走了多年的老街巷最近煥然一新,沉積多年的垃圾也被清空了,沿街牆面粉刷一新,整條街亮堂起來了。咱城市的‘裡子’越來越靚了!”家住彭西一巷的李阿姨向山西晚報記者說道,之前緊挨南排洪溝的兩間違建門面房,不但影響市容而且形成極大的汛期安全隱患,整治後,這兩間違建門面房被徹底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個街頭小遊園,成為居民乘涼、遛彎的好去處。

興華街道黨工委副書記呂海亮說道,雙擁路與漪汾街交會處的西北角,也新建了一處小遊園,有亭子、有坐椅、有噴泉。之前,那裡是荒廢的工地,曾堆滿了建築垃圾,一颳風時總會大量揚塵。經過改造,這裡變成了小遊園,面貌徹底改變,成了附近居民最愛來的地方。東北角之前是一處違建的小麵館,今年年初,萬柏林區實施“三化工程”時,對這個違建進行了徹底拆除,將那裡打造成了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代新人等內容的“公益牆”,既美觀又大方。

談到背街小巷的變化,居民張麗敏說道,其實最大的變化是附近居民開始主動保護環境,誰都不好意思做出破壞環境衛生的行為,現在一天下來也看不到多少垃圾了,百姓的自覺意識也在提升。

從老舊小區變成幸福小院 為城市溫暖“+1度”

竹杏社區坡道樓原本是一個沒有物業管理的老舊小區,環境可想而知。如今,小區面貌煥然一新變成了幸福小院,一有空閒,張大媽就會帶著孫子在小區的院子裡,跑跑步,健健身,聊聊天。

“小區由於年久失修,樓座外牆牆皮脫落嚴重,隨時都有掉下來的危險。”張大媽向山西晚報記者講述改造前小區的狀況,之前樓院滿是違章建築,雨天道路泥濘且積水嚴重,下雨比較大的那幾天,晚上都不敢睡覺,樓院內私搭亂建、住戶自建飄窗、破窗開店等擠得空間狹窄,消防通道受阻,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

山西晚報記者瞭解到,坡道樓位於千峰北路116號,建成於1992年,共9層,由太鋼和散裝水泥辦共同承建,因為樓內沒有電梯,居民上下樓梯被設計成坡道而得名,1995年入住,現有居民76戶。由於多年無物業管理,公共服務設施年久失修,與附近的高樓、周邊同期既有節能改造建築相比,這棟樓房明顯陳舊且違建多,居民怨聲載道。

自萬柏林區開展“三化”工程和“創城”工作以來,竹杏社區在興華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的領導下,以“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屬地管理、問題導向、基層自治、社會參與”為原則,對坡道樓進行全面徹底的美化、亮化、精細化改造。興華街道在小區內張貼了溫馨通知,並懸掛條幅,全方位廣泛宣傳,希望每個住戶參與其中,共同將坡道樓打造成為環境優美的示範樓。與此同時,竹杏社區黨支部書記高素琴帶領社區幹部、居民代表,多次前往產權單位協商,與之達成共識,在坡道樓率先進行了拆違整治。隨後,又對多個違建住戶逐戶進行上門走訪動員,耐心勸說。

2018年4月14日,13處210平方米違建被徹底拆除,坡道樓三化工程打造就此拉開序幕。4月19日上午,在太原市萬柏林區竹杏小區坡道樓前面,興華街道辦事處的工作人員動用工程機械,將圍著這座居民樓各家自建的一圈違章建築全部拆除。

物業自治居民自己當“管家”

空中約5000米網線全部落地;鋪設節能保溫3300平方米;76戶居民的電錶實現了一戶一表改裝;樓道懸掛18塊講文明、樹新風展板;安裝14個戶外太陽能景觀燈……通過小區綠化、亮化、拆除違建等綜合整治後的坡道樓以全新姿態迴歸,短短五個月的時間,坡道樓舊貌換新顏,完成了華麗的轉身,成為興華南小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也成為竹杏社區創城的示範樓院。

“三化”工程的勝利成果來之不易,如何建立長效機制,讓“三化”成果保持長效呢?7月2日,在竹杏社區黨支部書記高素琴的主持下,召開“坡道樓居民代表議事會”,成立了坡道樓管委會,選出樓長、管理員、樓層長,對小區進行居民自治,居民代表監督管委會的工作。小區今後的管理,完全是居民代表根據小區的實際情況來確定,每個居民都能提出建議,也都能監督管委會的工作,真正實現了居民做主。

就在坡道樓管委會剛成立第二天,管委會黨員、樓長趙師傅就帶領樓層長及熱心居民對樓院內一廢井進行填平,將堵塞的雨水井進行自行掏挖,並重新安裝雨水井,保證雨季雨水通暢。成立後的第三天,趙師傅再次帶領黨員、樓層長對地下室多年堆放雜物進行清理,共商共治的局面逐步形成。管委會陸續制定了《坡道樓管委會職責》《坡道樓自治公約》等守則,經過兩個多月的運轉,坡道樓實現了自我組織、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良好局面。

“坡道樓昔日髒亂差,今日換新顏,居民生活在乾淨、整潔、有序的小區裡,共享創建文明城市帶來的幸福生活。”高素琴說道,“創城”工作不是一勞永逸的事,不僅要打攻堅戰,還要打持久戰,“創城”工作是“文明”的新起點,“創城”永遠在路上。

在創城行動中,興華街道以“三化工程”為載體,從最薄弱的環節入手,從最關鍵的問題突破,以“一街四路一片區”,即漪汾街、文興路、和平北路、千峰北路、濱河西路和漪汾苑片區重點整治帶動全面改善,以集中整治帶動長效管理,轄區城市環境面貌得到了全面提升和改善,“興華經驗”在萬柏林區乃至整個太原市創城中,成為大家心目中的標杆。

“心裡懂居民所需,比嘴上說愛居民更重要,居民的開心,就是我的快樂!”這是興華街道辦事處主任劉莉常說的話,也是每個基層黨員幹部的心聲。

自“三化”工程、“創城”工作開展以來,萬柏林區興華街道辦事處以“三個一切”為理念,以“四個一樣”為原則,以“九種幹法”為舉措,推進各項工作全面開展,最終總結出了“興華經驗”。“興華經驗”的主要內容是先摸清問題存在瞭解百姓所需,發動和依靠群眾,從小到大逐步組織隊伍,然後開展工作。不等不靠,主動出擊,堅持困難不上交,就地解決。再集中地和系統地進行問題分析,做到有的放矢,最後堅持各項工作以提高人民幸福感、獲得感為原則,進行組織建設。

“三化工程”中,興華街道共拆除違建22000餘平方米,整治違規廣告牌匾216塊4100餘平方米,規範門頭牌匾124處,立面粉飾30000餘平方米,清除衛生死角107個,取締佔道經營270處,伸舌頭經營92處,清理積存垃圾19000餘立方,增綠5000餘平方米,環境更加整潔有序、優美靚麗。集中對20個老舊小區開展整治,截至目前17個小區基本完成整治,重點打造了千峰北路2號院泰安小區、坡道樓兩個老舊小區示範點,市民幸福感、獲得感不斷增強。

集貿市場亂象整治方面,聯合食藥、工商等部門對興華南小區便民綜合市場開展文明城市創建工作進行檢查督導,重點對市場在基礎設施、環境衛生、經營秩序、創城宣傳氛圍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建立清單,對照標準逐項整改。對市場商戶亮證經營、場所環境衛生、防塵防蟲設施、索證索票、添加劑使用情況等進行抽查,核查76家商鋪經營證件,對市場內破損道路進行鋪設整修,統一製作了門頭牌匾,整治未亮證經營、食品貯存未隔牆離地、防塵防蟲降溫設施不足等問題12項,促進市場環境衛生整潔、經營文明有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