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河鲜中的极品——江团记

泸州河鲜中的极品——江团记

泸州河鲜中的极品——江团记

正宗泸州河鲜江团

我曾经写过两篇关于泸州河鲜的文章,今天将还将继续给大家介绍泸州河鲜中的一尾极品——江团鱼,这次对为什么要介绍它呢?一来是它在河鲜里虽然不是稀有但是确实精贵,二来它的来历还有文化内涵,连大吃客苏东坡都对它赞不绝口,你要有兴趣就可以接着往下看。

我们泸州人对同一天河鲜的叫法多种多样,江团比较普及,另外还有一个有趣的名字叫:“肥坨”。

其实对从事专业渔业研究的人士来说,他是有其学名的——长吻鮠。

其属鲶形目,鲿科,鮠属,又名鮰鱼。

它的分布除了主要在我们泸州川江流域,据说在我国东部的辽河、淮河、闽江至珠江等水系及朝鲜西部也有一定分部,不过还是主要以长江水系为主。泸州自古占据两江优势,长江和沱江鱼类资源丰富的程度让人咂舌。而这个江团也算是长江里比较名贵的品种了。

刚刚说到江团在泸州还有名字叫“肥坨”,而其他地方叫法又各有不同,比如上海称它“鮰老鼠”、四川大多数地方名“江团”,贵州则唤之为“习鱼”。湖北石首又叫“石首鮰鱼”。

你仔细看看江团鱼样子,体较长,嘴巴像锥形,向前显著地突出。口下位,像一弯新月,嘴唇肥厚,眼睛很小,相当具有喜感。它的须一般4对,细小。而且无鳞,背鳍及胸鳍的硬刺后缘有锯齿,脂鳍肥厚,尾鳍深分叉。体色粉红,背部稍带灰色,腹部白色,鳍为灰黑色。

它肌肤粉嫩略微发白,因为无鳞显得很光滑,我总觉得它有点像河豚呢?

据说我们四川文豪苏东坡大学士,作为一个资深的吃客,曾经经家乡眉山自岷江乘船入长江,途经湖北石首城区,就吃了期盼已久的石首鮰鱼即江团,第一次听到的石首当地人唱的民谣:“鮰鱼石首有,名字叫石首,白天栖石洞,晚上戏回流”,苏东坡也诗兴大发,当即做了一首诗:

粉红石首仍无骨,雪白河豚不药人。

寄语天公与河伯,何妨乞与水精鳞。

苏东坡认为这个粉红石首对比雪白河豚更好看、好吃、而且没什么骨头刺、不药人(就是不像河豚有毒)。而这首鮰鱼诗就是也算的大学士苏东坡给江团留名传说的佳作了。不过可惜的是,我们的苏大学士不知道自己家乡的蜀南泸州城就有这个鱼,要不然,他老人家就不用漂泊这么远了。而且说实话哈,资格的江团还是川江泸州的江团,水质养育,比其他如石首来说的就要好的多,异地的泥沙味道太重了。所以这也算苏大学士吃上面的一点损失,不然就该写江阳肥坨王了哈哈。笔者不懂吟诗作对,但是突然想不如给泸州江团也做一首,权当游戏好玩,来结束今天这篇短文,另外下面附录今日老爹购得制作出来的江团鱼图片,让大家饱饱眼福,多多关注点赞转发吧。

泸州江团戏作

江阳有鱼名肥坨,肌肤粉嫩眼滑稽。

无鳞骨稀肉质鲜,河鲜一绝动神仙。

别走开哦,图片彩蛋立即奉上

泸州河鲜中的极品——江团记
泸州河鲜中的极品——江团记
泸州河鲜中的极品——江团记
泸州河鲜中的极品——江团记
泸州河鲜中的极品——江团记
泸州河鲜中的极品——江团记
泸州河鲜中的极品——江团记
泸州河鲜中的极品——江团记
泸州河鲜中的极品——江团记
泸州河鲜中的极品——江团记
泸州河鲜中的极品——江团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