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巴中全域旅遊“康養”金字招牌

巴中人民政府

擦亮巴中全域旅遊“康養”金字招牌

光霧山紅葉

茂盛的森林中,一條小路向前方延伸,踩在鵝卵石路面上,享受著足底按摩,好不舒坦;接著,一段用樹樁鋪就的路面呈現在面前,截面染上了青色苔痕,就像一幅徐徐鋪展的畫卷……這條長達三公里的小路,是位於光霧山大壩景區的一個新晉“網紅景點”,被網友們稱為四川最美的森林康養步道。

巴中素有“川東北氧吧”之稱。改革開放40年來,幾代巴中人不懈努力,守護家鄉的青山綠水。今日巴中,森林覆蓋率62.1%,人與森林和諧共處,森林康養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巴中的好山好水淌出了“綠色財富”。

護好綠

“砍樹人”變成“種樹人”

魏家壩林場位於南江縣北部,地處秦嶺南坡米倉山南麓。1982年,閆忠海來到這裡當起了伐木工人,那時,魏家壩林場叫南江伐木廠。“四五個職工一起上山,平均每人每天要砍2—3立方米木材,然後再把砍伐的木材運下山。”閆忠海回憶,“有時十天半個月都回不了家,就住在山裡,但是靠著賣木材,收入還不錯。”

1997年,19歲的景祥俊中專畢業,來到通江鐵廠河林場,成為一名護林員。此時,距離“天保工程”正式啟動還有一年。

擦亮巴中全域旅遊“康養”金字招牌

鐵廠河森林保護區

與許多需要砍樹的老護林員不同,景祥俊的工作內容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轉變——植樹。1998年,“天保工程”從四川開始試點,林區大面積推進森林撫育。她扛著鋤頭揹著揹簍,參與了共計64萬餘棵樹木的種植工作。

2000年,魏家壩林場正式啟動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閆忠海等“伐木工”放下手中的斧鋸,由“砍樹人”變成了“種樹人”“護林人”。經過18年的天然林保護工程的建設,林場的鬱閉度由本世紀初的0.6%上升為0.8%。林場共計經營管理森林資源16.2萬多畝,森林覆蓋率達99%。

在鐵廠河林場,景祥俊栽種的第一批樹苗,如今胸徑已近30釐米了。

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我市森林覆蓋率達到62.1%,活立木蓄積2000餘萬立方米,有森林植物800餘種、木本植物600餘種。

用好綠

擦亮“康養”金字招牌

我市森林覆蓋率接近全國平均水平的3倍、四川平均水平的2倍,是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如何讓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2016年,市政府出臺《關於大力發展森林康養產業的意見》《巴中市森林康養產業發展總體規劃(2016-2025年)》,提出要大力發展養生等休閒度假旅遊、養老旅遊、中醫藥健康旅遊。森林康養就此寫入巴中發展篇章。

去年10月,我市成功創建為國家森林城市,生態成為巴中發展的最大潛力,為森林康養產業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資源條件,很多遊客正是為此前來。

擦亮巴中全域旅遊“康養”金字招牌

唱歌石林

劉先生是重慶人,患有哮喘,常來通江縣唱歌鄉森林康養基地度假。他說:“重慶市區的空氣不太好,為了有個好身體,一年中我會在這裡待上7個月左右。”

“鎮龍山空氣清新怡人,特色農產品多,是理想的休養之地。”達州的退休居民王強每年都要上山十餘次。他說,達州離平昌很近,非常適合在節假日前往。隨著森林康養的不斷髮展,森林太極、瑜伽體驗、休閒徒步及特殊護理養老等森林康養產業越來越多,很適合退休老人常住。

如今,到南江光霧山,通江唱歌鄉、空山等地“洗洗肺”,已成為一種時尚。

擦亮巴中全域旅遊“康養”金字招牌

空山天盆

為推動全域旅遊奮力突破,我市編制了《巴中市全域旅遊規劃(2018-2035年)》,將森林康養作為全市旅遊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突破重點,提出打造醫療、運動、教育藝術、養老四大森林康養產品體系,擦亮全域旅遊中“康養”金字招牌。

張兵在南江光霧山景區開農家樂,“以前紅葉節期間遊客多,但平時寥寥無幾。隨著森林康養的興起,光霧山景區軟硬件升級,留下來常住的人更多了。”張兵說,他的收入也水漲船高。

通江縣空山鎮龍池村也搭上了森林康養的快車吃上了“旅遊飯”。村民何強以前主要銷售農特產品,現在他辦起了農家樂。去年,靠著農家樂和銷售農特產品,有3萬多元的淨收入。嚐到森林康養的甜頭,龍池村開辦了20家農家樂,部分村民依靠發展旅遊走上了脫貧路。

今年上半年,我市推出森林康養精品線路14條,實現森林康養收入31億元,接待遊客790萬人次,森林康養已逐漸成為我市林業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新動力。

秦巴美好江山,攜手與您共創美好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