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瑗谋反被杀后,李世民把他貌美的姬妾据为己有,但后来又把她放回家了,这是为什么?

微影悼红


庐江王李瑗意图谋反被王君廓杀死后,女眷被没入宫中为奴,其中李瑗有一个貌美姬妾,被李世民带在身边,但因为守侍中王珪的一番话,李世民竟面带笑容的将美人送回了她的娘家,这又是为什么呢?

李瑗是唐高祖李渊的堂侄,资质平平,但架不住是李唐宗室,626年做了幽州都督,李渊怕自己这个堂侄太过懦弱,镇不住场子,就把王君廓派去辅佐他,王君廓这个人在隋唐时期实在算不上什么英雄好汉,惯会反复无常,还阴险狡诈。而李瑗却很看重王君廓,两人还结成了儿女亲家。

当时朝中局势很是紧张,李建成和李世民正在夺权,而李瑗是支持太子李建成的,属于太子党。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被杀,朝廷派通事舍人崔敦礼去幽州召李瑗进京。李瑗很害怕,就和王君廓商量该怎么办,而那时候的王君廓已经在算计李瑗,想捉拿李瑗,立一大功好谋个好前程,于是王君廓就给李瑗分析了一下形势,然后建议李瑗起事。

李瑗先把崔敦礼给囚禁了,然后严刑逼问其京中的机密,崔敦礼自然是不该说的一概不说。后来李瑗召集兵马预备起事,王利涉建议李瑗召集窦建德的旧部和联络突厥,又建议李瑗除掉反复无常的王君廓,正当李瑗犹豫的档口,王君廓行动了,先是杀死了王利涉,告诉众人李瑗和王利涉密谋反抗朝廷,这可是大罪,大家纷纷跟随王君廓讨伐反贼。王君廓带领大家又放出了被关押的崔敦礼,这个时候李瑗才知道王君廓的阴谋,但已经为时已晚,李瑗的部下都被王君廓的几句话吓得逃跑了。最终王君廓勒死了李瑗。将他的头颅带回了京城,朝廷下令将李瑗贬为庶人,女眷没入宫中为奴。

李世民即位后,将魏征、王珪等东宫旧臣召回,入朝为官。628年12月的一天,李世民正是闲来无事,就和刚刚成为守侍中的王珪闲聊,当时正好有美人在侧服侍,李世民指着美人说:“她原本是庐江王李瑗的姬妾,李瑗将她的丈夫杀死后将她占为己有。”王珪听完离开座位对李世民说:“陛下认为李瑗这样做是对还是错呢?”李世民诧异的说:“ 能干出杀人夺妻这样的事,你怎么还问是对是错呢?”

王珪不紧不慢的说:“曾经齐桓公知道郭公之所以灭亡是因为郭公喜欢听良言却不用良言,而齐桓公本人则不喜欢听良言,管仲认为齐桓公和郭公没有什么区别。现在这个美人留在陛下身边服侍,臣因此觉得陛下是从心里认为李瑗是对的。”李世民听后很高兴,然后就把美人打发回了娘家。

李世民的后宫不缺女人,所以没有必要为了一个美人让自己身上沾了污点。我们都知道魏征喜欢向李世民进谏,其实同为原东宫旧臣的王珪也同样常常进谏,王珪尤其注重礼仪规制,凡是不合礼的他都会向李世民进谏。


萧晓四姑娘


庐江王姬没有被李世民送走,说她被送走了这应该是唐朝中期以后史料对唐太宗的美化。

关于美人的去向史书记载有点分歧。

唐朝吴兢的作品《贞观政要》里记载李世民送走了美人,但《旧唐书》里记载他还是舍不得,“太宗虽不出此美人,而甚重其言”。《贞观政要》是唐人歌颂赞美“贞观之治”,将贞观君臣言行作为后世统治者的借鉴榜样之作品,为尊者讳是有可能的。而《旧唐书》初唐部分主要史源来自唐朝实录和国史,应当更为可信。


美映椒房


震撼到了,这个问题居然被人以文章的形式回答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