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冠军的新兵之路,从“闫不服”到“闫冠军”

每年新兵入伍,总能碰见几个爱“较劲”的兵。第82集团军某合成旅新兵连就蹦出了个“闫不服”,咱们一起来瞧瞧他的新兵之路。

闫凯,新兵8连的一名新战士。第一次参加新兵营体能考核就成了“明星”,站在队列里的他,个子不高,看起来毫不起眼。但翻开他的档案,他的履历上写着:国家一级运动员,曾是安徽省摔跤冠军。

摔跤冠军的新兵之路,从“闫不服”到“闫冠军”

闫凯在每一次训练中总是拼尽全力。

“运动员训练起来干啥都行,学啥都精,想让他服软不简单”

说起闫凯,早在入伍之初,他就给战友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曾经是摔跤冠军,我的目标很简单,就是在这里继续当冠军!”第一次班务会上,面对同批入伍的新战士,闫凯信誓旦旦。

1999年出生的闫凯虽说刚入伍,却是一名老运动员了。他10岁就被安徽省亳州市摔跤队选中,接受了专业的摔跤训练,至今已经9年了。在这9年时间里,闫凯也爱上了摔跤这项有激烈对抗性质的运动,几年的苦练也让他迅速成长。2016年,在安徽省青少年国际摔跤锦标赛中,他取得了自由式摔跤青年组66公斤级第三名。随后,闫凯又被八一摔跤队看中,到北京进行了更为严格的训练。2017年,在安徽省国际摔跤锦标赛自由式摔跤66公斤级青年组比赛中,他夺取了冠军。

摔跤冠军的新兵之路,从“闫不服”到“闫冠军”

闫凯和队友站在领奖台上(左三为闫凯)。

说到这,排长李昭赫顿时来了精神:“这个‘特长兵’刚入伍时爱较劲。运动员训练起来干啥都行,学啥都精,想让他服软不简单。”

一天,连队组织手榴弹训练,李排长组织分组训练,让手榴弹不及格的战士借助俯卧撑、哑铃组合练习等方式锻炼上肢力量。可闫凯却说了自己的看法:“先练上肢力量没用,腰部发力很重要,靠得是技巧,得以掌握动作要领为主,再练力量。”还有一次三公里训练后,他认为班长应该首先纠正大家的跑步姿势,便又上前提意见。

还甭说,闫凯虽然“不客气”,倒也有几分真本事。“跑步时脚尖接地,可减少对关节和骨骼的影响,脚跟落地会使背部和膝盖疼痛。身体微向前倾,要摔倒时再跨一步赶上,这样不仅需要的体力最少,还能更加深入运动肌肉……”闫凯满嘴的专业知识,说得班长竟一时无话可说。

刚入伍的新兵不服干部骨干引起了全连热议。一些骨干说:这孩子不错,性格开朗,虽说有点心高气傲。新兵也觉得这个战友真厉害,个个课目都优秀。至此,“闫不服”的大号一炮而红。

摔跤冠军的新兵之路,从“闫不服”到“闫冠军”

闫凯在战术基础动作的训练中。

“部队不是躲安逸的地方”

可没过几天,闫凯却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原本一向开朗活泼的他开始沉默寡言,训练没精打采,内务标准也直线下降。

原来,闫凯上学时钟爱摔跤,没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文化知识。这不,文化水平不高,闹出笑话了。连队组织理论考试,闫凯看着眼前的试卷,头晕目眩,急得抓耳挠腮。原本会的也忘了,考试成绩出来后,直线拉低了班级的平均水平,军事训练的排头班落到了理论学习后进组,这让闫凯无地自容。

摔跤冠军的新兵之路,从“闫不服”到“闫冠军”

每天出操之前,闫凯总是要对着军容镜整理自己的标兵牌。

在与指导员谈心的过程中,闫凯打开了话匣子:“在运动生涯处在巅峰状态时,我参加了安徽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在自由式摔跤的擂台上一路过关斩将闯进了决赛。但决赛场上我却无端地因发挥失常错失了冠军。懊恼!悔恨!自责!一时间我不愿意面对现实,更不愿走上训练场、走向擂台,意志消沉的我,更别说拿起书本学习了。偶然间听到了征兵的消息,我的脑海里萌生了一个想法:去当兵!去部队寻找热血,赛场上当不了冠军,我就精武强能当尖兵,哪怕是放弃现在的一切。”

指导员让闫凯试着与教练通个电话,教练的电话彻底点醒了闫凯:“部队不是躲安逸的地方!”从此以后,闫凯吃饭带着口袋书、训练间隙看理论题,哪里不懂就缠着班长问。晚上查哨少个人,便发现闫凯在学习室里熬夜学习,指导员也很欣慰。后来再考,闫凯拔得头筹,赢得满分。所有人都对他竖起了大拇指,他又恢复了以前的画风:“哈哈哈!你们服不服!我还是冠军!”

瞧,让班排长“头疼”的“闫不服”又回来了。

摔跤冠军的新兵之路,从“闫不服”到“闫冠军”

课间休息时,战友们总是让闫凯露一手。

“好钢得用在刀刃上,越磨越亮”

到底该如何打磨好这个“特长兵”?

通过观察,连长李军发现:在每次训练结束,闫凯就会教新战友如何放松身体,减少训练伤,俨然一副教练员的样子。他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会保护自己的人能当很多年好兵,不会保护自己的人也许当个一年好兵,身体就受不了了。”“好钢得用在刀刃上。闫凯不是心高气傲,就是缺乏成就感与存在感。特长兵不发挥特长岂不是浪费了。”连长的一席话拉直了笔者心中的问号。

随后,闫凯受邀担任组训小助手,在体能训练时协助骨干组训,尤其是在训练结束的恢复放松上,吸收了专业体育训练队的经验与连队一起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法。连队还在课外活动时间开设摔跤俱乐部,请连队的“冠军明星”闫凯担任“总教练”。闫凯接过指导员颁发的聘书时,一股暖流瞬间涌上心头,激动地说:“保证完成任务!”并向大家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摔跤冠军的新兵之路,从“闫不服”到“闫冠军”

训练结束后,闫凯在帮助战友放松身体。

连队赋予特殊的职能给了闫凯更加宽广的舞台。不少新战友在长跑过后,会不停地大口喘粗气,有的干脆一屁股坐下来休息。“科学的方法应该是继续走动,做深呼吸,这样才能把胸腔中的废气排出来。”看到这种现象,闫凯立即纠正道。渐渐地,大家都适应了科学的恢复方法。

在闫凯的协助下,战友们不仅训练成绩提升很快,出现训练伤的情况也大大减少,闫凯所在的四班更是所有新训课目成绩全部达到良好以上。在课外的摔跤俱乐部中,大家在“冠军教练”的指导下,两两结对,身体一次次地拍打沙坑,伴随着阵阵欢声笑语,大家在对抗中增进了解,加深了友谊,这项运动也激发了大家强身健体、努力训练的积极性。闫凯逐渐赢得了战士友们的信任与钦佩,大家嘴里的“闫不服”也渐渐变成了“闫冠军”。

摔跤冠军的新兵之路,从“闫不服”到“闫冠军”

闫凯在训练中。

得到连队和战友的信任,闫凯感到很光荣。他笑着说:“体育是我的特长,现在学有所用,能帮助到其他人,感觉自己有价值,干啥事都顺手。个人的‘冠军梦’能融入大家的强军梦才能体现出真正的价值。”他的话语透着朝气,不带一丝忸怩。

前两天,新兵营组织战术基础动作课目小比武,每个连只有一个参赛名额。闫凯毛遂自荐,代表连队“出战”,以绝对优势夺得第一。走下比武场,现场观战的营长拍拍他的肩膀:“你现在是营里的‘冠军’,敢不敢争夺新兵旅的‘冠军’?”闫凯胸脯一挺:“报告营长,有啥不敢,我不仅要争夺咱旅的‘冠军’将来我还要成为老兵连的‘冠军’、未来战场上的‘冠军’!”

瞧,这“闫不服”的“冠军梦”又开始了。

(中国军网微信·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