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羁糜,清的羁糜区算主权领土,汉唐宋明的却不算,这是为什么?

砂壶技术


这个问题提得很没有水平,因为提问者根本没有搞清楚羁縻是什么意思。



所谓的羁縻统治,是一种非常松散的统治,指中原王朝通过军事威胁和利益施舍,来控制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情况。其特点包括以下几个:

第一,中央政府在羁縻地区不设流官,羁縻地区的管理者均是少数民族的首领 这就意味着羁縻地区具有独立的税收,任免官员以及军事权。

第二,羁縻统治的随意性很强。羁縻统治的力度与中原王朝的强盛与否有很大关系,当中原王朝衰落时,羁縻地区便名存实亡。


因此,在计算实际疆域时,羁縻地区是不会算进去的,因为这些羁縻地区本质上不属于中央政权。通俗来讲,羁縻就是胡萝卜加大棒,让周围的少数民族政权消停。而唐朝的羁縻地区就是北方的回鹘,因为回鹘虽然向唐朝称臣,但其拥有自己的军队,并且户籍管辖权归自己的可汗而不归唐朝,也不用向唐朝缴纳赋税。自然,这并不算唐朝疆域。至于西域地区,可以说算唐朝疆域,因为唐朝在这些地区有驻军和一定的流官。

搞清了羁縻的定义,那么来看清朝有哪些地方属于羁縻?答案是基本没有。如果广义来看,南方的土司也属于羁縻地区,但由于中国古代政权一直不把南方少数民族当自己的威胁,故而羁縻多指北方。至于南方,明朝开始改土归流,清朝最终完成。

再说清朝北方,清朝对于蒙古实行了盟旗制度,将蒙古纳入齐民编户,并且设立流官专门管理蒙古地区,同时在蒙古地区也有驻军。因此,清朝时期,蒙古已经不是羁縻地区,而属于朝廷直接的管辖区

最后,领土主权这个词不要乱用。这是国际法上的名词,出现于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建立后,在此之前,世界上不存在"领土""主权"这些概念。中国最早接触这些概念就是在尼布楚条约签订时,尼布楚条约从近代国际法的意义上确立了中国对于蒙古高原的领土主权。

因此,如果抖个机灵,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很简单,因为清朝的主权经过了国际法的确认。


庭州行者


这个问题让人相当无语。

在今天的网络上,清朝不仅成了明朝的宿敌,还成了所有汉家王朝乃至所有封建王朝的公敌。尤其是关于领土的问题,总能让人吵上三天三夜。

众所周知,清朝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很多方面取得了非常巨大的成就,例如彻底解决了困扰中原王朝数千年的游牧民族问题,奠定了今日我国版图的基本框架。

清朝时期,我国的疆域面积最巅峰达到了1316万平方公里,这是我国历朝历代实控疆域的最高峰。

不过在这巨大的国土中,清朝实施的统辖方式并不单一。在长城之内的汉地18省,清朝设置流官,建立省州府等地方行政体制。而在长城之外的东北、蒙古高原,西域及青藏高原地区,清朝则采取盟旗制度,土司制度,达赖班禅制度等一系列羁縻统治措施。

这些羁縻措施在清朝之前的王朝中也有很多运用。不过有人指出,同样是羁縻统治,清朝的羁縻区算主权领土,而汉唐宋明的羁縻区却不算,非常的不公平。

真的是这样吗?静夜史认为这是无稽之谈,原因如下:

1、羁縻统治区是古代王朝疆土

今天的各类历史文献中,从来没有否认过古代封建王朝对羁縻区域的主权归属。

事实上在清朝之前,我国古代封建王朝没有现代国家概念,所以不可能以界碑作为疆域的边界。

在古代的东亚地区,中华帝国是名副其实的天朝上国。以中华帝国为中心,周边的朝鲜,越南缅甸等国家和地区,作为中华帝国的藩属国,构成了以中华帝国为中心的庞大朝贡体系。

在这样的环境下,但凡中华帝国进行过军事征服、设置过军事机构的地区都属于中华帝国的羁縻统治区。

在羁縻统治区内,中华帝国实施不同于内地的治理策略,不设置流官,而是任命当地的少数民族首领因地制宜进行统治。

这些少数民族需要定期向中华帝国朝贡,获得中华帝国的赏赐。同时充当中华帝国内地核心统治区的外围屏障和战略缓冲,而中华帝国也为羁縻统治区内的少数民族提供军事保护和仲裁等。

按照这样的条件,汉朝的西域都护府,东汉的西域长史府,唐朝的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等都属于中华帝国的主权领土。

明朝时期,帝国在边疆地区设置了奴儿干都司、朵甘都司,乌斯藏都司、关西七卫等一系列羁縻统治区域,这些地区都属于帝国的主权领土。

同样属于羁縻统治区的还包括清朝之前的云贵高原地区,这些地区实施土司制度,中原王朝在明朝之后进行改土归流,才逐渐纳入帝国核心统治区。

因此说汉唐宋明羁縻统治区不算主权领土的说法,是典型的无稽之谈。

之所以会产生这些羁縻统治区不算主权领土的说法,是因为羁縻统治从来就不是一个稳定的统治方式。在我国古代,羁縻统治区能够维系的最根本因素就是中华帝国的综合国力。

在中原王朝国力鼎盛的中前期,少数民族乐于向帝国臣服。而一旦中原王朝国力由盛转衰,这些羁縻地区的少数民族就会纷纷脱离控制,自立为王。

所以这导致了无论汉朝唐朝还是明朝,其疆域在王朝前后期变化相当剧烈。

2、清朝是与众不同的王朝

清朝和之前的王朝最大的不同就是:清朝之前的所有王朝,都是典型的古典王朝,而清朝的后半期已经跨入了近代,所以清朝面临的问题也更为复杂。

清朝时期,蒙古高原、西域以及青藏高原也属于清朝的羁縻统治区,在清朝时期称为外藩蒙古,各部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但是在清朝国力由盛转衰时,这些羁縻统治区却没有选择背离清朝而去。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是因为清朝对羁縻统治区的控制力度前所未有,这些地区即使在清朝国力由盛转衰时也无力走向分离;另一方面,由于清朝时期,近代意义上的主权领土概念已经形成,清朝无论核心统治区还是羁縻统治区,都获得了国际上的承认。

而近代意义上的主权领土概念形成标志是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合约

什么意思呢?在清朝之前的各个中原王朝,有关羁縻统治区域到底属不属于帝国的一部分,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帝国的实际统治者,二是羁縻统治区内的少数民族首领。

前文说过,王朝强盛时,帝国统治者有能力维护和控制羁縻统治区,这一时期,帝国统治者说了算。而到王朝衰落时,少数民族首领背离中原王朝而去,他们决定了羁縻统治区的归属。

所以总体而言,这些羁縻统治区到底算不算帝国领土,内部人说了算。

而清朝时期,当近代意义上的主权领土概念形成,羁縻统治区到底算不算帝国领土?就不光取决于内部人的意见了,更取决于外部国际社会的意见。

而在清朝国力由盛转衰时,国际社会的意见显得更为重要。

那么清朝是如何确立对羁縻统治区的主权的呢?答案是清朝前期猛烈的领土扩张。在清朝平定北疆的过程中,清朝不仅在不断地将蒙古区域纳入清朝的统治范围,更通过和沙俄签订一系列的边境条约,将领土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其后无论清朝的国土是进是退,都有相关的国际条约等法律依据支持,这是清朝和之前王朝最大的不同。

当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承认清朝对羁縻统治区的主权拥有时,清朝也在无形中完成了我国所有王朝都不曾达成的成就,那就是在王朝末期保持了超过11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这奠定了现代中国疆域的轮廓。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清朝对于边疆的控制和以前朝代的不一样

仅仅以西藏为例,西藏1751年西藏善后章程

1794年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这两次作为标志,西藏实际上成为了高度自治的中国领土一部分,而不仅仅是所谓縻锁控制

另一个标志就是英属印度提出通商,建立关系等条件,这些要求在古代縻锁政策时期,西藏有自主权利答应与否,而清朝西藏失去了这些权利,必须当时中央政府同意和安排

清朝对以前历代縻锁地区的控制,超过以前的朝代,这里面最重要的是军事

为什么外蒙最后独立,而内蒙新疆西藏还在

就是几个重要的事件,内蒙新疆地区核心就一个,噶尔丹,打败噶尔丹不光是清政府的渴望,也是恐惧被其统治的内蒙诸王的渴望,所以只能被迫答应清政府对其进一步控制的要求,同时因为打击噶尔丹,清政府军事力量进入新疆,为什么今天很多小说电视剧里面出现了汉人帮助维吾尔反抗清朝,核心就是清政府军事力量进入后不愿意走了

西藏也是,英属印度18世纪中期入侵西藏,西藏抵抗不了,只能求助于清朝,结果同样也是赖着不走

也就是和历代一样清政府最初对于西藏新疆内蒙青海,都是縻锁统治。但是因为噶尔丹,英属印度等原因导致清朝军事存在进入这些地区,实际上加强了对其控制,不然清末这些地区更大可能

最后很多提到了清政府和当时各国签订的条约,实际上清末左宗棠和赵尔巽,收回西藏新疆,也就是说,实际上没这些首付行为,可能就算到民国,民国也继承不了,民国继承不了,今天


风中小草59


羁縻,《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解释说:“羁,马络头也;縻,牛蚓也”,引申为笼络控制。实行羁縻政策的地区名义上从属朝廷,实际由当地原住民首领自行统治。唐朝对西南、西北等少数民族采行羁縻政策,承认当地土著贵族,封以王侯,开放贸易。宋、元、明、清称土司制度。

以史记我们可以得知,只要不是朝廷直接统治,并以原住民首领自行统治的地区,都叫羁縻地区,只是名义上属于中央朝廷。比如明之前云贵虽然名义上属于中国,但中央一直没有直接统治,一直到万历二十八年(1600)十二月,播州世袭土司杨应龙之死彻底宣告了云贵土司制度彻底废除,云贵才彻底并入中国版图。

同理看满据时期的西藏,蒙古,新疆(清前称西域)这些名义上属于满清的地区,实际上是由当地原住民首领统治。满据时期西藏青海内蒙均有活佛,都是由活佛直接统治,本地人生活习俗也没有和所谓的汉地十八省一样剃发易服。所以对于满清来说,除了汉地十八省和东北其他地区均是羁縻,和中国历朝历代区别不大。


史前巨炮


本来这个问题我不屑回答,因是好友邀请所以就简单说两句。汉唐宋明是我国历史上的正统王朝,这几个朝代在历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其在历史上的影响力也很深远,并且都具有其鲜明的亮点,强汉,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盛唐,万国来朝,富宋,两宋刚明时期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最富裕的朝代,刚明,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几个朝代在其历史上的羁縻区当然是主权领土,至于满清就算了,它就是野蛮的、丑陋的异族殖民政权,不属于华夏文明序列。


皇漢民族


因为这种评价是鞑糸标准,凡是不利我大清者……


华夏汉魂


清朝对边疆控制时间是最长的。另外汉唐的西域谁不认的?是你不认吗?宋明就没有多少羁糜土地(别跟我说明朝地图开疆到北冰洋的那块叫羁糜),你就故意过来混淆视听,挑起民族矛盾的吧?


素月墨羽YH


在我看来,垂直的行政权是主权最有说服力的象征了,汉唐之强大世所共知,可他们对于西南东北的偏远政权基本都采取了羁縻政策,大多不驻军不派官吏直接管辖,而是通过对当地统治者施加影响来保持存在,并不牢固。主权并没有太大的说服力。而清庭既学会了汉人的权谋又留有落后民族的狠辣,通过与少数民族地区或是利益捆绑,或是武力进缴达成了直接的管辖。军权和政权都得到了直接体现,自然不是羁縻。评价历史时我们应该更多的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待。


永无劫


羁糜制度在汉唐宋明时代是符合当时国家政治经济利益的制度。羁糜区域与中原汉地不仅经济水平差异大,语言文化也有很大不同,不宜采取类似中原汉地的郡县制或行省制度。诸葛亮在平定孟获叛乱后,有人劝他建立郡县,诸葛亮说南中地区刚刚经历战乱,当地人对汉族极度仇视,如果派遣官吏就必定要留驻军队,当地经济落后就要加大中央的开支。因此诸葛亮选择任用当地首领以夷制夷的策略。

现在羁糜还是设立行省直接统治,取决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汉化的程度。东北和台湾原本都是羁糜地区,但由于经济发展,汉族移民大量涌入,就具备了行省治理的基础。反之朝鲜和越南由于经济落后,汉族移民减少,原来的郡县也变成了羁糜地区。

到了近代,西方列强在亚洲的扩张逐步瓦解了羁糜制度。中国原来的军事政治优势不在,对羁糜地区的控制力大大减弱。但如果这些地区被列强占领,势必对中国本部构成威胁。因此晚清时代中国传统的羁糜地区新疆和西藏等地,都变成了行省。

如果没有列强入侵,很多羁糜地区也会变成行省,比如云南,但外部威胁加快了羁糜地区的行省话。到民国时期,羁糜地区要么被列强控制,要么变成中国的行省,已经不再是中国的缓冲区了。


熊眼看历史


因为通古斯满人操控了文化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