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二三四五工作法”,碧江走出脱贫摘帽新路

碧江区在脱贫摘帽实践中围绕破解“如何退、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四大难题,创新用好“76554”工作法,形成了“二三四五”经验做法,探索出了一条“脱贫摘帽”新路。今年7月,顺利通过国家第三方评估验收,9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退出贫困区县行列。

“两大关口”破解“如何退”难题。把好“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认定关。结合实际制定退出认定碧江标准,即收入达标:贫困户户年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不愁吃:家有油、米、肉,安全饮水等;不愁穿:家中常备四季换洗衣服,有棉被等;住房保障:按标准享受“五改一化一维”、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等政策,住房面积达标、安全有保障;医疗保障:享受医疗兜底;教育保障:享受国家不同级别的教育资助,确保无一人因贫辍学。做到退出标准具体,程序公正公开。

“三大机制”破解“扶持谁”难题。构建精准识别机制。按照“组评最穷、村级平衡、乡镇把关、区级统筹、群众公认”的原则和领导干部集中遍访,采用“一申请一比对两公示一公告”方法,实行报、查、评、审、批“五级审核”链条式把关,逐户逐人比对信息,做到识别“不漏一村、不漏一组、不漏一户、不漏一人”。构建“五人大走访”研判机制。组建贫困村县级领导(非贫困村“三支队伍”总负责人)带队,驻村工作队队长、包村领导、第一书记、村两委主要负责人一起参与的“五人大走访”调查研判工作组,会同所到村民组包组干部、村民组长及帮扶干部,按照“七个补”工作要求,逐组逐户开展普遍大走访、问题大排查,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困难和诉求能现场解决的立即解决,不能现场解决的限时解决。针对重病户、残疾户等非贫困户“五类”重点人群,现场审定“二级档案”和核实相关情况,因户施策提出解决办法,再次确保精准扶贫“六个精准”。构建分类管理机制。创新管理模式,统一印制“四卡合一”红绿公示牌(红牌代表未脱贫户、绿牌代表已脱贫户),详细记录贫困户人口信息、致贫原因、帮扶措施、收入情况等内容,对脱贫户和未脱贫户实行分类管理。规范建立贫困户 “一户一袋”及非贫困户“五类”重点人群“二级档案”,做到客观有的、系统录的、袋里装的、墙上挂的、嘴上说的“五个一致”,确保脱贫轨迹清晰、脱贫成效真实。

“四大体系”破解“谁来扶”难题。健全组织保障体系。坚持党委对脱贫攻坚的统筹领导,按照“区设指挥部、乡设作战室、村设作战队”方式,建立决战脱贫攻坚组织领导体系,形成以上率下、上下联动、层层推进的统筹格局。优化顶层设计,出台3个主体文件、12个配套文件、N个政策文件,涵盖基础设施建设、扶贫产业发展、干部驻村帮扶等各方面,形成“3+12+N”扶贫政策体系。健全人员保障体系。按照“三真三因三定”工作要求,实行领导干部脱贫攻坚定点包干和“54321”结对帮扶机制。健全基层管理体系。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持续优化乡镇(街道)党委(工委)书记、村支部书记、农村致富带头人“三支队伍”结构,把学历高、政治素质好、“双带”能力强的能人选拔推荐进基层班子。坚持“4+X”党日活动制度,通过召开区、乡、村脱贫攻坚专题组织生活会,着力增强广大党员率先垂范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健全社会帮扶体系。持续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签订《昆山碧江对口帮扶合作框架协议》,全方位、多领域开展帮扶工作。

“五大聚焦”破解“怎么扶”难题。聚焦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路基6.5米宽标准,实施组组通道路建设,同步规划实施绿化、安全防护等道路附属设施,实现全区乡镇(街道)硬化路全覆盖。按照“户为单位、整组推进、村有亮点、应改尽改”原则,实施了29606户“五改一化一维”工程(改厨、改水、改厕、改圈、改电、房前屋后地面硬化及房屋维修),扮靓了家家户户。按照“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区处理”模式,成为全省第一个全面实现“智慧环卫”的区县。安全饮水、亮化及通讯提升、农村污水处理实现全覆盖。聚焦易地扶贫搬迁。把城市中心、产业园区、教育园区等最好的资源、最好的地段用于8个移民安置区建设,可容纳约5.5万人。配套完善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等社会公共服务和惠民政策体系,兑现房屋装修、购置必备生活家电、家具等政策,让搬迁群众拎包入住。(任波 刘源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