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公司到處在裁員,這是怎麼了?

D-wish


裁員潮,這是一場人生的戲劇

種因得因,種果得果。


2014年-2015年,我記得這是互聯網行業最亢進瘋狂的時候,資本像吃了春藥,M2和通脹像是催情的酒,而房價和丈母孃的鄙視鏈,刺激每個屌絲從北方電腦學習班畢業後就湧入了互聯網的大潮,美其名曰:IT男。一畢業,3個月的實習經歷,張嘴就是15K,稍微有點經驗的,帶過小組的,基本30K開外了。


IT男們掏空了6個紅包,在燕郊付了首付,月薪30K的基本條件下,算算扣掉貸款,堪堪每個月還有兩萬富裕,終於可以迎娶女神,走向人生巔峰。可是這巔峰有點短到了2018年,燕郊房價折了小一半,公司裁員裁員裁員,每個月房貸房貸房貸,孩子剛出生,吃穿用度都是錢錢錢。


每個人都為這波資本的瘋狂付了首付,每個人都以為自己是永遠的贏家,例如房價,例如你、我、他!

從熱潮到退潮,我們要思考什麼?


潮退之後,只有真的金子才能留在沙中成功上岸,過去那種大水漫灌,人人得利的情形,恐怕會常態化的不復存在!焦慮感是我最近聽到最多的,昨天一位朋友還在和我討論,他是去一家收入相對較低的國企還是去拿到OFFer的一家互聯網創新企業,那裡工資更高,我還是推薦他去國企,因為:


寒冬將至,我們要思考如何過冬!

房價、裁員、倒閉、萎縮都是表象,真相是什麼不言而喻。資本寒冬下,那些拿慣了高薪,職業變來變去,缺乏核心能力和資源,且過去履歷又缺乏亮點和產出的他們,在如今的情況下,不知不覺就成為了“容易遭人嫌棄”的一群人。


是時候學會靠譜的工作和生活。


從今天起,做一個靠譜的人,找一個靠譜的行業,一家靠譜的公司,一個靠譜的老闆,關注細節!如果一個老闆張口就是行業大勢和各種偉大模式;如果你周圍的人,還是張口閉口都是“區塊鏈”“社交2.0”“互聯網醫療”“社群經濟”和“網紅經濟”;如果你還在每個月為了30萬以上的車還著一個月6000的貸款。


我建議你,冷靜下來,及時的清醒和審慎的生活!


寒冬之下,不如靜下心來多學學落下的知識,關心下身邊的被你忽視的人,想想工作能為客戶解決了哪些真實的問題,換一臺混動車,不要再買用不到的奢侈品,重新為自己做做規劃!


你就會發現,原來。。。。。。。。你還是找不到工作!哈哈哈哈哈哈哈!


猩爺說車


先不說裁員,光是市場部的投放預算都在大幅度縮減,而且我所知道的起碼有十家縮減到過去10%以下了。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流量紅利沒有了!以前一個APP下載新用戶成本十幾塊吧,勉強接受一下,還有投資人買單,到了2015年末,某些海淘電商的APP獲客成本已經500塊一個人了,你算算看,這賺得回來嗎?凡是背離市場經濟規律的事物,必然是不長久的。

流量紅利沒有了,還要那麼多人幹嘛,做什麼活動,費勁巴拉的,都再也帶不來過去的發展,人口紅利已經達到飽和,後來者沒有什麼突圍的機會了。盲目開拓帶來的人才泡沫,也是時候碾壓一下了,還有的是業務模式已經探索完畢,以前一個項目同時有四五個團隊在拼,誰先做出來誰就存活下來,剩下的團隊就打散再去做新的項目。現在模式已經很清晰和穩定了,類似的團隊也不需要養著了。

你自己想想你每天會使用的APP還有幾個,其他的APP公司每天都在幹嘛呢?濱江區那邊好多去年的當紅炸子雞的IOS團隊已經倒閉了,別說裁員潮了,倒閉潮不來臨就是萬幸了。

也因此,資本才會一窩蜂地湧向直播,共享單車,內容創業,其他的互聯網創業模式,一地雞毛。這也不再是拿一紙PPT就可以路演忽悠到投資人的時代了,小公司不行,大公司也不行,現金流現金流現金流,是現在高層頭上的緊箍咒,錢從哪裡來先不說,節流也是一招棋。

要我說,這才是正常和合理的現象,當泡沫散去,互聯網迴歸到它本身的工具價值,它只是一種媒介和載體,最終會改變我們人類生活的還是實業,實業興邦,走互聯網+模式才有未來。

工作不順心的人也別像去年前年那麼浮躁了,隨便跳跳就翻倍的好日子,到頭了。


彈球小姐Lydia


就目前最新消息來說,2018年冬天又到了,隨著天氣的降溫,目前互聯網行業也感受到了這個寒冷,而且今年由於貿易戰的原因,溫度尤其的低。

裁員無非就兩個原因:公司沒錢、業務臃腫!

裁員、優化很常見,今年特別多!

別說是小公司,就連Microsoft、Oracle、IBM這樣的大企業,也曾經上演過裁員的戲碼,這都是很正常的,並沒有什麼大驚小怪。

不過今年的冬天,確實溫度異常低,很多企業確實都不大能扛得住,沒有錢企業就很難活下去,只有壯士斷腕尋求活下去的機會,對於企業、對於員工其實都是不好形勢下的最好的選擇,這是沒辦法避免的。

就目前全行業的來看,各方面都在縮緊HC或者裁員優化結構,比較出名的企業也不少,阿里巴巴縮緊HC、網易裁員、滴滴凍結HC、愛奇藝結構優化、京東凍結HC並且伴隨著裁員,除此之外,小公司比如知乎、錘子科技、鬥魚等企業也分別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裁員,當然一般企業肯定不願意承認裁員,都把這個叫做業務調整,或者業務優化。

都要裁員的企業或者部門,你現在不跑更待何時?

我一直認為,要裁員的企業,基本上要麼是公司覺得你沒有價值了,或者公司的某項業務沒有價值了,或者說公司自己就扛不住了,沒有足夠的現金流維持企業的正常運轉,是不得已而為之。

既然是這樣,你不走還留著幹嘛?如果真的是業務調整而已,那麼相信公司會安排你轉剛到其他部門,不到萬不得已絕對不會裁員,畢竟如果是人才,公司也沒有什麼壓力,一般企業也捨不得放,畢竟招個人也不容易,現在想招個合適的人成本太高了,這個在做企業或者自己部門招人的都應該有感觸。

誠然是這樣的情況,我認為早點走也是跳出火坑!

看部門、看能力,能力強的不要怕

你的部門是公司的核心業務或者戰略業務,你認為公司會對這樣的部門下手嗎?舉個例子,百度會裁AI部門的員工嗎?阿里會裁阿里雲的員工嗎?騰訊會對微信部門的同學下手嗎?字節跳動會對今日頭條部門的員工優化嗎?

如果你是核心部門的員工,你認為你會被淘汰嗎?如果你自己的KPI、OKR都不錯,你認為公司捨得你嗎?如果你的能力出類拔萃你認為公司會從你開始優化嗎?

光講賠償變相年終獎的企業是不良企業

不過有的企業做得就很過分,裁員以後有“n+1的補償”,不過如果入職時間不長,那麼年底裁員對於員工傷害就太大了,很多企業還直接變相吃掉了員工的年終獎,何況本來年底工作就不好找,而且事先不通知直接上來就一對一聊了以後說你被踩掉了,這屬於無良企業,據說

某問問題公司就是這種企業,對於這種行為我覺得應該強烈譴責。

我覺得作為一個企業的負責人,即使不能帶著自己的員工走得更遠,也應該最大限度的保障好自己員工的利益,畢竟兄弟們跟著你混不容易,有的還拖家帶口的,至少也應該提前通知給人家一兩個月的時間緩衝找工作,年終獎、補償儘量都發給人家,作為一個創業者,我不能苟同某些企業的做法,而且我不認為這樣的企業能做大。

不過大多數企業,其實都還是好的,比如騰訊、字節跳動、百度、以及Google、蘋果、亞馬遜這樣的知名外企,至少現在還是過得不錯的,有錢的企業還是沒問題的。不過也奉勸各位職場人,任何時候都要學會保護自己的權益,更重要的是,讓自己的能力讓領導無可挑剔,讓企業離不開你,這才是最重要的。


EmacserVimer


王興說,2018年是最近十年最壞的一年,但是是最後十年最好的一年,所以是說經濟的形式會越來越難過。



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裁員和市場部收縮預算就不時被提及,多個公司爆出了同樣的新聞,包括阿里巴巴,華為都傳出了收縮招聘的新聞。網易的遊戲部門和門戶部門也先後裁員,趣店裁員90%,鬥魚裁員30%。

1、京東股價大跌

京東最艱難的可能就是2018年了,京東股價被拼多多超越,股價暴跌,從50美金下跌到20美金,跌去了60%的市值,市值從巔峰時期700億美金跌至目前不足290億美金。

此後,劉強東深陷性侵事件,京東陷入困局,劉強東已經逐漸喪失了京東的控制權,現在已經由徐雷掌控京東發展。

2、趣店花樣裁員

趣店裁員讓人覺得有點滑稽,花式裁員讓人扼腕,趣店想要將總部搬家到廈門,但大多數人肯定不願意,而趣店竟然騙員工到了廈門,說出差兩個月去廈門,當200個員工真的去廈門不久,被告知北京公司整個都撤銷了,廈門出差的員工發現,要麼離職要麼留在廈門,最後一半人離職了。

你認為2019年裁員會更厲害嗎?


毛琳Michael


裁員不僅僅是互聯網公司的事情,其他行業也會裁員。

首先要明白那些員工可能是被裁員的對象,老王認為:

1、工作具有替代性或可以被機器人或程序替代性的員工,一定會面臨裁員。

2、某個項目結束或該員工在公司的使命結束,也一定會被裁員。

3、自己的確不能適應公司發展了這樣的人也一定能裁員掉……

你可以對照一下,自己是不是這幾類人員中的一員,如果是,你一定是被裁員的對象,如果你是,說明你很幸運。

如果才能不被裁員呢?老王認為:

自己要有實力、有能力,能解決公司的問題,做到不可替代性。這樣的人一般不可能被裁員的,即使是因為公司破產被裁員,說不定還沒有被裁員的時候,都被獵頭公司挖走了,薪酬可能翻倍呢。


獵頭老王


互聯網公司出現裁員,是必然的,也是必須的。

事實上,互聯網公司從赴開始起,就已經確立了未來必須裁員的基礎。因為,互聯網發展速度再快,需求量再大,也有一個飽和的過程中,需要依據經濟發展規律。但是,互聯網的發展,並沒有真正遵循經濟發展規律,而是出現了一定的泡沫,帶來了一定的虛假繁榮。很多關係也在互聯網的過度繁榮中產生了顛倒,譬如與產業的關係,毫無疑問應當是產業+互聯網,而不是互聯網+產業。因為,離開產業,互聯網的意義就小得多、價值也要低得多。只有產業發展了,互聯網的發展才有基礎。如果過度誇大互聯網的作用,就等於降低產業的地位,與房地產擠兌產業沒有任何不同,甚至產生的負面作用比房地產還要大。

正是因為互聯網在發展過程中過度藉助了資本的力量,因此,當資本已經從互聯網領域賺取了太多利益,並預知可能獲得的利益越來越少,空間越來越小時,開始慢慢撤離互聯網,而轉向人工智能等領域了。那麼,互聯網衰退的時間也開始了。即使不會出現明顯衰退現象,至少,瘋狂發展的歷史將告一段落,穩定、安全、持續,將是互聯網能否繼續紅火下去,甚至生存下去的關鍵。自然,也就免不了減少用工,免不了出現裁員等方面的現象。尤其是虛擬出來的分支機構、分支領域,更有可能出現大量裁員,甚至倒閉等方面的問題。如P2P,就是最典型的互聯網衰退領域、風險領域。

馬雲說了,風口過了,摔死的都是豬。雖然互聯網仍處在風口,但很明顯的,這個風口的風向有點變了,豬要開始被摔死了。到底會摔到何種程度,還需要觀察。裁員,可能是互聯網之豬正在被摔死的表現之一。接下來,會有更多的表現出現。


譚浩俊


本來,2018年會是中國具有轉折意義的一年,國家通過政策調控,將房地產市場進行了相當強的管控,並且準備將中國的製造業進行升級,從中國製造升級為中國智造。而全國性的產業升級肯定會伴隨著陣痛,如果給中國時間,那這個陣痛可以是微弱的,給中國10年時候,中國可能就慢慢的完成了這次產業的升級轉型,從而成為世界級的強國。

當然,這一些肯定是美國不願意看到的,而美國的現任總統——川普,區別於以往的所有總統,他不是一個政客,而是一個商人。可以說,他為了美國的國家利益,做了很多政客做不出來的事情,當然,站在國家利益的角度,他沒有錯,也因此,一個強大的中國並不是美國願意看到的。

於是,中美貿易戰就此爆發。

貿易戰和互聯網公司裁員有關係麼?

不僅有關係,而且關係還很大。

著名的金融評論家吳曉波說過,“今天,全世界最大的泡沫是什麼?人民幣。中國的經濟總量只有美國的一半多,人民幣的發行總量等於美元加歐元的總和。”

但泡沫不一定就是壞的,我們要看如何來利用這些泡沫。

人民幣的泡沫,其實就是中國金融的泡沫,而中國人在此之前,最喜歡投資什麼?房地產。也因此,這些人民幣的泡沫也就是房產的泡沫。沒有人會覺得中國的房價會跌,就和30年前,日本認為自己可以買掉整個美國一樣。

作為中國政府,肯定是不願意房地產出現這樣的情況,不然就是第二個次貸危機。因此,房市被嚴格的管控了,限價限購。也因此,很多的民營小房地產公司幹不下去了,紛紛推出了市場。

於是,就出現了兩條路,一條是用人民幣去國外買東西,收購一些企業,借錢給一些國家改造基礎設施等等。還有一條,就是投資互聯網,互聯網是燒錢的,能燒出一個壟斷,那就是賺錢。

但是,大部分的互聯網公司都有一個通病,就是不賺錢,靠融資活著。但是,當貿易戰爆發,作為人民幣的發行機構——央行,為了避免人民幣出現問題,肯定會加強對貨幣的管控,以應對美聯儲的一些措施。

原本可以通過想銀行貸款融資來生存的互聯網公司,現在就會遇到壓力了。在這種情況下,裁員就是最能夠釋放自己風險的一個方式。

當然,裁員的不僅僅是互聯網公司

其實,房地產行業和製造業的裁員是更加的嚴重的。

據富士康內部的一些消息稱,去年的11月左右,富士康還有14-15萬工人每天在加班加點的進行生產。但是富士康的人員流失率非常大,所以,一有人離職,就會馬上進行補充。但是今年的同期不一樣了,大概只有8萬不到的工作在進行生產,而且,每天都會有人離職,但是並不會再補充新的工人。

而富士康已經是大廠了,有自己的品牌,也代工其他品牌,可以說抗風險能力很強,但都是出現了這樣的局面,中國沿海的一些小廠是什麼狀況可想而知。

中國的製造業在升級,在進入中國智造。可能中國的互聯網也需要升級,改變燒錢模式,進入賺錢模式了。


會技術的葛大爺


最近互聯網公司裁員消息確實比較多,而且曝出來消息的大多是知名公司,無論內在原因究竟為何,總歸在這個冬天給人帶來了一絲寒意。

這背後的原因可能是多層次的。

首先,互聯網公司裁員,也體現經濟下行壓力增大時一個側面的體現。在經濟下行壓力增大期間,企業裁員是一種基本的應對方式,否則成本負擔非常重。尤其是互聯網企業,人工成本是其最主要的成本支出之一。

其次,現在, 不少互聯網公司依託融資燒錢補貼用戶來建立龐大的用戶群,一旦持續融資的節奏沒有跟上,一旦明晰的商業模式久未成形,在缺少融資又無法實現贏利的困局,裁員降成本就是續命的不二選擇。現在投融資的熱度正在減弱,投資者相信現在的利潤,比相信未來更甚。

第三,經過20年時間的發展,互聯網行業目前進入成熟期,互聯網企業在業務拓展方面,遇到了自己的天花板。這樣,很多企業其實也到了自己發展的一個天花板。機構龐大,人員臃腫是一個必然現象。通過裁減不必要的部門,以及一些不必要的員工,進一步提高運營效率,以及縮減成本就是必然的。

第四,二八定律告訴我們,一家小企業80%的業務,是由20%的經營完成的。而一家企業集團,80%的營收以及利潤,是由20%的部門來實現的。這樣很容易讓企業管理者,為了給投資者人更好的報表,更驚人的盈利,裁減一些對公司來說,價值沒有那麼高的員工,甚至那些無效的部門,就成為必然。

任何企業都要經歷這樣一個過程:經過市場培育,企業進入高速發展期;然後招聘大量人才,企業更快發展;企業業務基本成熟,管理架構基本定型,企業開始在管理上下手,縮減成本來提高盈利狀態;這樣裁減不需要非必要的部門以及員工,就是最簡單、見效最快的方式。

最後,社保新徵收模式全面鋪開之前,未雨綢繆對企業來說,也是一個相對積極的措施,有助於企業縮減成本、減少壓力。而且在未來社保徵收新模式全面鋪開之後,可以避免留下不好的影響。


波士財經


反正我是剛大膽年前放棄年終獎辭職,找了將近一個月互聯網的工作,沒人要,快哭倒在北京街頭了。後悔不以,在我再三祈求下終於有公司可憐我願意收留我,但是薪水比之前的低了好多,真的好鬱悶。難道互聯網真的在今年寒冬季節迎來了行業的寒冬,將來我該何去何從?又一次即將陷入三年前畢業後的迷茫……


我所理解的生活和世界



年關將至,不少員工在翹首期盼年終獎。然而也有一部分員工開始恐慌,因為不少企業一到年終都會紛紛忙著裁員。雙十一期間,大家正瘋狂沉浸在買買買時,滴滴被傳出將裁掉部分快車業務員工;上個月,暴風魔鏡被傳預計裁員50%左右;今年9月,58同城開始推行996工作制,被業界視為“變相裁員”。

去年的互聯網高薪挖人、補貼、燒錢模式早已銷聲匿跡。從今年這波裁員潮可以看出,當前大家正在經歷的這輪“寒冬”,對整個互聯網行業的從業者而言,是多麼痛徹心扉。

有關IT廠商裁員的消息愈演愈烈,在擴張路上持續發展十餘年的互聯網企業也未能倖免於難。一葉知秋,這一年,科技圈裡實力鬥法趨於白熱化。自2012年優酷土豆合併後,收購合併潮於這兩年達到高潮,而今年以8月滴滴優步合併為標誌仍然延續此趨勢。裁員往往是在合併收購後緊隨而至的。

以滴滴優步合併為例,近期其裁員的消息不止,滴滴怒批,隨後又傳裁員,滴滴方再闢謠……這猶如兩股勢力在不斷鬥法,事件也變得撲朔迷離。

合併引發裁員僅是科技圈多種裁員誘因之一,日前沸沸揚揚的樂視裁員10%事件,在外界看來卻是,戰略轉型、業務調整的表象下,資金鍊危機、節本過冬的最直接的舉措。另外戰略轉型、業務調整也確實是一些企業裁員的主要誘因,而末位淘汰制則是另一種存在多年的“變相裁員”方式。團隊,目前已經裁撤或正在裁撤流程中的有上百人,傳聞稱,整個減員計劃目標是1000人。對此滴滴官方對經濟觀察報稱,裁員乃無稽之談,滴滴目前在北京上地正擴增新辦公樓。

優步司機約4000名可能被清除出局的消息也於近日傳出,而滴滴出行的官方回應是,滴滴和優步司機融合中,篩除一些素質差的司機,整體不超4000人。一些原來的優步司機,在滴滴和優步合併後,快車這塊已經再無滴滴和優步的司機劃分,他既可以拉滴滴,也可以拉優步。不過網約車新政出臺,很多滴滴司機做起了“黑車”或轉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