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秋生:甘於奉獻、勇於擔當的“茶陵牛”

上個世紀80年代初,中央提出了幹部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和專業化方針,全國各級領導班子進行了大規模精簡和調整。正在茶陵縣委書記任上的龍秋生,屬於即將被調整的對象。而此時,一場特大洪水襲擊了茶陵縣。關鍵時刻,龍秋生用他的擔當,彰顯了一名黨的優秀幹部的本色。

龍秋生:甘於奉獻、勇於擔當的“茶陵牛”

人物簡介:龍秋生,1929年出生於茶陵;1979年--1983年擔任茶陵縣委書記,期間連續組織農業“大會戰”,徹底改變了茶陵農業落後面貌;1983年底,按照中央幹部“四化”的要求,不計個人得失,改任縣委副書記,推動茶陵縣幹部制度改革順利進行;1992年退休。龍秋生的奮鬥故事,是“茶陵牛精神”的最好詮釋。

龍秋生:甘於奉獻、勇於擔當的“茶陵牛”

1982年的這場特大洪水,導致茶陵縣倒房上萬間、大量稻田受淹、數座水庫岌岌可危。險情最為危急的東坑水庫,發生多處滑坡,直接關係下游8萬多人的生命和2萬多畝田地的收成。

即將從縣委書記崗位上調整下來的龍秋生,卻已經下定決心:先把個人去留放在一邊,最要緊的,是打贏搶修東坑水庫這場硬仗,決不交一個爛攤子給新班子!

龍秋生做事有“茶陵牛”的一股“霸蠻勁”,他從全縣各鄉鎮抽調勞力搶修東坑水庫,全然不顧某些人的風言風語。

龍秋生:甘於奉獻、勇於擔當的“茶陵牛”

龍秋生:甘於奉獻、勇於擔當的“茶陵牛”

搶修水庫大壩的工程異常艱苦,最後發起總攻的一個多月裡,龍秋生和同事們晝夜堅守在大壩上,熬紅了雙眼、熬瘦了身體。

1983年12月25日上午,市委工作組宣佈茶陵縣委新班子名單,龍秋生被調整為縣委副書記。當天下午,東坑水庫復修工程宣佈竣工。龍秋生兌現了承諾,為新班子打下了一個好基礎。

也就是這一年,茶陵縣豐收了,糧食增產一億五千萬斤。《湖南日報》對此刊發報道,表揚茶陵受了大災還實現了增產。

儘管沒有任何人打招呼,龍秋生主動從縣委書記的辦公室搬了出來。

龍秋生:甘於奉獻、勇於擔當的“茶陵牛”

第二年,茶陵縣25個人民公社改為鄉鎮,同時調整所有鄉鎮、科局班子。被調出班子的有70多人,縣委派龍秋生給他們一一談話、做工作。結果,茶陵縣機構改革格外平穩順當。

幹部能上也能下,龍秋生在改革中作出了犧牲,也做出了表率。其實在很多方面,他同樣是大家心目中的榜樣。作為“一把手”,龍秋生一家八口住在縣委大院的老舊車庫裡,一住就是11年,縣委辦的同志幾次提出要為他建新房,都被他拒絕了;任縣委書記期間,龍秋生先後一次把弟弟、一次把侄女,從招工招乾的名冊上拿下來;兩個女兒出嫁,他不請客、不擺酒、不收彩禮、不收紅包,在天剛矇矇亮的時候把女兒送了出去。

龍秋生:甘於奉獻、勇於擔當的“茶陵牛”

龍秋生:甘於奉獻、勇於擔當的“茶陵牛”

龍秋生:甘於奉獻、勇於擔當的“茶陵牛”

如今的茶陵日新月異,還成功摘掉了貧困縣的帽子。這離不開“改革開放”所帶來的巨大影響,也離不開一代代“龍秋生”們的無私奉獻。

龍秋生:甘於奉獻、勇於擔當的“茶陵牛”

龍秋生:甘於奉獻、勇於擔當的“茶陵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