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年羹堯要是低調行事,會不會有殺身之禍?

青燈問史


想弄清楚這個問題就要看,雍正給年羹堯定的罪狀:



一是偽造圖讖,意圖造反。謀反是大罪,但是雍正拿不出有力的證據,僅僅靠某些人的證詞就把功臣誅殺。說白了,年羹堯就是功高震主,手中又有十幾萬大軍,一旦揮師倒戈,後果不堪設想。

二是飛揚跋扈,不守臣道,居功擅權。年羹堯在進京覲見雍正之時竟然讓甘肅巡撫直隸總督跪迎自己,見到雍正時也不甚恭敬全無人臣之禮。



三是干涉地方政務,排除異己重用私人。雍正為安撫年羹堯給了年推薦任免官員的權利,年羹堯大量任用自己的人對皇權產生了威脅。

四是賣官鬻爵貪贓枉法,年羹堯統領十幾萬大軍鎮守西北,所耗軍餉甚巨,如果靠朝廷撥發的餉銀根本撐不了幾天,一般情況下年羹堯都是自籌糧餉,叛軍剿滅前雍正都是持默許態度,但是後來秋後算賬,反而成了年的罪證。

雍正給年羹堯核定的九十二條罪狀,也多是捕風捉影,所以說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年羹堯這個人立場不堅定,雖然算不上首鼠兩端,但是在雍正繼位之前,年羹堯與八皇子九皇子等態度曖昧,犯了雍正忌諱。另有傳聞,年羹堯隆科多參與了雍正奪嫡,中間或有不可告人的秘密,雍正繼位之後除去二人也是有殺人滅口之嫌。

年羹堯平定羅卜藏丹增,對雍正繼位之初能穩定朝局具有決定性作用,可以說是再造玄黃 ,但是年羹堯也對雍正構成威脅,只要一日不放棄兵權,雍正就不會絕對安心。所以不存在年羹堯只要低調行事就能躲過殺身之禍的說法。



雍正如果只剝奪年羹堯的兵權,就會給人以鳥盡弓藏的口實,也有損自己的聲譽。所以雍正必須給年羹堯羅織罪名除之而後快,坐實了年羹堯意圖謀反欺君罔上的罪名就可以名正言順的除掉這個心腹之患。


大雅影視


若問:“四爺”手裡,如何生存,有現成例子——鄔先生和“狗兒”李衛。

鄔先生提出自己“三不可用”,表示自己不沾權力圈。

他用“半隱”策略,表示會低調淡出人們視野,棲身皇帝信臣處,讓皇帝隨時完全掌控自己的一言一行。

終於,鄔先生這個“危險人物”全身而退。👏

狗兒李衛,走的路跟鄔先生迥異。

那是皇帝一聲令下,自己做事,走路都要帶風,且乾的漂亮的人。

那是聽說誰汙衊皇帝,親自氣的去胖揍的人。

那也是到了“爺”的府門附近,趕快下轎步行,不忘本的人。

是屬下的政績如實密摺上奏,讓皇帝知根知底,卻明折誇大,給皇帝臉上貼金的人。

這是個心裡永遠裝著主子的“狗兒”。

年羹堯,不會學鄔先生。

他該學狗兒。

皇上一聲令下,叫得汪汪的,跑的嗖嗖的。皇帝一聲斥,趴地下支著耳朵聽。

一顆心全裝著皇帝,不會有無視迎接的王公大臣的傲慢之舉,也不敢貪鉅額財富。

但這些,都是被殺的“理由”。

被殺原因——年羹堯跟八爺黨有牽連。

年羹堯有二心。

不在於高調低調。


莘縣村民


年羹堯要是低調行事,應該可以善終,或許會跟衛青一樣。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無數能人志士為時代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但是那些功臣名將下場都不太好,他們不是死在和敵人對峙的硝煙戰場上,而是栽在了自己所效忠的君主手中。

明智的將領能夠明白月盈則虧的道理,在功成名就的時候就懂得謙虛謹慎,以求得全身而退。大多數的將領如果能夠明白進退有節的道理,其實也是可以免遭迫害的,而英明的君主也會選擇和名將共享富貴,與功臣和平共處,例如幫助吳王勾踐復國之後就歸隱的范蠡,這背後也有著無數君臣相處之道。



年羹堯是雍正皇帝的心腹,但是他性格放縱驕橫,犯了為人、做官的大忌,為自己的政治前途乃至身家性命埋下禍根。

年羹堯仗著自己屢立戰功(當時的邊關將士只知道年羹堯,不知道有雍正帝),連雍正皇帝都不放在眼裡,屢次做出有違雍正心意的事情,最終使雍正皇帝對其失去了希望,逼著雍正皇帝殺了他。



雍正皇帝曾經以年羹堯的例子警告群臣:"大凡才不可恃,年羹堯乃一榜樣,終罹殺身之禍。""年羹堯深負朕恩,擅作威福,開賄賂之門,因種種敗露,不得己執法,以為人臣負恩罔上者誡。"

所以以此來看,如果年羹堯能低調行事,或許善終真不是問題,畢竟年羹堯是靠自己能力上來的,但也因為這一點才讓他低調不起來,所以才有了因果報應。


逝聖歸和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明白年羹堯之死的根本原因。有人說他擁兵自重,驕橫跋扈,有人說他貪墨賄賂,目中無人,有人說他鋪張浪費,干涉朝政,還有人說他兔死狗烹,鳥盡弓藏。我個人認為,這些原因多少都有點,但不是根本原因。為什麼不是根本原因?那我們就應該從《雍正王朝》來看雍正這個人的個性。

雍正皇帝胤禛的個性:

一是果決堅持有恆心。康熙時代就號稱“冷麵王”,為人處世十分嚴苛急躁。很多人對這樣的上司都很不感冒,唯恐做不好受到懲罰或者責備,一旦決定的事情會毫不猶豫堅持到底,決不妥協罷休,比如追比國庫欠款,情況那麼複雜,他也寧願做個孤臣絕不放棄,就算是逼死了魏東婷,康熙帝的老朋友,也在所不惜。

二是能力突出有章法。雍正皇帝胤禛做親王貝勒的時候能力就很突出,比如到江南賑災籌款,得到康熙的誇讚,同時,他做事有章有法,辦事都很講求一個理字。雖然江夏鎮一夜屠戮看起來似乎太過狠毒,但是細細想來,要不狠毒,就很可能被八爺黨翻案最後身處被動。所以,雍正不是濫殺無辜者,你要是做得好,比如李衛、田文鏡等,還是受到褒獎和提拔的。

三是弘揚佛法有隱側心。雍正信奉佛法,處處以天下蒼生為念,比如實行攤丁入畝,實行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哪項新政不是從改革弊政,為民造福開始的,對待曾靜,也是讓他身同感受,點化教育為主。後來很多人黑雍正,說他篡奪皇位,殺害兄弟,其實都是因為雍正的新政措施妨害了那些人的利益,完全不可取。

所以,雍正即或是睚眥必報,但是也絕不會濫殺無辜。萬事皆有法理,若不是違反了法理,他豈會輕易落下屠刀,受後世萬人唾罵?

年羹堯發於雍正王府時代,是胤禛當王爺時候的奴才,因為西北平叛,立下不世之功,雍正的一句話:

你就是朕的恩人。可謂天人共知。

可是年羹堯最終還是被雍正殺了,殺得妥妥帖帖的,滿朝文武沒人反對。雍正想殺他嗎?本來不想,但是經不住百官的參奏,還是殺了他。這裡又要區分一下,百官要殺他是什麼理由,雍正殺他又是什麼理由。因為當時還具有很複雜的背景,這個背景是什麼呢?

殺年羹堯時候的背景:雍正是很擔心西北叛亂的問題的,因為西北不穩,他坐下的江山就不穩,他座下的江山不穩,就會被其他兄弟奪走,那麼改革弊政實行新政就根本是一紙空文。所以,年羹堯平定了西北的叛軍,就等於給了雍正一個穩定的局勢,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所以他對年羹堯說:“你就是朕的恩人”。並親自迎接年羹堯戰勝歸來,允諾了年羹堯戰爭中立功的所有將士封賞。

年羹堯的不世之功給他自己帶來了諸多麻煩,還因為帶兵驕縱引起了朝堂其他文武官員的不滿,其實,年羹堯殺孫嘉誠,貪汙擺譜雍正皇帝都可以忍讓,就算是驕縱一點,他也可以不追究。什麼原因呢?因為局勢穩定了,他就可以實行新政。縱觀《雍正王朝》一生的政績,都是圍繞新政展開的,這才是他最緊要要做的事情。


是什麼觸動了年羹堯的“蛋糕”,犯了雍正的忌諱?雍正實行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火耗歸公等這些新政,都是在西北軍事穩定後才能做的。而這些新政無一不是觸動大地主大豪紳大官僚的利益的。年羹堯立下不世之功後自然躍進了大官僚大豪紳的隊伍,他自己的利益當然也受到了觸動,於是,年羹堯和朝廷其他官員一樣,反對雍正的新政,唯一不同的是,年羹堯手握重兵,軍隊中的將士都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一旦反對雍正新政,後果不堪設想。我們要說的是,要是年羹堯在手握重兵的情況下,依然支持雍正的新政措施,我認為,他不至於被最終賜死。

所以,綜上來看:年羹堯之死,最根本的問題是他手握重兵,反對新政。雍正不得不拿下他,以除後患,為新政剷平道路,這與他低調不低調沒有多大關係。

這裡的結點是:既然年羹堯也反對新政,為什麼百官還要年羹堯死?這幕後是不是有什麼推手?你覺得呢?

我是青燈問史,喜歡《雍正王朝》,歡迎互動,不喜勿噴。


青燈問史


年羹堯從決定跟雍正坐上一艘船,就註定了他的死亡。雍正是一個薄情寡義的人,他的眾多兄弟手足不是讓他殺了,就是被他廢了。何況你只是他一個大臣,對於有宏圖抱負的雍正皇帝怎麼能允許年羹堯,威脅他的皇權。雍正是一個有仇必報自私小氣的人,眼裡容不了半點沙子,和這樣的主子共事,會讓你死得糊里糊塗。

從雍正皇帝對待自己親兄弟的手段,就可以看出雍正皇帝的性格。雍正皇帝有12個兄弟,大哥二哥三阿哥,五弟八弟九弟十弟十二弟十五弟,不是被削了爵位,就是被關押。或者終身守皇陵。最慘的是八弟和九弟被削去爵位,百般侮辱,並且賜名豬和狗,百般羞辱之後殺死。後來雍正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成立了專門管理軍隊的機構,設立了軍機處,廢除了議政王大臣會議 ,把皇權的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裡。

隆科多,年羹堯這兩個把雍正推上皇位的重要人物。在皇權的爭奪中,他們知道的太多了,勢力也太大了。在皇位坐穩以後,這兩個人已經不是他的左膀右臂了,而變成雍正皇帝心中的兩根刺。殺死他們只缺一個理由罷了,登基四年就讓年羹堯自裁了。

本人粗淺的看法,笑談罷了,說錯了給我更正!


虎躍雲端


年羹堯若懂得低調做事,雍正不會殺年羹堯,否則,雍正身邊的人還不死光了?雍正雖然嚴謹苛刻,但做事講理,本質很好,雍正因被康熙委派去全國各地欽差視察現場解決問題,深悉官場弊端,深知民間疾苦,知道這些社會問題的癥結,所以才有後來雍正王朝推出的系列政策——官紳一體納糧、攤丁入畝、耗銀歸公、改土歸流等,可以說雍正代表著基層大眾的利益,有些樸素的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思想,雍正治理貪官腐敗的力度,在中國歷史上只有朱元璋可以媲美,雍正發誓革除社會不安的源頭,整治官僚豪紳,是個不世出的好皇帝。這跟雍正學習佛法有關,佛法追求世界大同,沒有貧富貴賤之分。這正是佛法思想融入世間的偉大之處。

瞭解雍正,才能知道雍正的執政方向和對屬下的取捨定位,年羹堯幫助雍正掙回臉面,把康熙末年死了兩三萬軍人的青海的大敗仗打勝了,實現了康熙生前心願,幫助雍正穩住了朝局,瓦解了政敵,使雍正把軍隊掌握在自己手中,徹底使競爭者底氣全無。這不能你說年羹堯的功勞居功至偉。

但年羹堯自以為文武雙全,權勢熏天,連雍正也得給他面子,到處插手朝廷政務,安排不少跟年羹堯家族走的近的官職崗位 ,深知多次年羹堯薦人有誤,朝臣議論紛紛。雍正因為青海的戰事未贏,一直隱忍年羹堯。當西北戰事穩定,雍正終於騰出手可以幹自己要改變社會不公的系列政策了,發現年羹堯不僅不知輕重,收受鉅額賄賂,還目中無人,在雍正面前也平起平坐,更過火的是,年羹堯與政敵攪在一起,被政敵挑唆,有政變的苗頭。如此 雍正不得不快刀斬亂麻,用嶽鍾琪代替年羹堯,接管年部軍隊。不久,連降八級,降為最末級不入流的無人路過的城垛的城門領,最終賜死。

年羹堯是自大、不知收斂惹的殺身之禍,也是對政治過於熱衷惹的禍,還是對雍正的政治抱負和為人不甚瞭解惹的禍。一句話,年羹堯聰明反被聰明誤,是個命都沒保住的小聰明。


佳鯤傳媒


有人評價說,雍正帝無情無義、苛刻殘忍,官員臣子不經意間就會招來殺身之禍。相比前朝康熙,雍正時期的名臣就不如康熙,於是評價雍正用人方面就是沒有完全信任的人。

其實每個帝王都有自己的偏好。身為一代帝王,馭下只能當無人能比。如果真的如人評價所說的如此不堪,也不能成為康乾盛世的中流砥柱。

話說年羹堯,年羹堯的出身貧寒,胸有溝壑,二十歲中了進士,三十歲便已是四川首府大臣。如此成就,除了其身有大才,雍正皇帝的賞識和支持絕對是年羹堯成就的基礎。

可惜的是年羹堯不知進退,雖然功勳卓著、才高八斗。功成名就之後越來越猖狂。年羹堯後來狂到只要他出入京城,全城百姓必須跪拜迎送,甚至只要是他推薦的人做官就必須錄用。用句俗話說,這叫作。縱然是一代名臣,作到頭了皇帝也不會容你,更何況利用職權之便貪汙腐敗,私下結黨,這是觸犯了雍正皇帝的逆鱗。

雍正帝最終忍無可忍,列出百條罪行,抄家罷官,賜他自盡。威名赫赫的“年大將軍”到最後也是隻剩一個全屍而已。

相比之下雍正的十三弟允祥論起功績來不比年羹堯差,雖然皇上是他的哥哥。但是他深知作為一個臣子的自覺。不只有功不傲,而且功績越高,態度越慎重。最終得以善終。

除此之外還有張廷玉、田文靜、李衛等都是在雍正時期的重要大臣並且功績斐然,他們也都是當朝重臣,封疆大吏。成績顯赫,但是都得以善終,足以證明雍正並非傳說中的那麼疑心頗重。

說實話,年羹堯如果不是那麼猖狂,以他的功勞如果有十三弟允祥一半的心態就足以善始善終。畢竟從前期的提拔來看,雍正非常喜歡年羹堯,最後的殺也是不得不殺

因為皇帝要把握的是整個朝廷,如此的不拿皇帝當回事,莫說雍正,如果放在康熙時期,沒準比這還還慘。


旺財影娛


年羹堯與李衛一樣是雍正皇帝的胞衣奴才,雍正登上皇位之後正值多事之秋。雍正撒十四弟職而委年以大將軍職,負責平叛西北之亂。西北之亂是清延大患,西北之亂不平,則國無寧日,天下之基不穩。雍正用自己的胞衣奴才,本身就是一步險棋,年也最終不負聖望,在傾國之力的支持下平定了西北之亂。使得國基日穩,才有雍正勤政,才有後來的乾隆盛世。

年如果低調,會不會有殺身之禍呢?答案是有的。年為雍正胞衣奴才,又為一方諸侯。盛名之下,其實難負。才智方面,年不如同是奴才的李衛。相比之下,李衛善行,年則善動。李衛與年同為忠君輔國之才,但李衛定位較準,時時隱其鋒芒,處處以奴才居之。而年則驕嬌二氣盛矣,頗有功高蓋主之嫌,犯了大忌。這是年性格中的缺位,也是他不聰明的地方。

年即使明白這點,刻意低調能不能全身而退呢?答案是不能。年就是家奴,就是給雍正打江山的馬前卒。老話講狡兔死,走狗烹。年功成名就,威震四海。但其出身卑微,難為雍正大用。況其霸氣盡顯,有自視甚高之嫌。雍正要用名門之後的嶽鍾麒取而代之,是早晚的事。年羹堯之運,起於雍正,也終於雍正。君是君,臣是臣;主是主,奴是奴。可惜了年大將軍

、無奈了雍正皇帝。


徒步說史


可能很多交友的人都有這樣一種體會,就是在一群人裡,如果你公開展示出想對某種有價值的朋友付出並且發展關係,那麼很快就會有小人用很下賤的手法把你們挑開,你一片真心好心,最後卻換不來你想要的效果。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在我們身邊總是存在著小人,他們有一雙老鼠眼睛,專門盯著哪裡有油水——好呀,你和A交朋友?為什麼?你肯定是覺得朋友A是優質資源,那麼既然你要搶佔優質資源,我也要!我一定要揹著你去把A搞到我手上。怎麼搞?挑撥離間,或者製造輿論,誤會,讓你們一方公開下不來臺,看你們怎麼交往!

電視劇《雍正王朝》裡面的八爺,就是這種典型的小人。四阿哥做事情是為父皇分憂,為天下蒼生謀福,四阿哥用人,是為了讓他們出力做事,而八爺不管這麼多,八爺只為一口氣,就是——你有的我都要有,你用人是吧?那我就腐蝕、拉攏人。你做事爭氣是吧?我不爭饅頭也要爭口氣。你要當皇帝是吧?只要我當不到我就要禍禍。

那麼年羹堯的死和八爺有什麼關係呢,嚴格的說,年大將軍就屬於被八爺給雍正下套給禍禍死的。

年羹堯作為一個漢臣,去西北平叛,是沒辦法的事,他這個活兒本來是皇子做的,但是十三爺離不開雍正身邊,十四爺在家慪氣,八爺不可能帶兵,其它阿哥都能力不夠,所以不得不從雍正手上信得過的,有帶兵經驗的人裡面選,才是年羹堯。那麼對於這種沒有太大背景的漢人,要指揮千軍萬馬,令行禁止,那肯定是需要殺伐決斷,心狠手辣,裝貓吃象的,否則沒有人會服他,聽他的。

但是一旦手上沾了血,總有人是等著要來清算的。而且千萬雙眼睛看著你,稍微進一步,人家會說你驕傲,可以隨便嫉妒,退一步,人家會說你軟弱,可以隨便欺負。都不好做。

我們來看年羹堯是怎麼做的呢,首先,他根本就不想立刻平叛,他自己是靠有敵人才有價值的,敵人灰飛煙滅了,那麼自己也就該狡兔死走狗烹了。所以他就像個飯桶一樣在西北,除了要軍餉,就是不決戰,如果不是鄔先生點破了,年羹堯可以拖到死,反正雍正你舉全國之力養著我,我簡直就是土皇帝,沒事我還要和叛軍做做生意,或者和蒙古親王門交換交換大炮......

其次,即便是平叛,也要放走匪首,留下後患,保證自己永遠不會被拋棄。

年羹堯實際上是在勒索雍正。

然後,不下馬,不解甲,就是要天下人知道,雍正你欠我的,沒有我你早就掛了。然而雍正是有苦難言啊,他不得不花錢養著這麼個活寶,因為任何人除了自己的親骨肉在那個位子上,都會是個自以為自己牛X完了的活寶。

但是,年羹堯做這些,只是因為恐懼,為了保自己的位子。他不這樣做,可能哪天被人參一本,就萬劫不復了。所以,年羹堯也在腐敗,學皇帝翻牌子,吃什麼菜心,裡脊,不失一種自汙,表示我就是貪圖享樂,不貪圖你皇位。

本來年羹堯的小九九和雍正的剛需兩個是匹配的,雖然兩個人互相有些噁心對方,但是為了共同利益,還是能和諧相處下去,雍正畢竟要用人,而年羹堯畢竟有能力,然而好死不死就是遇到八爺這種唯恐天下不亂的人,要把這種微妙的關係挑明,要讓年羹堯和雍正在天下人面前都不是人。

八爺什麼事都不做,只在旁邊動嘴巴——

哎呀你看,雍正養了個什麼東西?吃喝嫖賭樣樣來。

雍正允許他吃喝嫖賭陰謀造反,就不允許我們麼?不公平!

當年羹堯得意的時候,八爺就會這麼說。

而年要是一旦夾著尾巴做人,八爺又會給他製造麻煩,找機會發難讓年羹堯失去權威,控制不了手下,進而崩潰。

這個時候八爺又會說,你看看雍正養了個什麼飯桶,什麼活兒也不會幹!

很難把握這個度。

所以年根本沒有退路,收斂起來,最後一樣是被八爺挑撥死的結局,弄不好還死得更早,更快,更沒尊嚴。

另外,八爺更噁心的地方在於一方面要把年往死了整,一方面又要給他希望,讓年覺得四爺不靠譜,八爺才是靠山,而年羹堯自己也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到處買馬,假如他像李衛一樣認準一條路走到黑的話,那麼就不會讓自己的老闆猜忌和防範太多,至於那點驕橫也好,擁兵自重也好,雍正這樣愛面子也愛才的人其實是可以視而不見的。


HannibalLecter


雍正王朝真的很好,看了之後對這些配角也印象很深刻。

年羹堯和李衛與田文鏡一樣。都遇到了相同的尷尬境地。他們出身卑微,遠遠比不上那些氏族大家。而且呢。他們還要忠誠推行皇帝的新政,還要為皇帝擋刀。表面看來他們是地方大員加官晉爵,實際上還不是被派到一線去幹髒活累活。

所以呢。他們在艱難困苦中堅持自己的忠誠,要防範那些下屬的阻撓,非常時期用了不少醜陋不堪的卑鄙手段。

相比李衛和田文鏡,年羹堯的任務更重,得罪小人更多。惹得事情更大。直到皇帝也保不住他了。

十三爺就說過打仗就是花錢養兵。年羹堯更是如此。為了完成命令,儘快的樹立威望和排除異己,只能軍令如山,隨意殺人。而且還要貪汙錢財來獎賞士兵。

這種方法在殺人如麻的戰場上的的確確起到積極作用。但是代價就是士兵只認這個年大將軍,不知道皇上。而年羹堯也在這樣的情況下驕傲自大,目中無人。當然這些都成為那些文臣攻擊他的罪狀。最後輿論壓力導致皇帝不得不殺他。

當然那些文臣可不是忠心。很明顯是藉機諷刺皇帝。看不起年羹堯這個奴才,而且還有歷史可見到的文武之爭。即文臣嫌武將粗魯低俗,武將怪文臣陰險懦弱。

年羹堯的悲劇從一開始就註定了。雍正選用他是因為他的忠心和能力。替皇帝幹得罪人的事情而犯了錯也惹怒了小人,所以他的缺點被無限放大到罪該萬死。雍正也救不了他。

真相就是如此。領導在危難時刻重用你,而你為了完成領導的目標不拘小節不顧一切去拼命。而你為了曾經的隱患而付出代價,誰又會真的可憐你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