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只讀自己能看懂的書的人,後來混的有多慘?

老實說,有些書能給人留下很深的心理陰影,當我認真的想要“讀懂”這些書的時候,彷佛拿了個修仙的假劇本,

書裡的每一句話,都在直接的挑戰讀者的智商和學識。

但是這些書,有它的好處,越讀不懂越要讀一點,讀著讀著就超越了別人。


那些只讀自己能看懂的書的人,後來混的有多慘?


《傅科擺》不容易讀懂,是因為它的知識體系過於龐雜,因此也沖淡了偵探小說的形式,但是它仍舊延續了艾柯的小說特點:用奇特的文學,帶給我們一個全新的想象世界。

如今他生前最後一本小說《試刊號》也已經正式上市,讓人非常好奇這位“最後一位百科全書式的作家”還將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驚喜或者驚訝。


那些只讀自己能看懂的書的人,後來混的有多慘?



總有這麼一些書,不會討好你,讓你閱讀的時候始終保持心情愉悅。

當你在第一句就覺得懵逼時候,你可以就此退卻,但是如果你堅持讀下去了,自然會收穫良多。這是對那些有毅力、有勇氣、敢於挑戰智商的人的獎賞。

可正是這些書,才真正有益。

那些只讀自己能看懂的書的人,後來混的有多慘?


文學



那些只讀自己能看懂的書的人,後來混的有多慘?



如果你很喜歡近期上映的電影《降臨》裡的時間把戲或者《盜夢空間》那一掛的錯綜複雜的話,想來,你應該對這本書比較感興趣。

《小徑分岔的花園》是博爾赫斯最廣為人知的作品。你可以說它是一段犯罪供詞、一部偵探小說、一場諜戰追逐、一本史料勘誤、一篇哲理小說……總之,想要給這本書下個定義真的很難。

這本小說集彷彿一個穿越時空的花園迷宮,糅雜著異質元素和後現代的戲謔,演化成一場“嚴肅的遊戲”。


那些只讀自己能看懂的書的人,後來混的有多慘?



人人都會做夢,人人都想了解自己的夢,但正常人第二天醒來就記不清前一天的夢了。可偏有一個大神不一樣,不僅記得自己每天的夢,還把它們寫了出來,雖然很大可能是你根本看不懂。

作為一本暢銷書,《紅書》卻非常的不容易被閱讀,很多人在不忍釋卷的同時,也在慨嘆大師的腦洞太大,只看一遍是無法理解的。

對普通人而言《紅書》的價值或許有些飄渺而難以把握之感。但正如有評論家所言,榮格的書讀起來怪異晦澀,恰恰說明了我們尚缺乏足夠的時間來思考。


經管科技



那些只讀自己能看懂的書的人,後來混的有多慘?



這本書幾乎從一出版就一直是暢銷書,但是暢銷並不意味著真的有那麼多讀過這本書的人。讀者圈內甚至流行過一陣“如何假裝自己讀過《21世紀資本論》這本書”的神貼。

至於原因很簡單,它太惹人矚目、也太難讀進去了。在這本書中,皮凱蒂對過去三個世紀的歷史數據做了詳盡的探究,只是為了解答以下的問題:社會財富將如何被分配?未來的經濟和社會將會走向何方?

而這個問題,不正是我們每個人關心的麼?


那些只讀自己能看懂的書的人,後來混的有多慘?



計算機早已經變成每個人的生活必需品了,但是現代計算機背後的那些基本概念和發展這些概念的人,卻沒有幾個真的說得出來,萊布尼茨、布爾、費雷格、康托爾、希爾伯特、哥德爾、圖靈這些天才,也沒有幾個人對他們的生活真的感興趣。

但如果你甚至不能清楚的認識到計算機發展背後的邏輯,那你可能永遠沒有辦法回答這個問題:為什麼計算機邏輯嚴謹、計算準確無誤,而它的發明者——人類卻經常邏輯不通、決策失敗呢?




那些只讀自己能看懂的書的人,後來混的有多慘?



提起經濟學,人們可能會聯想到華爾街西裝革履的銀行家;而一提到神經科學,我們馬上會聯想到穿著白大褂的醫生和科學家。

但是說到神經經濟學,你就懵了。

不要被書中大量的科學研究結論嚇退,只有當你明白人僅是有限理性的,而且充滿了情感和情緒的,那麼行為和決策分析的微微觀之門自然也會向你敞開。


人文社科



那些只讀自己能看懂的書的人,後來混的有多慘?



陳嘉映先生有個流傳甚廣的哲學時間表:第一步是做語言哲學和本體論;第二步是知識論或曰科學哲學;最後抵達倫理哲學和政治哲學。前兩步,成果卓著,有目共睹;本書正是第三步。

哲學妙趣無窮,可麻煩的是,真正好的哲學太難了。

書中討論的問題,陳嘉映都有不下三十年的思考。而這些問題,恰是我們每個人都關心的最切身的問題,與我們的真實困惑相聯繫。“我們都希望過上合情合理的生活,理性時代人凡事要明個道理,德性重要,我們就想弄清楚德性之理。”

你必然會有所收穫,前提是你真的能讀到最後。

那些只讀自己能看懂的書的人,後來混的有多慘?



哲學,是對智慧的愛。

哲學有時候會被認為是一種極為深奧和抽象的專門學問,它好像與其他各個門類的研究,或與我們的餘生沒有什麼關係。其實這完全是錯誤的。哲學恰恰是要努力去理解我們是誰,以及我們是怎樣看待自己的。

不能說這本書晦澀難懂,但是真的想要讀到最後,還是需要下一把大力氣的。畢竟有關哲學的問題,都算是難題。

那些只讀自己能看懂的書的人,後來混的有多慘?



21世紀以來,世界好像從沒有像2016年這樣混亂過,世界的格局的大洗牌像是就在我們眼前發生著一樣。

亨利·基辛格連同這本書的名聲如此之大,他真正的預測了未來世界究竟會滑向什麼樣的深淵,已經我們究竟該抓住哪些機遇才能讓局勢穩定下來。

全看我們能不能在這本書中讀出這些深意了。

那些只讀自己能看懂的書的人,後來混的有多慘?



這是人類文明史上具有開創意義的重磅作品,查爾斯·默裡把人類3000年的文明成就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率先使用科學細緻的統計分析法,將計量分析引入人文學科著作,從此偉大到卓越的距離可以度量。

這本書如此的科學嚴謹,以至於讓太多人望而卻步,但是這本書的背後,卻解答了一個真正發人深省的問題:為什麼我們現在感覺到創造力在衰退?以及,在什麼樣的條件下,人類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