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色小鎮:濰坊市壽光市羊口鎮


羊口鎮隸屬於山東省濰坊市壽光市,位於渤海萊州灣南畔,羊口鎮位於壽光市最北部,小清河入海口處。 古時羊口鎮舊址在小清河北岸,故名塘頭,因塘頭營而得名。

航海博物館原名天妃廟。天妃,在閩、臺及廣東潮汕地區習稱“媽祖”或“娘媽”,是我國古代的航海保護神。

天妃信仰起源於北宋中期,起初只是區域性的民間海神崇拜,後因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因素而迅速傳播。

其影響不僅遍及我國南北沿海地區,甚至通過海外貿易和華僑的傳播,流傳至南洋和歐美。

羊角溝北靠小清河,東臨大海。漁民、商人一年四季與水交往,失足落水者時有耳聞。

在當時條件下,人們愚昧落後,把生命財產的安全寄託於神靈保佑,因而當地漁民與商賈相信鬼神。 清光緒十九年羊角溝新建天妃廟,左關帝,右龍王。二十五年又重修之,民國二十二年,敗瓦殘垣傾圮不堪,又由商人倡議重修,輪奐並美。

平日漁船、商船在海上遇險化吉,就到廟內給奶奶披袍、燒香、墊酒還願,每逢農曆的年初一,各家年拜之後,再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的到廟內膜拜。

彌河起源於沂山山麓,是縣境內的第一水系,也是境內主要的灌溉河流,彌河上游的冶源水庫是縣內最大的蓄水地,庫容量全省前十位。

彌河風景區南到王口橋,北到北寒橋攔河閘,總長7公里,建成區面積200餘萬平方米,現成為壽光城區一條亮麗的風景線,是濰坊市十大免費景點之一。

彌河是臨朐的母親河,曲折轉流,繞城而過。綠樹如陰、蟬鳴鳥叫的夏天是彌河最美的季節,也是人們投身其懷抱最長的時候。

在彌河的懷抱裡,人們捕螞蚱、摘野花、捉魚摸蝦、玩水嬉戲,每每樂而忘返。彌河灘頭長滿了一望無際的蘆葦,水面很寬,但不深,細沙鋪滿河床,清澈的河水透著清爽的淡綠,《臨朐八大景》中“彌水澄清通地底”說的就是這一美景。

河不遠處,偶有幾隻水鴨子在水中鑽來鑽去,極警覺又敏捷。水流急的地方常有細長的馬兒魚、白梢子游來游去,還有膚色如同白河的“沙裡爬”趴在水底,極難發現。

更妙的是彌河大堤兩側,有密密的楊樹長成,樹下綠草匝地,不見一絲烈日的影子,被稱為臨朐的“綠肺”。

上班的人們從河堤上騎車走累了,也經常鑽入叢林歇腳,林深草密,花香怡人,深吸一口氣,舒展一下筋骨,又或者在節假日靜作於樹蔭下揚竿垂掉,人世間的苦悶疲累一掃而光,愜意至極……

中華牡丹園位於濰高路以南,彌河東岸,佔地近500畝,是中國(壽光)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的景區之一。

園內種植有各類名貴牡丹十大花色、幾百個品種,共計二十餘萬株。

該園共種植園林植物300餘種,其中喬木20000株,灌木25000株,小喬木和草本植物5003株,草皮10多萬平方米,形成以牡丹為主,四季常青,季季有花,層次豐富的園林景觀。

如今,園內的“錦紅”、“日暮”、“狀元紅”等多種牡丹競相開放,給菜鄉增添了一份典雅的韻味。

中華牡丹園位於彌河東岸,西與歐洲村、現代中學隔河相望,相互輝映,北與濰高路彌河姊妹橋渾然一體,相映成趣,成為彌河岸邊的一顆眩目的明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