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北伐如果佔領了長安,後續會怎樣發展?

lucky273847


我很喜歡這個問題。因為我希望諸葛亮北伐成功。

諸葛亮北伐佔領長安,有兩種情況。

第一種,他已經先行佔領了涼州,然後才佔領長安。

經過大戰之後,蜀軍肯定損失很大,急需修整;新佔領的大片區域也需要鞏固統治。所以,諸葛亮會派相當兵力(可能是3萬人)固守潼關,控制關中東大門。主力在長安集結,一邊休整,一邊擴充。同時,也防備魏國繞過潼關,從山西西渡黃河,偷襲長安。

第二種,諸葛亮先佔領關中長安,涼州還在魏國的控制之下。

這種情況下,諸葛亮必須解決涼州這個後顧之憂,然後才能東進。所以,諸葛亮會派兵扼守潼關,堅守不出。然後大軍西征,蕩平涼州。一舉控制整個大西北。

隨後開始為期一年的整軍備戰。

不管是以上哪一種,以諸葛亮謹慎的性格,都會休整至少一年的時間。萬事俱全以後,才會發起對魏國的全面進攻。有兩條進攻路線可以選擇。

第一條,是東渡黃河,進攻山西,然後過太行山,佔領河北、山東,從而在西、北、東北三個方向上形成對曹魏的戰略包圍。

選擇這條線路的好處是,魏國的都城在洛陽,統治中心和重兵集團都在河南,進攻山西、河北、山東,正是避實擊虛,能夠迅速取的戰果,獲得廣大的土地和人口。

第二條,是從潼關出兵,直接向東進攻洛陽。

這一條線路的優點是,靠近關中,進攻距離短,只有250多公里,也就是500裡。步兵急行軍最多6、7天就能到達,後勤補給也更簡單。

缺點是,進攻洛陽就要直接與魏國展開決戰。魏國重兵防守,蜀軍短期內很難攻克洛陽,頓兵堅城之下,勢必不能持久。山西魏軍可能偷襲長安,也可以進攻潼關、切斷蜀軍的後路。河北、山東各地勤王之兵一到,極有可能把蜀軍殲滅在洛陽城下。

就算是蜀軍攻克了洛陽,向北進攻河北、山西也不容易。而且很可能會被東吳在背後偷襲。

那麼河南地區的蜀軍就會陷入曹魏、東吳南北夾擊的被動局面,搞不好就要全軍覆沒。

綜上所述,諸葛亮的最佳進攻路線,就是東渡黃河,經山西,佔領河北、山東,沒有後顧之憂,然後大舉南下,一戰滅魏。

緊接著攻取荊州,掃平東吳,一統天下。

之後,休整三年。派一偏師,出涼州,收復西域。派精銳騎兵10萬,出遼東漠北,維護北部邊境。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闊四海,併吞八荒。


上將噯福斯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佔領長安,控制雍涼,還於舊都,居高臨下是諸葛亮數次北伐的終極目標。

與其說佔據長安,不如說佔據關中,關中地區是古代爭奪天下最好的跳板,進可出函谷關直取山東,退可據天險自守。在三國之前,秦據關中而得天下,劉邦據關中而得天下。


如果諸葛亮能佔據關中,蜀漢將有三利。

一得關中即可下涼州,雍涼二地向來是緊密連接,得關中則阻斷了曹魏和涼州的聯繫,涼州地本就和曹魏關係生疏,諸葛亮得關中之後,得涼州易如反掌。控制了涼州,就意味著控制了肥美的河西走廊,控制了古代王朝少有的產馬地。這樣一來,不僅可以補充人力物力,更為難能可貴的是極大的彌補了蜀漢騎兵不足這個嚴重問題,對蜀漢是大有裨益。

二得關中可大幅提升國力

關中地區有渭河灌溉的為何平原,有良田沃野可養兵十萬,有充足的人口可做源源不斷的後備兵員,進可攻,退可守。諸葛亮一但控制雍涼,形式將逆轉。

三得關中可威脅洛陽,許昌。

諸葛亮北伐最大的難題就是崇山峻嶺阻隔出兵不便,糧草運輸不便。但是有了關中,關中就可以作為蜀漢東征的基地,益州漢中就成了大後方,從關中出兵非常方便,出函谷關就能兵臨洛陽,直逼曹魏都城,曹魏甚至還要被迫遷都。


總之得關中,蜀漢就再次有了爭奪天下之資本,而且得關中要比得荊州要好得多。不過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守仁看劇


這是一個戰略選擇的問題。諸葛亮的終極目的是奪取長安,重返舊都,復興漢室江山。但當時的情況是曹魏憑秦嶺天險與蜀漢對峙,長安周邊四關皆在曹魏手中,並且隴右數郡的曹魏勢力非常穩固,如果以魏延之計施奇兵,出子午峪奔襲長安,是孤軍深入。以長安之固,如果不能迅速奪城,四周魏軍必然立刻弛援,馬上會陷入被反包圍的局面,而蜀漢要想從漢中越過秦嶺增援是極其困難的,依秦嶺之險,不僅時間來不及,並及有可能被圍點打援,最後被一併消滅,因此是一步極險的棋局。如果對手是外行,有可能偷襲成功,但對手是司馬懿,決不可能就範。萬全之策是奪取隴右,與漢中對長安形成夾擊之勢,才能合圍成功。這就是諸葛亮為什麼會不厭其煩地竟然六出祁山的戰略原因。可見以長安之固,秦嶺之險,令智如諸葛孔明,也只能飲恨五丈原。


渡上散人


後來進一步橫掃魏國,統一天下。


難忘歷史的改變


受隴右和中原兩面夾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