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互聯網公司容易發生裁員事情?

趙雨潤


互聯網公司大多主張先鋪規模,主張產品體驗,主張營收,最後才看利潤。

但是,持續的利潤才是最難的,持續產生利潤才是企業生存根本,更何況即便持續產生利潤也不代表不會裁員。

大多數互聯網公司都是靠不斷的融資,擴張自己的規模邊界。從初期的天使輪到BCD輪,直到上市,都在擴張規模邊界、完善產品體驗。典型的如京東。

有幾種情況特別容易出現裁員波動:


本身主產品的商業模式未必就可行,如OFO;

用戶增長率銳減,用戶規模觸頂,如知乎;

不能持續獲得流量,或者流量增長見頂,或流量費用過於昂貴,如唯品會;

產品營收沒有高增長率,如知乎;

子類產品方向出現失敗,定位或者運營失敗,如悟空問答;

BAT巨頭進入,如紛享逍客;

嚴重依賴融資生存,但不能持續獲得融資,如樂視汽車;

技術類的人才工資確實過高了,仔細想想,有的員工用外包的工資和水平足夠;

pre-IPO融資,也會導致裁員,精兵簡政,精簡產品,提升賬面上的人效和利潤空間。


簡歷牛


1)被裁員的人能力有限,不能與崗位相匹配,現在211/985優秀應屆畢業生80%被互聯網巨頭圈走,剩下15%被獨角獸企業圈走,最後5%進入中小創業企業,這些在大公司的優秀畢業生能力強到都在大公司,所以中小型企業,甚至獨角獸企業都會招到能力中等的應屆畢業生,這給裁員埋下了定時炸彈

2)優秀的畢業生在大公司,所以中小型科技型企業召開的人做真實項目,很可能達不到客戶滿意,所以項目組被重組,原來崗位調動,於是乎就把不需要的人裁了

3)互聯網是需要時刻學習的專業,一部分員工學習能力差,長期考核末尾,容易被裁員

4)中小型,獨角獸公司抗風險能力弱,如最近的錘子手機,發不出工資,於是乎裁員,縮衣架減食

5)行業起伏,風口刮過去了,如VR/AR,如共享經濟,風來了,大規模招人,風走了,只能裁員

個人,公司,行業,每個因素都可能導致裁員的發生,但是裁員是公司和個人都不願意有的,卻避免不了,只有不斷加強自己的能力,才能抵抗裁員風險


互聯網圈這些事兒


現金流出問題,只能裁員。互聯網公司本身成立成本很低,這兩年鼓勵創新創業催生一大堆互聯網公司,輕資產,上手快,門檻低,投入少(主要是人力資源投入),傳奇故事多......

關門或在關門邊緣掙扎的企業出現

2015年資本市場大牛市,資本紛紛湧入互聯網公司。原因是互聯網用戶引入和服務無天花板。弄一個APP成本固定,收益無限,因為服務100個用戶和服務10000個用戶成本幾乎不變。這樣導致資本市場上講故事非常容易,有專門寫PPT融到資的。

企業融不到資金,互聯網公司要走出盈利模式,必須又大用戶量支撐。少量用戶相對應的用戶服務成本極高。然而,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成熟和流量的分散,公司的獲客成本越來越高。當今一個金融APP下載成本超過300元。投放廣告的獲客成本投資回報完全不合算。


開發成本增加

人員成本普遍增加,互聯網端優秀一點的工程師要麼去BAT,要麼去華為等,創業公司招聘到優秀人才非常困難,三流人才耗費的成本非常高。人們常用的APP現在不會超過1o個。 花費大量成本開發的APP現在也很難讓用戶接受。況且抄襲成本低,以後好的想法創意,互聯網巨頭最快的速度就能進行抄襲。

作為最大支持是人力資源的互聯網公司,社會保障這一塊也增加了企業不小支出。


競爭激烈

自己曾經做過互聯網創業,平臺,app等都花費大量成本開發好了,也推廣了幾十萬用戶。後來去一家互聯網巨頭拜訪,他們給我介紹了同樣模式的一套系統,並且聘請了最優秀的產品經理和團隊正在推進。

“明年先投放個5000萬試一下吧!”

輕描淡寫地這麼一句,讓我直接放棄了以前的產品方向。流量不要錢,產品和技術都是頂級人才,市場預算對他們來說只是個數字,不放棄不是找死?

所以,小創業公司能脫穎而出絕不是偶然,需要有強大資源和門檻,或黑科技的支持。就像上年這個親身精力,5000萬下去,不知道砸趴下多少小公司。


當然,優勝劣汰,市場規律。在下一個經濟體崛起之前,我們還是踏踏實實練好內功,不一定自己成為大樹,當大樹的樹皮,也是過冬的好辦法。


鍾青峰


從宏觀環境來看,整個經濟形勢都不容樂觀,不管是經濟增長率還是就業形勢都處在歷史的低位!我們再來看互聯網公司前幾年高速發展,不管是股權投資還是二級市場的概念熱炒都讓加速讓這個行業走上成熟。現在互聯網公司籠絡了大量的人才,國內頂尖的高校的大學生都進入大型的互聯網公司,只有極少數的進入小公司。

現每年有幾百萬的大學畢業生都在畢業,而這個市場已進入成熟期並沒有那麼多職位去填補,這也就造成了很多自己優勢不足的一些員工將要面臨解僱和降薪的對待,職場生涯就是優勝劣汰,有活力有技術有衝勁的大學生比只會幹一些簡單重複的老員工更具有優勢!

再次,這兩年的經濟形勢那麼嚴峻,不僅僅是互聯網公司在裁員吧,現在企業現金流不足、盈利少的公司太多太多了,地產、金融、餐飲等等,有人把這兩年比作1929~1933年的經濟大蕭條,有些誇張了但是經濟形勢還是很嚴峻的!



Jack田老師


互聯網產品生命週期短

任何一款互聯網產品,無論是工具類還是娛樂遊戲類,其生命週期一般都不太長,因為用戶對一款產品的體驗也是遵循從前期新鮮好奇到最後用膩冷落甚至排斥的規律。現在短視頻基本取代了以往直播的地位,未來,會有新的產品來取代短視頻,而這個未來,不會太遠。

互聯網江湖同質化後的“優勝劣汰”——退潮之後,才知道誰在裸泳

一個企業通過產品,技術或者模式創新,在互聯網上開闢了一片新天地,那必然會有跟進者,在這個紅利期,可能會存在一個競爭市場存在多個選手的場面,但“退潮之後,才知道誰在裸泳”,當競爭白熱化,便會有一大批跟進者被淘汰,而互聯網企業的最大成本就是人力成本,企業沒有生存空間了,團隊自然就解散。


小菜刀


強者為尊,,敗者為寇,只有自己強大,在哪裡都能夠走的遠。



小帽面神秘哥


互聯企業主要靠的是人,沒有原料,資產也輕。最大的價值來源於人,最大的費用也是人,而且互聯網行業飛速發展,薪資待遇一直都是領先其他行業,互聯網行業高速增長的時候人員需求量大,一旦下滑,高昂的人力成本企業肯定吃不消,所以裁員也是必然


SL197490478


因為大部分都是靠概念圈錢,沒有明確的商業模式,營收長期不能覆蓋成本,市場環境變化,受傷的肯定是他們


莫問天34955985


因為互聯網就是大樹頂端的綠葉,春天空氣水份都適宜,萬物生長的時候能活得璀璨,但到了秋冬氣候嚴酷首先凋零的也肯定先是他們,這是客觀規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