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三個月豆粕將繼續以振盪為主

今年受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加之巴西2018/2019年度大豆播種保持創紀錄水平,市場焦點逐漸轉向南美。

12月USDA報告的重點變動也集中在南美大豆供需數據,12月報告預估2018/2019年度巴西大豆產量上調至1.22億噸,較上月增幅為150萬噸。從本年度巴西大豆較去年提前1.5周至2周的進度來看,如果未來厄爾尼諾發生的影響比較小,巴西產量有可能繼續上調。當然,如果厄爾尼諾發生概率增強,12月至明年1月正是巴西大豆種植關鍵期,將影響巴西北部三分之二地區50%—60%的大豆產量,巴西產量就有大幅下調的可能性。巴西新豆出口量上調400萬噸至8100萬噸,阿根廷新豆出口量則下調300萬噸至500萬噸,反映出在貿易摩擦背景下的全球大豆貿易流的新變化。因此,中美貿易談判結果不僅直接影響美豆出口和庫存,也很大程度影響了明年巴西大豆及阿根廷大豆的出口和庫存情況。這種影響會通過巴西大豆升貼水進一步下跌來體現,目前巴西大豆明年一季度新作貼水與美灣舊作幾乎平水,在2個月前兩者差價在200—250美分之間。

未来三个月豆粕将继续以振荡为主

11月中國進口大豆538.4萬噸,環比10月692萬噸下降153.6萬噸,降幅22.19%,同比去年868萬噸下降329.6萬噸,降幅37.97%。中國1—11月大豆進口量為8231萬噸,同比減少4.3%。

陰晴不定的貿易關係,不僅影響了大豆到港量也影響了大豆貿易流。中國10月進口了653萬噸巴西大豆,高於上年同期的338萬噸。另外,巴西出口裝運機構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11月和12月期間巴西大豆出口量可能近700萬噸,比上年同期增加50%。海關數據顯示我國9月從美國進口13.22萬噸,去年同期為61.9624萬噸,同比下降90%。10月我國從美國進口6.69萬噸,去年同期為446.1817噸,同比下降96%。11月美豆共計裝出1860噸,去年同期為519.07萬噸,同比大幅下降99.96%。

我們預計12月到港量640萬噸,2019年1月到港量570萬噸,2月到港量330萬噸。由於近期壓榨利潤較前期繼續惡化,國內工廠買船基本處於停滯狀態。加之10月中旬豆粕期價不斷下跌,下游避市觀望居多,現階段終端以消化合同為主,新採購總體疲軟,使得市場成交清淡。油廠豆粕庫存消耗慢,限產及停產漸增,開機率繼續維持較低的水平。上週全國豆粕成交有明顯改善,豆粕庫存較前一週大幅下降。隨著季節性消費旺季的到來,以現有大豆庫存再加上後期大豆預期到港量,即便貿易摩擦緩和,1月底之前大豆供應仍舊偏緊,利多豆粕基差。

受豬瘟影響,11月的需求迅速惡化,這也是拉低豆粕價格的主要因素。短期來看,受去年12月和今年1月能繁母豬存欄較高影響,今年12月至明年1月生豬供應水平可能比較高。加上豬瘟持續發酵,養殖戶出欄積極,近期豆粕仍有下跌動能,產銷區價差維持高位,對豆粕需求存在抑制。

今年3—4月能繁母豬存欄均在下降,同比值也出現下降。隨著天氣愈加寒冷以及春節來臨,豬肉消費將會有所增加,豬價會有所企穩。3—4月的存欄下降以及非洲豬瘟疫情持續性,促進了產能淘汰、抑制新產能投放。因此,2019年第三季豬價上漲的概率增大。豬價的止跌企穩會帶動豆粕需求的增加,但是今年雜粕替代性強對豆粕的需求也有較強的利空。

12月的主體行情仍會受到中美貿易關係左右。雖然中美達成共識,中美貿易關係處於短期性的穩定,但中長期還存在不確定的因素。貿易摩擦緩和對市場影響是短多長空,貿易摩擦延續反而支撐全球價格。雖然貿易摩擦是否緩和仍有不確定性,但春節前後國內供需會明顯下降,供應下降可能更顯著,這有助於基差的再次走強。未來中美關係還需要關注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美國加息次數及經濟是否見頂及中國改革開放的力度。

豆粕期價來看,貿易關係緩和預期之前在盤面已有體現,前期下跌已經釋放部分利空壓力。由於成本支撐,市場對粕類下方空間也將形成一定限制。目前大豆加徵關稅尚未取消,中美雙方後期仍將繼續談判,不確定性猶存。未來三個月,豆粕將繼續以振盪為主。

短期來看,M1905在2650以內可適當多單參與。期權方面,M1901期權賣方策略結束後,可繼續在M1905上建倉,繼續賣出寬跨式策略,預計M1905運行區間2550—31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